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孔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3613发布日期:2019-02-15 20:5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颅孔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颅孔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深部脑刺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手术中,比如帕金森病、异动症等,通过向指定核团立体定向植入电极,电极尾端发放一定能量的脉冲电流,抑制该核团的异常致病放电,从而改善病人的症状。目前手术所采用的方法均为立体定向后再由颅孔植入,确认植入无误后使用相应装置封闭颅孔并将电极丝固定在出颅处。

手术中大多数采用颅孔环、电极锁、颅孔盖三者合一的固定方法,具体的操作流程是:先安装颅孔环,然后植入电极,接着塞入电极锁固定电极丝,最后安装颅孔盖封闭颅孔。但是上述的固定组合中,颅孔环仅依靠其侧壁与颅孔内壁相嵌合达到固定效果,术中颅孔钻所钻的颅孔并不都是规则圆形,而颅孔环通常为硬质塑料材料制成的规则圆形,因此安装后容易留下缝隙,引起脑脊液漏。而且由于在颅孔环底边没有固定装置,在术后容易出现颅孔环脱落的情况。另外,电极锁上有用于通过电极丝的挖空凹槽,此结构很容易使脑脊液外渗,从而造成颅内压降低,甚至发生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上述装置中,颅孔盖覆盖在颅孔环上后往往会凸起于颅骨平面,此处的头皮缝合后可能会由于颅孔盖的凸起而产生一定的张力,引起患者不适,且影响美观。

授权公告号CN102526880B的脑部电极导线固定装置,由颅孔塞和颅孔环构成,该颅孔环不能够有效防止装置脱出,该颅孔塞中亦设计有电极导线通过槽,但该槽可能会引起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申请公布号CN103550859A的一种医疗器械固定装置中,采用颅孔环、电极锁组合的方式,该颅孔环的固定方式采用螺钉固定方法,在颅孔环靠近颅骨表面分别安置两个可供螺钉旋入的横向凸起,因此在缝合皮肤后易形成凸起,增加皮肤张力和引起患者头部不适,不利于长期放置。

另外,临床上常见的立体定向活检手术、血肿穿刺引流术等,均需在颅骨表面钻孔操作,但目前缺乏一种可以封闭穿刺口和可以进行多次穿刺操作的颅孔封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颅孔密封装置,既可使颅孔密封,同时又能将密封装置很好的固定在颅孔处,且安装后不会突出于颅孔之上,不会引起患者不适,也不会影响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颅孔密封装置,包括两个层叠布置的密封片和若干个C型固定座,两个密封片均布置在颅孔内,各所述C型固定座沿颅孔边缘环绕所述密封片布置,两个密封片的边缘均与各所述C型固定座的同一侧相互卡住,各所述C型固定座的另一侧均布置有与颅孔壁相匹配的C型夹持区域;所述C型夹持区域一侧为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的上端布置有颅孔壁滑扣,所述固定基座的下端布置有颅孔壁基扣,所述颅孔壁滑扣、固定基座和颅孔壁基扣形成的区域就是所述C型夹持区域,所述固定基座上端的一侧布置有可供所述颅孔壁滑扣向下滑动的若干个第五单向齿。

进一步,所述颅孔壁滑扣的一端布置有可供所述固定基座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侧壁上布置有与各所述第五单向齿相匹配的第四单向齿。

进一步,所述固定基座背向颅孔壁的一侧布置有两个卡扣,其中一个卡扣位于该侧的下端并卡住其中一个密封片,另一个卡扣位于该侧的中部并卡住另一个密封片。

进一步,位于中部的卡扣位置低于所述C型夹持区域的上端位置。

进一步,两个密封片的边缘均布置有与各所述C型固定座相匹配的若干个U型槽,所述U型槽与C型固定座的数量相同,各所述密封片边缘的其他部分均与颅孔壁边缘抵接。

进一步,各所述密封片的下端均布置有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若干个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C型固定座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两个密封片中,位于下方的密封片为电极密封片,所述电极密封片上布置有可供电极丝穿过的电极槽。

进一步,所述电极密封片上布置有可密封所述电极槽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上布置有可供电极丝穿过的多个开缝。

进一步,各所述C型固定座沿颅孔边缘均匀布置。

进一步,所述固定基座下端布置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向颅孔中部延伸,位于固定基座背向颅孔壁一侧下端的卡扣在所述伸出端的上方。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若干个C型固定座和两个密封片相互卡住,使颅孔被密封,并固定电极丝的位置,通过设计若干个C型固定座的C型夹持区域,使密封装置与颅孔壁边缘固定,通过设计颅孔壁滑扣使C型夹持区域的高度可根据颅孔壁厚度调整,并且颅孔壁滑扣只能向下滑动,可防止安装后C型固定座脱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稳定,使用方便,密封效果好,可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颅孔密封装置的装配图;

图2为电极锁的结构图;

图3为颅孔密封片的结构图;

图4为C型固定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颅孔密封装置,包括两个层叠布置的密封片和若干个C型固定座,两个密封片均布置在颅孔内,各所述C型固定座沿颅孔边缘环绕所述密封片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C型固定座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环绕在所述密封片的边缘,两个密封片的边缘均与各所述C型固定座的同一侧相互卡住,各所述C型固定座的另一侧均布置有与颅孔壁相匹配的C型夹持区域1,所述C型夹持区域1的高度可以根据颅孔壁的厚度进行调整。

所述C型夹持区域1一侧为固定基座15,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基座15实质为一个条形片状结构。所述固定基座15的上端布置有颅孔壁滑扣14,所述固定基座15的下端布置有颅孔壁基扣11,所述颅孔壁滑扣14、固定基座15和颅孔壁基扣11形成的区域就是所述C型夹持区域1。

所述固定基座15上端的一侧布置有可供所述颅孔壁滑扣14向下滑动的若干个第五单向齿,本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五单向齿布置在所述固定基座15朝向颅孔壁的一侧。所述颅孔壁滑扣14的一端布置有可供所述固定基座15穿过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侧壁上布置有与各所述第五单向齿相匹配的第四单向齿。如图4所示,所述第五单向齿上侧为向下倾斜的斜面,下侧为垂直于所述固定基座15侧面的平面。所述第四单向齿的结构与所述第五单向齿的结构相同,但区别仅在于斜面位于第四单向齿的下侧,平面位于上侧。因此第四单向齿的斜面与其中一个第五单向齿的斜面接触,第四单向齿的平面与另一个第五单向齿的平面接触,顺着相互接触的两个斜面,可使所述颅孔壁滑扣14向下滑动,但相互接触的两个平面又可阻止所述颅孔壁滑扣14向上滑动,从而实现颅孔壁滑扣14向下做单向滑动,可避免颅孔壁滑扣14向上滑动导致C型固定座松动。当颅孔壁滑扣14的位置确定后,可将固定基座15上端多余部分剪去,避免在手术位置留下凸出结构。

所述固定基座15背向颅孔壁的一侧布置有两个卡扣,其中一个卡扣位于该侧的下端并卡住一个密封片,另一个卡扣位于该侧的中部并卡住另一个密封片。各所述密封片的下端均布置有与所述卡扣相匹配的若干个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C型固定座的数量相同,为三个。

所述C型固定座固定在颅孔壁边缘时,所述固定基座15是整体向颅孔中部凸出的,因此为避免凸出的固定基座15影响各密封片在颅孔内的布置,两个密封片的边缘均布置有与各所述C型固定座相匹配的若干个U型槽,所述U型槽与C型固定座的数量相同,为三个。所述U型槽正好可容纳固定基座15的凸出部分,而所述密封片边缘的其他部分与颅孔壁边缘抵接。通常是采用弹性材料将密封片制作为圆形,但为加强密封效果,可将两个密封片的尺寸设计得比颅孔的尺寸稍大,因此安装时密封片具有向外的张力。用弹性材料制作密封片,也可使密封片适应不同形状的颅孔,因为手术中颅孔的形状不一定规则。

两个卡扣分别为第二卡扣12和第三卡扣13,所述第二卡扣12位于所述固定基座15背向颅孔壁的一侧的下端,所述第三卡扣13位于该侧的中部,且第三卡扣13的位置低于所述C型夹持区域1的上端位置,因此可以避免妨碍所述颅孔壁滑扣14向下滑动。所述第二卡扣12卡住的密封片为电极密封片2,所述电极密封片2上的U型槽为第二U型槽21,所述第三卡扣13卡住的密封片为颅孔密封片3,所述颅孔密封片3上的U型槽为第三U型槽31。所述电极密封片2既对颅孔有密封作用,同时还具有固定电极丝的作用,所述颅孔密封片3在电极密封片2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颅孔密封。

所述颅孔密封片3安装后,颅孔密封片3的上端面低于颅孔壁的上端表面,从而避免在手术位置有明显的凸出部分,减少术后皮肤张力和病人不适感,有利于长期放置。

另外,所述固定基座15下端布置有伸出端,所述伸出端向颅孔中部延伸,位于固定基座15背向颅孔壁一侧下端的卡扣,即第二卡扣12在所述伸出端的上方。所述伸出端对电极密封片2具有限位作用,所述电极密封片2上的各弹性卡扣的底端分别与对应的伸出端抵接,可阻止电极密封片2掉入颅内。

两个密封片中位于下方的密封片,即所述电极密封片2上布置有可供电极丝穿过的电极槽22,且所述电极密封片2上布置有可密封所述电极槽22的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上布置有可供电极丝穿过的多个开缝。所述弹性片采用硅胶制成。在手术中,由于电极丝出颅方向和位置的不确定性,采用上述设计可以在手术中根据电极丝具体位置选择电极丝的出口,所述电极槽22的其余部位被所述弹性片密封,既可固定电极丝又可最大程度地减少脑脊液外漏。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