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接头以及引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7098发布日期:2019-01-15 23:06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连接接头以及引流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接头以及引流组件。



背景技术: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是在诊断性逆行胆管造影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较为常用的内镜胆道引流方法。胆管造影是简便有效的解除胆道梗阻的方法,通过引流达到减压、减黄、消炎的目的。胆管造影是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其操作简便、安全。

在上述治疗方法中,临床上常采用一细长的塑料管(又称鼻胆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患者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患者体外,建立胆汁的体外引流途经。由患者鼻腔导出来的鼻胆管段需要外接引流袋引流胆汁、残余结石等;引流期间,由于鼻胆管管径较细小,引流过程中容易被胆汁中的胆泥、碎石、脓性分泌物阻塞,常需定期冲洗鼻胆管及注入药物,此时需要将鼻胆管段和引流袋断开,再进行冲洗;然而,在冲洗鼻胆管时,由于传统方法鼻胆管和引流袋的接头不配套不能直接连接,往往东拼西凑将两者进行连接,而在进行冲洗时,又需要将两者断开,从而使得操作步骤非常繁琐,这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

因而,设计一种专门的连接接头,既可以将鼻胆管段和引流袋很好地进行连接,又能在冲洗的时候无需将两者断开以方便冲洗的连接接头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鼻胆管与引流袋之间的接头不匹配使得连接操作繁琐以及鼻胆管冲洗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接头包括:中空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鼻胆管段、引流管段、冲洗管段以及注射管段,所述鼻胆管段、所述引流管段、所述冲洗管段和所述注射管段均相互连通。

沿着引流方向,所述引流管段的内径逐渐增加用于与引流袋连接头相匹配,所述引流管段上设有流量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管段用于连接注射器,所述注射管段的管长小于所述冲洗管段的管长。

进一步地,所述鼻胆管段、所述引流管段、所述冲洗管段和所述注射管段的各自端口处设置有用于封堵各自端口的管帽。

进一步地,所述鼻胆管段、所述引流管段、所述冲洗管段、所述注射管段与各自对应的管帽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鼻胆管段、所述引流管段、所述冲洗管段和所述注射管段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阀包括卡扣。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材质为无菌材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接头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接头包括鼻胆管段、引流管段、冲洗管段以及注射管段,采用该连接接头可以实现由鼻腔引出的鼻胆管与本连接接头的鼻胆管段端口相连通,引流管段与引流袋相连通;由于引流管段的内径沿引流方向逐渐增加,不仅便于引流液体的流出,而且便于与引流袋连接头相匹配,从而方便引流管段与引流袋的连接,提高两者的连接效果和密封性,从而实现将患者胆管内的胆汁或残余结石顺利引出的目的;临床操作中使用该连接接头,医护人员无需东拼西凑,因而简化了操作步骤,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方便。加上,引流管段上设有流量控制阀,当患者有冲洗鼻胆管的需要时,只需关闭引流管段上的流量控制阀,直接往冲洗管段内注射冲洗药物即可,因而无需将鼻胆管与引流袋断开,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另外,对于需要冲洗鼻胆管的患者来说,鼻胆管冲洗是保持鼻胆管引流通畅的关键,鼻胆管冲洗方法得当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鼻胆管术后需密切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对于鼻胆管引流术后出现的引流中断、引流量减少、墨绿色胆汁、脓性胆汁、黏稠胆汁、含碎石或胆泥胆汁、血性胆汁、无色混着胆汁、引流袋内积气等现象,采取鼻胆管冲洗能够了解鼻胆管有无脱出、堵塞,尽早发现问题,同时可促进感染性胆汁和胆泥、碎石的排出,预防堵管,控制感染,保持引流通畅,促进有效引流。

此外,本连接接头设置的注射管段可解决冲洗过程中遇到的鼻胆管堵管的情况。具体地,在利用冲洗管段进行冲洗时,通过在注射管段处连接注射器,并不断地抽吸注射器,可提高冲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鼻胆管与引流袋之间的接头不匹配使得连接操作繁琐以及鼻胆管冲洗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组件包括鼻胆管、引流袋和上述的连接接头。

所述鼻胆管与所述鼻胆管段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鼻胆管的体外连接头与所述鼻胆管段相连通。

所述引流管段与所述引流袋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段与所述引流袋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冲洗管段上设置有用于加热冲洗药物的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输液加热器,所述输液加热器与所述冲洗管段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引流组件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引流组件能够产生上述连接接头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在引流组件中,由于鼻胆管与鼻胆管段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引流管段与引流袋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因而,鼻胆管和引流袋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松脱、漏气、打折、弯曲、成角、阻塞、受压等异常情况,定期冲洗鼻胆管及注入药物也不易松脱。采用该引流组件能够较好地保持引流的通畅性,降低临床操作难度、减少管道冲洗操作次数、减轻护理强度,实用性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连接接头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其中,各端口处设置有管帽;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引流组件进行引流时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引流组件进行冲洗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标:1-鼻胆管段;2-引流管段;3-冲洗管段;4-注射管段;5-流量控制阀;6-管帽;7-鼻胆管;8-引流袋;9-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是一种连接接头,参照图1至图4所示,该连接接头包括中空的管体;其中,管体包括用于连接鼻胆管7的鼻胆管段1、用于连接冲洗药物的冲洗管段3、用于连接引流袋8的引流管段2以及用于连接注射器的注射管段4,鼻胆管段1、引流管段2、冲洗管段3以及注射管段4均相互连通;沿着引流方向,引流管段2的内径逐渐增加用于与引流袋8连接头相匹配,引流管段2上设有用于液体流量的流量控制阀5。

本实施例的连接接头包括鼻胆管段1、引流管段2、冲洗管段3以及注射管段4,采用该连接接头可以实现由鼻腔引出的鼻胆管7与本连接接头的鼻胆管段1端口相连通,引流管段2与引流袋8相连通;由于引流管段2的内径沿引流方向逐渐增加,不仅便于引流液体的流出,而且便于与引流袋8的连接头相匹配,从而方便引流管段2与引流袋8的连接,提高两者的连接效果和密封性,从而实现将患者胆管内的胆汁或残余结石顺利引出的目的;临床操作中使用该连接接头,医护人员无需东拼西凑,因而简化了操作步骤,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很多方便。

加上,引流管段2上设有流量控制阀5,当患者有冲洗鼻胆管7的需要时,只需关闭引流管段2上的流量控制阀5,直接往冲洗管段3内注射冲洗药物即可,因而无需将鼻胆管7与引流袋8断开,操作更加简单、方便,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其中,流量控制阀5包括卡扣。

另外,对于需要冲洗鼻胆管的患者来说,鼻胆管冲洗是保持鼻胆管引流通畅的关键,鼻胆管冲洗方法得当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鼻胆管术后需密切观察胆汁引流情况,对于鼻胆管引流术后出现的引流中断、引流量减少、墨绿色胆汁、脓性胆汁、黏稠胆汁、含碎石或胆泥胆汁、血性胆汁、无色混着胆汁、引流袋内积气等现象,采取鼻胆管冲洗能够了解鼻胆管有无脱出、堵塞,尽早发现问题,同时可促进感染性胆汁和胆泥、碎石的排出,预防堵管,控制感染,保持引流通畅,促进有效引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本连接接头设置的注射管段4可解决冲洗过程中遇到的鼻胆管7堵管的情况。具体地,在利用冲洗管段3进行冲洗时,通过在注射管段4处连接注射器,并不断地抽吸注射器,可提高冲洗效果。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注射管段4用于连接注射器,注射管段4的管长小于冲洗管段3的管长。一方面,可提高注射器抽拉的效果,进而保证冲洗的效果,另一方面可节省注射管段4的材料,进而节省连接接头整体的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鼻胆管段1、引流管段2、冲洗管段3和注射管段4的各自端口处设置有用于封堵各自端口的管帽6。

需要说明的是,鼻胆管段1、冲洗管段3和注射管段4的管内径可以设置为相同或者是不同。

优选地,鼻胆管段1、冲洗管段3和注射管段4的管内径设置为相同。该设置的好处是,由于上述三段的管内径相同,因而可采用相同尺寸的管帽6,不仅节约了制作成本,同时也给医护人员提供了方便。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管帽6的拆装、简化操作过程以及节省操作时间,鼻胆管段1、引流管段2、冲洗管段3、注射管段4与各自对应的管帽6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中,鼻胆管段1、引流管段2、冲洗管段3、注射管段4可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可简化连接接头的结构,更加小巧,使用方便,降低连接接头的制作成本。

本实施例中,管体的材质为医用无菌材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是一种引流组件,参照图3和图4所示,该引流组件包括鼻胆管7、引流袋8和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接头;其中,鼻胆管7与鼻胆管段1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鼻胆管7的体外连接头与鼻胆管段1相连通;引流管段2与引流袋8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引流管段2与引流袋8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引流组件中,由于鼻胆管7与鼻胆管段1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引流管段2与引流袋8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因而,鼻胆管7和引流袋8的连接处不易出现松脱、漏气、打折、弯曲、成角、阻塞、受压等异常情况,定期冲洗鼻胆管7及注入药物也不易松脱。采用该引流组件能够较好地保持引流的通畅性,降低临床操作难度、减少管道冲洗操作次数、减轻护理强度,实用性强,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为,引流过程中,引流液体(胆汁、残余结石等)的流向示意图,在进行引流前,只需将鼻胆管段1和引流管段2处的管帽6取下,并相应的连接好鼻胆管7和引流袋8,此时,冲洗管段3和注射管段4处的管帽6无需取下。

其中,鼻胆管7的体外连接头设置为与鼻胆管段1端口处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两者为螺纹连接。

在使用时,只需将鼻胆管7的体外连接头旋拧进鼻胆管段1,即可实现两者的稳固连接。由于鼻胆管7和鼻胆管段1采用螺纹连接,因而连接得更加可靠,不会出现松脱、漏气等现象,保证了引流的通畅性。

进一步地,引流管段2与引流袋8的连接可以有多种形式。

由于引流管段2的内径逐渐增加,近似为喇叭状开口,用于与引流袋8连接头相匹配;一种连接方式是,将引流袋8连接头塞入喇叭状开口内,两者实现紧密配合;为了进一步增加两者连接的牢靠性,可在两者的连接处粘贴医用胶带等,从而可保证引流操作的顺利进行。另一种连接方式是,将引流袋8连接头上开设外螺纹,由于喇叭状开口的内径尺寸相对较大,可在其内部开设与该外螺纹配合使用的内螺纹,以提高两者连接的可靠性。

其中,为了便于连接,引流管段2的喇叭状开口段可设置为硬质医用无菌。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为,冲洗过程中,冲洗药物的流向示意图,在进行冲洗前,只需将流量控制阀5关闭,即将卡扣锁紧引流管段2,无需将引流袋8取下;打开冲洗管段3和注射管段4处的管帽6,在A处使用输液器由冲洗管段3向内注射药物,在B处并使用注射器连接注射管段4不断地的抽吸,可避免鼻胆管7堵管的情况发生,保证冲洗的顺利进行,提高冲洗效果。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冲洗管段3上设置有用于加热冲洗药物的加热装置9。

在患者引流期间,为避免引流过程中出现胆汁中的胆泥、碎石、脓性分泌物阻塞鼻胆管7,常需定期冲洗鼻胆管7及注入药物,因而在冲洗管段3上设置加热装置9,一方面,可减少对患者的冷刺激;另一方卖弄,可加快注入药物的吸收。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9可选用输液加热器,输液加热器与冲洗管段3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该输液加热器在给患者注入药物时使用,当不使用时,将该输液加热器取下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其中,输液加热器包括铁粉和活性炭等发热材料,外部由聚乙烯塑料外壳包裹,聚乙烯塑料外壳上设置有通气孔,该输液加热器的工作原理为:上述发热材料通过聚乙烯塑料外壳的通气孔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接触发生反应释放热量,从而将冲洗管段3内的液体药物加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