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1041发布日期:2018-09-18 20:12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属于医疗皮肤黏膜治疗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DNR等离子低温治疗仪是依据美国军事科技开发出来的目前最先进的医疗仪器,也是最新的第四代物理治疗技术,由于其临床表现突出,在美国本土及欧洲等发达国家都已全面代替了开刀,激光,微波等传统治疗,医学界专家一致认为数字化等离子治疗技术,代表了当今的最高水平。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620456525.0的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属于医疗皮肤黏膜治疗设备领域。包括壳体、束光筒,其特点是:还包括左箱体,所述左箱体内置负极炭棒输送机构,负极炭棒一端置于负极炭棒输送机构内、另一端穿过壳体伸入发光点处;右箱体内置正极炭棒输送机构,正极炭棒一端置于正极炭棒输送机构内、另一端穿过壳体伸入发光点处;烟尘收集器置于束光筒的烟尘出口处并密封连接,烟尘收集器的出口通过管道与吸尘器密封连接;在负极炭棒靠近发光点处和正极炭棒靠近发光点处均分别设置电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置于左箱体或右箱体内并固连,控制器分别与负极炭棒输送机构、正极炭棒输送机构、电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逆变式直流电源和吸尘器信号连接。现有技术中,因设备采用等离子释放技术进行治疗皮肤黏膜,而当等离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而无法进行检测等离子浓度,无法有效把控设备,保证等离子浓度平衡,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设备采用等离子释放技术进行治疗皮肤黏膜,而当等离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而无法进行检测等离子浓度,无法有效把控设备,保证等离子浓度平衡,较为不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其结构包括限位支撑块、延伸支撑臂、电源线、传感线、等离子器、调节旋钮、等离子探测器、万向轮、缓冲垫、底座支撑块、固定限位块、配电箱、支撑立柱、操作面板、旋转支撑杆,所述万向轮设有四个且上端螺纹连接于缓冲垫的下端,所述底座支撑块的上端中部焊接于固定限位块的下端,所述配电箱的右侧装设于支撑立柱的左表面的下侧,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螺纹连接于调节旋钮的下端,所述旋转支撑杆的下端机械连接于支撑立柱的上端,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通过电源线与延伸支撑臂下端的左侧相配合,所述旋转支撑杆的上端螺纹连接于限位支撑块的下端,所述延伸支撑臂的右侧下端通过电源线与等离子器的上端相配合,所述等离子器的上端装设于传感线的下端,所述等离子探测器包括数值显示屏、指示灯、操作按钮、上外壳、开关按钮、后外壳、侧边探测孔、主探测孔,所述上外壳的后端机械连接于后外壳的前端,所述侧边探测孔设有两个且装设于上外壳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上外壳前端的上侧设有主探测孔,所述操作按钮设有四个且下端装设于上外壳前表面的下侧,所述上外壳的前端安装于数值显示屏的后端,所述指示灯与开关按钮的后端机械连接于上外壳的前端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线的上端间隙配合于延伸支撑臂的右端下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立柱的上端右侧设有操作面板。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垫的上端相贴合于底座支撑块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支撑块的上端焊接于延伸支撑臂的下端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限位块的上端机械连接于支撑立柱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设有四个且两两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线的外表面设有不锈钢外壳,用于支撑与保护传感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等离子探测器,在设备进行等离子治疗皮肤黏膜疾病时,可实时检测等离子浓度,使医护人员更为直观的了解等离子浓度,从而保证不会因等离子浓度高而使患者二次伤害,较为实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的等离子探测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限位支撑块-1、延伸支撑臂-2、电源线-3、传感线-4、等离子器-5、调节旋钮-6、等离子探测器-7、万向轮-8、缓冲垫-9、底座支撑块-10、固定限位块-11、配电箱-12、支撑立柱-13、操作面板-14、旋转支撑杆-15、数值显示屏-701、指示灯-702、操作按钮-703、上外壳-704、开关按钮-705、后外壳-706、侧边探测孔-707、主探测孔-7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其结构包括限位支撑块1、延伸支撑臂2、电源线3、传感线4、等离子器5、调节旋钮6、等离子探测器7、万向轮8、缓冲垫9、底座支撑块10、固定限位块11、配电箱12、支撑立柱13、操作面板14、旋转支撑杆15,所述万向轮8设有四个且上端螺纹连接于缓冲垫9的下端,所述底座支撑块10的上端中部焊接于固定限位块11的下端,所述配电箱12的右侧装设于支撑立柱13的左表面的下侧,所述支撑立柱13的上端螺纹连接于调节旋钮6的下端,所述旋转支撑杆15的下端机械连接于支撑立柱13的上端,所述支撑立柱13的上端通过电源线3与延伸支撑臂2下端的左侧相配合,所述旋转支撑杆15的上端螺纹连接于限位支撑块1的下端,所述延伸支撑臂2的右侧下端通过电源线3与等离子器5的上端相配合,所述等离子器5的上端装设于传感线4的下端,所述等离子探测器7包括数值显示屏701、指示灯702、操作按钮703、上外壳704、开关按钮705、后外壳706、侧边探测孔707、主探测孔708,所述上外壳704的后端机械连接于后外壳706的前端,所述侧边探测孔707设有两个且装设于上外壳704前端的左右两侧,所述上外壳704前端的上侧设有主探测孔708,所述操作按钮703设有四个且下端装设于上外壳704前表面的下侧,所述上外壳704的前端安装于数值显示屏701的后端,所述指示灯702与开关按钮705的后端机械连接于上外壳704的前端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线4的上端间隙配合于延伸支撑臂2的右端下侧,所述支撑立柱13的上端右侧设有操作面板14,所述缓冲垫9的上端相贴合于底座支撑块10的下端,所述限位支撑块1的上端焊接于延伸支撑臂2的下端左侧,所述固定限位块11的上端机械连接于支撑立柱13的下端,所述万向轮8设有四个且两两相互平行,所述传感线4的外表面设有不锈钢外壳,用于支撑与保护传感线4。

本专利所述的万向轮8万向轮就是所谓的活动脚轮,它的结构允许水平360度旋转。脚轮是个统称,包括活动脚轮和固定脚轮。固定脚轮没有旋转结构,不能水平转动只能垂直转动。这两种脚轮一般都是搭配用的,比如手推车的结构是前边两个固定轮,后边靠近推动扶手的是两个活动万向轮。

在进行使用时,工作人员应先确认等离子皮肤黏膜疾病治疗仪是否能够正常使用,且等离子探测器7是否损坏,在确认无问题后,将可以正常使用本设备,使用时,工作人员应先将设备移动到指定位置,并将设备连接上电源,并在操作面板4上开启设备,此时,等离子器5将会释放出等离子,从而进行治疗皮肤黏膜,医护人员也可以开启等离子探测器7进行实时探测等离子浓度,从而保证等离子浓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因设备采用等离子释放技术进行治疗皮肤黏膜,而当等离子达到一定程度时,容易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而无法进行检测等离子浓度,无法有效把控设备,保证等离子浓度平衡,较为不便,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在设备上增加了等离子探测器,在设备进行等离子治疗皮肤黏膜疾病时,可实时检测等离子浓度,使医护人员更为直观的了解等离子浓度,从而保证不会因等离子浓度高而使患者二次伤害,较为实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