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科用听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63535发布日期:2019-09-24 23:59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科用听诊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科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内科用听诊装置。



背景技术:

内科医生在对病人进行病情询问、诊断时通常需要一边口头询问病史一边对其进行检查听诊,在检查听诊的过程中听诊器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辅助装置。目前的听诊器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会存在听诊效果不好的状况,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医生在使用听诊器时外部会存在一些无关的杂音导致医生在区分外部杂音与从患者身上听到的病症声音时会较为困难,尤其是当外部干扰音量较大时就会造成听诊效果差,无法准确识别实际的听诊声音。另外,现有的听诊器的前端用于听诊的胸件在与患者身体部位进行接触时通常因其结构以及人体胸部轮廓的限制导致其与患者身体接触时,接触面积较大时无法较为准确的贴合在一块,从而导致在获取的患者的心跳等声音参数时不能较为清楚的将声音传送至听诊器的另一端的头件位置,因此造成现有的听诊器在使用时听诊效果不好,从而影响正常的诊断结果,显然现有的听诊装置无法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科用听诊装置,它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在医生使用本装置对患者进行听诊时,听诊效果好;能够有效的将外部杂音与患者自身的检测声音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使听诊声音便于区别、判断准确;同时在针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本装置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病患处的声音快速的传导至诊断器的头件部位、声音拾取效果好,更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科用听诊装置,包括一听音装置,所述听音装置包括两中空设置的耳管,在两耳管的上端口处配合插装一耳塞,在各耳塞内侧的耳管的螺纹段外侧壁上分别旋合套接一可罩射在其对应一侧的耳朵外部的隔音部件;所述听音装置的两耳管的下端与一Y型听管上端的两支管相连通;所述Y型听管的下端与一拾音装置相连,所述拾音装置包括一固连在Y型听管的下端外侧壁上的支撑圆盘,在支撑圆盘底部的Y型听管的端部固连一橡胶波纹软管,在橡胶波纹软管的底部固连一主膜壳,在主膜壳的底部密封连接一主振动膜,所述主膜壳与主振动膜之间形成一主膜腔;在橡胶波纹软管的外侧套设一橡胶复位弹簧。

在主膜壳的外侧设有辅助拾音部件。

所述辅助拾音部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橡胶波纹软管外侧的支撑圆盘上的通孔,在各通孔内分别固定插装一辅助管,所述各辅助管的上端均与Y型听管的空腔连通,各辅助管的下端开口均与支撑圆盘底部相平齐,在各辅助管的下端外侧的支撑圆盘上分别密封固连一辅助膜壳,在各辅助膜壳的底部均密封连接一辅助振动膜,所述辅助膜壳与辅助振动膜之间形成一辅助膜腔;所述各辅助膜腔均与其对应位置上的辅助管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各辅助振动膜的位置均高于所述主振动膜。

所述各辅助振动膜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

所述隔音部件包括一螺纹旋合套接在耳管的螺纹段外侧壁上调节螺环,在调节螺环的外侧壁上密封套接固连一用于罩设在耳朵上的隔音罩。

在调节螺环两侧的耳管的螺纹段外侧壁上均套设一密封圈。

在两耳管之间设有一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活动卡接在两耳管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在医生使用本装置对患者进行听诊时,听诊效果好;通过隔音部件能够有效的将外部杂音与患者自身的检测声音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使听诊声音便于区别、判断准确;同时在针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本装置通过主膜腔与辅助拾音部件结合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病患处的声音快速的传导至诊断器的头件部位、声音拾取效果好,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拾音装置的第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拾音装置的第二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隔音部件及其上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耳管;2、耳塞;3、Y型听管;4、支管;5、支撑圆盘;6、橡胶波纹软管;7、主膜壳;8、主振动膜;9、主膜腔;10、橡胶复位弹簧;11、通孔;12、辅助管;13、辅助膜壳;14、辅助振动膜;15、辅助膜腔;16、调节螺环;17、隔音罩;18、密封圈;19、限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7中所示,一种内科用听诊装置,包括一听音装置,所述听音装置包括两中空设置的耳管1,在两耳管1的上端口处配合插装一耳塞2,在各耳塞2内侧的耳管1的螺纹段外侧壁上分别旋合套接一可罩射在其对应一侧的耳朵外部的隔音部件;所述听音装置的两耳管1的下端与一Y型听管3上端的两支管4相连通;所述Y型听管3的下端与一拾音装置相连,所述拾音装置包括一固连在Y型听管3的下端外侧壁上的支撑圆盘5,在支撑圆盘5底部的Y型听管3的端部固连一橡胶波纹软管6,在橡胶波纹软管6的底部固连一主膜壳7,在主膜壳7的底部密封连接一主振动膜8,所述主膜壳7与主振动膜8之间形成一主膜腔9;在橡胶波纹软管6的外侧套设一橡胶复位弹簧10;设置橡胶复位弹簧10后,医生在使用本装置并通过按压使主振动膜8与患者胸部接触时可能有一定的缓冲位移,同时当操作完成之后在橡胶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又可以带动橡胶波纹软管6进行复位,从而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检查需求来调整按压的力度并能实现自动复位。

在主膜壳7的外侧设有辅助拾音部件;在主振动膜8与主膜腔9对患者病患处的声音拾取不足时,通过辅助拾音部件可以更有效的对其周围进行拾音,从而可以保证拾音效果的全面性与拾音效果。

所述辅助拾音部件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橡胶波纹软管6外侧的支撑圆盘5上的通孔11,在各通孔11内分别固定插装一辅助管12,所述各辅助管12的上端均与Y型听管3的空腔连通,各辅助管12的下端开口均与支撑圆盘5底部相平齐,在各辅助管12的下端外侧的支撑圆盘5上分别密封固连一辅助膜壳13,在各辅助膜壳13的底部均密封连接一辅助振动膜14,所述辅助膜壳13与辅助振动膜14之间形成一辅助膜腔15;所述各辅助膜腔15均与其对应位置上的辅助管12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各辅助振动膜14的位置均高于所述主振动膜8;各辅助拾音部件通过设置的辅助振动膜14可以从主振动膜8四周进行较为完善的辅助拾音,从而可以增强整体的拾音效果,从而可以有效的增强医生听音效果;同时在医生灵活掌握按压力度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控制辅助拾音部件与患者接触与否,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辅助拾音部件的工作与否;最终可以由医生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使用辅助拾音部件来进行增强拾音效果;另外,当辅助拾音部件中的各辅助振动膜14的位置均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时,通过逐步调节按压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各辅助振动膜14依次不同时的与患者胸部皮肤接触,因此可以更自由、有效的来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辅助振动膜14的数量,从而实现不同的拾音效果。

所述各辅助振动膜14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面;各辅助振动膜14处于同一水平面可以保证医生在按压拾音装置的支撑圆盘5时可以控制各辅助振动膜14尽量同时与患者胸腹部或待听诊的部位接触,从而可以快速的增强整体的拾音效果。

所述隔音部件包括一螺纹旋合套接在耳管1的螺纹段外侧壁上调节螺环16,在调节螺环16的外侧壁上密封套接固连一用于罩设在耳朵上的隔音罩17;在将耳塞2塞入到医生的耳孔内时,通过结合隔音罩17将整个耳朵罩设起来,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外部声音进入的分贝数,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医生在诊断时能够快速、准确的将听诊听到的声音与外部杂音进行有效的区分。

在调节螺环16两侧的耳管1的螺纹段外侧壁上均套设一密封圈18;密封圈18可以起到辅助增强隔音效果的作用。

在两耳管1之间设有一限位弹簧19,所述限位弹簧19的两端分别活动卡接在两耳管1侧壁上;当医生将耳塞2和隔音罩17分别放置在耳朵上时,限位弹簧19可以保持两耳管1处于靠近的状态,从而可以有效的使各耳塞2与各隔音罩17分别与耳朵以及医生的耳朵两侧的头部保持抵紧状态,从而可以辅助的起到隔音效果。

使用时,医生可以用手向外拉动两耳管1的上端,从而使其克服限位弹簧19的弹力并相互远离,然后调整至合适位置时将两耳塞2塞入耳朵内,此时在限位弹簧19的拉紧作用下可以保持耳塞2在耳朵内抵紧;然后先分别将各调节螺环16外侧的密封环向其两外侧拨动后,再在通过旋转两调节螺环16可以使其靠近耳朵并将其罩设住,此时就可以有效的起到减少外部噪音、杂音干扰的问题。然后,医生可以根据需要手持端部的拾音装置来使其接触患者的待听诊的部位。当只需要使用主振动膜8与患者接触时,医生在使用本装置并通过按压使主振动膜8与患者胸部接触时可能有一定的缓冲位移,同时当操作完成之后在橡胶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又可以带动橡胶波纹软管6进行复位,从而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检查需求来调整按压的力度并能实现自动复位。在医生灵活掌握按压力度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控制辅助拾音部件与患者接触与否,从而可以有效的控制辅助拾音部件的工作与否;最终可以由医生根据需要来确定是否使用辅助拾音部件来进行增强拾音效果;另外,当辅助拾音部件中的各辅助振动膜14的位置均处于不同的水平高度时,通过逐步调节按压的位置就可以实现各辅助振动膜14依次不同时的与患者胸部皮肤接触,因此可以更自由、有效的来控制当前处于工作状态的辅助振动膜14的数量,从而实现不同的拾音效果。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在医生使用本装置对患者进行听诊时,听诊效果好;通过隔音部件能够有效的将外部杂音与患者自身的检测声音进行有效的分离;从而使听诊声音便于区别、判断准确;同时在针对患者进行诊断时本装置通过主膜腔9与辅助拾音部件结合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病患处的声音快速的传导至诊断器的头件部位、声音拾取效果好,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