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阻力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8442发布日期:2019-02-01 20:0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阻力吻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吻合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阻力吻合器。



背景技术:

吻合器是医学上使用的替代手工缝合的设备,主要用于腔镜下消化道重建及脏器切除手术中的残端或切口的闭合。适用于多种开放或微创的普通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及儿科手术。它们可与缝钉线或组织支撑材料共同使用。这些器械还可用于肝实质(肝脉管系统和胆管结构)、胰脏、肾脏和脾脏的离断与切除。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制作技术的改进,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吻合器质量可靠,使用方便,严密、松紧合适,尤其是其缝合快速、操作简便及很少有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等优点,还使得过去无法切除的肿瘤手术得以病兆切除,很受国内外临床外科医生的青睐和推崇。吻合器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钛钉对组织进行离断或吻合,类似于订书机。

由于吻合器的的切割刀与拉刀片相连,且由于吻合器前端为具有一定长度的直杆,拉刀片长度较长,拉刀片运动时,需要穿过枪芯、角度变换机构组件和拉刀片固定板组件等,当有动力作用于拉刀片时,切割刀开始进行运行,完成切缝动作。但由于吻合器在使用过程中,有时需要对前端角度变换机构组件进行弯转,此时,拉刀片也会随之发生弯曲,当角度变换机构组件使钳口转动0°、15°、30°时,切割刀运行无太大阻力可顺畅,但当角度变换机构组件使钳口转至45°、60°时,拉刀片的阻力会明显增大,严重影响切割刀运行。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小阻力吻合器,能够解决切割刀受阻情况,提升钳口在大角度时切割刀运行状况。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小阻力吻合器,包括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部具有一内槽,所述内槽贯穿所述固定板,所述内槽能够容纳所述吻合器的拉刀片;所述内槽内周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内部布置有销轴。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的所述内槽两端部位的孔隙小于所述内槽中间部位的孔隙。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的所述内槽的中间部位两侧壁设置有销轴孔,销轴孔内布置有销轴,所述拉刀片弯折且平动动作时,与所述内槽的中间部位两侧壁布置的销轴进行滚动摩擦。

较佳的,所述小阻力吻合器还包括一转向齿轮,所述转向齿轮前端设置有一扭转部,所述扭转部前后贯穿,所述拉刀片穿过所述扭转部,所述扭转部内侧两侧壁设置有销轴孔,所述销轴孔内部用于容纳销轴,所述拉刀片弯折且平动动作时,与所述扭转部内侧两侧壁设置销轴进行滚动摩擦。

较佳的,所述转向齿轮下底面设置有一转向限位槽,所述固定板前端顶面设置有一转向限位块,所述转向限位块布置于所述转向限位槽内部。

较佳的,所述小阻力吻合器还包括一关节头底座,所述关节头底座底部设置有一平动限位槽,所述固定板后端顶面设置有一平动限位块,所述平动限位块置于所述平动限位槽内部。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底部设置有盖片,其用于对放置于所述销轴孔内部的所述销轴进行限位。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外侧边缘处设置有至少一豁口,其用于容纳吻合器转动部位的软管。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当所述拉刀片前后平动时,所述拉刀片带动所述销轴在所述销轴孔内滚动,从而减小所述拉刀片的滑动摩擦力,提高所述拉刀片的动作流畅度;2、所述内槽中间部位的孔隙大于所述内槽两端部位的孔隙,从而给所述拉刀片弯折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更近一步的,在所述内槽的中间部位两侧壁布置有销轴,能够使所述拉刀片弯折部分在前后平动时,与所述内槽的中间部位两侧壁布置的销轴进行滚动摩擦,降低摩擦阻力,使动作更加顺畅,避免因用力过猛或用力不均造成病人患病部位的不必要损伤;3、所述固定板外侧边缘处设置有一豁口,其用于容纳所述吻合器转动部位的软管,因角度转动带来的变形;4、所述转向齿轮前端部的扭转部夹持所述拉刀片扭转,当所述拉刀片前后平动时,所述拉刀片与所述扭转部的滑动摩擦力将会阻碍所述拉刀片的正常平动,此时在所述扭转部内侧两侧壁设置销轴,能够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摩擦力,提高所述拉刀片的平动顺畅度;5、所述转向限位块与所述转向限位槽发生相对转动运动,当所述转向限位块触碰到所述转向限位槽边缘时,所述转向齿轮转动动作停止,避免所述转向齿轮因转动角度过大,造成所述吻合器的内部结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变换机构操作手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变换机构操作手柄与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变换机构操作手柄限位槽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直杆部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变换机构转动组件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变换机构爆炸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变换机构爆炸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角度变换机构关节头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固定板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固定板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局部爆炸图一;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局部爆炸图二;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局部爆炸图三;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局部爆炸图四;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吻合器固定板部分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阻力吻合器,其用于减小切割刀受阻情况,提升钳口在大角度时切割刀运行状况。

所述小阻力吻合器包括一角度变换机构,其用于控制操作端进而实现随动端的角度变化,结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角度变换机构包括:

至少一操作手柄11,其为所述角度变换机构的操作端;

一传动组件,其用于将所述操作手柄11的作用力进行传递;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一传动齿轮13和一传动齿条12;

较佳的,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一传动杆14;

较佳的,所述操作手柄11设置有一卡接槽,所述传动齿轮13转动轴线方向设置有一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与所述卡接槽卡合固定,扳动所述操作手柄11的转动扳手,进而带动所述传动齿轮13转动;所述传动齿轮13与所述传动齿条12啮合,所述传动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动齿条12前后移动;所述传动齿条12前端设置有一卡钩,所述卡钩与与所述传动杆14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条12前后移动带动所述传动杆14产生位置变动;

较佳的,所述操作手柄11外边缘还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槽111,所述限位槽111彼此相邻设置并绕所述操作手柄11外边缘周向布置;所述限位槽111与一限位凸块112相配合,当所述操作手柄11转动时,所述限位槽111逐级卡入所述限位凸块112内,进而对所述操作手柄11进行限位,使其能够保持在所需的转动角度位置。

实施例二

如上述所述的小阻力吻合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6至图9所示,所述角度变换机构还包括转动组件,其用于将所述传动杆14的直线运动转换为转动运动;

所述转动组件包括:一限位齿条21,一第一关节头齿轮22,一第二关节头齿轮23,一转向齿轮24;

所述传动杆14第二端端部设置有一通孔141,所述限位齿条21上设置有一凸台211,所述通孔141与所述凸台211卡接配合,所述传动杆14将传动力传递到所述限位齿条21上;

所述限位齿条21延伸出一侧边,在所述侧边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限位齿条21的齿与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的齿相啮合,进而将所述限位齿条21的平动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的转动运动;

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与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相啮合,较佳的,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的外齿圈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的外齿圈直径,,避免多组齿轮转动时与所述限位齿条发生干涉,造成动作卡涩;

结合图12所示,所述转向齿轮24尾端设置有齿状结构243,所述转向齿轮24的齿与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的齿相啮合;

通过拉动所述传动杆14,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的转动,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又带动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转动,进而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带动所述转向齿轮24转动,从而实现了将平动运动转换为转动运动的操作。

实施例三

如上述所述的小阻力吻合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6至图9所示,所述角度变换机构还包括一关节头底座25,所述关节头底座25设置有一限位凹槽254,其用于容纳所述传动杆14的直杆部分,并限制所述传动杆14仅能沿限位凹槽254做直线运动;所述关节头底座25还包括:一第一转动轴251,一第二转动轴252,一第三转动轴253,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套接于所述第一转动轴251上,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套接于所述第二转动轴252上,所述转向齿轮24套接于所述第三转动轴253上;

较佳的,所述第一转动轴251、所述第二转动轴252与所述第三转动轴253的轴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轴251、所述第二转动轴252与所述第三转动轴253的轴心与所述传动杆14的运动轨迹延长线相重合。

所述限位齿条21在所述传动杆14带动下,能够沿所述关节头底座25的滑动平台进行平动,所述滑动平台一端设有突起,能够对所述限位齿条21进行限位。

实施例四

如上述所述的小阻力吻合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6至图9所示,所述限位齿条21底部设置有一平动限位块212,所述关节头底座25底部设置有一卡接限位块256;

所述角度变换机构还包括一底座26,所述底座26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导槽261和第二限位导槽262,所述平动限位块212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导槽261内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限位导槽261滑动;所述卡接限位块256置于所述第二限位导槽262内部,所述卡接限位块256与所述第二限位导槽262尺寸相当,限制所述卡接限位块256在水平方向的自由度。

较佳的,所述底座26还设置有一第一卡接部263,所述关节头底座25配合设置有一第二卡接部257,所述第一卡接部263与所述第二卡接部257卡接配合,将所述关节头底座25固定于所述底座26上。

较佳的,所述底座26设置有一底座限位凹槽264,其用于容纳所述传动杆14的直杆部分,并限制所述传动杆14仅能沿所述底座限位凹槽264做直线运动;所述底座限位凹槽264与所述限位凹槽254相贯通,共同容纳所述传动杆14。

实施例五

如上述所述的小阻力吻合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图5所示,所述吻合器用于腔镜下消化道重建及脏器切除手术中的残端或切口的闭合,在所述吻合器前端直杆部分设置所述角度变换机构,所述角度变换机构通过一弹簧销与一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夹持机构能够绕所述弹簧销进行开合动作,并跟随所述角度变换机构的转动动作,实现对所述吻合器前端夹持机构的角度调节。

扳动所述操作手柄11,进而带动所述传动齿轮13转动;所述传动齿轮13与所述传动齿条12啮合,所述传动齿轮1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传动齿条12前后移动;所述传动齿条12前端设置有一卡钩,所述卡钩与与所述传动杆14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条12前后移动带动所述传动杆14产生位置变动;所述传动杆14第二端端部设置有一通孔141,所述限位齿条21上设置有一凸台211,所述通孔141与所述凸台211卡接配合,所述传动杆14将传动力传递到所述限位齿条21上;所述限位齿条21延伸出一侧边,在所述侧边上设置有齿条,所述限位齿条21的齿与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的齿相啮合,进而将所述限位齿条21的平动运动转换为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的转动运动;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与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相啮合,所述第一关节头齿轮22转动带动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转动,所述转向齿轮24尾端设置有齿状结构,所述转向齿轮24的齿与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的齿相啮合;所述第二关节头齿轮23转动带动所述转向齿轮24绕所述第三转动轴253进行角度转动;进而所述转向齿轮24同步带动所述夹持机构进行角度转动。

优选的,所述操作手柄11有四个档位,通过所述操作手柄11的档位调节,能够实现所述夹持机构15°、30°、45°、60°的角度转动。

优选的,所述操作手柄11未设置档位,通过对所述操作手柄11的调节,能够实现所述夹持机构在0°至60°的任意角度调节。

具有所述角度变换机构的吻合器能够适应更多的应用环境,以便在手术空间及角度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实现有限空间有限角度的手术环境下的缝合过程,能够将吻合器的夹持机构进行弯转;由于所述操作手柄11的转动平面与所述夹持机构的转动平面相垂直,从而在手动操作所述操作手柄11时,扭转力并不会对所述夹持机构的转动平面产品细微角度变化,尽可能小的减少由调节动作带来的前端位置变化,从而减少手动操作带来的误差,降低患者因细微角度变化带来的出血等状况,实现所述夹持机构在特定角度的固定,并保证转动角度的精准度。

实施例六

如上述所述的小阻力吻合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0至图16所示,所述吻合器还包括一固定板30,所述固定板30底部具有一内槽31,所述内槽31贯穿所述固定板30,所述内槽31能够容纳所述吻合器的拉刀片40;所述内槽31内周表面设置有至少一组销轴孔32,所述销轴孔32内部布置有销轴35,所述销轴35与所述拉刀片40相接触,当所述拉刀片40前后平动时,所述拉刀片40带动所述销轴35在所述销轴孔32内滚动,从而减小所述拉刀片40的滑动摩擦力,提高所述拉刀片40的动作流畅度。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30的所述内槽31两端部位的孔隙小于所述内槽31中间部位的孔隙;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30的所述内槽31的中间部位两侧壁设置有销轴孔,销轴孔内布置有销轴,当所述角度变换机构进行弯曲时,所述拉刀片40也会出现一定角度的弯折,当所述拉刀片40弯折角度超过30度时,所述拉刀片40前后平动的摩擦阻力将大大增加,此时,由于所述内槽31中间部位的孔隙大于所述内槽31两端部位的孔隙,从而给所述拉刀片40弯折提供一定的变形空间,更近一步的,在所述内槽31的中间部位两侧壁布置有销轴,能够使所述拉刀片40弯折部分在前后平动时,与所述内槽31的中间部位两侧壁布置的销轴进行滚动摩擦,降低摩擦阻力,使动作更加顺畅,避免因用力过猛或用力不均造成病人患病部位的不必要损伤。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30底部设置有盖片,其用于对放置于所述销轴孔32内部的所述销轴35进行限位。

较佳的,所述固定板30外侧边缘处设置有一豁口34,其用于容纳所述吻合器转动部位的软管,因角度转动带来的变形。

实施例七

如上述所述的小阻力吻合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10至图16所示,所述转向齿轮24前端设置有一扭转部,所述扭转部前后贯穿,所述拉刀片40穿过所述扭转部,所述扭转部内侧两侧壁设置有销轴孔242,所述销轴孔242内部用于容纳销轴,当所述转向齿轮24尾部齿状结构243转动时,所述转向齿轮24前端部的扭转部夹持所述拉刀片40扭转,当所述拉刀片40前后平动时,所述拉刀片40与所述扭转部的滑动摩擦力将会阻碍所述拉刀片40的正常平动,此时在所述扭转部内侧两侧壁设置销轴,能够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摩擦力,提高所述拉刀片40的平动顺畅度。

实施例八

如上述所述的小阻力吻合器,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转向齿轮24下底面设置有一转向限位槽241,所述固定板30前端顶面设置有一转向限位块37,所述转向限位块37布置于所述转向限位槽241内部,所述转向限位块37尺寸小于所述转向限位槽241,当所述转向齿轮24转动时,所述转向限位块37与所述转向限位槽241发生相对转动运动,当所述转向限位块37触碰到所述转向限位槽241边缘时,所述转向齿轮24转动动作停止,避免所述转向齿轮24因转动角度过大,造成所述吻合器的内部结构损坏。

实施例九

如上述所述的小阻力吻合器,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八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转向齿轮24下底面设置有一转向限位槽241,所述固定板30前端顶面设置有一转向限位块37,所述转向限位块37布置于所述转向限位槽241内部,所述转向限位块37尺寸与所述转向限位槽241尺寸相同,当所述转向齿轮24转动时,所述转向限位块37带动所述转向限位槽241转动,进而使所述固定板30前端跟随所述转向齿轮24转动;

所述关节头底座25底部设置有一平动限位槽255,所述固定板30后端顶面设置有一平动限位块36,所述平动限位块36置于所述平动限位槽255内部,当所述固定板30前端跟随所述转向齿轮24转动时,所述固定板30后端绕所述关节头底座25的所述平动限位槽255转动,但水平位置上并不发生位置变化。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