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敷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322发布日期:2019-02-10 23:29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血敷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止血敷料。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技术逐渐兴起,微创治疗技术是以微小的创口或创伤达到现代医学外科手术治疗,微创手术相对传统手术而言,主要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微创手术更注重患者的心理、社会、生理(疼痛)、精神风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康复,最大程度体贴患者,减轻患者的痛苦。微创手术无须大面积开刀,只需在病人身上开1-3个0.5-1cm的小刀口,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检查、治疗、康复全过程。降低了传统手术对人体的伤害,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

目前微创手术后,伤口加压包扎敷料贴合性不是很好,加压力度不能有效调整,加压时间较长,伤口恢复期长,患者使用舒适性差。

因此,提供一种止血敷料,以期使用方便,贴合性更好,并可以随时调整压力,减少加压止血时间,能有效的提高加压止血效果,使患者舒适度增加,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止血敷料,以期使用方便,贴合性更好,并可以随时调整压力,减少加压止血时间,能有效的提高加压止血效果,使患者舒适度增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敷料,包括有固定贴,所述固定贴包括有彼此幅面贴合固接的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所述第一柔性层和所述第二柔性层之间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有充气头,所述充气头穿过所述第一柔性层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充气头设置有气阀,所述第二柔性层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层的端面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上设置有纱布层,所述纱布层的位置与所述气囊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柔性层和所述第二柔性层均为无纺布。

优选地,所述气囊垂直投影至所述第一柔性层的幅面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柔性层的幅面面积的五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气囊为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气囊为橡胶材质。

优选地,所述充气头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充气头与充气装置的气管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贴的幅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各所述透气孔环绕所述气囊位置设置。

优选地,各所述透气孔分别穿过所述胶层。

优选地,所述固定贴为十字形或蝶形,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十字型或所述蝶形的交叉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止血敷料,包括有固定贴,所述固定贴包括有彼此幅面贴合固接的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所述第一柔性层和所述第二柔性层之间设置有气囊,所述气囊包括有充气头,所述充气头穿过所述第一柔性层与所述气囊连通,所述充气头设置有气阀,所述第二柔性层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层的端面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上设置有纱布层,所述纱布层的位置与所述气囊的位置相对应。上述结构中,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两者幅面贴合固定,同时在第一柔性层和第二柔性层之间设置有气囊,该气囊能够进行充气放气操作,气囊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柔性层的充气头,充气头上设置有气阀,在第二柔性层上设置有胶层,胶层上设置有与气囊位置相对应的纱布层,使用时将纱布设置在微创伤口的位置上,第二柔性层通过胶层与人体皮肤表面进行贴合,将充气头与充气装置连通,打开气阀使得充气装置对气囊充气,气囊充气过程中体积增大,使得第二柔性层向靠近纱布相向运动,从而带动纱布层抵靠在人体的表面,当压力满足要求时关闭气阀,移除充气装置,即可完成止血敷料的贴敷过程,当压力过大时可通过气阀进行放气,以适应最舒适的压力,当压力需要补充时可再次进行加压。

上述结构使用方便,贴合性更好,并可以随时调整压力,减少加压止血时间,能有效的提高加压止血效果,使患者舒适度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固定敷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敷料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图2所示A-A剖视图。

其中,1第一柔性层;

2为第二柔性层;

3为充气头;

4为气阀;

5为胶层;

6为纱布层;

7为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提供的固定敷料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固定敷料结构示意主视图;图3为图2所示A-A剖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止血敷料,包括有固定贴,所述固定贴包括有彼此幅面贴合固接的第一柔性层1和第二柔性层2,所述第一柔性层1和所述第二柔性层2之间设置有气囊7,所述气囊7包括有充气头3,所述充气头3穿过所述第一柔性层1与所述气囊7连通,所述充气头3设置有气阀4,所述第二柔性层2远离所述第一柔性层1的端面设置有胶层5,所述胶层5上设置有纱布层6,所述纱布层6的位置与所述气囊7的位置相对应。上述结构中,第一柔性层1和第二柔性层2两者幅面贴合固定,同时在第一柔性层1和第二柔性层2之间设置有气囊7,该气囊7能够进行充气放气操作,气囊7上设置有穿过第一柔性层1的充气头3,充气头3上设置有气阀4,在第二柔性层2上设置有胶层5,胶层5上设置有与气囊7位置相对应的纱布层6,使用时将纱布设置在微创伤口的位置上,第二柔性层2通过胶层5与人体皮肤表面进行贴合,将充气头3与充气装置连通,打开气阀4使得充气装置对气囊7充气,气囊7充气过程中体积增大,使得第二柔性层2向靠近纱布相向运动,从而带动纱布层6抵靠在人体的表面,当压力满足要求时关闭气阀4,移除充气装置,即可完成止血敷料的贴敷过程,当压力过大时可通过气阀4进行放气,以适应最舒适的压力,当压力需要补充时可再次进行加压。

上述结构使用方便,贴合性更好,并可以随时调整压力,减少加压止血时间,能有效的提高加压止血效果,使患者舒适度增加。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柔性层1和第二柔性层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压合、粘接等连接方式,两者的边缘均进行连接,也就是说气囊7处于两个柔性层连接的幅面位置上,而且靠近中间位置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加压过程中由于气囊7体积增大导致第一柔性层1和第二柔性层2分离的情况发生。同时,胶层5在对应气囊7的位置不设置胶层5,也就是说纱布层6所述胶层5的位置无胶,在对伤口处更换纱布是能够仅更换纱布即可,固定敷料的其它部分可以继续使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充气头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柔性层2的幅面平行,而且尽量保持充气头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柔性层2的幅面贴合,同时在充气头3外侧设置有保护贴纸,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对充气头3的误触导致牵动伤口,进一步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柔性层1和所述第二柔性层2均为无纺布。上述第一柔性层1和第二柔性层2的材质为常用医用材质,同时无纺布的柔性效果佳,强度高能够有效满足在气囊7充气过程的有效发生形变从而能够进一步保证止血加压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7垂直投影至所述第一柔性层1的幅面面积等于所述第一柔性层1的幅面面积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上述气囊7的面积小于第一柔性层1的面积,此种结构能使得气囊7被充气后一方面能够有效对伤口进行加压止血,满足治疗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在气囊7加压过程中使得胶层5与人体分离导致固定敷料脱落的现象发生,保证固定的强度。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气囊7的面积大于或等于纱布层6的面积,通过该结构能够有效保证气囊7对纱布层6的整体加压效果,进一步提高固定敷料的使用效果,提高患者使用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7为矩形结构。上述气囊7的形状为矩形,此结构能够有效匹配纱布层6的形状,纱布层6一般为矩形结构,通过将气囊7设置成矩形能够实现气囊7有效纱布层6进行加压,避免出现纱布层6加压效果不佳的状况,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有效缩短治疗的时间,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7为橡胶材质。上述气囊7的材质来源广泛,制造成本低,密封性好,同时充气时形变效果佳,能够有效满足使用需求,进而保证使用的效果。

具体理解的是,所述充气头3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充气头3与充气装置的气管螺纹连接。上述充气头3通过螺纹与充气装置连接,该种连接的方式的强度高,尤其是在充气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连接处分离,保证充气的效果,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螺纹连接处需要加装密封胶垫,通过使用密封胶垫能够使得连接处的密封性更佳,避免出现漏气现象,从而保证加压的效果,进而保证治疗的效果。

具体地,所述固定贴的幅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各所述透气孔环绕所述气囊7位置设置。上述固定贴上开设透气孔,其设置方式为均布在固定贴的幅面上,同时透气孔可以使得皮肤直接与空气接触,从而有效保证了固定敷料使用位置皮肤的舒适性,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出现皮肤过敏溃烂等症状。同时,各透气孔环绕气囊7的位置设置,一方面避免透气孔与影响气囊7的使用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使得患处周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利于患处的恢复效果。

具体地,各所述透气孔分别穿过所述胶层5。透气孔处无胶层5可以使得皮肤直接与空气接触,从而有效保证了固定敷料使用位置的皮肤舒适性,避免了长时间使用出现皮肤过敏溃烂等症状。

具体地,所述固定贴为十字形或蝶形,所述气囊7设置在所述十字型或所述蝶形的交叉位置,上述固定贴的结构可以为多种结构,将气囊7设置在结构的交叉位置一方面能够保证固定贴与皮肤的贴合强度,避免脱落导致出现伤口感染等状况,另一方面能够使得气囊7对伤口的加压止血效果得到保证,从而进一步保证治疗的效果。

上述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本技术领域内,凡是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上的变化和改进,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