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光体结构及新型眼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1374发布日期:2019-02-15 20:3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光体结构及新型眼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部遮光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遮光体以及具有该遮光体的新型眼罩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大,很多人睡眠质量相对较差,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睡眠的质量,佩带眼罩睡觉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增加睡眠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眼罩的主要作用是遮挡光线、排除干扰,营造一个适合睡眠的环境,以达到帮助人们增加睡眠质量的目的。

目前,大多眼罩由于形状、结构设计得不合理,导致鼻梁处会有一定的缝隙,导致眼罩的遮光效果不是很好。针对这一问题,公告号为CN 202128604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眼罩,其包括遮光体和佩戴带,所述的遮光体的两端分别与佩戴带连接,所述的遮光体内表面的下边缘处连接有左右两个柔性遮光片,所述的左右两个柔性遮光片分别位于靠近遮光体中心鼻梁覆盖处的左右两侧。采用这种结构后,使遮光体与人脸的间隙得到填充,具有更好的遮光效果。

但是,上述方案公布的眼罩以及其他带有遮光片的眼罩,其遮光片仅设置在鼻翼两侧、罩体下端的位置处,而鼻翼的侧面仍存在漏光的可能性,不能达到完全遮挡光线的功效。其次,因遮光片是与人脸直接接触的,所以遮光片必须为柔软性的,而目前遮光片为片状结构,这就使得遮光片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变形,从而影响遮光片的遮光效果。此外,在眼罩使用过程中罩体存在折叠拉伸的情况,而遮光片是直接连接于罩体上,遮光片会随着罩体进行折叠拉伸,这就导致遮光片的变形,从而影响眼罩的遮光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遮光体结构及新型眼罩结构,遮光体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眼罩漏光,使眼罩具有良好的遮光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遮光体结构,其包括一基体以及两受挤压时能发生多方向弹性形变的遮光体,两遮光体呈弧形状对称连接于基体两侧;所述遮光体相对于基体向上凸起,形成凸起状结构,所述基体与两遮光体之间配合形成一适应人体鼻翼的调节区域。

所述遮光体包括贴合人体鼻翼侧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贴合人体脸部的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的凸起高度由与第二支撑部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所述遮光体由布片以及对折后包裹在布片内的遮光片构成。

所述遮光体呈环状结构连接在基体的两侧。

一种新型眼罩结构,包括罩体以及连接在罩体两端的绑带,所述眼罩结构还包括上述遮光体结构,所述遮光体结构连接罩体内侧面。

所述遮光体结构的基体形状与罩体的形状相同,所述基体连接在罩体内侧面上。

所述遮光体结构的基体形状与人体鼻翼相适应,所述基体连接在罩体内侧面的中部,两遮光体连接在基体两侧以及罩体内侧面的边缘位置处。

两遮光体为第一遮光体和第二遮光体,第一遮光体呈弧形状连接在基体的左侧以及罩体内侧面的左下部,第二遮光体呈弧形状连接在基体的右侧以及罩体内侧面的右下部。

所述第一遮光体还连接罩体内侧面的左端和左上部,第二遮光体还连接罩体内侧面的右端和右上部。

所述罩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外壳和内接触片,所述遮光体结构连接在内接触片上,所述内接触片由第一接触片和第二接触片构成,所述基体的左侧通过第一遮光体连接第一接触片,右侧通过第二遮光体与第二接触片连接。

所述外壳为硬质外壳。

采用上述方案后,人体鼻翼对应到遮光体结构的调整区域,而两遮光体贴合于人体的部分或全部眼眶外周。人体鼻翼在垂直基体的方向上挤压遮光体的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受挤压后在挤压方向发生形变,同时向眼部方向移动去贴合眼眶外周。也就是说,鼻翼挤压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受到挤压的部分在挤压方向上发生形变,同时受挤压的部分会偏移至眼眶周边,填充眼眶周边与遮光体之间存在的间隙,从而使得遮光体的第一支撑部能够很好地贴合在鼻翼侧边的眼眶周边。同样地,人体脸部在挤压遮光体的第二支撑部时,第二支撑部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同时受到挤压的部分还会朝向眼部偏移,以补充眼眶周边与遮光体之间存在的间隙。

遮光体结构应用在眼罩上时形成新型眼罩结构,使用眼罩时,罩体覆盖住人体眼部,人体鼻翼对应到遮光体结构的调整区域,而两遮光体贴合于人体的眼眶外周。遮光体受鼻翼和脸部挤压时,不仅能够在挤压方向发生形变,以适应不同的人体鼻翼和脸部,同时,遮光体受挤压的部分还能够朝向眼部偏移,以填充遮光体与人体眼眶之间存在的间隙,保证遮光体始终与人体眼眶贴合,从而实现眼罩的严密遮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遮光体结构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遮光体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眼罩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眼罩的硬质外壳结构示意图一;

图6 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眼罩的硬质外壳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眼罩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尽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结构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将列举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进行详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遮光体结构10,其包括一基体11以及两受挤压时能发生多方向弹性形变的遮光体12,两遮光体12呈弧形状对称连接于基体11两侧,遮光体12相对于基体11向上凸起,形成凸起状结构,基体11与两遮光体12之间配合形成一适应人体鼻翼的调节区域。

上述遮光体12包括贴合人体鼻翼侧边的第一支撑部121以及贴合人体脸部的第二支撑部122,第一支撑部121的凸起高度由与第二支撑部122连接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上述遮光体12由布片以及对折后包裹在布片内的遮光片构成,为了保证使用舒适性,布层采用丝密绒,遮光片采用海绵。将遮光片对折后包裹在布层内形成遮光体12,使得遮光体12在保证其柔软度的基础上呈立体结构,能够有效防止遮光体12在长时间使用后发生变形,进一步提高遮光体12的遮光效果。

当然,两个遮光体12可以呈环状结构连接在基体11的两侧,此时两遮光体12贴合人体眼眶外周,从而提高遮光体12结构的遮光效果和使用舒适性。

当遮光体结构10配合眼罩、VR眼镜等装置使用时,人体鼻翼对应到遮光体结构10的调整区域,而两遮光体12贴合于人体的部分或全部眼眶外周。人体鼻翼在垂直基体11的方向上挤压遮光体12的第一支撑部121,第一支撑部121受挤压后在挤压方向发生形变,同时向眼部方向移动去贴合眼眶外周。也就是说,鼻翼挤压第一支撑部121,第一支撑部121受到挤压的部分在挤压方向上发生形变,同时受挤压的部分会偏移至眼眶周边,填充眼眶周边与遮光体之间存在的间隙,从而使得遮光体的第一支撑部能够很好地贴合在鼻翼侧边的眼眶周边。同样地,人体脸部在挤压遮光体12的第二支撑部122时,第二支撑部122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同时受到挤压的部分还会朝向眼部偏移,以补充眼眶周边与遮光体之间存在的间隙。

配合图3至图7所示,以下将对具有遮光体的新型眼罩结构100进行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新型眼罩结构,其包括罩体20、上述遮光体结构10以及连接在罩体20两端的绑带30,其中,遮光体结构10的基体11形状与人体鼻翼相适应,该基体11连接罩体20的内侧面中部,而两遮光体12连接在基体11两侧以及罩体20内侧面的周边位置处 。

两遮光体12为第一遮光体123和第二遮光体124,第一遮光体123呈弧形状连接在基体11的左侧以及罩体20内侧面的左下部,第二遮光体124呈弧形状连接在基体11的右侧以及罩体20内侧面的右下部。

当遮光体12为环状结构时,第一遮光体123还连接罩体20内侧面的左端和左上部,第二遮光体124还连接罩体20内侧面的右端和右上部。

当然,上述遮光体结构10的基体11形状与罩体20的形状相同,此时,直接将基体11与连接在罩体20内侧面上,即可实现眼罩的严密遮光。

上述眼罩100在使用时,罩体20覆盖住人体眼部,人体鼻翼对应到遮光体结构10的调整区域,而两遮光体12贴合于人体的部分或全部眼眶外周。人体鼻翼在垂直罩体20的方向上挤压遮光体12,遮光体12受挤压的部分在挤压方向发生形变,同时向眼部方向移动去贴合眼眶外周。也就是说,遮光体12受到挤压的部分在挤压方向上发生形变,同时受挤压的部分会偏移至眼眶周边,填充眼眶周边与遮光体之间存在的间隙,从而使得遮光体能够很好地贴合在鼻翼侧边的眼眶周边。同样地,人体脸部在挤压遮光体12时,遮光体受到挤压的部分在挤压方向发生形变,同时还会朝向眼部偏移,以补充眼眶周边与遮光体之间存在的间隙。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眼罩100在使用时,遮光体12不仅能够在挤压方向发生形变,以适应不同的人体鼻翼和脸部,同时,遮光体12受挤压的部分还能够朝向眼部偏移,以填充遮光体12与人体眼眶之间存在的间隙,保证遮光体12始终与人体眼眶贴合,从而实现眼罩100的严密遮光。

上述罩体20包括相互连接的外壳21和内接触片22,外壳21和内接触片22可以通过包边23进行连接。罩体20采用该结构时,遮光体结构10连接在内接触片,为保证遮光体结构100与内接触片22的连接稳固性,内接触片22可以由第一接触片221和第二接触片222构成,遮光体结构10的基体11的左侧通过第一遮光体123连接第一接触片221,右侧通过第二遮光体124与第二接触片222连接。

上述外壳21可以采用硬质外壳211,避免罩体2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折叠变形的情况,从而避免了遮光体12随罩体20折叠拉伸而变形,进一步保证了遮光体12以及罩体20的遮光效果。

硬质外壳21可以采用一片式成型压膜211形成,该成型压膜211由高发泡材料以及包裹在高发泡材料表层的佳绩布构成。为防止眼罩压迫到眼部,导致眼部不适,成型压膜211对应眼部和鼻翼位置处向外凸起,形成眼窝部2111和鼻翼部2112。

硬质外壳21也可以为复合硬质外壳212,该复合硬质外壳212采用柔性层2121以及夹置在柔性层2121之间的成型框2122形成。

为了提高眼罩使用时的舒适性,罩体还可以包括一中间层24,该中间层24夹置在外壳21和内接触层22之间。上述中间层24可以采用珍珠棉形成,而内接触片22由海绵以及包覆在海面外的佳绩布构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