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0707发布日期:2019-04-05 19:59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线锚钉,特别是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



背景技术:

锚钉在临床上通过缝合线将软组织和骨重新连接,锚钉埋入骨质中固定撕裂腱性组织,以达到腱骨愈合的目的。现有技术中的锚钉为有结设计,即锚钉端部的缝合线在外部打结固定。公布号CN104027140A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三孔带线锚钉”的专利申请,其在手术时,将锚钉本体固定在骨头上,每个穿线孔分别将缝线穿入,并使缝线的两端分别嵌入与穿线孔的进口和穿线孔的出口相连通的线槽中,再将缝线的两端穿过伸肌腱止点,并且在伸肌腱止点的上端进行打结,使伸肌腱止点固定在骨头表面。但是由于缝合线结裸露在骨头表面,容易产生摩擦,造成线结破损、锚钉固定不牢固,若是手术部位植入不理想,需插入新的锚钉,原有带线锚钉不能被取出,以上状况均易造成病人不舒服并伴随有炎症发生,导致愈合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该种带线锚钉结构简单,无需在骨表面打结,手术操作简便,手术后锚钉固定更牢固、修复更快,更具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手术后效果更好,无不良反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所述锚钉本体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的设置能够使得带线锚钉顺利的插入皮质骨表面,且具有优良的内固定强度和稳定性,同时防止同有突出孔的传统锚钉被拉回来的现象。锚钉本体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使得钉体中空、减少了锚钉材料用量。所述螺纹部的螺纹牙之间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侧面孔。钉体中空且侧方开孔设计,使得锚钉植入后骨内液体可快速渗入,便于骨生长。

前述的侧面孔沿着螺纹部的外表面纵向等间隔设置,即每组纵向布置的侧面孔为一列,共有若干列。

前述的一个、或者相邻两个、或者相邻三个螺纹牙为一个螺纹组,相邻螺纹组之间的凹槽上设有侧面孔,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损伤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分布的侧面孔。

进一步的,前述的穿线孔为内六角形孔或梅花形孔,若是手术植入位置不理想时,还可通过六角改锥或梅花改锥等工具将锚钉拧出,具有可重复性。

前述的螺纹部、穿线孔和侧面孔的边缘均进行倒圆角处理,降低边缘部位对韧带等的切割,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的损伤。其中所述螺纹部的前端为锥形,所述锥形沿着从锚钉本体后端至所述锚钉本体前端的方向面积逐渐减小,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手术效率。

前述的侧面孔沿着螺纹部外表面纵向等间隔布置成两列或者四列或者六列,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还可以收集游离的骨屑,便于骨生长。

进一步的,前述的侧面孔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或矩形孔。

前述的穿线孔内贯穿有医用缝合线,手术完成后的缝合线结置于穿线孔内部,无线结低切迹固定,不会发生线结撞击或松脱的风险,避免现有技术中在骨表面打结造成的磨损、甚至后期产生炎症隐患。

前述的螺纹部的螺纹牙凹槽之间缠绕有医用缝合线,手术后的医用缝合线直接缠绕在螺纹部的螺纹牙凹槽之间,无线结低切迹固定,不会发生线结撞击或松脱的风险,便于更好地修复。

前述的锚钉本体的材质为PEEK材料,即聚醚醚酮材料,是一种非可吸收、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稳定性特性的热塑性材料。所述锚钉本体的长度为10㎜~30㎜,锚钉本体的外径为3.5mm~9mm,锚钉本体的内径为0.5mm~1.5mm,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损伤情况,选择不同规格。该种旋入式带线锚钉应用广泛,不仅用于肩袖损伤、双排的无结修复,还可用于肩关节盂唇修补、近端(远端)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膝关节侧副韧带修补或重建、髌骨习惯性脱位内侧支持带紧缩或重建、距腓(跟腓)韧带修复或重建等骨科手术。进一步的,所述医用缝合线的线径为0.5mm~0.6mm,手术中锚钉本体将医用缝合线压在骨里,可以免去打结过程,节约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了对肩袖等软组织的切割,且医用缝合线对软组织覆盖面积大且均匀,更利于手术后愈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该种带线锚钉是一种将软组织固定到骨的锚固件,无需在骨表面打结,使得手术后锚钉固定更牢固、修复更快、手术后效果更好,无不良反应;

(2)带线锚钉钉体中空且侧方开孔设计,使得锚钉植入后骨内液体可快速渗入,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还可以收集游离的骨屑,方便软组织更好地修复并与骨融合;

(3)独特的旋入式钉体设计,只需一步开路,将锚钉旋入即可,较传统锚钉拥有更大的固定强度,能够使得锚钉本体更好地固定在骨内部,具有防旋转、抗拔出的效果;

(4)螺纹部的前端为锥形,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手术效率;

(5)锚钉本体材质为PEEK材料,即聚醚醚酮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足够的初始固定强度,非可吸收但是不会引起人体排斥;

(6)穿线孔孔位采用特殊设计,为内六角形孔或梅花形孔,若是手术植入位置不理想时,还可通过六角改锥或梅花改锥等工具将锚钉拧出,操作简单且具有可重复性;

(7)锚钉本体中部开设有中空的带线孔,该种中空设计还可以减少钉体材料用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主视图;

图6也是图4的主视图;

图7是图4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穿线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穿线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的含义:1-锚钉本体,2-螺纹部,3-穿线孔,4-侧面孔,5-医用缝合线,6-螺纹组。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8所示,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螺纹部2的设置能够使得带线锚钉顺利的插入皮质骨表面,且具有优良的内固定强度和稳定性,同时防止同有突出孔的传统锚钉被拉回来的现象。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使得钉体中空、减少了锚钉材料用量。穿线孔3 为内六角形孔,若是手术植入位置不理想时,还可通过六角改锥等工具将锚钉拧出,具有可重复性。螺纹部2的螺纹牙之间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侧面孔4,侧面孔4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钉体中空且侧方开孔设计,使得锚钉植入后骨内液体可快速渗入,便于骨生长。侧面孔4沿着螺纹部2外表面纵向等间隔布置成两列或者四列或者六列,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还可以收集游离的骨屑,便于骨生长。一个、或者相邻两个、或者相邻三个螺纹牙为一个螺纹组6,相邻螺纹组6之间的凹槽上设有侧面孔4,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损伤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分布的侧面孔4。穿线孔3内贯穿有医用缝合线5,手术完成后的缝合线结置于穿线孔3 内部,无线结低切迹固定,不会发生线结撞击或松脱的风险,避免现有技术中在骨表面打结造成的磨损、甚至后期产生炎症隐患。螺纹部2、穿线孔3和侧面孔4的边缘均进行倒圆角处理,降低边缘部位对韧带等的切割,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的损伤。其中螺纹部2的前端为锥形,锥形沿着从锚钉本体1后端至锚钉本体1前端的方向面积逐渐减小,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手术效率。

实施例2:如图4、图6、图7和图9所示,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螺纹部2的设置能够使得带线锚钉顺利的插入皮质骨表面,且具有优良的内固定强度和稳定性,同时防止同有突出孔的传统锚钉被拉回来的现象。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使得钉体中空、减少了锚钉材料用量。穿线孔3为梅花形孔,若是手术植入位置不理想时,还可通过梅花改锥等工具将锚钉拧出,具有可重复性。螺纹部2的螺纹牙之间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侧面孔4,侧面孔4为矩形孔。钉体中空且侧方开孔设计,使得锚钉植入后骨内液体可快速渗入,便于骨生长。侧面孔4沿着螺纹部2外表面纵向等间隔布置成两列或者四列或者六列,便于手术后骨内液体循环流通,还可以收集游离的骨屑,便于骨生长。一个、或者相邻两个、或者相邻三个螺纹牙为一个螺纹组6,相邻螺纹组6之间的凹槽上设有侧面孔4,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损伤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分布的侧面孔4。螺纹部2的螺纹牙凹槽之间缠绕有医用缝合线5,手术后的医用缝合线5直接缠绕在螺纹部2的螺纹牙凹槽之间,无线结低切迹固定,不会发生线结撞击或松脱的风险,便于更好地修复。螺纹部2、穿线孔3和侧面孔4的边缘均进行倒圆角处理,降低边缘部位对韧带等的切割,减少手术过程中对人体的损伤。其中螺纹部2的前端为锥形,锥形沿着从锚钉本体 1后端至锚钉本体1前端的方向面积逐渐减小,降低手术过程中的阻力,提高手术效率。

实施例3: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螺纹部2的设置能够使得带线锚钉顺利的插入皮质骨表面,且具有优良的内固定强度和稳定性,同时防止同有突出孔的传统锚钉被拉回来的现象。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使得钉体中空、减少了锚钉材料用量。螺纹部2的螺纹牙之间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侧面孔4。钉体中空且侧方开孔设计,使得锚钉植入后骨内液体可快速渗入,便于骨生长。穿线孔3内贯穿有医用缝合线5,手术完成后的缝合线结置于穿线孔3内部,无线结低切迹固定,不会发生线结撞击或松脱的风险,避免现有技术中在骨表面打结造成的磨损、甚至后期产生炎症隐患。锚钉本体1的材质为PEEK材料,即聚醚醚酮材料,是一种非可吸收、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稳定性特性的热塑性材料。锚钉本体1的长度为10㎜~30㎜,锚钉本体1的外径为3.5mm~9mm,锚钉本体1的内径为0.5mm~1.5mm。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损伤情况,选择不同规格,具体的,锚钉本体1的长度可以为25㎜,锚钉本体1的外径可以为6mm,锚钉本体1的内径可以为1.0mm。该种旋入式带线锚钉应用广泛,不仅用于肩袖损伤、双排的无结修复,还可用于肩关节盂唇修补、近端(远端)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膝关节侧副韧带修补或重建、髌骨习惯性脱位内侧支持带紧缩或重建、距腓(跟腓)韧带修复或重建等骨科手术。具体的,医用缝合线5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非可吸收缝线,线径为0.5mm~ 0.6mm,手术中可以免去打结过程,节约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了对肩袖等软组织的切割,且医用缝合线5对软组织覆盖面积大且均匀,更利于手术后愈合。

实施例4:如图4和图6所示,一种旋入式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1,锚钉本体1外侧面开设有螺纹部2,螺纹部2的设置能够使得带线锚钉顺利的插入皮质骨表面,且具有优良的内固定强度和稳定性,同时防止同有突出孔的传统锚钉被拉回来的现象。锚钉本体1内部贯穿开设有穿线孔3,使得钉体中空、减少了锚钉材料用量。螺纹部2的螺纹牙之间贯穿开设有若干个侧面孔4。钉体中空且侧方开孔设计,使得锚钉植入后骨内液体可快速渗入,便于骨生长。螺纹部2的螺纹牙凹槽之间缠绕有医用缝合线5,手术后的医用缝合线5直接缠绕在螺纹部2的螺纹牙凹槽之间,无线结低切迹固定,不会发生线结撞击或松脱的风险,便于更好地修复。锚钉本体1的材质为PEEK材料,即聚醚醚酮材料,是一种非可吸收、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稳定性特性的热塑性材料。锚钉本体1的长度为10㎜~30㎜,锚钉本体1 的外径为3.5mm~9mm,锚钉本体1的内径为0.5mm~1.5mm。可根据手术部位和损伤情况,选择不同规格,具体的,锚钉本体1的长度可以为20㎜,锚钉本体1的外径可以为4mm,锚钉本体1的内径可以为0.6mm。该种旋入式带线锚钉应用广泛,不仅用于肩袖损伤、双排的无结修复,还可用于肩关节盂唇修补、近端(远端)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膝关节侧副韧带修补或重建、髌骨习惯性脱位内侧支持带紧缩或重建、距腓(跟腓)韧带修复或重建等骨科手术。具体的,医用缝合线5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制成的非可吸收缝线,线径为0.5mm~0.6mm,手术中可以免去打结过程,节约手术时间的同时,减少了对肩袖等软组织的切割,且医用缝合线5对软组织覆盖面积大且均匀,更利于手术后愈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医用缝合线5一端穿过软组织,另一端穿过前端引导钉体,用植入工具将锚钉本体1打入骨隧道中,随着锚钉本体1被打入骨隧道,医用缝合线5被锚钉本体1与软组织及骨隧道形成过盈配合挤压,形成无结固定,以实现将软组织固定。锚钉本体1采用全螺纹设计,增加抗拔出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