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护理专用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3495发布日期:2018-12-11 20:1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护理专用拐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骨科护理专用拐杖。



背景技术:

在医院的骨科护理过程中,下肢骨伤患者一般都要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以便于肢体功能的恢复,在下肢骨伤患者的后期行走训练中,经常要用到的是拐杖,因此,拐杖在下肢骨伤患者的后期行走训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经常使用双股撑杆拐杖,这种拐杖一般只包括简单的支撑杆和支撑脚,患者在使用过程中较难掌握正确的姿势,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从而影响到术后康复训练的正常进行;此外,由于行走锻炼需要较开阔的场地,往往需在室外或走廊进行,为保证患者安全,一般需要医护人员的专职陪护,而且患者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由于腿部不便而不能及时避开,往往容易发生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科护理专用拐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骨科护理专用拐杖,包括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杆,在固定杆的上端设置有蜂鸣器,在上支撑杆上靠近固定杆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感应危险物体靠近的距离传感器,所述固定杆的两端设置有一U形的腋下支撑架,在U形腋下支撑架的开口处连接有宽度调整套管,在宽度调节套管上套接有海绵垫,所述U形腋下支撑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至上支撑杆的中间位置,在U形腋下支撑架的表面设置有闪光警示灯,所述宽度调节套管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U形腋下支撑架通过连接杆活动连接有弧形腋托,在弧形腋托的底端设置有滑动套杆,在弧形腋托的内部设置有弧形的滑槽,所述弧形腋托通过滑动套杆套接有连接杆,从而使腋托与腋下支撑架连接,所述上支撑杆的中间设置有把手,在上支撑杆上与把手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带,所述把手的下方设置有LED照明灯,所述上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通过调节螺栓活动连接,在下支撑杆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

进一步的,所述U形腋下支撑架的底部中心设置有控制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上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通过导线与蜂鸣器、闪光警示灯、LED照明灯和距离传感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腿呈三角稳定结构设置,所述支撑脚的支脚上均设置有防滑垫。

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杆与支撑腿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带与上支撑杆连接处设置有转轴,所述固定带可通过转轴将固定带转至固定带放置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固定杆的底端设置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能够感知离使用者一定范围内的物体,当位于距离传感器感知距离内的物体再以某一速度向自己驶来时,位于固定杆上的蜂鸣器会立即报警来通知使用者采取防护措施,同时闪光警示灯的设置能够提醒来往的行人防止碰撞上患者,能够防止患者因腿部不便而产生二次伤害;在上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腋下连接架,所述腋下连接架的顶端设置有腋托,腋托的设置符合人们行走时,腋下对拐杖的受力,防止了拐杖对使用者的腋下造成压迫,而且腋托的设置可活动拆卸,可以适当的放松腋下,从而对腋下造成保护;设置有宽度调节套管可对腋下支撑架的宽度进行调节,设置有调节螺栓可对拐杖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应性强;设置有LED照明灯可让使用者在黑暗的环境下起到照明作用,一定情况下使得患者能够让双手全部用于固定拐杖上,使得安全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腋托结构示意图。

图中,1-腋托,2-连接杆,3-宽度调整套管,4-蜂鸣器,5-固定杆,6-闪光警示灯,7-控制开关,8-把手,9-LED照明灯,10-调节螺栓,11-支撑腿,12-防滑垫,13-缓冲弹簧,14-下支撑杆,15-上支撑杆,16-电池,17-锁紧螺母,18-腋下支撑架,19-海绵垫,20-距离传感器,21-固定带,22-转轴,23-固定带放置槽,24-滑槽,25-滑动套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骨科护理专用拐杖,包括上支撑杆15,上支撑杆15的顶端设置有固定杆5,在固定杆5的上端设置有蜂鸣器4,在上支撑杆15上靠近固定杆5的位置处设置有用于感应危险物体靠近的距离传感器20,固定杆5的两端设置有一U形的腋下支撑架18,在U形腋下支撑架18的开口处连接有宽度调整套管3,在宽度调节套管3上套接有海绵垫19,U形腋下支撑架18通过锁紧螺母17锁紧至上支撑杆15的中间位置,在U形腋下支撑架18的表面设置有闪光警示灯6,宽度调节套管3的一端连接有连接杆2,U形腋下支撑架18通过连接杆2活动连接有弧形腋托1在弧形腋托1的底端设置有滑动套杆25,在弧形腋托1的内部设置有弧形的滑槽24,弧形腋托1通过滑动套杆25套接有连接杆2,从而使腋托1与腋下支撑架18连接,上支撑杆15的中间设置有把手8,在上支撑杆15上与把手8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带21,把手8的下方设置有LED照明灯9,上支撑杆15的底端设置有下支撑杆14,上支撑杆15和下支撑杆14通过调节螺栓10活动连接,在下支撑杆14的底端设置有支撑腿11,在支撑腿11的支脚上均设置有防滑垫12,下支撑杆14与支撑腿11连接处设置有缓冲弹簧13,可减轻患者在行走时,拐杖的振动对患者的腋下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1)在固定杆的底端设置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能够感知离使用者一定范围内的物体,当位于距离传感器感知距离内的物体以高于某一速度向自己驶来时,固定杆上的蜂鸣器会立即报警来通知使用者注意躲避;

(2)在U形腋下支撑架的表面设置的闪光警示灯能够提醒来往的行人和车辆,防止它们碰撞上患者,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3)在上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腋下连接架,所述腋下连接架的顶端设置有弧形腋托,腋托的设置可活动拆卸,可以用腋托支撑患者,也可用宽度调整套管来支撑患者,腋托的活动设置,能够适当的放松腋下,从而对患者的腋下形成保护;

(4)在上支撑杆上与把手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与上支撑杆连接处设置有转轴,固定带可通过转轴将固定带转至固定带放置槽内,当需要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可用固定带进行固定,当不使用时,可将固定带放置在固定带放置槽内,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拐杖的空间位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