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供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4614发布日期:2019-02-22 22:1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血液透析供液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透析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液透析供液系统。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对流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

透析液是一类含有多种离子和非离子物质的溶液,具有一定的渗透压,供直肠、腹腔或体外透析用,排除体内代谢废物(如尿素);排除体内毒物或过量的药物;调节体液的水-电解质平衡等作用,一般用于肾功能衰竭或中毒患者。

集中供液的配液过程,是由工作人员将袋装AB粉进行清点,再手工倒入集中供液的配液桶中,这会造成一:人为清点错误,导致AB液浓度差错,二:开放式的配液方式,透析液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对透析液造成污染,产生细菌繁殖,且不易发现。三:开放式的进料过程,导致粉状物料污染环境,长此以往,对工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透析供液系统,该血液透析供液系统将透析液的供液方式改为密闭式供液方式,避免了暴露在空气中繁殖细菌,实现了供液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力的耗费,同时,避免了A液和B液的浓度配比出现差错。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供液系统,包括上料系统、配液系统、储液系统、控制系统和血液透析机;

所述上料系统用于将A粉和B粉输送至所述配液系统;

所述上料系统、所述配液系统、所述储液系统和所述血液透析机依次连接以完成配液、输送、储液的过程;

所述配液系统包括第一配液系统和第二配液系统;

所述第一配液系统用于配A液并将配好的A液分别输送至所述储液系统和所述血液透析机;

所述第二配液系统用于配B液并将配好的B液分别输送至所述储液系统和所述血液透析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配液系统包括第一配液桶;

所述第一配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

所述第一配液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第一出液口和第一搅拌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第一阀门;

所述第一配液桶通过所述第一搅拌口与第一搅拌机构相连接;

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配液系统包括第二配液桶;

所述第二配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料口;

所述第二配液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口、第二出液口和第二搅拌口;

所述第二进水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第二阀门;

所述第二配液桶通过所述第二搅拌口与第二搅拌机构相连接;

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系统和第二上料系统;

所述第一上料系统与所述第一进料口相连接用于向第一配液桶中输送A粉末;

所述第二上料系统与所述第二进料口相连接用于向第二配液桶中输送B粉末。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上料系统包括第一真空上料机、第一储料桶和第一振动器;

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储料桶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料桶中的A粉末输送至所述第一配液桶中;

所述第一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料桶的下方;

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和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上料系统包括第二真空上料机、第二储料桶和第二振动器;

所述第二真空上料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储料桶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储料桶中的B粉末输送至所述第二配液桶中;

所述第二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料桶的下方;

所述第二真空上料机和所述第二振动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供液系统包括第一供液系统和第二供液系统;

所述第一供液系统与所述血液透析机相连接用于存储A液并将配好的A液输送至所述血液透析机;

所述第二供液系统与所述血液透析机相连接用于存储B液并将配好的B液输送至所述血液透析机。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供液系统包括第一供液桶;

所述第一供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供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液口和第三搅拌口;

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所述血液透析机相连接;

所述第一供液桶通过所述第三搅拌口与第三搅拌机构相连接;

所述第三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供液系统包括第一供液桶;

所述第一供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供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液口和第三搅拌口;

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所述血液透析机通过输液管路相连接;

所述第一供液桶通过所述第三搅拌口与第三搅拌机构相连接;

所述第三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供液系统包括第二供液桶;

所述第二供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所述第一供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出液口和第四搅拌口;

所述第四出液口与所述血液透析机通过输液管路相连接;

所述第二供液桶通过所述第四搅拌口与第四搅拌机构相连接

所述第四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供液桶和所述第二供液桶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报警装置和第二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与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所述第一供液桶与所述第二供液桶中液满时报警提醒。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供液系统,包括上料系统、配液系统、储液系统、控制系统和血液透析机,上料系统用于将A粉和B粉输送至配液系统,上料系统、配液系统、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依次连接以完成配液、输送、储液的过程,配液系统包括第一配液系统和第二配液系统,第一配液系统用于配A液并将配好的A液分别输送至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第二配液系统用于配B液并将配好的B液分别输送至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将透析液的供液方式改为密闭式供液方式,避免了暴露在空气中繁殖细菌,实现了供液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力的耗费,同时,避免了A液和B液的浓度配比出现差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供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第一配液桶;101-第一进水口;102-第一进料口;103-第一阀门;104-第一出液口;105-第一搅拌机构;110-第一真空上料机;111-第一储料桶;112-第一振动器;120-第一供液桶;121-第一进液口;122-第三出液口;123-第三搅拌机构;200-第二配液桶;201-第二进水口;202-第二进料口;203-第二阀门;204-第二出液口;205-第二搅拌机构;210-第二真空上料机;211-第二储料桶;212-第二振动器;220-第二供液桶;221-第二进液口;222-第四出液口;223-第四搅拌机构;300-血液透析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供液系统,包括上料系统、配液系统、储液系统、控制系统和血液透析机;

所述上料系统用于将A粉和B粉输送至所述配液系统;

所述上料系统、所述配液系统、所述储液系统和所述血液透析机依次连接以完成配液、输送、储液的过程;

所述配液系统包括第一配液系统和第二配液系统;

所述第一配液系统用于配A液并将配好的A液分别输送至所述储液系统和所述血液透析机300;

所述第二配液系统用于配B液并将配好的B液分别输送至所述储液系统和所述血液透析机30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供液系统,包括上料系统、配液系统、储液系统、控制系统和血液透析机,上料系统用于将A粉和B粉输送至配液系统,上料系统、配液系统、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依次连接以完成配液、输送、储液的过程,配液系统包括第一配液系统和第二配液系统,第一配液系统用于配A液并将配好的A液分别输送至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第二配液系统用于配B液并将配好的B液分别输送至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将透析液的供液方式改为密闭式供液方式,避免了暴露在空气中繁殖细菌,实现了供液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力的耗费,同时,避免了A液和B液的浓度配比出现差错。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配液系统包括第一配液桶100;

所述第一配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102;

所述第一配液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水口101、第一出液口104和第一搅拌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第一阀门103;

所述第一配液桶通过所述第一搅拌口与第一搅拌机构105相连接;

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一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配液系统包括第一配液桶,在第一配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料口,A粉末由第一进料口进入,第一配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水口,透析用水由第一进水口进入,防止在配液过程中气泡的出现,在第一配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搅拌口,在搅拌机构的作用下完成A液的配置,且保证A液浓度的均匀,形成自动化配液过程。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配液系统包括第二配液桶200;

所述第二配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料口202;

所述第二配液桶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二进水口201、第二出液口204和第二搅拌口;

所述第二进水口上设置有用于控制其通断的第二阀门203;

所述第二配液桶通过所述第二搅拌口与第二搅拌机构205相连接;

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二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配液系统包括第二配液桶,在第二配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料口,A粉末由第二进料口进入,第二配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口,透析用水由第二进水口进入,防止在配液过程中气泡的出现,在第二配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搅拌口,在搅拌机构的作用下完成A液的配置,且保证A液浓度的均匀,形成自动化配液过程。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系统和第二上料系统;

所述第一上料系统与所述第一进料口相连接用于向第一配液桶中输送A粉末;

所述第二上料系统与所述第二进料口相连接用于向第二配液桶中输送B粉末。

在该实施例中,上料系统包括第一上料系统和第二上料系统,第一上料系统和第二上料系统分别向第一配液桶和第二配液桶内输送A粉末和B粉末,完成自动化上料,避免了A粉末和B粉末与空气接触造成污染。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料系统包括第一真空上料机110、第一储料桶111和第一振动器112;

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一储料桶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料桶中的A粉末输送至所述第一配液桶中;

所述第一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储料桶的下方;

所述第一真空上料机和所述第一振动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上料系统包括第一真空上料机、第一储料桶和第一振动器,第一真空上料机与第一进料口相连接将A粉末输送至第一配液桶中,完成自动化上料,上料的过程为密封式,避免了A粉末与空气接触造成污染,在第一储料桶的下方设置有第一振动器,在上料的过程中,第一真空上料机会不断吸取管路口附近的A粉末。当附近的A粉末被吸取光后,会导致工作过程中断,在第一储料桶的下方设置第一振动器,管路口附近的A粉末被吸光后,第一振动器将其他位置的A粉末振动至管路口周围,使管路周围始终存在A粉末,避免上料过程中断。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上料系统包括第二真空上料机210、第二储料桶211和第二振动器212;

所述第二真空上料机通过管路与所述第二储料桶相连接用于将所述第二储料桶中的B粉末输送至所述第二配液桶中;

所述第二振动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储料桶的下方;

所述第二真空上料机和所述第二振动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上料系统包括第二真空上料机、第二储料桶和第二振动器,第二真空上料机与第二进料口相连接将B粉末输送至第二配液桶中,完成自动化上料,上料的过程为密封式,避免了B粉末与空气接触造成污染,在第二储料桶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振动器,在上料的过程中,第二真空上料机会不断吸取管路口附近的B粉末。当附近的B粉末被吸取光后,会导致工作过程中断,在第二储料桶的下方设置第二振动器,管路口附近的B粉末被吸光后,第二振动器将其他位置的B粉末振动至管路口周围,使管路周围始终存在B粉末,避免上料过程中断。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供液系统包括第一供液系统和第二供液系统;

所述第一供液系统与所述血液透析机相连接用于存储A液并将配好的A液输送至所述血液透析机;

所述第二供液系统与所述血液透析机相连接用于存储B液并将配好的B液输送至所述血液透析机。

在该实施例中,供液系统包括第一供液系统和第二供液系统,分别将A液和B液输送至血液透析机,在进行透析液的配比。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供液系统包括第一供液桶120;

所述第一供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21,所述第一供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液口122和第三搅拌口;

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所述血液透析机300通过输液管路相连接;

所述第一供液桶通过所述第三搅拌口与第三搅拌机构123相连接;

所述第三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供液系统包括第一供液桶,在第一供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搅拌口,通过第三搅拌机构对配好的A液进行搅拌,防止产生沉淀造成浓度差错。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供液系统包括第二供液桶220;

所述第二供液桶的顶部设置有第二进液口221,所述第一供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出液口222和第四搅拌口;

所述第四出液口与所述血液透析机300通过输液管路相连接;

所述第二供液桶通过所述第四搅拌口与第四搅拌机构223相连接

所述第四搅拌机构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供液系统包括第二供液桶,在第二供液桶的底部设置有第四搅拌口,通过第四搅拌机构对配好的B液进行搅拌,防止产生沉淀造成浓度差错。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供液桶和所述第二供液桶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报警装置和第二报警装置;

所述第一报警装置与所述第二报警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接用于所述第一供液桶与所述第二供液桶中液满时报警提醒。

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供液桶和第二供液桶中分别设置有第一报警装置和第二报警装置,当第一供液桶和第二供液桶中液满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关闭该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供液系统,可以由上述的各种实施例组合而成,同样能够发挥上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供液系统,包括上料系统、配液系统、储液系统、控制系统和血液透析机,上料系统用于将A粉和B粉输送至配液系统,上料系统、配液系统、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依次连接以完成配液、输送、储液的过程,配液系统包括第一配液系统和第二配液系统,第一配液系统用于配A液并将配好的A液分别输送至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第二配液系统用于配B液并将配好的B液分别输送至储液系统和血液透析机,将透析液的供液方式改为密闭式供液方式,避免了暴露在空气中繁殖细菌,实现了供液过程的自动化,减少了人力的耗费,同时,避免了A液和B液的浓度配比出现差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