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5025发布日期:2019-07-13 08:5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康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椎康健领域,尤其涉及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通过节奏性向脊椎提供力的方式对脊椎进行康健。



背景技术:

脊椎疾病是指脊椎的骨质、椎间盘、韧带、肌肉发生病变,进而压迫、牵引剌激脊髓、脊神经、血管、植物神经从而出现复杂多样的症状。常见的脊椎疾病为颈椎病和腰椎病。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脊椎疾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40岁人群中,40%以上的人脊椎有各种疾病。这些脊椎疾病的成因与年轻人伏案学习或工作的不正确姿势有关。不正确的姿势容易使脊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脊椎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脊椎部的肌肉韧带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从而引起脊椎病变。

对于颈椎病和腰椎病,采用牵引的方式进一种常见保健方式。在对颈椎病进行牵引治疗时,需要沿颈椎,向头部方向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施加一作用力,以拉伸颈椎。颈椎牵引可增大椎间隙,扩大变窄的椎间孔,使神经根和椎动脉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椎动脉免受挤压而保持畅通,改善供血。神经根免受压迫与推挤,由压迫粘连造成的炎症也会随之吸收,从而使得不论是压迫引起的麻木,还是粘连炎症引起的疼痛都逐渐得到缓解。在对腰椎进行牵引时,需要沿腰椎在一段时间内施加作用力,以拉伸腰椎,从而使得椎间隙增宽,行隐窝变大。椎间隙的增宽有利于椎间盘的回纳,侧隐窝变大,神经通道变宽。使神经根避开突出物的挤压,以减轻或消除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一系列刺激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沉困、酸胀等,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采用牵引的方式所对颈椎或腰椎所施加的作用力都是沿脊椎方向施加的,目的是增加椎间隙。

对颈椎的牵引会带来副作用。对颈椎的牵引是在一段时间内对颈椎施加沿颈椎方向远离颈椎部们的作用力。颈椎牵引的主要受力部位是颈项,颈椎是小肌肉群集的地方,周围韧带较薄弱,施加不当的作用力会造成新的损伤。颈椎牵引时,还要注意角度。颈椎有一自然生理弯曲,力的方向要与脊椎有平角。若采用坐姿进行牵引治疗时,若垂直向上用力,各椎间隙受力不均等,弧顶处受力最大,患者难以接受。颈颌牵引带位置的摆放要避开颈动肪,否则,会引起晕厥。而腰椎牵引治疗腰椎病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副作用。若进行腰椎牵引,则在一段时间内沿脊椎轴施加远离脊椎的作用力。从解剖结构来说,脊椎的两侧是骶棘肌,棘突间有棘间韧带,纵贯棘突有棘上韧带。椎间隙在拉力的作用下明显增宽。与此同时,韧带各肌肉也被拉长,韧带长期受到牵引,必然造成松驰无力,使腰椎稳定性受到影响,腰椎不胜负重。腰椎肌肉受到牵拉进肌梭变长,可造成肌肉疲劳,甚至引起腰椎滑脱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腰椎治疗和颈椎治疗需要不使用不同的设备。也就是说,当前的市场上并没有一种牵引设备能够同时对腰椎和颈椎进行保健。其原因在于,颈椎和腰椎位于脊椎的不同位置。采用牵引的方式时,同一种施力结构无法同时适用颈椎和腰椎。如,采用牵引的方式对颈椎进行保健,需要对头部进行固定,然后对头部施加力的作用以使得头部受到远离颈椎的作用力。然而,对头部进行固定及施加作用力无法适用于对腰部进行固定及拉伸。市场上有一种枕头,该枕头具一弧度可使得头枕在该枕头上时,颈椎可恢复原来的生理弓度。但是颈椎的生理弓度和腰椎的生理弓度是不同的。因此该枕头不适用于腰椎。腰椎枕也不适用于颈椎。值得一提的是的,头部需要躺在该枕头时,颈椎被动的恢复生理曲线。但是颈部的肌肉或韧带处于非协调状态。也就是说,在该颈椎离开该枕头后,该颈部的肌肉或韧带处于非协调状态,颈椎也就不能被维持其生理曲线。此外,当前对腰椎的保健装置只是针对腰椎提供保健。但是对腰部肌肉和腰部皮肤却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也就是说,当前的腰椎的保健装置并没有将腰椎、腰部肌肉、腰部皮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同样地,对颈椎的保健装置也只是针对颈椎进行保健。对颈部肌肉,颈部肌肤没有采取对应的保健措施。进一步地,对颈椎或腰椎的保健有多种方式,如热保健、按摩、光保健等。每一种保健方式对应一种设备。也就是说,当前并没有一种设备对颈椎或腰椎提供多种方式的保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牵引保健时,若在医院,则医生根据各人的情况针对性地给出牵引力度、牵引时间的建议。但这要求患者到医院接受保健。而现实的情况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固定时间到医院接受保健。而对医院而言,医院由于资源有限,情况严重的患者会得到优先的处理。也就是说,患者的保健时间未必得到保证。针对这种情况,某些制造商提供家用牵引设备,以便于在家里进行牵引保健。通过家用牵引设备所提供施加的力度是由使用者自行控制的。使用该牵引设备进行牵引的时间也是由该使用者控制的。其中一种方式,使用者在使用该牵引设备感到不适就停止使用该牵引设备。采用这种方式受使用者的主观意志影响。在不同的时间,使用者的身体状态不相同。因此,使用者感觉不适的情况也不相同。以这种方式控制牵引设备的牵引力度和使用时间,并不一定能够对脊椎病起来保健的效果。因此,制造商随该牵引设备附送一使用说明。使用说明描述该牵引设备的建议使用时间和建议牵引力度。值得注意的是,该牵引设备的建议使用时间和建议牵引力度,是制造商进行数据收集后得出的一个平均值。也就是说,牵引设备的建议使用时间是平均使用时间。牵引设备的建议牵引力度是平均牵引力度。或许采用建议的使用时间和建议牵引力度比依靠使用者的感觉决定的使用时间和牵引力度得出的效果好。但是建议的使用时间和建议牵引力度未必适合每一个使用者。如何为每一个使用者设置适合该使用者的该使用时间和牵引力度以使得该使用者得到有效的保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尤其在白领当中更为常见。白领长期伏案工作,极其容易形成颈椎病。一种治疗常用的方法是牵引治疗方法。采用这种方式,该颈椎病患者的头部被一支撑装置支撑以使得该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因没有受到头部的压力而自然伸展。采用这种治疗方法,该颈椎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接受治疗,这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另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佩戴护颈装置。佩戴该护颈装置使得该头部的压力施加于该护颈装置,从而使得该治疗者的颈椎得以自然伸展。虽然佩戴该护颈装置后,该患者能够自由活动。但是受限于该护颈装置,该患者不能够舒适地进行治疗。上述两种治疗方式中,患者可以采用坐姿或站姿进行治疗。采用这两种姿势进行治疗时,患者的身体还处于活动状态。身体的肌肉没有完全放松,这也使得治疗的效果减弱了。

上述两种方式所采用的基本原理都是患者的头部的重量被治疗装置支撑,使颈椎自然伸展。进一步地,这些治疗装置可对患者的颈椎进行拉伸。进行拉伸的目的为使该患者的颈椎得到放松,以恢复颈椎的生理曲线。但是在拉伸的过程中,患者的感觉并不舒适。而且,该拉伸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在拉伸的过程中,该患者的颈部也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影响拉伸效果。但是,现今市场中,缺少一种在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下,对颈椎进行保健的产品。

健康是社会生活中恒久不变的话题,在当今生活中也尤为受到重视。

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之长久的辛勤劳作,许多经历了生活艰辛的老年人却在本该安度晚年的时候承受身体不适带来的苦痛。腰间盘突出、老寒腿、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常常折磨着许多的中老年人。

当今社会生活中,遭受骨骼和关节病痛折磨的不仅仅是老年人。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也常常需要承受关节病痛等亚健康状态带来的不适。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解放了许多的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人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久坐。舒适的办公方式和办公环境在给人们带来惬意的同时,也给许多人带来了烦恼。如果不能通过康复运动等方式进行预防,久坐经常会给消费者带来一些病痛。腰颈部的病痛是困扰办公室一族的常见病痛。许多的消费者常常待病痛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时才开始重视。这时他们可能需要求助一些按摩康健机构来进行治疗。但是类似脊椎变形这种疾病不是可以简单通过药物治疗来痊愈的。正如其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一样,其治愈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定期去康健机构进行康健治疗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实在是一件费时、费力,又费钱的事情。因此,许多的消费者往往无法坚持持续治疗,而是在症状比较严重时进行治疗,而在症状较轻时就停止治疗。这样无疑会导致康复困难。

针对上述状况,商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腰枕、颈枕等康健装置,以帮助受到腰颈等疼痛的消费者缓解痛苦。可是这些康健装置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腰枕为例,多数的腰枕都是为腰部提供一个支撑,以帮助消费者保持腰部的弧度,帮助其舒展。可是,市场上多数的腰枕仅仅是提供一个支撑,其提供支撑的强度和力度无法根据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要进行调整。不仅如此,将腰颈椎长时间固定于一个固定的弧度对缓解腰颈疼痛和恢复脊椎形状的作用不是很明显,并且会另使用者感到不适。往复的舒展才会给消费者带来舒适的感受,并且有利于保持和恢复人体脊椎的健康。然而市场上的腰颈枕无法达到往复舒展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通过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用于提供脊椎舒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通过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用于放松相邻两节脊椎。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通过一调节装置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的该调节装置采用电驱动方式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一壳体,该调节装置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驱动该壳体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壳体对该使用者的腰部提供整体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壳体对该使用者的颈部提供整体的支撑。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壳体为刚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调节装置采用气压的方式提供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调节装置采用机械的方式提供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调节装置提供一气囊,通过向该气囊充气的方式提供压力以使得该壳体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节奏地控制该调节装置提供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控制该调节装置提供驱动力的频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热源,该热源调节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提供光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调控模块,该调控模块调节该控制模块控制该调节模块、该热源和该发光装置协同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按摩装置,该按摩装置提供按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供能模块,该供能模块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该康健装置通过该调节装置提供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该康健装置通过该调节装置提供常规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该康健装置通过该调节装置提供扩展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该康健系统进一步提供一康健平台,该康健平台提供一初始化环境数所供该康健装置进行初始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在该康健装置进行弓度康健的过程中,该康健平台调节该康健装置进行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一康健部和一驱动部,该驱动部驱动该康健部提供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间隔地驱动该康健部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节奏地驱动该康健部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以气压方式驱动该康健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以电磁方式驱动该康健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以升降装置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提供一气体调节装置和一气体容纳部,该气体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该气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调节气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间隔性向该气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节奏性向该气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至少一检测元件,检测元件提供检测数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检测元件进一步提供至少一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检测元件进一步提供至少一气压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检测元件进一步提供至少肌电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康健环境形成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提供形成一康健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热源装置,该热源装置提供调节该康健环境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提供光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光源装置,康健部提供磁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进一步提供一按摩装置,按摩装置提供按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以提供节奏性的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作用于颈部,以使得颈椎的弓度节奏性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节奏性的驱动力作用于腰部,以使得腰椎的弓度节奏性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一康健环境,该康健环境有利于进行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一康健环境,该康健环境有利于进行热保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一康健环境,该康健环境有利于进行光保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一康健环境,该康健环境有利于进行低频保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控制形成一康健环境的节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控制形成一热环境的节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控制形成一低频环境的节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控制形成一光环境的节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提供控制协同形成该热环境、该低频环境、和该光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过控制一调节装置形成驱动力,以驱动进行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过控制一调节装置的驱动力变化形成驱动节奏。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过分别控制至少两调节装置协同工作以形成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过分别控制至少两调节装置驱动力变化节奏,以提供节奏地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过控制一气囊里的气体的量形成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过控制气囊里气体的量的变化节奏形成节奏地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过协同控制至少两气囊里的气体的量形成驱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过协同控制至少两气囊里的气体的量的变化形成节奏地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被用于为腰椎提供往复舒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被用于为颈椎提供往复舒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即能够被用于为腰椎提供往复舒展,还可以被用于为颈椎提供往复舒展。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提供多方面的护理,其中多方面的护理协同作用,从而其保健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为腰和/或颈椎提供舒展和热疗的双重护理,从而其保健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通过设置气囊的方式提供舒展的保健效果,具有轻便、舒适、操作简单、舒展效果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通过对一气囊进行充放气来到达往复舒展的效果,其中该气囊的充放气可以通过电动的方式控制和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采集人体康健参数并对其进行存储,进而能够根据其存储的康健参数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适合的个性化康健护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调取使用者康健护理相关的参数,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适合的个性化康健护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调取其它康健装置记录的使用者康健护理相关的参数,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适合的个性化康健护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调取医院等医疗机构记录的使用者康健护理相关的参数,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适合的个性化康健护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在对使用者进行康健护理时获取该使用者的康健参数,并能够对该康健参数进行共享,从而方便该使用者得到更加全面、适合的康健护理和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在对使用者进行康健护理时获取该使用者的康健参数,并能够将该康健参数进行上传,以方便其它的康健装置获取和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在对使用者进行康健护理时获取该使用者的康健参数,并能够将该康健参数进行上传,进而方便医院等医疗机构获取和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一种控制方法,以适用于该康健装置供电不足的状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产生不同色彩和形状的光效,其中产生光效的元件能够提供光亮、光线、光谱更加均匀的照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通过发热薄膜产热,进而提供热敷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舒展的节奏和频率可以被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舒展的节奏和频率可以根据需要被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一适应人体骨骼并且轮廓相对固定的表面,从而提供更好的支撑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不仅可以实现整体的升降来提供舒展作用,而且可以通过局部升降来提供舒展作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一柔性连接件,该柔性连接件被设置在该康健部和该康健环境形成器之间,以藉由该柔性连接件阻止在该康健部和该康健环境形成器之间产生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至少一支撑部,该支撑部能够提供磁康健或者红外线康健等功能,其允许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具有不同功能的该支撑部,或者将多个不同类型的该支撑部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允许使用者选择该支撑部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能够帮助使用者舒展康健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一康健部和被设置于该康健部的一驱动部,该驱动部用于驱动该康健部做往复运动,以用于使使用者的康健部位在较大弓度状态和较小弓度状态之间转换,从而对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有节奏地驱动该康健部做往复运动,以用于使使用者的康健部位在较大弓度状态和较小弓度状态之间转换,从而对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提供至少一流体容纳部,该驱动部通过使该流体容纳部的流体容量产生有规律的变化的方式驱动该康健部有节奏地做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驱动部提供一流体调节装置,该流体调节装置用于调整每个该流体容纳部的流体容量,并使该流体容纳部的流体容量能够产生有规律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至少一支撑部,该支撑部用于使使用者的康健部位在较大弓度状态和较小弓度状态之间转换,从而对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康健装置提供至少一子驱动装置,该子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该支撑部有规律地运动,以帮助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流体调节装置能够调节该子驱动装置的流体容量,以使该子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该支撑部有规律地运动,以帮助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支撑部和该流体容纳部能够相互配合而使使用者的康健部位具有更大的弓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流体调节装置能够同时调整该流体容纳部的流体容量和该子驱动装置的流体容量,以使该支撑部和该流体容纳部能够相互配合而使使用者的康健部位具有更大的弓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其中该支撑部的数量有多个,并且该支撑部与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接触面积较小,以有利于该支撑部在增加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弓度的同时,对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局部按摩。通过下面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势和特征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并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到实现。依本实用新型,前述以及其它目的和优势可通过一康健装置实现,该康健装置包括:

一驱动部:

一康健部,该驱动部被设置于该康健部的一侧,和

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通信地连接所述驱动部,其中,该控制模块控制驱动部节奏地驱动所述康健部进行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控制模块通过控制该驱动部调节所述驱动部提供驱动力的速度以形成驱动该康健部的驱动节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驱动部进一步包括:

一气体调节装置;和

一气体容纳部,该气体调节装置连通该气体容纳部,其中,该控制模块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调整该气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其中,该控制模块通过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调节该气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的速度控制该气体容纳部提供驱动力的节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驱动部进一步包括一气囊,通过该气囊形成所述气体容纳部,该气体调节装置连通该气囊,其中,该控制模块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以供调节该气体容纳部所容纳的气体的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部进一步具有一容纳腔,该气体调节装置被设置于该容纳腔,其中,该气体调节装置与该气囊分别被设置于所述康健部的底部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部的底部进一步具有至少一通孔,其中,通过该通孔该气体调节装置连通该气体容纳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康健环境形成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形成一康健环境,其中该康健环境形成器被设置于该康健部的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进一步包括一热源装置,该控制模块通信地连接该热源装置,其中,该控制模块控制该热源装置产生热量形成一热环境,从而使得该康健环境提供该热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进一步包括一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通信地连接该光源装置,其中,该控制模块控制该光源装置形成一光环境,从而使得所述康健环境提供所述光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光源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源和一透光装置,该透光装置覆盖该光源,该光源所产的光通过该透光装置形成该光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热源装置被设置于该光源于该透光装置之间,其中,该热源装置被预设成形以使得该光源照射所述热源装置展示所预设的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按摩装置,其中,该按摩装置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控制该按摩装置提供一按摩环境,其中,该按摩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磁性元件,其中,该磁性元件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提供一磁性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检测元件,该检测元件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其中该控制模块根据该检测元件所反馈的检测数据调整该气体容纳部所容纳气体的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检测元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检测该康健部提供的压力,其中,该压力传感器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根据该压力传感器的反馈调节该驱动部提供的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检测元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肌电传感器,该肌电传感器被设置于该康健部,其中,该肌电传感器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以使得该控制模块根据该肌电传感器的反馈调节该驱动部提供的驱动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部进一步包括一收纳壳和一顶盖,该收纳壳的边缘与该顶壳的边缘连接以形所述容纳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顶盖进一步具有一康健环境形成孔,其中,该康健环境形成器被嵌入该康健环境形成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子驱动装置,该子驱动装置被设置至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的底部外侧与该康健部的底部内侧之间以供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子驱动装置被设置为一第二气囊,其中,该第二气囊连通该气体调节装置,该控制模块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调节该该第二气囊的所容纳的气体的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子驱动装置被实施为一升降装置,其中,该升降装置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以通过该控制模块控制与该驱动部协同工作。

依本实用新型,前述以及其它目的和优势可通过一康健系统实现,该康健系统包括:

一康健平台;和

至少一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通信地连接所述康健平台,其中,该康健平台分析获取自该康健装置的康健数据,生成一康健方案,其中,该被发送至康健方案该康健装置,该康健装置根据该康健方案进行康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平台进一步包括:

至少一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存储该康健装置提供的康健数据;和

至少一分析中心,该数据中心通信地连接该分析中心,其中,该分析中心分析该康健数据,生一康健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该康健平台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建模中心,该建模中心分别通信地连接该数据中心和该分析中心,该建模中心供建立至少一脊椎模型,其中,该分析中心根据一使用者的脊椎模型和该康健数据生志该康健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

一驱动部;

一康健部,该驱动部被设置于该康健部的一侧;和

一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分别通信地连接该驱动部和该分析中心,其中,该控制模块接收该分析中心所发送的该康健方案,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该康健方案控制该康健装置节奏地驱动该康健部进行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控制模块根据该康健方案控制该康健部提供一康健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部进一步包括:

一气体调节装置;和

一气体容纳部,所述气体调节装置连通所述气体容纳部,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气体调节装置调整所述气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其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所述气体调节装置调节所述气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的速度控制所述气体容纳部提供驱动力的节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部进一步包括一气囊,所述通过所述气囊形成所述气体容纳部,所述气体调节装置连通该气囊,其中,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气体调节装置以供调节所述气体容纳部所容纳的气体的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康健环境形成器,所述康健环境形成器形成一康健环境,其中所述康健环境形成器被设置于所述康健部的中部。

依本实用新型,前述以及其它目的和优势可以通过一康健装置实现,其包括:

至少一保健模块,其被用于提供保健作用;和

至少一供能模块,其被用于对该保健模块提供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保健模块包括至少一调节装置,其中该调节装置被可通电连接于该供能模块,从而能够从该供能模块获取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调节装置实现舒展作用的方式选自气压作用、电磁作用、液压作用和机械抬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调节装置包括至少一膨胀模块至少一充气模块,其中该充气模块被用于对该膨胀模块充气,从而使该膨胀模块膨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压力感应模块,其被用于感应该膨胀模块内部的压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保健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热源,其被用于提供一热护理环境,其中该热源与该供能模块进行可通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保健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发光装置,其中该发光装置与该供能模块进行可通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保健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按摩,其中该按摩装置与该供能模块进行可通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保健模块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调控模块,其中该调控模块与该供能模块进行可通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支撑模块,其中该支撑模块为该保健模块和该供能模块提供固定和保护,并被用于支撑人体。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康健装置,其包括:

一康健部;和

一驱动部,其中该驱动部包括两流体容纳部,每个该流体容纳部分别被设置于该康健部的同一侧,其中该驱动部以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的流体容量的方式驱动该康健部进行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驱动部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流体调节装置,该流体容纳部被连接于该流体调节装置,以藉由该流体调节装置调节该流体容纳部的流体容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驱动部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模块,该流体调节装置被可控制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流体调节装置是气泵,该流体容纳部是气囊,其中该流体调节装置以调节该流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的方式驱动该康健部进行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子驱动装置和被可驱动地连接于该子驱动装置的至少一支撑部,其中该康健部具有一容纳腔和连通该容纳腔的至少一穿孔,每个该子驱动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的该容纳腔,每个该支撑部分别经由该康健部的每个该穿孔自该康健部的该容纳腔延伸至该康健部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的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子驱动装置和被可驱动地连接于该子驱动装置的至少一支撑部,其中该康健部具有一容纳腔和连通该容纳腔的至少一穿孔,每个该子驱动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的该容纳腔,每个该支撑部分别经由该康健部的每个该穿孔自该康健部的该容纳腔延伸至该康健部的外部,其中该子驱动装置是一流体囊,并且该子驱动装置被连接于该流体调节装置,以藉由该流体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该子驱动装置的流体容量的方式驱动该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康健环境形成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康健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包括一热源装置,该热源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藉由该热源装置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热环境,从而使得该康健环境提供该热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包括一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藉由该光源装置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光环境,从而使得该康健环境提供该光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光源装置包括至少一光源和一透光装置,该透光装置覆盖该光源,该光源所产生的光通过该透光装置形成该光环境。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康健装置,其包括:

一康健部,其中该康健部具有至少一容纳腔和连通该容纳腔的至少一穿孔;

一驱动部,其中该驱动部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用于驱动该康健部进行往复运动;

至少一子驱动装置,其中每个该子驱动装置分别被设置于该康健部的该容纳腔;以及

至少一支撑部,其中每个该支撑部的被驱动端分别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每个该子驱动装置,并且每个该支撑部的支撑端分别经由该康健部的每个该穿孔自该康健部的该容纳腔延伸至该康健部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子驱动装置的数量是一个,该支撑部的数量是四个,每个该支撑部的被驱动端分别被可驱动地设置于同一个该子驱动装置;或者该子驱动装置的数量是两个,该支撑部的数量是四个,每两个该支撑部的被驱动端分别被可驱动地设置于同一个该子驱动装置;或者该子驱动装置的数量是四个,该支撑部的数量是四个,每个该支撑部的被驱动端分别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每个该子驱动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子驱动装置是一流体囊,该子驱动装置以该子驱动装置的内部的流体容量被调节的方式驱动该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子驱动装置是一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以升降的方式驱动该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流体调节装置,其中该流体囊被连接于该流体调节装置,其中该流体调节装置以调节该子驱动装置的内部的流体容量的方式驱动该支撑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模块,该流体调节装置被可控制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康健环境形成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康健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包括一热源装置,该热源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藉由该热源装置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热环境,从而使得该康健环境提供该热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包括一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藉由该光源装置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光环境,从而使得该康健环境提供该光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光源装置包括至少一光源和一透光装置,该透光装置覆盖该光源,该光源所产生的光通过该透光装置形成该光环境。

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康健装置,其包括:

一康健部,其中该康健部具有一容纳腔和分别连通于该容纳腔的至少一穿孔和一连接槽;

一驱动部,其中该驱动部包括至少一流体容纳部,该流体容纳部形成于该康健部,并且该流体容纳部经由该康健部的该连接槽延伸至该容纳腔;以及

至少一支撑部,其中每个该支撑部的被驱动端分别被可驱动地设置于该驱动部的该流体容纳部,并且每个该支撑部的支撑部分别经由该康健部的每个该穿孔自该康健部的该容纳腔延伸至该康健部的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支撑部的数量是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者八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驱动部包括至少一流体调节装置,该流体容纳部被连接于该流体调节装置,以藉由该流体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该流体容纳部的流体容量的方式驱动该康健部往复运动和驱动每个该支撑部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驱动部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模块,该流体调节装置被可控制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流体调节装置是气泵,该流体容纳部是气囊,其中该流体调节装置以调节该流体容纳部的气体容量的方式驱动该康健部进行往复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康健环境形成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康健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包括一热源装置,该热源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藉由该热源装置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热环境,从而使得该康健环境提供该热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包括一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被设置于该康健部,以藉由该光源装置在该康健部的中部形成一光环境,从而使得该康健环境提供该光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该光源装置包括至少一光源和一透光装置,该透光装置覆盖该光源,该光源所产生的光通过该透光装置形成该光环境。

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附图说明

图1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

图4阐释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一俯视结构。

图5阐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一拆解结构。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沿图3中的A-A一剖面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沿图3中的B-B一剖面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C和图7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一应用示意图。

图8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A、图10B、图10C和图10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A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康健装置的示意图,描述该康健装置该驱动部进行驱动该康健部。

图11B和图11C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康健装置被用于腰部康健的示意图。

图1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康健装置的示意图,描述该康健装置的该康健部的底部具有一通孔。

图13A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康健装置的示意图,描述该康健装置沿 A-A方向的曲面。

图13B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康健装置的示意图,描述该康健装置沿 B-B方向的曲面。

图1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康健装置的示意图,描述该康健装置通过该控制端操作。

图1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康健装置的俯视图。

图16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该康健装置的示意图,描述该康健装置处于顶盖开启状态。

图17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8A和图18B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描述该康健环境形成器可移动。

图18C和图18D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剖视图,描述了该子驱动装置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移动。

图19A和图19B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剖视图,描述了该驱动装置的另一替代实施方式。

图20A和图20B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剖视图,描述了该驱动装置的另一替代实施方式。

图21A和图21B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剖视图,描述了该驱动装置的另一替代实施方式。

图21C和图21D所述是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剖视图,描述了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两种状态。

图21E和图22F所述是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剖视图,描述了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的两种状态。

图22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2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3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4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其描述了该康健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25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一个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5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5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5D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5E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5F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状态的主视示意图。

图26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6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7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7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8A是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8B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8C是依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一康健装置及其系统,以方便使用者进行保健,从而帮助其保持身体健康。本实用新型所述“康健装置”是指能够提供保健、康复、护理、按摩或者其任意组合功能的装置。相应的,“康健”是指保健、康复、护理、按摩或者其任意组合。

说明书附图之图1至图7D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能够被用于腰部和/或颈部的康健。在对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时,以用于腰部的康健装置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该康健装置也可以被用于颈部等其它身体部位。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如图 1所示,该康健装置包括一支撑模块10、一保健模块20和一供能模块30。该保健模块20 被设置于该支撑模块10,从而受到该支撑模块10的固定和保护。该供能模块30被用于向该保健模块20提供能量,从而使该保健模块20能够提供康健保健作用。

该支撑模块10的形状、尺寸和结构与人体及其骨骼的形状、尺寸和结构相适应,从而能够对人体提供支撑,例如对人的腰椎或颈椎提供支撑。该保健模块20被设置于该支撑模块10,以方便对支撑于该支撑模块10的人体提供保健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保健模块20包括一热源21、一调节装置22、一发光装置23、一按摩装置24和一调控模块25。该热源21被设置,从而该康健装置能够提供热护理功能。该热源21能够产生热量,从而提供一适宜的温度环境,以提供热敷或者热疗的功能。该调节装置22被设置,从而该康健装置能够提供舒展护理功能。该发光装置 23被用于提供预设光效。该按摩装置24被设置,从而该康健装置能够提供按摩功能。该调控模块25被设置,从而对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23和该按摩装置24进行调节和控制,并对其相互之间的协同关系进行调节和控制。

如图1所示,该调控模块25包括一监测模块251、一存储模块252、一数据交互模块 253、一控制模块254和一调节模块255。该监测模块251被用于监测该康健装置的使用者的身体参数以及该供能模块30的能量供应状况。更具体地,该监测模块251能够监测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23和该按摩装置24,从而获取该康健装置的使用者的身体参数。具体地,该监测模块251包括一能量监测模块2511和一身体参数监测模块2512。该能量监测模块2511被用于监测该供能模块30的供能状况有关的数据,进而作为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23和该按摩装置24的依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供能模块30被用于提供电能。相应的,该能量监测模块 2511被用于监测该供能模块30的电量供应状况。例如,当该能量监测模块2511监测到该供能模块30的电量不足时,其根据该供能模块30所能提供的电量状况调节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23、该按摩装置24及其相互协调作用的关系。例如当该供能模块 30所能提供的电量不足时,该调节模块255可以调节该供能模块30优先向该热源21和该调节装置22供电,而停止向该发光装置23和该按摩装置24供电,从而暂停该康健装置的发光和按摩功能。电量不足状况下的供能优先级可以被自动设置,也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被设置。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该监测模块251的该身体参数监测模块2512被用于监测该康健装置的使用者的身体参数有关的数据。

该存储模块252对该监测模块251监测的参数进行存储,以便该数据交互模块253对这些参数进行应用。

该数据交互模块253包括一获取模块2531、一输入模块2532、一处理模块2533和一输出模块2534。该获取模块2531能够获取该监测模块251监测到的数据或者该存储模块252 存储的数据。也就是说,该获取模块2531既可以直接从该监测模块251获取数据,也可以从而存储模块252获取数据。也就是说,该监测模块251监测到的数据既可以直接传递至该获取模块2531,也可以首先被存储于该存储模块252,然后经由该存储模块252被该获取模块2531。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获取模块2531不仅可以获取该监测模块251监测的数据和该存储模块252存储的数据,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从其它地方获取数据,例如通过联网的网络平台获取数据或者从而相互联网的其它系统、平台或模块获取数据。

该输入模块2532将该获取模块2531获取的数据输入该处理模块2533。该处理模块2533 对被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方便该输出模块2534对这些数据进行输出。

该输出模块2534包括一呈现模块25341和一上传模块25342。该呈现模块25341对被该输入模块2532输入并被该处理模块2533处理的数据予以呈现,以便被知悉。

该上传模块25342对被该输入模块2532输入并被该处理模块2533处理的数据进行上传,以便被后续利用。该上传模块25342可以将该数据上传至该存储模块252,以便该存储模块252对该数据进行存储,以方便该康健装置被再次使用时,对该数据进行利用。也就是说,该康健装置在被持续使用过程中会对使用者的状况进行跟踪和记录,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来越了解使用者及其需求,从而更好地发挥效用。

在联网状态下,该上传模块25342还可以将该数据上传至其它系统、平台或模块,以实现该数据的共享,从而使其使用者在进行其它方面的康健治疗或锻炼时能够对该数据进行利用,从而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例如,使用者可以在每天通过该康健装置进行康健护理,从定期到医院接受治疗。该借助该康健装置进行康健护理的同时,该康健装置对该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数据进行采集和上传。当其身体健康数据被上传至医院的系统或平台时,当该使用者其医院接受治疗时并可从医院的系统或平台直接利用这些数据。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直接被上传外,这些数据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被使用者在就医时利用,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该输出模块2534拷贝这些数据并将其拷贝的数据携带至需要的场合,例如医院。具体地,该输出模块2534进一步包括一输出端口25343。该输出端口25343可被用于连接一存储设备,例如U盘、手机,从而向该存储设备传送数据。

如图1所示,该控制模块254包括一热控制模块2541、一调节控制模块2542、一光控制模块2543和一按摩控制模块2544,其分别被用于控制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23和该按摩装置24。

该调节模块255被用于调节该控制模块254对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 23以及该按摩装置24的控制作用,从而使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23和该按摩装置24更好地发挥协同作用的功效。

如图2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支撑模块10包括一第一壳体11,其被用于固定和保护该保健模块20的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 23和该按摩装置24以及该供能模块3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热源 21具体实施为一发热膜21。该调节装置22的舒展作用通过充气膨胀的作用实现。具体地,该调节装置22包括一膨胀模块221和一充气模块222。该充气模块222被用于向该膨胀模块221充气。该膨胀模块221被充气后膨胀,从而带动该第一壳体11运动,进而对躺于该第一壳体11的人体腰部产生作用。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膨胀模块221具体实施为一气囊221。该充气模块222具体实施为一气泵222,其中该气泵222从该供能模块30获取能量并与该气囊221相连通,以被用于向该气囊221充气。如图4所示,该气囊221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1的底部。当该气囊221被充气后,其膨胀为具有较大的体积,从而推动该第一壳体11向上运动,这时,躺在该壳体11上方的人的腰部被推动向上,从而其腰部的弯曲弧度得以增大。当该气囊221放出一定量的气体后,在气囊221的膨胀程度减弱,从而该气囊221带动该第一壳体11向下运动,从而被该第一壳体11支撑的人的腰部的弯曲弧度相应减小。经过往复的充放气过程,对人的腰部产生往复的作用力。

具体地,如图6B所示,该第一壳体11的截面具有一预设弧度,以与人体的形状相适应。如图说明书附图之图7C所示,当人体躺于该康健装置时,受到该第一壳体11的支撑,人体的腰部被支撑为该预设弧度。这时,该保健模块20的该热源21和该按摩装置24以及该发光装置23均可以对人体产生作用。这时,如需调整人的腰部弯曲的弧度,可通过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通过该调节控制模块2542控制该气囊221的膨胀程度。如需加强人体腰部的弯曲程度,则对该气囊221进行充气,以使该气囊221的膨胀程度增强,进而该第一壳体11的位置上升,进而躺于该第一壳体11的人的腰部被抬高,从而其腰部弯曲程度得以加强,如图7D所示。如需减小人体腰部的弯曲程度,则使该气囊221放出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其气囊221的膨胀程度减弱,进而该第一壳体11 的位置下沉,进而躺于该第一壳体11的人的腰部的弯曲程度减弱。如此往复,人的腰椎得以被多次舒展,从而起到保护腰部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该气囊221对人的腰部提供往复作用的频率和强度可以通过该调节控制模块2542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供能模块30包括一电源31和一系列导电元件32。该气泵222通过该导电元件32可通电连接于该电源31,从而能够从该电源31获取电能。在电动基础上,这种往复的舒展效果得以良好实现。

如图1所示,该调节装置22进一步包括一压力感应模块223。该控制模块254进一步包括一充气控制模块2545,该充气控制模块2545对该膨胀模块221的充放气进行控制,进而对膨胀模块221的膨胀进行控制。该压力感应模块223被用于感应该膨胀模块221的压力,从而作为该充气控制模块2545控制该膨胀模块221充放气的依据。例如,不同使用者的胖瘦不同,其腰椎反弓的承受力也不同,因此可以设置一压力阈值。当压力感应模块223感应到该膨胀模块221内部压力到达该压力阈值后,则该膨胀模块221则被停止充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充气控制模块2545包括一电磁阀25451和一微电脑芯片25452。该压力感应模块223具体实施为一压力传感器223。该电磁阀25451 被设置于该气囊221,从而能够被用于控制该气泵222对该气囊221进行充气的节奏。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通过气囊实现舒展作用的设置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液压、电磁和机械抬升方式。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膨胀模块221、该充气模块222、该充气控制模块2545和该压力感应模块223能够被该调节控制模块2562控制,从而实现不同节奏的往复运动和不同舒展力度的选择。

该压力传感器223可以感知该气囊221的压力,以便该充气控制模块2545控制该充气模块222的充气速度和时间,从而实现对该气囊221膨胀程度的控制,进而对往复运动的速度、频率、幅度以及其所起到的舒展作用进行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微电脑芯片25452与该压力感应模块223 相连接,并被用于控制该气囊221、该气泵222以及被设置于该气囊221的该电磁阀25451,从而对该调节装置22进行控制。

该发光装置23包括一系列发光元件231和一光处理元件232。该发光元件231向该光处理元件232发射光线。该发光元件231发射的光经该光处理元件232处理,从而形成发光面积大,光线均匀的光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光处理元件232具体实施为一屏幕材料,类似电视屏幕,从而该发光装置23具体实施为一“发光板”,其具有光线均匀、照射面积大、薄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该光处理元件232实施为一屏幕材料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该光处理元件232还可以实施为其它材料,例如透明模块。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发光装置23薄的特点有利于该康健装置整体的形状更薄,使其外形优美的同时,也使其占用空间小,更加小巧、便携,使用方便。

如图5所示,该发光装置23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1形成的一容纳腔110内,从而受到该第一壳体11的包括和固定。该发光装置23通过该导电元件32可通电连接于该电源31,从而可以从该电源31获取电能。该第一壳体11设置有至少一透视窗119,以便该发光装置 23发射的光被射出该容纳腔110外。具体地,该透视窗119具有透光性,从而该发光装置 23发出的光能够从该透视窗119被射出。值得一提的是,该透视窗119可以被设置为各种造型,从而该发光装置23发出的光从该透视窗119被投射后形成预设图案,从而增加该康健装置的美感和吸引力。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发光装置23进一步包括一反光层233。相对于该发光元件231,该反光层233被设置于与该光处理元件232相反的一侧,从而当该发光元件231发出的光被投射至该反光层233时,该反光层233将其反射至该光处理元件232,以便该光处理元件232对其进行处理,从而该发光装置23产生的光的强度更强。

值得一提的是,该发光装置23不仅可以产生可见光,以提供吸引人的光造型,还可以被用于提供远红外、LED、蓝光灯并将该光处理元件232的材质设置为陶瓷、含锗材料等,以通过光的方式对使用者进行护理。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热源21具体实施为一发热膜21,其被设置于该发光装置23的背面。

更具体地,该第一壳体11包括一壳主体111和一中心壳体112。该壳主体111环绕该中心壳体112。该中心壳体112进一步具有一限位部1121。如图7C和图7D所示。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对该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护理。该使用者平躺于该康健装置,该使用者的腰部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1之上。具体地说,该使用者的腰部被设置于该中心壳体112的该限位部1121。在该调节装置22调节该第一壳体11的过程中,该第一壳体11受到该调节装置22的作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11上升。该第一壳体11对使用者的腰部施加作用力以抬升该使用者的腰部,从而使用得该使用者的脊椎受到作用力而舒展。在上升的过程中,该限位部1121限制该使用者的腰部的横向移动,以避免该使用者的脊椎由于横向移动而降低脊椎的舒展效果。该调节装置22对该第一壳体11施加的作用力逐渐减弱时,该使用者的腰部随着该第一壳体11下降。在该第一壳体11下降的过程中,该中心壳体112的该限位部1121 限制该使用者的腰部横向移动,从而避免该使用者的腰椎横向移动。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在该中心壳体112设置一弧面形成该限位部1121。以这样的方式使得该限位部1121适于人体的曲线,提高使用时的舒适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保持该第一壳体11的顶表面的协调性并能够对人体提供舒适的支撑,该中心壳体112沿如图3所示A-A的截面呈内凹状,如图6A所示。

相反地,当人体躺于该第一壳体11时,该中心壳体112需要对人体,例如人体腰部提供一与腰椎形状相适应的支撑,因此,该中心壳体112沿如图所示B-B的截面呈内凸状,如图6B所示。

如图2和图3所示,该透视窗119被形成于该中心壳体112。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壳主体111与该中心壳体112被分别设置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其也可以被一体设置,从而一体连接。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该发光装置23 以及该发热膜21均被设置于该中心壳体112的背侧。值得一提的是,该发热膜21被设置为相对于该发光装置23远离该中心壳体112有利于在该中心壳体112的正面形成更为均匀的热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对人体,例如人体腰部进行护理,例如提供热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该发热膜21被设置为相对于该发光装置23远离该中心壳体112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其还可以被设置于该中心壳体 112与该发热膜21之间,并提供产生光效的作用。当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该发热膜21还可以被设置于该中心壳体112的外侧。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如图5所示,该壳主体111包括一第一壳主体1111和一第二壳主体1112。该第一壳主体1111与该第二壳主体1112通过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方便对设置于该容纳腔110 内的元件进行安装、拆卸、维修和更换。

值得一提的是,该发热膜21被该导电元件32可通电连接至该电源31,从而可以从该电源31获取发热的能源。该发热膜21还与该控制模块254的该热控制模块2541相连接,从而能够被该热控制模块2541控制。

同样地,该发光装置23与该控制模块254的该光控制模块2543相连接,从而能够被该光控制模块2543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该按摩装置24具体实施为一震动电机24,其通过震动对人体进行按摩,其与该第一壳体11相连接,从而在其震动时带动该第一壳体11 震动,进而通过该第一壳体11对人体进行按摩。该按摩装置24被该导电元件32可通电连接至该电源31,从而可以从该电源31获取能量。该按摩装置24还与该控制模块254的该按摩控制模块2544相连接,从而能够被该按摩控制模块2544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调控模块25还可以根据该供能模块30提供的电量形成用电策略。例如,当该电源31的电量不足时,该康健装置的该调节装置22提供的舒展强度可能会逐渐减弱,直至电量耗尽。然而这样强度如果难以起到良好的舒展效果,长时间的舒展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只会浪费使用者的时间。这时,该调控模块25可以智能缩短该调节装置22的工作时间,从而保障该调节装置22提供的舒展作用的强度,从而使用户在电量不足时依然能够体验不打折的舒展服务。

如图2所示,根据该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该康健装置的该调控模块25的该控制模块254 具体实施为一控制器。

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254被具体实施为一控制器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其也可以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其还可以被设置为一电子设备,例如一手机的一APP。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壳体11弯曲的造型有利于对人体的腰部和颈部提供良好支撑。该康健装置既可以被用于腰部,也可以被用于颈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其不仅可以根据不同使用者进行功能和效果调整,还可以根据人的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功能和效果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壳体11以及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1的元件形成的整体共同升降的设置方式也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为不同部件的升降被分别控制,以现实更加多样化的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调节装置22被设置于该第一壳体11底部的设置方式也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该调节装置22还可以被设置为其它的方式。例如该第一壳体11分为两层,并将该调节装置22设置于两层之间。

该调节装置22被设置为气囊的形式也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其还可以被设置为其它的方式,例如利用电磁原理的方式,利用液压和利用机械的控制。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该康健装置设置热疗、舒展、按摩和发光的功能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其还可以设置其它的功能,例如增加电疗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该康健装置还预留有功能空间,从而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功能。需要对产品进行升级时,无需对该康健装置进行整体更换,而只需增设功能元件即可。例如增设金属导电片,以将该康健装置升级为“中或低频”保健器。

说明书附图之图8至图10D阐释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与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不同的是,该康健装置的调节装置22A包括一第一调节装置229A 和一第二调节装置228A。该第一调节装置229A和该第二调节装置228A既可以被同时调节,也可以根据需要被部分调节,即只调节其中之一。如图10B所示,该第一调节装置229A驱动该康健装置的一第一壳体11A整体往复运动,从而适于使人的腰部得以舒展。如图10C 所示,该第二调节装置228A驱动该康健装置的该第一壳体11A的该中心壳体112A往复运动,从而适于时人体的颈部得以舒展。如图10D所示,该第一调节装置229A和该第二调节装置228A还可以同时发挥作用以增加中间区域的可调节幅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上述部分调节和整体调节的描述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而非限制。其可以被分别用于其他的情形。只要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不做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康健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康健装置1000和一康健平台2000。如图所示,该康健装置1000可以将其收集的使用者的健康参数上传至该康健平台2000,以实现这些数据的共享。这些数据可通过该康健平台被其它康健装置或者医院等康健机构获取,从而更好地为使用者提供康健服务。同样的,该康健装置1000也可以从该康健平台2000获取其它康健装置、医院或者一些康健机构提供的康健数据,从而启动适应相应使用者个性化需求的康健程序。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康健平台”是指能够获取、存储、处理和输出康健数据的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使用者采用躺姿使用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00。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康健装置1000被放置于该使用者的腰部。值得一得的是,采用躺姿时,使用者的全身放松,以提高使用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效果。在开始使用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00时,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11上升。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11上升达到一预设阈值后,该调节装置22停止驱动该第一壳体11上升。在该第一壳体11上升的过程中,该使用者的腰部被整体地抬升,以使得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增加。该调节装置 22减少驱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11下降。该使用者的腰部整体地随着该第一壳体11下降,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减少。在该第一壳体11下降至一预设下限阈值后,该调节装置 22停止减少驱动力。然后,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11上升,该使用者的腰部被整体地抬升,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增加。当该第一壳体11上升达到该预设阈值时,该调节装置22停止驱动该第一壳体11上升。然后,该调节装置22减少驱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 11下降,该使用者的腰部整体地随着该第一壳体11下降,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减少。在该第一壳体11下降至一预设下限阈值后,该调节装置22停止减少驱动力。以这样的方式,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11往复地进行升降,以使得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发生变化,从而对该使用者的腰椎进行弓度康健。进一步地,在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11往复地进行升降的过程中,该使用者的腰部肌肉也被锻炼。

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调整驱动力。具体地说,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提供驱动力以抬升该第一壳体11。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减少所提供的驱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11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在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 11上升到该预设阈值后,该控制模块254可控制该调节装置22继续增加该驱动力。该使用者的腰部被该第一壳体11抬升。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进一步增加。该控制模块254根据一扩展阈值增控制该调节装置22增加驱动力。在该调节装置22提供的驱动力达到扩展阈值后,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停止增加驱动力。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 22减少驱动力至该预设阈值。该使用者的腰部随着该第一壳体11下降。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恢复至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11上升至该预设阈值进的腰椎弓度。在该调节装置 22提供的驱动力减少至预设阈值后,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增加驱动力,以使得该使用者的腰部随着该第一壳体11被抬升。该使用者的腰部提升。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增加。在该调节装置22提供的驱动力达到扩展阈值后,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 停止增加驱动力。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减少驱动力至该预设阈值。该使用者的腰部随着该第一壳体11下降。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恢复至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上升至该预设阈值进的腰椎弓度。以上述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00提供扩展弓度康健。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00所提供的弓度康健包括两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是常规康健阶段,另一个是扩展弓度康健阶段。在常规康健阶段中,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提供驱动力以抬升该第一壳体11上升至该预设阈值。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增加。然后,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减少提供驱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11下降至初始状态。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恢复至初始状态。在扩展弓度康健阶段,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达到该在常规康健阶段的最大值。此时,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提供驱动力以抬升该第一壳体11上升至该预设阈值。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继续提供驱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11继续上升。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继续增加。在该调节装置22提供的驱动力达到扩展阈值后,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停止增加驱动力。该控制模块254 控制该调节装置22减少驱动力至该预设阈值。该使用者的腰部随着该第一壳体11下降。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恢复至该调节装置22驱动该第一壳体11上升至该预设阈值进的腰椎弓度。优选地,在该扩展弓度康健阶段,该第一壳体11被抬升幅度比在常规弓度康健阶段中的上升幅度少。也就是说,在该扩展弓度康健阶段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调节幅度比在该常规弓度康健阶段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调节幅度少。在常规弓度康健阶段,该第一壳体11被抬升到该预设阈值后,相邻两脊椎的间隙已经被增加一定程度。在该扩展弓度康健阶段,在相邻两节脊椎的间隙已经被增加至一定的程度的基础后,该第一继续增加相邻两节脊椎的间隙。在该第一壳体11被升高至该扩展阈值后,该第一壳体11被下降至该预设阈值。相邻两节脊椎的间隙缩小。该第一壳体11在预设阈值和扩展阈值之间进行往复移动,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相邻两节脊椎得到放松,从而利于脊椎进行康健。

进一步地,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54提供该驱动力的节奏。具体地说,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节奏地提供该驱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被提升。该控制模块254 控制该调节装置节奏地减少提供该驱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下降。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改变提供驱动力的节奏。在该常规康健阶段和该扩展弓度康健阶段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分别使用不同的节奏驱动。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254进一步控制该调节装置22提供驱动力的转换节奏。也就是说,该控制该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提供驱动力的转换至该调节装置22减少提供驱动力的过程中,该调节装置 22维持该驱动力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该调节装置22从提供驱动力到转换至减少驱动力的过程中,该调节装置22进一步具有一维持驱动力的过程。

在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优选实施例中,该调节装置22被实施为该气囊221和该充气模块 222。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充气模块222向该气囊221充气以使得该气囊膨胀以产生驱动力,从而驱动该第一壳体11上升。在该第一壳体11被驱动至该预设阈值后,该控制模块 254控制该充气模块222停止向该气囊221充气。然后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充气模块222 对该气囊221放气,以使得该气囊221缩小,从而减少驱动力。该第一壳体11下降。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充气模块222向该气囊221的充气节奏。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充气模块 222向该气囊221的放气节奏。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充气模块222改变向该气囊221。值得一提的是,该调节装置22可采用电磁方式或机械方式提供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使得该控制模块254分别控制该热源21和该调节装置22协同工作。例如,该康健装置1000刚被开始工作时,若当前温度低,不利于通过该康健装置1000进行康健,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使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热源21开始工作以升高温度,从而使得该温度适于该腰部肌肉进行康健。然后,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调节装置22提供驱动力。该第一壳体 11被抬升。该使用者的腰部被抬升。该使用者的脊椎弓度增加。在该调节装置22提供的驱动力达到预设阈值时,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减少驱动力,该第一壳体11下降。在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调节装置22提供该弓度康健的过程中,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热源21维持温度,以利于进行弓度康健。也就是说,若该温度高于适于进行康健的温度时,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热源21停止控制供热。若该温度过低时,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热源21供热以提高温度。值得一提的是,在进行弓度康健的过程中,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发光装置23发光,从而对该腰部肌肤进行光保健。如,通过该发光装置23产生的光源照射该使用者的肌肤,对腰部肌肤提供美容等。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发光装置23发光的光照强度。进一步地,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254以分别控制该热源和该发光装置23协同工作,以建立一康健环境适于进行弓度康健。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分别控制该热源21、该发光装置23和该调节装置22协同工作,以使得该调节装置22在该康健环境中进行弓度康健。值得一提的是,该热源21可被实施为发热膜或发热丝。

值得一提的是,该身体参数监测模块2512能够监测该身体温度、该身体的肌电信号等参数。该身体参数监测模块2512发送该身体温度该调节模块255。该调节模块255根据该身体温度调节该控制模块255以控制该热源21调节温度。具体地说,该调节模块255分析该身体温度。若该身体温度低于适宜进行弓度康健的温度,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热源21供热以提供温度。若该身体温度高于适宜进行弓度康健的温度,该调节模块254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热源21停止供热以降低温度。值得一提的是,该调节模块254可通过分析该身体的肌电信号和身体温度,得到适宜进行弓度康健的温度。也就是说,在进行弓度康健的过程中,该调节模块254通过分析该身体的肌电信息、身体温度,压力传感器所传送的压力数据和该发光装置23的光照强度等,调节该控制模块254分别控制该调节装置22、该热源21、该发光装置23协同工作。进一步地,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控制该按摩装置24与该调节装置22、该热源21和该发光装置23协同工作。

该康健平台2000通信地连接该康健装置1000。具体地说,该康健平台2000通信地连接该数据交互模块253。该调节模块255将所接收的该身体温度数据、该身体肌电信号、该压力数据和/或光照强度等数据通过该数据交互模块253发送至该康健平台2000。该康健平台2000供接收和存储至少一个用户数据。所述用户数据包括收该身体温度数据、该身体肌电信号、该压力数据、光照强度和/或该用户进行弓度康健的时间等。若该用户将该用户的用户数据通过该康健装置1000传送至该康健平台2000,该康健平台2000根据该用户数据选择多个用户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一初始化环境数据。该初始化环境数据被该康健平台2000 发送至该康健装置1000。通过该数据交互模块253,该初始化环境数据被传送至该调节模块 255。该调节模块255根据该初始化环境数据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分别控制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23和该按摩装置24协同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该调节模块255 根据该初始化环境数据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分别控制该热源21和该发光装置23形成该康健环境。在完成该初始化环境之后,该调节模块255分别获取收的该身体温度数据、该身体肌电信号、该压力数据和/或光照强度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该调节模块255根据分析结果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分别控制该热源21、该调节装置22、该发光装置和该按摩装置24 协同工作,以利于进行弓度康健。

值得一提的是,该使用者进一步通过X光、B超、CT、核磁共振等方式获得该使用者的身体数据。将该身体数据传送至该康健平台2000,该康健平台2000分析该使用者的身体数据,确定该使用者的脊椎的生理弓度。该康健平台2000将该脊椎的生理弓度包括在该初始化环境数据。该调节模块255分析该初始化环境数据获取该脊椎的生理弓度。该调节模块 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调节装置22将提供驱动力抬升该第一壳体11。通过抬升该第一壳体11将该使用者有腰椎抬升至生理弓度。然后,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 254以控制该调节装置22继续提供驱动力从而将该第一壳体11继续抬升。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增加。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以控制该调节装置22减少驱动力,该第一壳体11下降,以使得该腰椎弓度下降。当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下降至该腰椎的生理弓度进,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停止减少驱动力。然后,该调节模块255调节该控制模块254提供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11上升,该腰椎弓度从该生理弓度开始增加。也就是说,该弓度康健进一步包括一生理弓度阶段。该调节装置22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调节装置22提供驱动力以使得该第一壳体11被抬升。该使用者的生理弓度被作为该调节装置 22调节该控制模块254以控制该调节装置22进行常规弓度康健的初始值。值得一提的是,该康健平台2000提供监控该康健装置1000进行弓度康健。也就是说,在进行弓度康健的过程中,该康健平台2000根据该身体温度数据、该身体肌电信号、该压力数据和/或光照强度等数据对该康健装置1000进行调整。

图11A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10B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B包括一驱动部12B和一康健部11B。该驱动部12B驱动该康健部11B进行往复运动以提供弓度康健。该驱动部12B间隔性驱动该康健部11B。优选地,该驱动部 12B节奏性地驱动该康健部11B。该驱动部12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一侧。优选地,该驱动部12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下方。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B被用于背部康健。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B被用于对腰部或颈部的康健。该使用者使用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B时,该使用者与该康健部11B所接触的身体部位被定义为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优选地,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为腰部和颈部。所述弓度康健是指,间隔性地对调整力的作用以使得相邻两节脊椎放松。优选地,所述弓度康健被用于腰椎。节奏性地对腰椎调整力的作用以使得相邻两节腰椎放松。所述弓度康健也被用于颈椎。节奏性地对颈椎调整力的作用以使得相邻两节颈椎放松。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10B被用于对该使用者的腰部进行康健。如图11B和图11C所示。该驱动部12B间隔性驱动该康健部11B,以使得该康健部11B间隔性地向该使用者的腰部调整力的作用。具体地说,该驱动部12B驱动该康健部11B向该使用者的腰部施加力的作用。随着该驱动部12B逐渐增加驱动力,该康健部11B被驱动以向该使用者的腰部施加力的作用。当该驱动部12B产生的驱动力大于该使用者腰部所受到的重力时,该使用者的腰部被抬升,以使得该使用者有腰椎的弓度增加。该驱动部12B调整所产生的驱动力,以使得该驱动力小于该使用者腰部所受到的重力时,该使用者的腰部下降,以使得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减少。通过该驱动部12B间隔性地增加驱动力和减少驱动力,该康健部11B被间隔性地升高和降低,以使得该使用者的腰柱弓度间隔地增加和减少,从而使得该使用者的腰部进行弓度康健。

也就是说,所述驱动部12B间隔性地驱动该康健部11B是指,该驱动部12B在增加驱动力和减少驱动力之间间隔性地转换。也就是说,通过该驱动部12B间隔地调整驱动力,该驱动部12B间隔地驱动地该康健部11B进行往复运动。具体地说,该驱动部12B在完成增加驱动力这个过程后,转换为减少驱动力的过程;该驱动部12B在完成减少驱动力的过程后,转换为增加驱动力的过程。值得一提的是,在增加驱动力的过程和减少驱动力的过程之间,该驱动部进一步提供一维持该驱动力的过程。也就是说,当该驱动部12B增加的驱动值达到一预设值时,该驱动部12B维持提供该驱动力。该康健部11B支撑该使用者的腰部,以在预设的时间段内维持该腰椎的弓度。在预设的时间段之后,该驱动部12B减少驱动力,该康健部11B降低,以使得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减少。值得一提的是,该驱动部 12B维持提供驱动力的时间段可被设置。该驱动部12提供驱动力的最大值可被设置。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相邻两节腰椎的间隔逐渐增加。该使用者的腰椎被拉伸。也就是说,通过间隔性对腰椎改变力的作用以使得该使用者腰椎逐渐适应相邻的两节腰椎的间隔增加,有助于该使用者的腰椎恢复生理弓度。同样地,所述弓度康健也适用于颈椎。值得一提的是,该驱动部12B间隙地调节力,该驱动部进一步控制调整间隙,以使得间隔形成节奏。进一步地,该驱动部12B通过控制转换驱动力的速度以形成驱动节奏。也就是说该驱动部12B控制该增加驱动力转换为减少驱动力的速度,以形成驱动节奏。进一步地,该驱动部12B通过控制驱动力的调整速度形成驱动节奏。具体地说,该驱动部12B控制增加该驱动力的速度和/或减少该驱动力的速度以形成驱动节奏。通过该该驱动部12B控制驱动节奏,该康健部11B进行往复运动的节奏也受到控制,进而,该使用者的腰椎进行弓度康健节奏也得到控制。

如图13A和图13B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驱动部12B以气压的方式驱动该康健部11B。具体地说,该驱动部12B进一步包括一气体调节装置121B和一弹性覆盖物122B。该弹性覆盖物122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一底部。该弹性覆盖物122B的边缘与该康健部11B的底部密封地连接,以在该康健部11B的底部与该弹性覆盖物122B之间形成一气体容纳部1221B。该康健部11B进一步具有一容纳腔111B。该容纳腔111B位于该康健部11B 的内部。该气体容纳部1221B形成于该康健部11B的外部。也就是说,该气体容纳部1221B 与该容纳腔111B分别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底部的两侧。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连通该气体容纳部1221B。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被设置于该容纳腔111B之内。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如图12所示,该康健部11B的底部设有至少一通孔1113B。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通过该通孔1113B与该气体容纳部1221B连通。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供应气体以使得该气体容纳部1221B充满气体。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从该气体容纳部1221B抽出气体,以将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排出。通过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气体的容量,以调节该气体容纳部 1221B的气压,从而调节该驱动部12B向该康健部11B提供驱动力。值得一提的是,该康健部11B的底部具有一连接槽1112B。该弹性覆盖物112B密封地连接该连接槽1112B。优选地,该弹性覆盖物112B的边缘被密封地连接该连接槽1112B以形成该气体容纳部1221B。值得一提的是,该弹性覆盖物112B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也就是说,该弹性覆盖物112B所形成的该气体容纳部1221B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值得一提的是,该弹性覆盖物122B可被实施为一气囊122C。该气囊122C具有一气体容纳部1221C与一连接口1222C。该连接口1222C与该通孔1113B连通。该气体调节装置 121B与该通孔1113B连通。通过该通孔1113B,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与该连接口1222C 连通。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通过该通孔1113B与该连接口1222B’连通该气体容纳部1221C。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连通该气体容纳部1221C以调整该气体容纳部1221C的容量。

当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时,该使用者可采用躺姿或坐姿。若该使用者采用躺姿,如躺在床上,该康健装置10B被放置腰部之下,以使得该康健装置10B支撑该使用者的腰部。该康健装置10B也可被放置颈部之下。优选地,该康健装置10B被水平放置于该使用者的腰部或颈部。

当该康健装置10B使用时,该康健装置10B被放置于一支撑元件。若该使用者躺在该支撑元件使用该康健装置10B,该支撑元件支撑该康健装置10B。若该使用者坐在椅子上使用该康健装置10B时,椅背作为该支撑元件供支撑该康健装置100。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适合躺姿或坐姿进行康健。以该使用者采用躺姿使用该康健装置10B为例。优选地,如该康健装置10B的底部被水平放置于支撑元件。该支撑元件支撑该康健装置10B。该弹性覆盖物122B于该支撑元件接触。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充气。在该气体容纳部1221B被充入气体之后,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不断增加。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压逐渐增加。气体向该康健部11B和该弹性覆盖物122B分别施加压力。但是,该支撑元件阻碍该气体容纳部1221B向该支撑元件方向扩展,从而使用得该气体容纳部1221B向该康健部11B的方向扩展。也就是说,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压被作为驱动力。当该气体容纳部1221所容纳的的气体对该康健部11B施加的力大于该使用者的腰部对该康健部所施加的力时,该康健部11B向远离该支撑件的方向移动。该康健部11B被推离初始位置。若该康健部11B与该使用者的腰部接触,该康健部11B向该使用者的腰部施加力的作用以使得该使用者的腰椎受到力的作用。该使用者的腰椎受到力的作用后,该使用者的腰椎随着该康健部11B向远离该支撑件的方向移动。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增加。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增加,使得两腰椎骨间隙增加。进一步地,腰部肌肉也被动地得到锻炼。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设置一充气预设值。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供应的气体的量达到充气预设值后,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停止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供应气体。此时,该康健部11B停止移动。该气体容纳部1221B所容纳的气体对该康健部11B施加的力以支撑该康健部11停留的当前位置。该康健部11B支撑该使用者的腰部。该使用者的腰椎被维持于当前的弓度。该使用者的腰部肌肉得以伸展,以这样的方式,该使用者的腰部肌肉也得到锻炼。

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进一步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以通过减少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提供的驱动力。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减少,该气体对该康健部11B施加的力减少。该康健部11B对该使用者的腰部的提供的驱动力减少。当该康健部11B对该使用者的腰部所施加的力少于该康健部11B受到该使用者的腰部的重力时,该康健部11B向该支撑件的方向移动。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减少,该使用者的两腰椎骨的间隙减少。值得一提的是,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进一步控制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的速度。具体地说,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进一步控制对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充气速度和/或抽气速度,以通过控制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充气速度和/或抽气速度形成该驱动节奏。进一步地,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进一步控制由对该气体容纳部1221B由充气转换为抽气的转换速度和/或由抽气转换为充气的转换速度,以控制该驱动节奏。进一步地,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控制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的量以维持所提供的该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进一步设置一气体补充预设值。该气体容纳部 1221B的气体容量达到气体补充预设值后,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供应气体。该康健部11B停止向该支撑元件移动。当该气体容纳部1221B所容纳的气体对该康健部11B所施加的力大于该使用者的腰部对该康健部所施加的力时,该康健部11B向远离该支撑件的方向移动。该使用者的脊椎弓度被增加,从而使得两节脊椎骨之间的间隙增加。相邻两节脊椎得到放松。当该气体容纳部1221B部的充气量到达该充气预设值后,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控制气体流出该所体容纳部1221B。该康健部11B受到气体的力少,该使用者的腰部受到的力减少。该使用者的脊椎的弓度降低,该使用者的两节脊椎骨的间隙减少。通过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重复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所容纳的气体量,该康健部11B进行往复运动以调节对该使用者的腰椎所施加的力,从而使得该使用者的两腰椎骨的间隙持续变化。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改变两腰椎骨的间隙,以使得腰椎得到锻炼,从而腰椎适应两腰椎骨的间隙增加。进一步地,该使用者的腰部肌肉也得到锻炼。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调节对使用者的腰部受力方式,避免使用者的腰部长时间地处理一种状态。如,长时间地对该使用者的腰椎施加力的作用,以使得该使用者的两腰椎骨的被维持于一个较大的间隙。长时间地维持姿势,可能使腰椎受到损伤。进一步地,也可能使得腰部肌肉受到损伤。

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模块13B。该控制模块13B通信地连接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模块12B间隔地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供应气体。进一步地,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模块12B节奏地向该气体容纳部122供应气体。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模块12节奏地抽取该气体。通过控制该气体容纳部1221B 的气体容量,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康健部11B所受到的力,从而控制该康健部11B向该使用者的腰部所述施加的力以避免该使用者的腰部被长时间地维持在一种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康健部11B的高度。当该康健部11B受到的力减少时,该康健部11B向该支撑元件移动。当该康健部11B受到的力增加时,该康健部11B向该使用者的腰部移动。以这样的方式,该康健部11B向该使用者的腰部施力,以改变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进一步,该控制模块13B设定一锻炼范围。所述锻炼范围是指,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该控制模块13B通过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以使得该使用者腰部受到的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使得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该使用者的腰部通过锻炼以适应腰椎弓度的变化。同时,该使用者的腰部肌肉也在该锻炼范围内得到锻炼。也就是说,该控制模块13B通过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以使得该康健部11B能够间隔性向该使用者施加力的作用。优选地,该控制模块13B通过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以使得该康健部11B节奏性地向该使用者施加力的作用。

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检测元件14B。该检测元件14B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13B。该检测元件14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压力传感器141B。该压力传感器141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该压力传感器141B可供检测该康健部11B向该使用者的腰部施加的压力。该压力传感器141B也可供检测该使用者对该康健装置10B施加的压力。优选地,该压力传感器141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该容纳腔111B。该检测元件14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气压传感器142B。该气压传感器142B供检测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压力。该压力传感器141可被设置于该气体容纳部1221B。通过该压力传感器14B,该控制模块13B获得该使用者的腰部向该康健部11B所施加的压力。通过该气压传感器142B,该控制模块13B获得该气体容纳部1221B内气体的压力的。该控制模块13B根据所获得该使用者的腰部向该康健部11B所施加的压力和该气体容纳部1221B内的气体的压力,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 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从而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所提供的压力。

如图14所示,该检测元件14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肌电传感器143B,该肌电传感器143B 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具体地说,该肌电传感器143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表面。该弹性覆盖物122B与该肌电传感器143B被分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两侧。该肌电传感器 143B供获取与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肌电数据。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肌电传感器143B 获取的是该使用者的腰部肌肉产生的肌电信号。在本优选实施中,通过该使用者的腰部皮肤与该肌电传感器143B接触的方式,该肌电传感器143B获取该使用者的肌电信号。值得一提的是,获取该肌电信号的方式不受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也就是说,通过接触式或非接触式获得该肌电信号的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该检测元件14B进一步包括一温度传感器144B。该温度传感器144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表面。若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与该温度传感器144B接触,该温度传感器144B获得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的温度。

该肌电传感器143B将所获取的该肌电信号发送至该控制模块13B。该控制模块13B通过分析该肌电信号获得该使用者的腰部肌肉状态。进一步地,通过分析该肌电信号,该控制模块13B获得该使用者的腰椎状态。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腰椎状态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1的气体容量,从而控制该康健部11B向该使用者的腰部施加的力。以这样的方式,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使用者的腰椎状态和/或腰部状态通过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气体容纳腔的气体的容量,从而控制该康健部11B对该使用者所施加的力。以这种方式,该使用者在使用该康健装置10进行康健时,实时检测该使用者的腰部状态和/或该腰椎状态,以获得更佳的使用效果。

如图15所示。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形成该康健环境119B。优选地,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中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通过控制热能的提供以形成一热环境。也就是说,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通过控制热能的提供以调节该热环境的温度。该控制模块13B通信地连接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也就是说,该控制模块13B通过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调节该康健环境119B的温度。具体地说,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热源装置161B。该热源装置161B产生热能。该控制模块13B通信地连接该热源装置161B。也就是说,该控制模块13B通过控制该热源装置161B控制该康健环境119B的温度。如,该康健装置10B 被用于进行弓度康健之前,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热源装置161B产生热。一方面,该康健环境119B的温度被改变以利于进行康健。另一方面,消除了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与该康健部11B接触时所产生的不适的感觉,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地,调整该康健环境119B的温度有利于缩短腰部肌肉所需要的准备活动的时间,从而提高该使用者进行弓度康健的效率。进一步地,在进行弓度康健的过程中,保持该康健环境119B在一定的温度,有利于弓度康健。如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优选地,该热源装置161B被实施为该发热装置1611B,如,发热膜或发热丝。

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源装置162B。该光源装置162B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13B。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光源装置162B发光,以形成一光环境。也就是说,通过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康健环境的该光环境的光照强度。若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位于该康健环境119B,该康健环境119B的光环境作用于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以对该使用者的康健部的皮肤进行光康健。也就是说,该光源装置162B所产生的光作用于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以对该使用者的康健部的皮肤进行光康健。进一步地,该光源装置 162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源1621B和至少一透光装置1622B。该透光装置1622B覆盖该各该光源1621B。各光源1621B分别产生的光透过该透光装置1622B照射以形成该光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该透光装置1622B进一步被设有高透射率的颜色转换层,以根据需要设置该透光装置162B获取所需的颜色光线。如吸收蓝光,透光绿光。或只允许红光透过等。该透光装置1622B可进一步对透过的光线进行处理以使得透出的光线能够照射更大的范围。如,该透光装置1622B提供透光处理。优选地,该热源装置161B被设置于该光源1621B与该透光装置1622B之间。具体地说,该发热膜161B被设置于各该光源1621B和该透光装置 1622B之间。该透光装置1622B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顶部。该使用者的该康健部位能够与该透光装置1622B接触。该发热膜1611B被固定地设置于该透光装置1622B 的下方。各该光源装置1621B被设置于该发热膜1611B的下方。值得一提的是,该发热膜 1611B被设置于预设形状,以使得各该光源1621B所产生的光透过该透光装置1622B后,以预设的形状呈现。值得一提的是,该发热膜161B可被替代实施为发热丝。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13B分别控制该热源装置161B和该光源1621B,以使得该光源1621B可作为形成该热环境的辅助热源。

图13A所示的是该康健装置10B沿图15所示的A-A截面。如图13A所示,沿A-A方向,该康健部11B的两端部向该康健部11B的中部逐渐降低,以在该康健部11B的中部形成一限位部118B。也就是说,该康健部11B进一步包括一限位部118B。优选地,该限位部 118B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顶部。若该使用者的腰部被放置至该限位部118B 后,该使用者的腰部被限制水平移动。以这样的方式,在该使用者进行弓度康健时,阻止该使用者的腰部水平移动,从而便于维持该使用者的腰部在该限位部118进行康健。

图13B所示的是该康健装置10B沿图15所示的B-B截面。如图13B所示,沿B-B方向,该康健部11B的中部向该康健部两侧逐渐降低,以形成一曲面。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与该康健部11B接触后,该曲面适应该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曲线。优选地,沿B-B方向,该曲面适应该使用者腰部的生理曲线。值得一提的是,沿B-B方向,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 的顶部从中部向两边降低。以这样的方式,该康健装置10B在使用时,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可被贴合于该曲面。优选地,该使用者的腰部曲线和/或该使用者的颈部曲线贴合。

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按摩装置17B。该按摩装置17B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13B。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按摩装置17B提供一按摩环境。也就是说,该康健环境进一步提供一按摩环境。该按摩装置17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0B。该按摩装置17B以振动的方式提供按摩。也就是说,该控制模块13B通过控制该按摩装置17B为该康健环境119B 提供按摩。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使用者进行弓度康健之前,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按摩装置17B提供按摩以缩短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之前的适应时间。进一步地,在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时,该按摩装置17B同时进提供按摩以使得该康健环境 119B在进行弓度康健时伴随提供按摩。优选地,该按摩装置17B被实施为该振动电机。该按摩装置17B被设置于该容纳腔111B。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提供至少一磁性元件19B。该磁性元件19B提供一磁性康健环境。该磁性元件19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0B。也就是说,该康健环境119B进一步提供一磁性环境。通过该磁性环境提供磁康健。在该使用者进行弓度康健,可同时进行在该磁性环境中进行磁康健。优选地,该磁性元件19B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生成器16B的表面的中部。如图15所示。具体地说,该磁性元件19B被设置于该透光装置1622B的表面的中部。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能装置18B。该供能装置11分别通电地连接该驱动装置12B、该控制模块13B、该检测元件14B、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和该按摩模块17B。该供能装置18B能够提供电能。优选地,该供能装置18B被实施为一电源或为电池。该供能装置18B被设置于该容纳腔111B。如图17所示,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控制端15B。该控制端15B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13B。该使用者通该控制端15B控制该康健装置10B。该控制端15B可以无线的方式或有线的方式通信地连接该控制模块13B。

如图16所示,该康健部11B进一步包括至一收纳壳112B和一顶盖113B。该收纳壳112B 的边缘与该顶盖113B的边缘连接以在该收纳壳112B与该顶盖113B的内部形成该容纳腔 111B。优选地,该收纳壳112B的边缘与该顶盖113B的边缘嵌合地连接。该供能装置18B、该控制模块13B、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按摩装置17B被固定地放置于该收纳壳112B。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被设置于该收纳壳112B。优选地,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被设置于该收纳壳112B的中部。该顶盖113B进一步具有一康健环境形成孔1131B。该康健环境形成孔1131B被设置于该顶盖113B的中部。在该顶盖113B的边缘与该收纳壳112B的边缘被嵌合地连接之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被嵌入该康健环境形成孔1131B。以这样的方式,该康健环境生成器16B所形成的该康健环境119B能够被扩展至该顶盖113B的表面。优选地,该康健环境生成器16B被嵌入该康健环境形成孔1131B之后,该顶盖113B的表面与该康健环境生成器16B的顶部的表面位于同一个曲面。优选地,该通孔113B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生成器16B的一侧。该所体调节装置121B被设置为与该通孔113B同一侧。该按摩装置17B与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被分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生成器16B的两侧。

值得一提的是,该透光装置1622B进一步具有了一间隔槽16221B。该间隔槽16221B 将该透光装置1622B划分为两子透光装置16222B。也就是说,该透光装置1622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间隔槽16221B和至少两子透光装置16222B,该间隔槽16221B被设置于两子透光装置16222B之间。也就是说,相邻的两子透光装置16222B之间被设置一间隔槽16221B。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的下方对应地被设置至少一该光源1621B。通过该控制模块13B分别控制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对应的该光源1621B发光节奏,以通过各该子透光装置 16222B展示形成预设的信息。所述预设信息可用于提示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进行康健。值得一提的是,该透光装置1622B具有的子透光部越多。该透光装置1622B能够展示的信息量则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该压力传感器141B、该肌电传感器143B可被设置于该顶盖113B的表面和/或该康健环境生成器的表面。优选地,该肌电传感器143B可被设置于该间隔槽16221B。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时,该使用者的该康健部位的皮肤可与该肌电传感器143B接触,以获取该使用者的该康健部位肌电信号。该压力传感器141B也可以被设置于该间隔槽 16221B。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时,该压力传感器141B采集压力数据并将该压力传感器141B所采集的压力数据传送至该控制模块13B。

以该使用者的腰部使用该康健装置10B为例。该使用者平躺地使用该康健装置10B。在该康健装置10B被置于该使用者的腰部之下后,该使用者的腰部与该康健装置10B接触。该康健装置10B受到该使用者的压力。该压力传感器141B检测该使用者施加至该康健装置 10B的压力。该温度传感器144B检测该使用者的温度。该控制模块13B分别接收该压力传感器141B所提供的压力信息和该温度传感器144B所提供的温度信息。该控制模块13B根据所接收的压力信息和温度信息控制该康健装置10B启动。具体地说,该控制模块13B分析该温度信息。若该温度信息达到预设温度值,则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驱动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所容纳的气体的量,以使得该气体容纳部121B向该康健部11B提供驱动力,从而使得该康健部11B被提升。该康健部11B向该使用者的腰部施加驱动力,以驱动该使用者的腰部沿该康健部11B移动的方向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该肌电传感器143B向该控制模块13B提供该肌电信号。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肌电信号判断该使用者的腰部状态。该控制模块13B可根据该肌电信号进一步判断该使用者的腰椎状态。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腰部状态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所容纳的气体的量。具体地说,若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肌电信号判断该使用者的腰部不适宜被抬升,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停止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供应气体。该控制模块13B进一步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从该所体容纳部1221B抽取气体,以减少该气体容纳部1221B中气体的容量,从而降低该气体容纳部1221B对该康健部11B提供的驱动力。该康健部11B向下移动。该使用者的腰部向下移动。该康健部11B向下移动能够使得该使用者的腰椎恢复至该腰椎的生理曲线。该肌电传感器143B持续向该控制模块13B提供该肌电信号。该控制模块13B通过分析该肌电信息判断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是否停止从该气体容纳部1221B抽出气体。在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停止从该气体容纳部1221B抽出气体之后,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 供应气体。该气体容纳部1221B向康健部11B提供驱动力,以驱动该康健部11B上升。该使用者的腰部向上移动,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增加。若该控制模块13B分析从该肌电传感器143B所获取的该肌电信号,得出停止向该气体容纳部供应气体,则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停止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B供应气体。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从该气体容纳部1221B抽取气体。该康健部11B向下移动,该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减少。该控制模块13B通过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不断在供应气体和抽出气体转换,以不断调节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从而对该使用者的腰椎进行弓度康健。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13B可分别从该压力传感器141B和该气压传感器142B所获取的压力信息进行判断,以确定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的操作。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 的操作包括,停止供应气体、停止抽出气体、供应气体和抽出气体。该控制模块13B可结合从该温度传感器144B所获取的温度信息,从该压力传感器141B所获取的压力信息和从该气压传感器142B获取该压力信息和从该肌电信号传感器获取的肌电信号进行判断。

值得一提的是,在该使用者进行弓度康健的过程中,该控制模块13可控制该光源装置 162B向该使用者的腰进行照射,以对该使用者的腰部提供光保健。如美容。该控制模块13 也可控制该热源装置161B进行温度调节,以使得该使用者的腰部肌肉适于进行弓度康健。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控制模块13B分析从该温度传感器144B所提供的温度信息。若该控制模块13B判断当前温度不适宜进行弓度康健,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热源装置 161B调节温度。如,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热源装置161B升高温度,以适于进行弓度康健。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13B获取该光源装置162B所提供的光能够产生热。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该光源装置162B发光,以通过光产生热,从而加快提高温度以达到适于进行弓度康健的温度条件。该控制模块13B持续分析该温度传感器144B所提供的温度信息。若该控制模块13B通过分析该温度传感器144B所提供的温度信息获得当前温度适于进行弓度康健,该控制模块144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供应气体,以开始进行弓度康健。该控制模块144B控制该光源装置162B提供光环境。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康健系统进一步包括一康健平台20B,所述康健平台20B通信地连接所述康健装置10B。该康健装置10B向该康健平台20B提供该使用者的康健数据。在该康健平台20B分析该使用者的康健信息之后,该康健平台20B生成一康健方案。该调节策略被该康健平台20B发送至该康健装置10B,该康健装置10B执行该康健方案,以调节该康健装置10B使得该康健装置10B适于对该使用者进行康健。具体地说,该康健装置 10B的该控制模块13B通信地连接该康健平台20B。该控制模块13B向该康健平台20B提供该使用者的康健信息。如,该使用者在使用该康健装置10B时,该康健装置10B提供的驱动力、温度、光照强度、该使用者的腰椎弓度变化范围等。

该康健平台20B进一步包括一数据中心21B和一分析中心22B。该数据中心21B通信地连接该分析中心22B。该数据中心21B分析存储至少一该康健装置10B所提供的康健数据。所述康健数据是指该康健装置10B的该控制模块13B在该康健装置10B在使用过程中的数据,特别是进行弓度康健的数据。如,该使用者进行弓度康健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 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供应气体的速度、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向该气体容纳部1221抽出气体的速度、进行弓度康健时温度变化数据,该光源装置162提供的光照强度等。该分析中心 22B从该数据中心21B获取该使用者的康健数据。该分析中心22B分析该使用者的康健数据,生成一康健方案。该分析中心22B发送该康健方案至该康健装置10B的该控制模块13B,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康健方案分别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热源装置161B和该光源装置162B协同工作。通过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热源装置161B和该光源装置162B 协同工作,该康健装置10B提供适于该使用者的康健环境。该数据中心21B可被实施为至少一存储模块或存储装置。该分析中心22B可被实施为至少一服务器。

该康健平台20B进一步包括一建模中心23B,该建模中心23B分别通信地连接该分析中心22B和该数据中心21B。该建模中心23B提供为使用者建立身体模型。优选地,该模型为立体模型。优选地,该模型为该使用者的脊椎模型。具体地说,该建模中心23B接收该使用者提供的建模信息。该使用者可通过X光、B超(B-scan ultrasonography)、CT (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等方式向该建模中心23B提供建模信息。如,该使用者可通过扫描X光片提供建模信息。该建模中心23B也可直接从X 光机获取建模信息。优选地,该建模中心23B通过通信地连接X光机获取建模信息。该建模中心23B通过通信地连接该B超机获取建模信息。该建模中心23B通过通信地连接CT 检测装置获取建模信息。该建模中心23B通过通信地连接该核磁共振装置获取建模信息。该建模中心23B根据所获取的建模信息建立该使用者的脊椎模型。优选地,该建模中心23B 根据所获取的建模信息建立该使用者的三维脊椎模型。

该使用者的脊椎模型被存储于该数据中心21B。值得一提的是,该建模中心23提供通信地连接该显示装置,以供显示脊椎模型。值得一提的是,该建模中心23B提供通信地连接智能设备。也就是说,该智能设备可通信地连接该建模中心23B。该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眼镜等。例如:通过该智能手机访问该建模中心23B,该使用者脊椎模型被显示于该智能手机。专业人员,如医生、教授根据该使用者的脊椎对该使用者提出建议。该分析中心进一步根据该使用者的脊椎模型和康健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该康健方案。该康健装置根据该康健方案进行康健,以提高康健效果。

进一步地,该康健装置10B的该控制模块13B通信地连接该建模中心23B。当在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进行康健时,该控制模块13B接收该数据中心23B所发出的该康健方案。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康健方案分别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热源装置161B 和该光源装置162B协同工作。通过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热源装置161B和该光源装置 162B协同工作,形成该康健环境。进一步地,该康健装置10B在被使用过程中,该控制模块13B将该压力信息、该气压信息、该肌电信息和该温度信息分别传送至该建模中心23B。该压力信息由该压力传感器提供。该气压信息由该气压传感器提供。该肌电信号由该肌电传感器提供。该温度信息由该温度传感器提供。该建模中心23B对该压力信息、该气压信息、该肌电信息和该温度信息进行分析,以通过该压力信息、该气压信息、该肌电信息和该温度信息将该康健装置10B在被使用过程中对该使用者的脊椎的作用反映至该使用者的脊椎模型。也就是说,该建模中心23B将该康健装置10B在被使用过程中,对该使用者的脊椎的作用反映至该脊椎模型,以便于专业人员了解该使用者脊椎状态和/或该康健装置10B的使用情况。也就是是说,该建模中心13B将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的情况动态地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在该康健装置10B被使用的过程中,该专业人员可通过智能设备访问该建模中心23B。该专业人员通过该智能设备查看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的情况。优选地,该专业人员可实时查看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的情况。进一步地,通过该智能设备,该专业人员可对该康健装置10B的进行调整。具体地说,该专业人员通过该智能设备调整该使用者的脊椎模型中的脊椎曲线。该建模中心23B将调整后的脊椎曲线发送至该分析中心22B。该分析中心22B分析调整后的脊椎曲线,获得压力信息、温度信息和气压信息等。该分析中心22B根据所获得的压力信息、该温度信息和该气压信息等,生成一调整方案。该分析中心22B将该调整方案发送至该控制模块13B。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调节方案分别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热源装置161B和该光源装置162B协同工作。以这样的方式,该专业人员指导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人员可通过多个智能设备分别该访问该建模中心23B,以查看多个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的情况,从而分别为多个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提供指导。优选地,该专业人员为实时指导该使用该康健装置10B。值得一提的是,该专业人员也通过设置压力信息、温度信息、气压信息、光照强度、振动信息或该使用者的身体信息来调节该康健装置10B。该分析中心 23B根据压力信息、温度信息、气压信息、光照强度、或该使用者的身体信息生成该调节方案。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调节方案分别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热源装置161B、该光源装置162B和/或该按摩模块17B协同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该分析中心13进一步生成一提醒方案,以提醒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该分析中心13将该提醒方案发送至该控制模块13B。该控制模块13B根据该提醒方案控制该光源装置162B根据预设节奏发光以提醒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

如图18A~图18D所示,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可移动地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一子驱动装置123B,该子驱动装置123B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底部外侧与该康健部11B的底部内侧之间。其中一中实施方式,该子驱动装置123B 以气动的方式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移动。该子驱动装置123B被实施为一第二气囊 1231B。该第二气囊1231B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底部外侧与该康健部11B的底部内侧之间。该第二气囊1231B连通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能够调节该第二气囊1231B的气体容量。具体地说,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向该第二气囊1231B 提供气体,以使得该第二气囊1231B向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提供驱动力,从而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向远离该康健部11B的底部移动。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抽出该第二气囊内的气体,以使得该第二气囊向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提供的驱动力减少,从而使得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向该康健部11B的底部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第二气囊的气体的容量,以通过调节该第二气囊1231B的气体容量调节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所提供的驱动力。也就是说,该分析中心22B所生成的康健方案中也可通过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调节该第二气囊的气体容量协同实施。以这样的方式,该康健装置10B所提供的驱动力的调节范围和调节速度。该控制模块 13B能够控制该气体调节装置121B同时调节该气体容纳部1221B的气体容量和该第二气囊 1231B的气体容量。值得一提的是,该康健部11B的底部内侧设置有至少一阻止件169B。该阻止件169B阻止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底部外侧与该康健部11B的底部内侧接触。进一步地,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底部外侧与该康健部11B的底部外侧之间形成一保留空间1691B,以供放置该第二气囊1231B。

图19A和图19B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12B的一替代实施方式。该驱动装置12B’采有电磁方式驱动该康健部11B。具体地说,该驱动装置12B’进一步包括一电磁铁元件122B’和一永磁体元件124B’。该电磁铁元件122B’通电地连接该供能装置18B。该电磁铁元件122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底部。该永磁铁元件 123B’具有永久的磁性。优选地,该电磁铁元件122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11B的底部外侧。该永磁铁元件123’附着于该电磁铁元件122B’。该供能装置18B向该电磁铁元件供应电能,以使得该电磁铁元件122B’与该永磁体元件124B’之间产生斥力,从而使得该电磁铁元件 122B’向远离该永磁体元件124B’方向移动。该控制模块13B通信地连接该供能装置18B。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供能装置18B向该电磁铁元件122B’供应电能,以控制该电磁铁元件122B’与该永磁体元件124B’的所产的斥力大小,从而控制该驱动装置12B’对该康健部所提供的驱动力。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13B可根据该康健方案控制该供能装置18B向该电磁铁元件122B’供应电能。也就是说,该控制模块13B可控制该驱动装置12B’协同工作。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驱动装置12B’间隔性地驱动该康健部11B。优选地,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驱动装置12B’节奏性地驱动该康健部11B。

在本实用新型康健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该子驱动装置123B’被实施为电磁方式。该子驱动装置123B’进一步包括一电磁铁驱动元件1231B’和一永磁铁驱动元件1232B’。该电磁铁驱动元件1231B’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底部。优选地,该电磁铁驱动元件 1231B’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底部外侧。值得一提的是,该电磁铁驱动元件 1231B’可被设置为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底部。该永磁铁驱动元件1232B’附着于该电磁件驱动元件1231B’。该供能模块18B向该电磁铁驱动元件1231B’供应电能,以使得该电磁铁驱动元件1231B’与该永磁铁驱动元件1232B’之间产生斥力,从而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 16B向远离该永磁铁驱动元件1232B’的方向移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被驱动以向远离该永磁铁驱动元件1232B’的方向移动。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供能模块18B向该电磁铁驱动元件1231B’供应电能,以减少该电磁铁驱动元件1231B’与该永磁铁驱动元件1232B’之间所产生的斥力,从而使得该电磁铁驱动元件1231B’向接近该永磁铁元件的方向移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被驱动以向接近该永磁铁元件的方向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 13B控制该子驱动装置123B’间隔性地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优选地,该控制模块13B 控制该了驱动装置123B’节奏性地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 13B可根据该康健方案控制该子驱动装置123B’间隔性地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优选地,该控制模块13B控制该子驱动装置12B’节奏性地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

如图20A和图20B所示,在该子驱动装置12B的另一种替代方式中,该子驱动装置 123B”被实施为一升降装置1231B”。该升降装置1231B”支撑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该升降装置1231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升降支撑件11231B”,各该升降支撑件11231B”分别支撑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该控制模块13B控制各该升降支撑件11231B”升降,以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移动。

值得一提的是,该子驱动部115B可被实施为一升降装置1154B’。该升降装置1154B’被设置于该子康健部114B的下方。该升降装置1154B’支撑该子康健部114B。该升降装置 1154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升降支撑件11541B’。各该升降支撑件11541B’分别支撑该子康健部114B。该控制模块13B分别通信地连接该升降支撑件11541B’。该控制模块13B控制各该升降支撑件11541B’升降,以驱动该子康健部114B的移动,从而向该使用的康健部位施加力的作用。该控制模块13B通过控制各该升降支撑件11541B’以间隔性驱动该子康健部 114B。优选地,该控制模块13B通过控制各该升降支撑件11541B’节奏性地驱动该子康健部 114B。该子康健部114B节奏性地向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提供康健。值得一提的是,该升降装置1154B’也作为该驱动部12B的一替代实施方式。

附图21C和图21D示出了该康健装置10B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一柔性连接件130B,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外侧边缘被连接于该顶盖113B的内侧边缘,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内侧边缘被连接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内侧边缘。优选地,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内侧边缘被连接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的内侧边缘,以藉由该柔性连接件130B阻止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 和该康健部11B的该顶盖113B之间形成缝隙,进而避免灰尘、碎屑等污染物进入到该康健装置10B的内部,以保证该康健装置10B的卫生性。并且,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被驱动而做相对于该康健部10B的运动时,该柔性连接件130B能够通过产生变形的方式阻止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和该康健部11B的该顶盖113B之间产生缝隙。

值得一提的是,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外侧边缘被连接于该顶盖113B的内侧边缘的方式和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内侧边缘被连接于该子透光装置16222B的外侧边缘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10B中不受限制,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10B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外侧边缘可以通过胶水被粘结在该顶盖113B的内侧边缘,和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内侧边缘可以通过胶水被粘结在该顶盖113B的外侧边缘。而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10B的另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柔性连接件130B也可以通过嵌入射出等工艺形成在该顶盖113B和该子透光装置16222B之间,即,该柔性连接件130的外侧边缘一体地结合于该顶盖113B的内侧边缘,和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内侧边缘一体地结合于该子透光装置16222B的外侧边缘。

另外,该柔性连接件130B的材质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10B中不受限制,例如,该柔性连接件130B可以是但不限于橡胶件或者硅胶件。换言之,该柔性连接件130B只要能够被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带动产生变形即可。

附图21E示出了该康健装置10B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该康健装置10B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支撑部120B,其中每个该支撑部120B分别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其中在该子驱动装置123B驱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往复运动时,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能够带动每个该支撑部120B同步地做往复运动,以藉由每个该支撑部120B对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按摩。优选地,每个该支撑部120B分别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优选地,当该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10B时,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可以与每个该支撑部120B直接接触,以藉由每个该支撑部120B的支撑端顶住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

值得一提的是,该支撑部120B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10B中不受限制,例如,在附图21E示出的该康健装置10B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支撑部120B的数量被实施为四个,其中每个该支撑部120B相互间隔地设置。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10B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该支撑部120B还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三个、五个、六个、七个或者八个。

另外,该支撑部120B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10B中不受限制,例如,该支撑部120B可以是但不限于磁性元件,以对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磁康健;红外发射元件,以对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红外康健。另外,该支撑部120B被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10B中不受限制,例如,该支撑部120B可以一体地延伸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或者该支撑部120B被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参考附图21F,通过这样的方式,该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类型的该支撑部120B。例如,当该使用者不需要使用该支撑部120B时,可以将该支撑部120B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上拆卸下来,当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需要进行磁康健时,可以安装被实施为磁性元件的该支撑部120B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当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需要进行红外康健时,可以安装被实施为红外发射元件的该支撑部120B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 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另外,该使用者还可以同时安装不同类型的该支撑部120B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该康健装置10B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该使用者还可以选择安装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16B的该子透光装置16222B的该支撑部120B的数量。

参考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附图之图22A至图24,依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康健装置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揭露和被阐述,其中该康健装置包括一康健部40和一驱动部 50,其中该驱动部5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其中该驱动部50能够驱动该康健部40进行往复运动以对该康健装置的使用者提供康健,例如,该驱动部50能够通过驱动该康健部40 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对该康健装置的使用者的腰部或者颈部等位置提供弓度康健。

优选地,该驱动部50能够间隔性地驱动该康健部40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藉由该驱动部 50有节奏性地驱动该康健部40。更优选地,该驱动部5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一侧,例如,该驱动部5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下方,从而当使用者的腰部或者颈部等位置抵靠住该康健部40的上方时,该驱动部50能够以在该康健部40的下方驱动该康健部40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有节奏性地驱动该康健部40,以藉由该康健部40对使用者的腰部或者颈部进行康健。具体地说,使用者在使用该康健装置时,可以以躺在该康健装置的该康健部40的上方的方式抵靠住该康健部40的上方,或者可以以靠住该康健装置的该康健部40的上方的方式抵靠住该康健部40的上方。

值一提的是,在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时,使用者与该康健装置的该康健部40所接触的身体部位被定义为使用者的健康部位,例如使用者的腰部或者颈部等位置可以形成康健部位。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所称的该弓度康健是指,间隔性地对调整力的作用以使得相邻两节脊椎放松。优选地,该弓度康健被用于腰椎,节奏性地对腰椎调整力的作用以使得相邻两节腰椎放松。该弓度康健也被用于颈椎,节奏性地对颈椎调整力的作用以使得相邻两节颈椎放松。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该康健装置也可以被使用者用于对身体其他部位进行康健,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在这方面不受限制。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以该康健装置被用于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康健为例,继续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内容和特征进行阐述。使用者可以以躺在该康健装置的该康健部40的上方的方式使用该康健装置,此时,该健康装置的该康健部40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腰部,并且在通常情况下,该康健装置的该驱动部50与床体接触。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当使用者以坐姿使用该康健装置时,该康健装置的该驱动部50可以与沙发的靠背或者座椅的靠背接触。该驱动部50间隔性地驱动该康健部40,以使得该康健部40间隔性地对使用者的腰部提供调整力的作用。具体地说,该驱动部50驱动该康健部40向使用者的腰部施加力的作用,例如该驱动部50驱动该健康部40向使用者的腰部施加支撑力的作用。随着该驱动部40逐渐增加驱动力,该健康部40被驱动以向使用者的腰部施加力的作用,并且该康健部40被驱动以向使用者的腰部施加的力逐渐增加。当该驱动部50产生的驱动力大于使用者的腰部所受到的重力时,使用者的腰部能够被抬升,以使得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增加。该驱动部50所产生的驱动力能够被调整,以使得该驱动部50提供的驱动力小于使用者的腰部所受到的重力时,使用者的腰部下降,从而使用者的腰部的腰椎弓度减少。通过该驱动部50间隔性地增加驱动力和减少驱动力的方式,该康健部40能够间隔性地升高和降低,进而使得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能够间隔性地增加和减少,以使得使用者的腰部进行弓度康健。

值得一提的是,该驱动部50间隔性地驱动该康健部40是指,该驱动部50在增加驱动力和减少驱动力之间间隔性地转换。换言之,通过该驱动部50间隔性地调整驱动力的方式,该驱动部50能够驱动该康健部40进行往复运动。具体地说,在该驱动部50完成增加驱动力的过程后,转换为减少驱动力的过程;相应地,在该驱动部50完成减少驱动力的过程后,转换为增加驱动力的过程。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增加驱动力的过程和减少驱动力的过程之间,该驱动部50进一步提供维持驱动力的过程。也就是说,当该驱动部50增加的驱动力的值达到预设值时,该驱动部50维持提供驱动力,从而该康健部40支撑使用者的腰部并在预设时间段内维持腰部的腰椎弓度;相应地,在预设的时间段之后,该驱动部50减少驱动力,该康健部40的高度降低,以使得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减少。另外,该驱动部50维持提供驱动力的时间段可被设置,该驱动部50提供驱动力的最大值被可设置。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者的腰椎弓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相邻两节腰椎的间隔逐渐增加,即,使用者的腰椎被拉伸。也就是说,通过间隔性对腰椎改变力的作用以使得使用者腰椎逐渐适应相邻的两节腰椎的间隔增加,有助于该使用者的腰椎恢复生理弓度。同样地,该弓度康健也适用于颈椎。

还值得一提的是,该驱动部50间隙地调节力,该驱动部50进一步控制调整间隙,以使得间隔形成节奏。进一步地,该驱动部50通过控制转换驱动力的速度的方式形成驱动节凑。也就是说,该驱动部50控制增加驱动力转换为减少驱动力的速度,以形成驱动节凑。更进一步地,该驱动部50通过控制驱动力的调整速度的方式形成驱动节凑。具体地说,该驱动部50控制增加驱动力的速度和/或减少驱动力的速度形成驱动节凑。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通过控制该驱动部50的驱动节凑的方式,该康健部40进行往复运动的节凑也能够被方便地控制,进而,使用者的腰椎进行弓度康健的节凑也能够被方便地控制。

具体地说,参考附图22A至图24,该驱动部5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流体调节装置51和至少一弹性覆盖物52,其中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分别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底部,并且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的边缘分别与该康健部40的底部密封地连接,并且在该康健部40的底部与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之间形成一流体容纳部521,以供容纳流体,该流体调节装置 51连通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以调节被容纳于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流体调节装置51被实施为一气体调节装置,相应地,形成在该康健部40的底部与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之间的每个该流体容纳部 521是一气体容纳部,从而该流体调节装置51能够调节被容纳于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内部的气体容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以该弹性覆盖物52的数量被实施为两个为例,继续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内容和特征进行阐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该弹性覆盖物52的数量还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或者三个以上。具体地说,该弹性覆盖物52为两个,其中两个该弹性覆盖物 52分别相互间隔地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底部。优选地,两个该弹性覆盖物52相互对称地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底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外一个示例中,该弹性覆盖物52具有该流体容纳部521,该流体调节装置51连通该弹性覆盖物52的该流体容纳部521。也就是说,该流体容纳部521可以是形成在该弹性覆盖物52和该康健装置40之间,也可以是形成于该弹性覆盖物52的内部。换言之,在该流体容纳部521形成于该弹性覆盖物52的内部的实施例中,该弹性覆盖物52是一个气囊。优选地,在该弹性覆盖物52的外壁可以设有一个弹性保护层,以用于保护该弹性覆盖物52,从而当该康健装置被使用时,该弹性保护层与外部接触,进而通过避免该弹性覆盖物52直接与外部接触的方式避免该弹性覆盖物52被损坏。

该康健装置的该康健部40进一步包括一收纳壳41和一顶盖42以及具有一容纳腔43,其中该顶盖42被设置于该收纳壳41,以在该顶盖42和该收纳壳41之间形成该容纳腔43。也就是说,该容纳腔43形成于该康健部40的内部。优选地,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和该容纳腔43分别形成在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的两侧,并且该流体调节装置51被设置于形成在该收纳壳41和该顶盖42之间的该容纳腔43内,并且该流体调节装置51连通形成在该收纳壳41和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之间的该流体容纳部521,以在后续藉由该落体调节装置51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内的流体容量。也就是说,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的边缘分别与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密封地连接,以在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和该收纳壳41之间形成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

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具有至少一贯穿的通孔411,其中每个所述通孔411分别连通所述容纳腔43和所述流体容纳部521,以允许被保持在该容纳腔43的该流体调节装置51 通过该通孔411连通该流体容纳部521。优选地,该收纳壳41具有两个相互对称的该通孔 411,并且该收纳壳411的每个该通孔411分别连通该容纳腔43和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从而允许被保持在该容纳腔43的该流体调节装置51通过每个该通孔411分别连通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从而藉由该流体调节装置51调节被容纳于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

具体地说,该流体调节装置51能够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供应流体以使得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充满流体,相应地,该流体调节装置51能够从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抽出流体,以将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排出,从而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进而调节该驱动部50向该康健部40提供的驱动力。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通过该流体调节装置51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体的容量的方式,能够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体的容量,以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压,从而调节该驱动部50向该康健部40提供的驱动力。优选地,该流体调节装置51能够同时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的容量,以使该驱动部50能够使该康健部40的每个端部分别同步地做往复运动。

换言之,该流体调节装置51通过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的方式能够调整该驱动部50提供的用于驱动该康健部40的驱动力。

进一步地,该康健部40包括至少一盒体44,该收纳壳41具有至少一连通孔412,该盒体44以被容纳于该容纳腔43的方式被设置于该收纳壳41,并且该盒体44对应于该收纳壳 41的该连通孔412,其中该弹性覆盖物52被设置于该盒体44。优选地,参考附图22A至图 24,该收纳壳41的该连通孔412的数量是两个,两个该连通孔412对称地设于该收纳壳41 的两端,相应地,该盒体44的数量是两个,两个该盒体44对称地设置于该收纳壳41的两端,并且每个该盒体44分别对应于每个该连通孔412。

进一步地,每个该盒体44分别包括一盒主体441和一盒盖412,每个该盒体44的该盒主体441分别被对称地设置于该收纳壳41的两个端部,并且每个该盒主体441的底部分别对应于该收纳壳41的每个该连通孔412,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分别被设置于每个该盒体44 的该盒主体441的底部,该盒主体441具有一盒腔4411,该盒盖412被设置于该盒主体441,并用于封闭该盒主体441的该盒腔4411。另外,该盒盖412贴合于该顶盖42的内壁。

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的底部具有一连接槽412,该弹性覆盖物52密封地连接于该连接槽412。优选地,该弹性覆盖物52的边缘被密封地连接于该连接槽412以形成该流体容纳部521。该通孔411形成于该盒体44的该盒主体441和该收纳壳41,以藉由该通孔 411连通该连接槽412和该盒腔4411,该流体调节装置51被设置于该盒主体441的该盒腔 4411。优选地,在附图22A至图24示出的该康健装置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流体调节装置51的数量也可以被实施为两个,从而每个该流体调节装置51分别用于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

当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时,使用者可以采用躺姿或者坐姿。若该使用者采用躺姿,如躺在床上,该康健装置被放置于使用者的腰部之下,以使得该康健装置支撑使用者的腰部。当然,该康健装置也可以被放置于使用者的颈部之下。优选地,当该康健装置被放置于使用者的腰部之下时,该康健装置是水平的,即,该康健装置的该康健部40与使用者的腰部接触,该康健装置的该驱动部50与床体接触。更具体地说,该康健装置的该驱动部50的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与床体接触。

该流体调节装置51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充入流体,例如该流体调节装置51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充入气体,并且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体容量不断增加,此时,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压逐渐增加。气体向该康健部40和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分别施加压力,但是,床体阻碍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向床体的方向扩展,此时,该康健装置仅允许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向该康健部40的方向扩展。此时,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的气压被作为驱动力。当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所容纳的气体对该康健部40施加的力大于使用者的腰部对该康健部40所施加的力时,该康健部40向远离床体的方向移动,此时,该康健部40被推离初始位置。若该康健部40与使用者的腰部接触,该康健部40向使用者的腰部施加力的作用以使得使用者的腰椎受到力的作用。使用者的腰椎受到力的作用后,使用者的腰椎随着该康健部40向远离床体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增加,进而两腰椎骨之间的间隙增加。进一步地,腰部肌肉也被动地得到锻炼。

该流体调节装置51被设置一充气预设值,若该流体调节装置51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 521供应的气体的量达到充气预设值后,该流体调节装置51停止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 供应气体,此时,该康健部40停止移动。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所容纳的气体对该康健部 40施加的力以用于支撑该康健部40停留在当前位置,此时,该康健部40用于支撑使用者的的腰部,以使使用者的腰椎被维持于当前的弓度,进而使用者的腰部肌肉得到伸展,即,使用者的腰部肌肉也得到了锻炼。

该流体调节装置51进一步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体容量,通过减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体容量的方式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提供的驱动力。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体容量减少,气体对该康健部40施加的力减少,该康健部40对使用者的腰部提供的驱动力减少。当该康健部40对使用者的腰部施加的力少于该康健部40受到使用者的腰部的重力时,该康健部40向床体的方向移动,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减少,使用者的两腰椎骨的间隙减少。值得一提的是,该流体调节装置51进一步控制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 的充气速度和/或抽气速度。具体地说,该流体调节装置51进一步控制对每个该流体容纳部 521的充气速度和/或抽气速度,以通过控制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充气速度和/或抽气速度的形成该驱动节凑。进一步地,该流体调节装置51进一步控制对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 由充气转换为抽气的转换速度和/或由抽气转换为充气的转换速度,以控制该驱动节凑。进一步地,该流体调节装置51控制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体的量以维持所提供的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该流体调节装置51进一步设置一流体补充预设值,例如该流体调节装置51设置一气体补充预设值。当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气体容量达到气体补充预设值后,该流体调节装置51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供应气体。该康健部40停止向床体移动。当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所容纳的气体对该康健部40所施加的力大于使用者的腰部对该康健部 40所施加的力时,该康健部40向远离床体的方向移动,使用者的腰椎弓度因被该康健部40 支撑而增加,从而使得两节腰椎骨之间的间隙增加,相邻两节腰椎骨得到放松。当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充其量达到充气预设值后,该流体调节装置51控制气体流出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该康健部40受到的气体的力少,使用者的腰部受到的力减少,使用者的腰椎弓度降低,进而使用者的两节腰椎骨的间隙减少。通过该流体调节装置51重复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所容纳的气体量,该康健部40进行往复运动以调节对使用者的腰椎所施加的力,从而使得使用者的两腰椎骨的间隙持续变化,以这样的方式,不断改变两腰椎骨的间隙,使得腰椎骨得到锻炼,从而腰椎适应两腰椎骨的间隙增加。进一步地,使用者的腰部的肌肉也得到锻炼。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调节对使用者额的腰部受力方式,避免使用者的腰部长时间地处于一种状态,如长时间地对使用者的腰椎施加力的作用,以使得使用者的两腰椎骨被维持于一个较大的间隙,可能使腰椎受到损伤,也可能导致腰部肌肉受到损伤。

该康健装置的该驱动部50进一步包括一控制模块53,其中该控制模块53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流体调节装置52,以使得该流体调节装置52被可控制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该控制模块53能够控制所述流体调节装置51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例如,该控制模块53以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间隔性地向该流体容纳部521供应流体的方式控制所述流体调节装置51,即,该控制模块53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节凑性地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供应流体,和该控制模块53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节凑性地抽出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内的流体。通过控制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该控制模块53能够控制该康健部40所受到的力,从而控制该康健部40向使用者的腰部所施加的力,以避免使用者的腰部被长时间地维持一种状态。另外,通过控制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该控制模块53能够控制该康健部40的高度。当该康健部40受到的力减少时,该康健部40向床体方向移动,当该康健部40受到的力增加时,该康健部40向使用者的腰部方向移动,以这样的方式,该康健部40向使用者的腰部示例,以改变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

进一步地,该控制模块53设定一锻炼范围,其中该锻炼范围是指,在预设的时间段内,该控制模块53通过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以使得使用者的腰部受到的力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从而使得使用者的腰椎的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使用者的腰部通过锻炼以适应腰椎弓度的变化。同时,使用者的腰部肌肉在该锻炼范围内得到锻炼。也就是说,该控制模块 53通过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的方式,使得该康健部40能够间隔性向使用者施加力的作用。优选地,该控制模块53通过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的方式,使得该康健部40节奏性地向使用者施加力的作用。

该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检测元件60,该检测元件6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并且该检测元件60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

该检测元件6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压力传感器61,该压力传感器61被设置于该康健部 40,并且该压力传感器61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该压力传感器61可供检测该康健部40向使用者的腰部施加的压力。该压力传感器61也可以检测使用者对该康健装置施加的压力。优选地,该压力传感器61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容纳腔43。

该检测元件6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气压传感器62,该气压传感器62被设置于该收纳壳 42或者该弹性覆盖物52,并且该气压传感器62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优选地,该气压传感器62被设置于该流体容纳部521。该气压传感器62供检测该流体容纳部521的压力。

通过该压力传感器61,该控制模块53获得使用者的腰部向该康健部40所施加的压力;通过该气压传感器62,该控制模块53获得该流体容纳部521内的流体的压力,例如该控制模块53能够通过该气压传感器62获得该流体容纳部521内的气体的压力。该控制模块53 根据所获得的使用者的腰部向该康健部40所施加的压力和该流体容纳部521内的气体的压力,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从而调节该流体容纳部521所提供的压力。

该检测元件6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肌电传感器63,该肌电传感器63被设置于该康健部 40,并且该肌电传感器63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优选地,该肌电传感器63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表面,例如,该肌电传感器63可以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顶盖42 的表面。优选地,该肌电传感器63和该弹性覆盖物52分别位于该康健部40的两侧。该肌电传感器63供获取与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相关的肌电数据。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这个优选的示例中,该肌电传感器63获取的是使用者的腰部肌肉产生的肌电信号。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中,通过使用者的腰部皮肤与该肌电传感器63接触的方式,该肌电传感器63能够获取使用者的肌电信号。值得一提的是,获取该肌电信号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康健装置中不受限制。也就是说,通过接触式或者非接触式获得该肌电信号的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保护范围。

该肌电传感器63将所获取的肌电信号发送至该控制模块53,该控制模块53通过分析该肌电信号获得使用者的腰部肌肉状态。进一步地,通过分析该肌电信号,该控制模块53 获得使用者的腰椎状态。该控制模块53根据使用者的腰椎状态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的流体容量,从而控制该康健部40向使用者的腰部施加的力,以这样的方式,该控制模块53根据使用者的腰椎状态和/或腰部状态通过该流体调节装置51调节每个该流体容纳腔521的流体容量,从而控制该康健部40对使用者所施加的力,以这样的方式,使用者在使用该康健装置时,实时监测使用者的腰部状态和/或腰椎状态,以获得更佳的使用效果。

该检测元件6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温度传感器64,该温度传感器64被设置于该康健部 40的表面,并且该温度传感器64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例如,该温度传感器64 可以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顶盖42的表面。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与该温度传感器 64接触,或者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处于该温度传感器64的检测范围,则该温度传感器 64能够获得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的温度。

进一步地,该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康健环境形成器70,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用于形成一康健环境701。优选地,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能够在该康健部40的中部形成该康健环境701,例如,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可以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中部,从而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能够在该康健部40的中部形成该康健环境701。例如,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 能够以提供和控制热能的方式形成一热环境。也就是说,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能够通过控制热能的方式控制该热环境的温度。该控制模块53可通信地连接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以藉由该控制模块53通过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调节该康健环境701的温度。

具体地说,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热源装置71,以供产生热能,其中该热源装置71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并且该控制模块53可通信地连接于该热源装置71,以使该热源装置71能够被该控制模块53控制。也就是说,该控制模块53能够控制该热源装置71产生热量的方式调整该热环境的温度。例如,在该康健装置被用于进行弓度康健之前,该控制模块53能够控制该热源装置71产生热,一方面,该康健环境701的温度能够被改变以有利于康健,另一方面,消除了使用者的康健部位与该康健部40接触时所产生的不适的感觉,以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地,通过调整该康健环境701的温度的方式有利于缩短肌肉所需要的准备活动的时间,从而提高使用者进行弓度康健的效率。进一步地,在进行弓度康健的过程中,保持该康健环境701在一定的温度,有利于弓度康健,如促进腰部的血液循环。优选地,该热源装置71能够被实施为一个发热装置,例如但不限于发热膜或发热丝。

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源装置72,以供产生光而形成一光环境,其中该光源装置72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并且该控制模块53可通信地连接于该光源装置72,以使该光源装置72能够被该控制模块53控制。可理解的是,该控制模块53能够通过控制该光源装置72的工作状态的方式控制该康健环境701的该光环境的光照强度。若使用者的康健部位位于该康健环境701,该康健环境701的该光环境作用于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以对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进行光康健。也就是说,该光源装置72所产生的光能够作用于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以对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进行光康健。

进一步地,该光源装置72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光源721和至少一透光装置722,该透光装置722覆盖每个该光源721,即,该透光装置722被保持在每个该光源721的光线辐射路径,每个该光源721所产生的光线能够透过该透光装置722以形成该光环境。值得一提的是,该透光装置722进一步被设有高透射率的颜色转换层,以根据需要设置该透光装置722获取所需的颜色光线,例如但不限于吸收蓝光,透过绿光,或者至允许红光透过等。该透光装置 722可以进一步对透过的光线进行处理以使得透出的光线能够照射更大的范围,例如,该透光装置722提供透光处理。优选地,该热源装置71被设置于该光源721和该透光装置722 之间。具体地说,该发热装置71的发热膜或发热丝被设置于各个该光源721和该透光装置 722之间。该透光装置722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顶部。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能够与该透光装置722接触。该发热装置71的发热膜或发热丝被固定地设置于该透光装置722 的下方。各个该光源721被设置于该发热装置71的发热膜或发热丝的下方。值得一提的是,该发热装置71的发热膜或发热丝被设置成预设形状,以使得各个该光源721所产生的光透过该透光装置722后,以预设的形状呈现。另外,该控制模块53分别控制该热源装置71 和该光源721,以使得该光源721可以作为形成该康健环境701的该热环境的辅助热源。

该康健部40进一步包一限位部45,其中沿着该康健装置的长度方向,该康健部40的高度自该康健部40的两端向中部逐渐降低以在该康健部40的中部形成该限位部45。优选地,该限位部45形成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顶部。若使用者的腰部被放置至该康健部 40的该限位部45后,使用者的腰部能够被限制以阻止其在水平方向移动,以这样的方式,在使用者藉由该康健装置进行弓度康健时,阻止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水平运动,从而便于维持使用者的腰部在该限位部45进行康健。也就是说,在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进行腰部的弓度康健时,该限位部45用于使使用者的腰部和该康健装置保持在相对固定的位置。

沿着该康健装置的宽度方向,该康健部40的高度自该康健部40的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以形成一曲面,从而当使用者的康健部位(例如腰部)与该康健部40接触后,该曲面适应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曲线。优选地,该曲面适应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生理曲线。值得一提的是,沿着该康健装置的宽度方向,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顶部向中部逐渐降低,以这样的方式,在该康健装置被使用时,使用者的康健部位可以被贴合于该曲面。优选地,使用者的腰部曲线和/或颈部曲线贴合该康健部40的该曲面。

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磁性元件73,以供提供一磁性康健环境,从而在后续通过磁性环境提供磁康健,其中该磁性元件73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并且该磁性元件73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以藉由该控制模块53控制该磁性元件73。也就是说,使用者在使用该康健装置进行弓度康健时,可以通过在磁性环境中进行磁康健。优选地,该磁性元件73被设置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表面的中部。具体地说,该磁性元件73可以被设置于该透光装置722的表面的中部。

该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按摩装置80,以提供一按摩环境,其中该按摩装置8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并且该按摩装置80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以藉由该控制模块 53控制该按摩装置80。优选地,该按摩装置8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容纳腔43。例如,该按摩装置80被设置于该盒主体441的该盒腔4411内。该按摩装置80以振动的方式提供按摩,例如,该控制模块53能够通过控制该按摩装置80的方式为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形成的该康健环境701提供按摩。值得一提的是,在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进行弓度康健之前,该控制模块53能够控制该按摩装置80对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按摩,以缩短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之前的适应时间。进一步地,在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弓度康健时,该按摩装置80能够同时对使用者的康健部位进行按摩,以使得该康健环境701在进行弓度康健时伴随着提供按摩。值得一提的是,该按摩装置80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中不受限制,例如该康健装置80能够被实施为但不限于振动电机。

该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供能装置90,该供能装置9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优选地,该供能装置9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容纳腔43。例如,该供能装置90被设置于该盒主体441的该盒腔4411内。该驱动部50的该流体调节装置51和该控制模块53、该检测元件60、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该热源装置71、该光源装置72和该磁性元件73以及该按摩装置80分别连接于该供能装置90。优选地,该供能装置90能够提供电能,例如该供能装置90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电池或者电源,从而该驱动部50的该流体调节装置51和该控制模块53、该检测元件60、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该热源装置71、该光源装置72和该磁性元件73以及该按摩装置80分别可通电地连接于该供能装置90。

该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控制端100,该控制端100可通信地连接于该驱动部50 的该控制模块53,使用者可以通过该控制端100控制该康健装置。该控制端100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可通信地连接于该控制模块53。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端90的类型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中不受限制,例如该控制端100可以是一个专用的遥控器,或者该控制端100可以是一个手机、平板电脑等数码电子产品。

进一步参考附图22A至图24,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中,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 41的边缘和该顶盖42的边缘相互连接,以在该收纳壳41和该顶盖42之间形成该容纳腔43。优选地,该收纳壳41的边缘和该顶盖42的边缘嵌合地连接。更优选地,该收纳壳41的边缘和该顶盖42的边缘可拆卸地嵌合连接。该供能装置80以及该驱动部50的该流体调节装置51、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和该控制模块53分别被固定地设置于该盒体44,并且该供能装置80以及该驱动部50的该流体调节装置51和该控制模块53被容纳于该康健部40的该盒体44的该盒腔4411内,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外部,例如每个该弹性覆盖物52分别位于该收纳壳41的底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 的该收纳壳41。优选地,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的中部。

具体地说,该康健部40的该顶盖42的中部具有一康健环境形成孔421,在该顶盖42 的边缘与该收纳壳41的边缘被嵌入地连接之前,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被嵌入到该顶盖42 的该康健环境形成孔421,以这样的方式,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所形成的该康健环境701 能够被扩展到该顶盖42的表面。优选地,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被嵌入到该康健环境形成孔 421之后,该顶盖42的表面与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顶部的表面位于同一个曲面。

该透光装置722进一步包括至少两子透光装置7221和具有至少一间隔槽7222,其中该间隔槽7222将该透光装置722划分为每个该子透光装置7221。也就是说,相邻两个该子透光装置7221之间具有一个该间隔槽7222。各个该子透光装置7221的下方对应地被设置至少一个该光源721,通过该控制模块53可以分别控制每个该子透光装置7221对应的该光源 721的发光节奏,以通过每个该子透光装置7221展示形成预设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该预设信息可用于提示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进行康健。可以理解的是,该透光装置722的该子透光装置7221的数量越多,该透光装置722能够展示的信息越多。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中,该透光装置722的该子透光装置7221和该间隔槽7222的数量不受限制。

该检测元件60的该压力传感器61和该肌电传感器63可以被设置于该顶盖42的表面和 /或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表面。优选地,该肌电传感器63可以被设置于该间隔槽7222。在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时,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可与该肌电传感器63接触,以藉由该肌电传感器63获得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肌电信号。该压力传感器61也可以被设置于该间隔槽7222,使用者在使用该康健装置时,该压力传感器61采集压力数据并将该压力传感器 61所采集的压力数据传送至该控制模块53。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另外一个示例中,参考附图26,该康健装置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子驱动装置110和至少一支撑部120,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分别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每个该支撑部120分别被可驱动地设置于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其中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分别用于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具有至少一穿孔74,其中每个该支撑部120的支撑端分别经由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每个该穿孔74 自该康健部40的该容纳腔43延伸至该康健部40的外部,并且每个该支撑部120的该支撑端分别被保持在该康健环境701。也就是说,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和该支撑部120的被驱动端分别被保持在该康健部40的该容纳腔43。

优选地,该子驱动装置110的数量、该支撑部120的数量和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该穿孔74的数量均被实施为四个。尽管如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该子驱动装置110的数量、该支撑部120的数量和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该穿孔74的数量还可以更少或者更多,因此,在附图22A至图24中揭露该康健装置包括四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和四个该支撑部120以及具有四个该穿孔74的具体示例仅为举例,其并不应被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更优选地,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分别相互间隔地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31,从而每个该支撑部120的该支撑部也是被相互间隔地布置在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形成的该康健环境701。尽管如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一个该子驱动装置110也可以被用于驱动两个该支撑部120,参考附图26A;或者一个该子驱动装置110 也可以被用于驱动所有的该支撑部120,参考附图26B。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中,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按照预设方式驱动每个该支撑部 120。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该预设方式是指,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可以同步地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以同幅度的方式运动,或者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可以同步地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以不同幅度的方式运动,或者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可以不同步地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

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为了便于揭露和阐述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将四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分别定义为一第一子驱动装置110a、一第二子驱动装置110b、一第三子驱动装置110c 以及一第四子驱动装置110d,和将四个支撑部120分别定义为一第一支撑部120a、一第二支撑部120b、一第三支撑部120c以及一第四支撑部120d。该第一子驱动装置110a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该第一支撑部120a的该支撑部经由该穿孔74自该容纳腔43 延伸至该康健部40的外部,并且该第一子驱动装置110a用于驱动该第一支撑部120a,以使该第一支撑部120a的该支撑端在该康健环境701内运动。该第二子驱动装置110b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该第二支撑部120b的该支撑部经由该穿孔74自该容纳腔43 延伸至该康健部40的外部,并且该第二子驱动装置110b用于驱动该第二支撑部120b,以使该第二支撑部120b的该支撑端在该康健环境701内运动。该第三子驱动装置110c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该第三支撑部120c的该支撑部经由该穿孔74自该容纳腔43 延伸至该康健部40的外部,并且该第三子驱动装置110c用于驱动该第三支撑部120c,以使该第三支撑部120c的该支撑端在该康健环境701内运动。该第四子驱动装置110d被设置于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该第四支撑部120d的该支撑部经由该穿孔74自该容纳腔43 延伸至该康健部40的外部,并且该第四子驱动装置110d用于驱动该第四支撑部120d,以使该第四支撑部120d的该支撑端在该康健环境701内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一个较佳的示例中,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分别以气动的方式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移动。例如,该子驱动装置110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流体囊,例如气囊,其中该子驱动装置110被连接于该驱动部50的该流体调节装置51,以在后续,通过该流体调节装置51调节该子驱动装置110的流体容量的方式驱动该支撑部120。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康健装置的一个具体的示例中,该流体调节装置51向该子驱动装置110 提供气体,以使得该子驱动装置110向该支撑部120提供驱动力,从而驱动该支撑部120 向远离该康健部40的底部的方向移动。相应地,该流体调节装置51抽出该子驱动装置110 内的气体,以使得该子驱动装置110向该支撑部120提供的驱动力减少,从而该支撑部120 能够向该康健部40的底部方向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该控制模块53能够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调节该子驱动装置110的流体容量。

附图25A至图25F示出了使用者使用该康健装置的过程。

在附图25A示出的阶段,使用者可以将该康健装置放置在床体上,此时,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均没有被充入产生驱动该康健部40向远离该床体的驱动力的流体,同时,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也没有被充入产生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向远离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 41的底部的驱动力的流体。在附图25A示出的阶段,使用者可以通过手部感觉该康健环境 701的温度是否合适,或者通过该温度传感器64检测到的该康健环境701的温度并显示出来的数据来感觉是否合适,例如,使用者可以通过手部触碰该康健部40的该顶盖42的外表面的方式来感觉该康健环境701的温度是否合适。若该康健环境701的温度明显低于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温度,则当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与该康健部40的该顶盖42的外表面接触时会感觉十分的不适应,此时,可以先通过该康健环境形成器70的该热源装置71以加热的方式使该康健环境701的温度升高,然后再将康健部位的皮肤与该康健部40的该顶盖 42的外表面接触,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使用者在使用该康健装置进行弓度康健时的舒适度。

在附图25B示出的阶段,使用者的康健部位的皮肤与该康健部40的该顶盖42的外表面接触。通常情况下,若使用者在床体上使用该康健装置时,该康健装置是以水平的方式被置于使用者的腰部以下的,此时,该康健装置的该康健部40与使用者的腰部接触,该康健装置的该驱动部50与床体接触。在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被充入产生驱动该康健部40向远离该床体的驱动力的流体之前,该康健装置的该按摩装置80可以先工作,以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按摩和放松,以避免该康健装置的使用对使用者的腰部造成不适。然后,该控制模块 53可以通过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向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充入流体的方式使该流体容纳部521膨胀,此时,因为该床体限制了该驱动部50向下延伸,因此,该驱动部50只能够向上延伸,若该驱动部50的该流体容纳部521被充入的流体容量产生的驱动力大于该康健部 40所受到的压力时,该驱动部50用于驱动该康健部40产生远离该床体的方向的运动,以增加使用者的腰部的弓度。

在附图25C示出的阶段,该控制模块53可以通过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向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充入流体的方式使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10向上运动,以进一步提供支撑力于使用者的腰部,从而进一步增加使用者的腰部弓度。在附图25C示出的阶段,该第一子驱动装置110a、该第二子驱动装置110b、该第三子驱动装置110c和该第四子驱动装置110d同步地驱动该第一支撑部120a、该第二支撑部120b、该第三支撑部120c 和该第四支撑部120d向远离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11的底部的方向移动,以用于提供支撑力而作用于使用者的腰部。

在附图25D示出的阶段,该控制模块53可以通过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将每个该流体容纳部521内的流体抽出的方式减少该驱动部50产生的用于驱动该康健部40的驱动力,当该驱动部50提供的用于驱动该康健部40的驱动力小于该康健部40受到的压力时,该康健部40向靠近该床体的方向移动,此时,使用者的腰部弓度减小。

在附图25E示出的阶段,该控制模块53可以通过控制该流体调节装置51将每个该子驱动装置110的流体抽出的方式减少该子驱动装置110产生的用于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的驱动力,当该子驱动装置110提供的用于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的驱动力小于每个该支撑部 120受到的压力时,每个该支撑部120向靠近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的底部的方向移动,此时,使用者的腰部弓度进一步减小。

如此反复进行附图25B至图25E示出的阶段,使用者的腰部被该康健装置作用而在弓度较大状态和弓度较小状态之间转换,以实现对使用者的腰部进行弓度康健。同时,使用者的腰部的肌肉也得到了锻炼。

另外,参考附图25F,在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些实施例中,该支撑部120还可以有其他的模式供选择,例如在附图25F示出的具体的示例中,每个该支撑部120的运动可以不同步,具体地说,该第一子驱动装置110a和该第二子驱动装置110b均没有驱动该第一支撑部120a 和该第二支撑部120bc,而仅该第三子驱动装置110c和该第四子驱动装置110d驱动该第三支撑部120c和该第四支撑部120d,以仅由该第四支撑部120d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腰部,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个该支撑部120可以间歇性地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腰部,以提供点支撑。也可以说,使用者的腰部受到的支撑力的面积减小,这对于使用者的腰部的局部位置的康健来说是有用的。

附图27A和图27B示出了该康健装置的另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22A至图24示出的该康健装置不同的是,在附图27A和图27B示出的该康健装置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该康健装置的该子驱动装置110和该支撑部120以及该穿孔74的数量均被实施为一个。

附图28A至图28C示出了该康健装置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与附图22A至图24示出的该康健装置不同的是,在附图28A至图28C示出的该康健装置的这个具体的示例中,该康健装置的该驱动部50包括一个该弹性覆盖物52,从而在该康健部40的底部仅形成一个该流体容纳部521。优选地,该流体容纳部521的一部分可以经由形成在该康健部40的该收纳壳41的底部的该连接槽412延伸至该康健部40的该容纳腔41。另外,每个该支撑部 120的被驱动端可以被设置于该该流体容纳部521,并且每个该支撑部120的支撑端分别经由该穿孔74自该容纳腔43延伸至该康健部40的外部。也就是说,该流体容纳部521不仅能够驱动该康健部40往复运动,而且该流体容纳部521也能够驱动每个该支撑部120往复运动。优选地,该流体容纳部521能够同步地驱动该康健部40和每个该支撑部120往复运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