鲸豚雾化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98827发布日期:2018-09-21 22:11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治疗装置,是一种鲸豚雾化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雾化治疗是一种将药物分子打成直径约1~5 p m大小的颗粒,再透过治疗对象经由呼吸,将药物吸入气管、支气管及肺泡的一种治疗方式。此种治疗方式可在肺部细菌感染时,提高抗微生物制剂的治疗浓度,并减少药物经由全身吸收所造成的副作用。白鲸在演化上,其呼吸道不像陆生动物一样有较复杂的鼻窦,鼻孔也无鼻毛可将粉尘阻挡在外。因此,白鲸在陆上圈养环境中,病源菌很容易进入上下呼吸道的气管、支气管及肺泡,造成呼吸道疾病的感染。为此,有待设计一种能够对白鲸进行雾化治疗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鲸豚雾化治疗装置,使其解决现有雾化治疗器较难适用于鲸豚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鲸豚雾化治疗装置,其包括雾化器、储气袋、三通管件、呼吸罩;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储气袋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连接进气管接头,进气管接头通过管路连接所述雾化器的出雾口;所述三通管件的一个通口作为进口,并密封连接所述储气袋的出气口,另外两个通口分别作为排气口和吸气口,其中吸气口密封连接所述呼吸罩,排气口设有单向阀,且该单向阀随排气口排气时打开,随吸气口吸气时关闭。上述结构较为简单,储气时通过手动攥紧储气袋的出气口,开启雾化器即可实现储气操作,储气完成后将呼吸罩罩于鲸豚的呼吸口,随鲸豚呼吸时,储气袋内的雾化药剂经三通管件进入呼吸罩被鲸豚吸入气管中;当鲸豚呼气时,呼出的气体经三通管件的单向阀和排气口自行排出,以此实现鲸豚雾化治疗,操作使用较为方便。

上述鲸豚雾化治疗装置中,所述三通管件中与所述储气袋出气口相连的一段管段作为手柄,且该段管件外部形成防滑纹。通过该结构,方便该雾化治疗装置手持操作。

上述鲸豚雾化治疗装置中,所述单向阀的结构包括导向限位罩和气浮塞,导向限位罩侧面设有通气口,导向限位罩固定于所述三通管件的排气口端部,所述气浮塞滑动限位于导向限位罩内,且气浮塞自重作用下与所述排气口形成封闭状态,当排气口排气时,气浮塞被顶起,解除上述封闭状态。通过该结构,实现三通管件的排气口在鲸豚吸气时自行关闭,而呼气时自行打开排气。

上述单向阀的结构亦可设置为具有弹性的阀片,阀片固定于所述三通管件的排气口,初始状态下阀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与所述排气口形成封闭状态,当排气口排气时,阀片被顶起,解除封闭状态。通过该结构,同样能实现三通管件的排气口在鲸豚吸气时自行关闭,而呼气时自行打开排气。

上述鲸豚雾化治疗装置中,所述呼吸罩呈半球状,呼吸罩的罩口形成一圈环形的气垫。通过该结构,使该呼吸罩与鲸豚贴合时较为舒适。

上述鲸豚雾化治疗装置中,所述三通管件呈T形,且三通管件中的直通管段的两端分别为所述排气口和吸气口,该直通管段中通过隔板分隔形成两个管路,其中一个管路将所述三通管件的进口导至吸气口,且该管路所在吸气口位置的端口设有弹性的阀板,初始状态下,该阀板在自身弹性作用下与该管路的端口形成封闭,当呼吸罩吸气时,阀板被顶起,解除封闭状态;直通管段中的另一个管路导通呼吸罩与所述排气口。通过该结构,进一步将鲸豚呼气和吸气有效隔离,减少呼气对雾化药剂的影响,使雾化药剂能够充分被鲸豚吸入,提高雾化治疗效果。

上述鲸豚雾化治疗装置中,所述三通管件中与所述储气袋出气口相连的管段内设有伸缩设置的支撑导管,支撑导管一端限位于该管段内,支撑导管另一端伸出该管段,并穿过储气袋内部连接所述储气袋进气口的进气管接头;支撑导管的管壁设有将支撑导管内部导通至储气袋的通气孔,支撑导管本身导通所述储气袋进气口的进气管接头和所述三通管件。通过该结构,支撑导管对储气袋具有一定支撑作用,从而使储气袋在工作时不易摇摆,提高工作时的稳定性。且当不使用时,将支撑导管伸入三通管件对应的管段内,同时也方便储气袋的折叠收起。

上述支撑导管中部设有一段软体材质的波纹软管,波纹软管部位设有通气孔。通过该结构,使支撑导管具有折弯弹性,从而对储气袋形成弹性支撑,提高工作稳定性。

上述支撑导管一端与所述三通管件对应管段的限位是通过螺纹限位,即该管段内两端均设有内螺纹,支撑导管一端设有外螺纹,当支撑导管滑动至限位端时,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即可形成限位。为了防止因螺纹旋拧而导致储气袋旋拧,在旋拧限位前,预先对支撑导管及储气袋旋拧一定圈数,在需要限位时再反向旋拧一定圈数,即可防止储气袋工作时形成旋拧状态。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操作使用较为方便,能有效实现对鲸豚的雾化治疗操作,提高抗微生物制剂的治疗浓度,并减少药物经由全身吸收所造成的副作用,适合作为各类动物,尤其是鲸豚的雾化治疗装置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一结构示意图,图中局部作了剖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二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支撑导管伸入三通管件对应管段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雾化器,2、进气管接头,3、储气袋,4、三通管件,401、防滑纹,402、内螺纹,5、导向限位罩,6、气浮塞,7、呼吸罩,701、气垫,8、隔板,9、阀片,10、阀板,11、支撑导管,1101、通气孔,1102、波纹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该鲸豚雾化治疗装置包括雾化器1、储气袋3、三通管件4、呼吸罩7。储气袋为食品级尼龙材质制作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袋子,进气口密封连接进气管接头2,进气管接头通过软管连接雾化器的出雾口。三通管件呈T型,其中两个直通的通口分别为排气口和吸气口,排气口设有单向阀,且该单向阀随排气口排气时打开,随吸气口吸气时关闭,吸气口密封连接呼吸罩,呼吸罩呈半球状,呼吸罩的罩口形成一圈环形的气垫701。三通管件的另一个通口作为进口,并密封连接储气袋的出气口,且该进口所在的三通件管段作为手柄,该管段外部形成防滑纹401。

上述单向阀结构包括导向限位罩5和气浮塞6,导向限位罩顶部封闭,侧面镂空形成通气口,导向限位罩固定于三通管件3的排气口端部,气浮塞滑动限位于导向限位罩内,且气浮塞自重作用下与排气口形成封闭状态,当排气口排气时,气浮塞被顶起,解除上述封闭状态。

如图2、图3所示,亦可对上述结构进行改进,具体为:

改进一,单向阀的结构改为具有弹性的阀片9,阀片固定于三通管件4的排气口,初始状态下阀片在自身弹性作用下与排气口形成封闭状态,当排气口排气时,阀片被顶起,解除封闭状态。

改进二,三通管件4的直通管段中通过隔板8分隔形成两个管路,其中一个管路将三通管件的进口导至吸气口,且该管路所在吸气口位置的端口设有弹性的阀板10。初始状态下,该阀板在自身弹性作用下与该管路的端口形成封闭,当呼吸罩吸气时,阀板被顶起,解除封闭状态。直通管段中的另一个管路导通呼吸罩7与三通管件的排气口。

改进三,三通管件4中与储气袋3出气口相连的管段内设有伸缩设置的支撑导管11,支撑导管一端限位于该管段内,限位方式采用螺纹配合,即该管段内两端均设有内螺纹402,支撑导管一端设有外螺纹,当支撑导管滑动至限位端时,内螺纹与外螺纹配合形成限位。支撑导管另一端伸出该管段,并穿过储气袋3内部连接储气袋进气口的进气管接头2。支撑导管的管壁设有将支撑导管内部导通至储气袋的通气孔1101,支撑导管本身导通储气袋进气口的进气管接头和三通管件。

改进四:支撑导管11中部设有一段软体材质的波纹软管1102,波纹软管部位设有通气孔1101。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方法为:首先开启雾化器1,并手动攥紧储气袋3的出气口,实现储气袋储气操作。当储气完成后,将呼吸罩7罩于鲸豚的呼吸口,并松开储气袋的出气口,鲸豚吸气时,雾化药剂沿三通管件进入呼吸罩,被鲸豚吸入;当鲸豚呼气时,呼出的气体经三通管件的单向阀和排气口排出,以此实现鲸豚的雾化治疗操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