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9705发布日期:2019-03-08 17:54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医务人员在对心血管病人治疗过程中病人无法自主呼吸,运送过程缓慢的问题而头痛。而且目前运送心血管病人时普遍使用担架,没有供氧设备,往往需要多个医务人员共同工作,完成对病人的移动与治疗。操作复杂,给医务人员的工作增加了极大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包括运输担架面、一对运输担架杆、多个手持环、供氧枕头、一次性垫布、弹力加厚层、记忆棉枕芯、两个供氧袋体、一对更换侧拉链、一对输氧管通孔、一对魔术贴及一对固定带;所述的运输担架面为矩形结构,所述的运输担架面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上,所述的多个手持环分别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多个手持环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的两端,构成担架主体结构;所述的供氧枕头置于所述的运输担架面上,位于所述的担架主体结构的头端,所述的一次性垫布铺设在所述的供氧枕头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弹力加厚层设置在所述的供氧枕头的内壁上,所述的供氧枕头与所述的弹力加厚层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供氧枕头内设有三个独立的腔体,所述的记忆棉枕芯及两个供氧袋体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供氧枕头的三个独立的腔体内,所述的记忆棉枕芯位于所述的供氧枕头的中部,所述的两个供氧袋体位于所述的记忆棉枕芯的两侧;所述的一对更换侧拉链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供氧枕头的两侧端面上,位于所述的两个供氧袋体的外侧,所述的一对输氧管通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供氧枕头的上端面两侧,位于所述的一次性垫布的两侧,所述的两个供氧袋体的输氧管通过所述的一对输氧管通孔从所述的供氧枕头内引出;所述的一对魔术贴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的头端上端面上及一对固定带的一端,所述的一对固定带的一端通过所述的一对魔术贴活动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上,所述的一对固定带的另一端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的供氧枕头的底部两侧。

上述的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其中,所述的运输担架面为帆布材质制成,所述的运输担架面的下端面上设有防磨层。

上述的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其中,所述的运输担架面的上端面上设有防水层,所述的防水层与所述的运输担架面为一体结构。

上述的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其中,所述的运输担架面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位于所述的运输担架面的中部两侧。

上述的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其中,所述的运输担架面与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多条加强筋,位于所述的运输担架面的头端及尾端两侧。

上述的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其中,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防滑垫,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通过所述的防滑垫置于运输床或地面上。

上述的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其中,所述的供氧枕头的下端面及运输担架面的头端上端面上分别设有魔术贴,所述的供氧枕头通过所述的魔术贴贴合在所述的运输担架面上。

本实用新型能在移动心血管内科病人的同时为病人供应氧气吸入,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移动效率和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的供氧枕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的运输担架面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心血管内科辅助治疗设备,包括运输担架面1、一对运输担架杆2、多个手持环3、供氧枕头4、一次性垫布 5、弹力加厚层6、记忆棉枕芯7、两个供氧袋体8、一对更换侧拉链9、一对输氧管通孔10、一对魔术贴11及一对固定带12;所述的运输担架面 1为矩形结构,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2上,所述的多个手持环3分别为圆环形结构,所述的多个手持环3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2的两端,构成担架主体结构;所述的供氧枕头4置于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上,位于所述的担架主体结构的头端,所述的一次性垫布5铺设在所述的供氧枕头4的上端面上;所述的弹力加厚层6设置在所述的供氧枕头4的内壁上,所述的供氧枕头4与所述的弹力加厚层6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供氧枕头4内设有三个独立的腔体,所述的记忆棉枕芯7及两个供氧袋体8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的供氧枕头4的三个独立的腔体内,所述的记忆棉枕芯7位于所述的供氧枕头 4的中部,所述的两个供氧袋体8位于所述的记忆棉枕芯7的两侧;所述的一对更换侧拉链9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供氧枕头4的两侧端面上,位于所述的两个供氧袋体8的外侧,所述的一对输氧管通孔10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供氧枕头4的上端面两侧,位于所述的一次性垫布5的两侧,所述的两个供氧袋体8的输氧管通过所述的一对输氧管通孔10从所述的供氧枕头4内引出;所述的一对魔术贴11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2的头端上端面上及一对固定带12的一端,所述的一对固定带 12的一端通过所述的一对魔术贴11活动连接在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2 上,所述的一对固定带12的另一端分别对称连接在所述的供氧枕头4的底部两侧。

请参见附图3所示,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为帆布材质制成,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的下端面上设有防磨层13,可起到防磨的作用,避免运输担架面1的底部被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的上端面上设有防水层14,所述的防水层14与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为一体结构,可起到防水的作用,避免血水等渗透运输担架面1,清洁、消毒方便。

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15,位于所述的运输担架面 1的中部两侧,固定绑带可通过多个通孔15与担架主体结构连接,便于固定绑带绑在身体上,避免身体在运输担架面1上滑动。

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与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2的连接处分别设有多条加强筋16,位于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的头端及尾端两侧,可提高运输担架面1与一对运输担架杆2的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2的下端面上分别设有防滑垫17,所述的一对运输担架杆2通过所述的防滑垫17置于运输床或地面上,可起到防滑的作用,使本实用新型的摆放稳定,便于将病人搬运到担架上或从担架上搬移到床上。

所述的供氧枕头4的下端面及运输担架面1的头端上端面上分别设有魔术贴18,所述的供氧枕头4通过所述的魔术贴18贴合在所述的运输担架面1上,可起到防滑的作用,使供氧枕头4稳定的枕在头部下方。

使用时,病人躺在运输担架面1上,可通过多个手持环3将本实用新型抬起并移动;供氧枕头4内的两个供氧袋体8可为病人提供氧气吸入,一对更换侧拉链9便于两个供氧袋体8的更换,两个供氧袋体8的输氧管通过一对输氧管通孔10引出,便于连接到病人的呼吸罩上;供氧枕头4 通过记忆棉枕芯7支撑头部,并通过一次性垫布5垫在头部下方,干净卫生,便于更换,避免交叉感染;一对魔术贴11及一对固定带12可防止供氧枕头4滑落,弹力加厚层6能提高供氧枕头4的强度和舒适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在移动心血管内科病人的同时为病人供应氧气吸入,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提高病人的移动效率和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