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和包括该台面的婴幼儿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797发布日期:2019-01-18 19:3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和包括该台面的婴幼儿操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临床护理医用器材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是一种提高婴幼儿头部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成功率的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和包括该台面的操作台。



背景技术:

在医用临床护理领域,静脉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是常用技术手段,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在胸外科,经常会通过头部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进行输液、采血以及敷贴换膜,对于护士而言,由于婴幼儿情绪不稳、静脉纤细等原因,如何进行及维护0-3岁婴幼儿的静脉输液、采血和敷贴换膜是一项挑战性非常大的工作,即使熟练的护士也很难保证一次性成功。

现有的儿童静脉穿刺台或者采血台,如专利申请号为201620642613.X的一种儿童静脉穿刺台和专利申请号为201620419301.2的小儿采血台,针对的多为手足静脉穿刺,采用的是分散婴幼儿注意力、调整灯光改善操作环境来提高成功率。以上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婴幼儿手足静脉输液、采血等的环境,但在使儿童特别是婴幼儿静脉凸显、充盈方面没有提出有效的技术方法,也没有提供提高婴幼儿头部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成功率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0-3周岁婴幼儿输液、采血、换膜等成功率的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包括位于台面左侧的头部静脉操作区22,靠近头部静脉操作区22的颈静脉操作区23和位于台面右侧的股静脉操作区24,头部静脉操作区22和股静脉操作区24分别设有对应婴幼儿头部部位和臀部部位的第一凹槽1,颈静脉操作区23设有对应婴幼儿肩背部位的第二凹槽2,第一凹槽1和第二凹槽2包括在台面上的开口3、固定在台面开口3四周的支撑板4和固定在支撑板4上的底板5,第一凹槽1内设置有第一运动装置7,第一运动装置7具有与开口相对应的第一活动面71,第二凹槽2内设置有第二运动装置6,第二运动装置6具有与开口相对应的第二活动面61,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具有一定强度,第一活动面71可以由第一运动装置7驱动作相对于台面的升降运动,升降高度可以由第一运动装置7进行调节,第二活动面61可以由第二运动装置6驱动作相对于台面升降运动或以第二活动面61靠近台面中心的边为轴做倾斜旋转运动,倾斜的高度可以由第二运动装置6进行调节,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的最低位置与台面上表面平齐,其中台面还包括驱动第二运动装置6和第一运动装置7运动的驱动装置8,驱动装置8可以固定在第一凹槽1或第二凹槽2内底板5上,也可以将驱动装置8的一部分固定在第一凹槽1、第二凹槽2内底板5上,另外一部分固定在第一凹槽1、第二凹槽2外的台面下方,或者将驱动装置8固定在第一凹槽 1或第二凹槽2外的台面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与其他采血台通用的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主要针对 0-3岁婴幼儿静脉纤细不凸显带来的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困难,通过在头部静脉操作区、颈静脉操作区和股静脉操作区设置开口3,开口3的四边和底板5之间分别固定有支撑板4,头部静脉操作区和股静脉操作区的支撑板4、开口3和底板5围成第一凹槽1,颈静脉操作区的支撑板4、开口3和底板5围成第二凹槽2,第一凹槽1内设置有第一运动装置7,第二凹槽2内设置有第二运动装置6,第二运动装置6具有与相应开口3相对应的第二活动面61,第一运动装置7具有与相应开口3相对应的第一活动面71,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具有一定强度,第一活动面71可以由第一运动装置7驱动作相对于台面的升降运动,升降的高度可以由第一运动装置7进行调节,第二活动面61可以由第二运动装置6驱动作相对于台面的升降运动或以活动面靠近台面中心的边为轴做倾斜旋转运动,倾斜的高度可以由第二运动装置6 进行调节,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的最低位置与台面平齐。通过利用运动装置和活动面的运动或联动抬高或者调整婴幼儿头部、肩背部和臀部的位置,使头部、颈部、胯部和其他部位形成一定的弯曲弧度,将松弛的皮肤绷紧,使原本不明显的静脉凸显和充盈,从而提高婴幼儿头部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成功率。

通过将操作台台面设置并列的头部静脉操作区、靠近头部静脉操作区的颈静脉操作区和位于右侧的股静脉操作区,对不同部位静脉的输液、采血等可以单独或联动调整,进行静脉穿刺、输血等时提供利于穿刺的位置,能够更加有效的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优选地:第二运动装置6和第一运动装置7可以包括可相对台面抬升下降运动的凸状活动块9,第一凹槽1内凸状活动块9的上表面为第一活动面71,第二凹槽2内凸状活动块9的上表面为第二活动面61,凸状活动块9具有两个下突出部91,所述支撑板4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凹槽1和第二凹槽2内相对的两块支撑板4中部开有与凸状活动块下突出部91相匹配能够容纳凸状活动块下突出部91升降的第三凹槽41,凸状活动块下突出部91分别安置在相应的第三凹槽41内,凸状活动块9可在第三凹槽41内升降。利用与婴幼儿头部、肩背部和臀部接触的第二活动面61或第一活动面71将头部、肩背部或臀部单一或联动抬升或下降进行位置的调整,使头部、颈部、胯部和其他部位形成一定的弯曲弧度,将松弛的皮肤绷紧,使原本不明显的静脉凸显和充盈,从而提高婴幼儿头部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成功率。进一步,驱动凸状活动块9的驱动装置8可以包括一组气囊81和与气囊81通过软管82相连的电力驱动的充气装置83,气囊81固定在凸状活动块下表面92和底板5之间,充气装置83可以固定在第一凹槽1或第二凹槽2外的台面下方,充气装置83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其中软管82一端与充气装置83 相连,另一端通过支撑板4上的通孔42与气囊81相连,有益效果是:气囊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降低冲击感,提升舒适性。进一步,驱动凸状活动块9的驱动装置8也可以包括可相对台面升降的升降杆84 和驱动升降杆升降的电机85,升降杆84顶部设有支撑头86,支撑头86位于凸状活动块9的下方,电机 85固定在底板5上,电机85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优选地:第二运动装置6和第一运动装置7可以包括气囊10,气囊10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11,其中支撑装置11包括支撑杆111、上面板112和下面板113,上面板112和下面板113固定在支撑杆111上,上面板112上表面与台面上表面平齐或略低,上面板112与开口3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第一凹槽1内支撑装置上面板112上部的气囊形成了的第一活动面71,第二凹槽2内支撑装置上面板112上部的气囊形成了第二活动面61,上面板112设置有数个通孔114,下面板113与气囊10底部固定在底板5上,驱动装置 8为固定在台面下方与气囊10通过软管82相连的电力驱动的充气装置83,充气装置83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软管82一端与充气装置83相连,另一端通过支撑板上的通孔42与气囊10相连,其有益效果是:气囊具备一定的缓冲效果,提升婴幼儿的舒适度,通过在气囊内设置支撑装置可以保证在没有充气的情况下,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也能与台面上表面保持相同或近似相同的高度,在某些静脉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将支撑装置11下面板113和气囊10底部固定在底板5上可以防止支撑装置 11和气囊10的发生位移。进一步,第二活动面61对应的气囊10充气后具有固定的形状,固定的形状为充气后高出台面的气囊部分纵截面近似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所述直角三角形或梯形的斜面与婴幼儿肩背部相接触。斜面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的舒适度,近似垂直的面,可以使头部下垂,形成更为明显的弯曲幅度,进一步提高颈静脉穿刺以及更换敷贴的成功率。

考虑到婴幼儿的安全,第一凹槽1、第二凹槽2、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的边沿可以无棱角处理,采用圆角平滑过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主视图

图4是实施例1中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第二凹槽2的剖面图

图5是实施例2中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第二凹槽2的剖面图

图6是实施例3中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第二凹槽2的剖面图

图7是实施例3中支撑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4中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第二凹槽2的剖面图

图9是本发明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的示意图,省略操作台左侧的无菌存储区和医疗垃圾存放区,操作台左侧的无菌存储区和医疗垃圾存放区与操作台右侧的无菌存储区和医疗垃圾存放区中心对称。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0-3周岁婴幼儿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等成功率的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包括位于台面左侧的头部静脉操作区22,靠近头部静脉操作区22的颈静脉操作区23和位于台面右侧的股静脉操作区24,头部静脉操作区22和股静脉操作区24分别设有对应婴幼儿头部部位和臀部部位的第一凹槽1,颈静脉操作区23设有对应婴幼儿肩背部位的第二凹槽2,第一凹槽1和第二凹槽2包括在台面上的开口3、固定在台面开口3四周的支撑板4和固定在支撑板4上的底板5,第一凹槽1内设置有第一运动装置7,第一运动装置7具有与开口3相对应的第一活动面71,第二凹槽2内设置有第二运动装置6,第二运动装置6具有与开口3相对应的第二活动面61,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具有一定强度,第一活动面71可以由第一运动装置7驱动作相对于台面的升降运动,升降高度可以由第一运动装置7进行调节,第二活动面61可以由第二运动装置6驱动作相对于台面升降运动或以活动面2靠近台面中心的边为轴做倾斜旋转运动,倾斜的高度可以由第二运动装置6进行调节,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的最低位置与台面上表面平齐,其中台面还包括驱动第二运动装置6和第一运动装置7运动的驱动装置8,驱动装置8可以固定在第一凹槽1或第二凹槽2内底板5上或者固定在第一凹槽1或第二凹槽 2外台面下方,也可以将驱动装置8的一部分固定在第一凹槽1或第二凹槽2内底板5上,另外一部分固定在第一凹槽1或第二凹槽2外的台面下方。通过利用运动装置和活动面的单独运动或联动抬高或者调整婴幼儿头部、肩背部和臀部的位置,使头部、颈部、胯部和其他部位形成一定的弯曲弧度,将松弛的皮肤绷紧,使原本不明显的静脉凸显和充盈,从而提高婴幼儿头部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成功率。

如图4,在本实施例1中,第二运动装置6和第一运动装置7可以包括可相对台面抬升下降运动的凸状活动块9,第一凹槽1内凸状活动块9的上表面为第一活动面71,第二凹槽2内凸状活动块9的上表面为第二活动面61,凸状活动块9具有两个下突出部91,所述支撑板4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凹槽1和第二凹槽2内相对的两块支撑板4中部开有与凸状活动块下突出部91相匹配能够容纳凸状活动块下突出部 91升降的第三凹槽41,凸状活动块下突出部91分别安置在相应的第三凹槽41内,凸状活动块9可在第三凹槽41内升降,其有益的效果是,通过驱动凸状活动块9在第三凹槽41内升降运动,与婴幼儿头部、肩背部和臀部接触的第二活动面61或第一活动面71将头部、肩背部或臀部单一或联动抬升或下降进行位置的调整,使头部、颈部、胯部和其他部位形成一定的弯曲弧度,将松弛的皮肤绷紧,使原本不明显的静脉凸显和充盈,从而提高婴幼儿头部静脉、颈静脉和股静脉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等的成功率。进一步,驱动凸状活动块的驱动装置包括一组气囊81和与气囊81通过软管82相连的电力驱动的充气装置83,气囊81固定在凸状活动块9下表面和底板5之间,充气装置83固定在台面下方,充气装置83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其中软管82一端与充气装置83相连,另一端通过支撑板4上的通孔42与气囊81相连,有益效果是:气囊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可以降低冲击感,提升舒适性。进一步,如图5,在本实施例2 中,驱动凸状活动块9的驱动装置8也可以包括可相对台面升降的升降杆84和驱动升降杆84升降的电机 85,升降杆84顶部设有支撑头86,支撑头86位于凸状活动块的下方,电机85固定在底板5上,电机85 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如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3中,第二运动装置6和第一运动装置7可以包括气囊10,气囊10内部设置有支撑装置11,其中支撑装置11包括支撑杆111、上面板112和下面板113,上面板112和下面板 113固定在支撑杆111上,上面板112上表面与台面平齐或略低,上面板112与开口3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第一凹槽1内支撑装置上面板112上部的气囊形成了第一活动面71,第二凹槽2内支撑装置上面板 112上部的气囊形成了的第二活动面61,上面板112设置有数个通孔114,下面板113与气囊10底部固定在底板5上,驱动装置8为固定在台面下方与气囊10通过软管82相连的电力驱动的充气装置83,充气装置83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软管82一端与充气装置83相连,另一端通过支撑板4上的通孔42与气囊10相连,其有益效果是气囊具备一定的缓冲效果,提升婴幼儿的舒适度,通过在气囊内设置支撑装置可以保证在没有充气的情况下,第二活动面61和第一活动面71也能与台面保持相同或近似相同的高度,在某些静脉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将支撑装置下面板和气囊底部固定在底板上可以防止支撑装置和气囊的位移。进一步,如图8,在本实施例4中,第二活动面61对应的气囊充气后具有固定的形状,固定的形状为充气后高出台面的气囊部分纵截面近似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所述直角三角形或梯形的斜面与婴幼儿肩背部相接触。斜面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婴幼儿的舒适度,近似垂直的面,可以使头部下垂,形成更为明显的弯曲幅度,进一步提高颈静脉穿刺以及更换敷贴的成功率。

进一步,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上方可以设置有聚光灯14,聚光灯14安装在受力下可伸缩可任意方向运动的具有一定强度的软管上,软管另一端固定在操作者左边或右边的台面边缘中部,聚光灯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台面两边可以设有可折叠的护栏。安装可任意移动的聚光灯可以改善照明条件,设置护栏可以防止在准备或穿刺等过程中婴幼儿因各种原因坠下操作台。为方便护士的操作,控制第二运动装置6、第一运动装置7升降的开关和控制聚光灯开闭的开关集成在一个控制块上,安装在台面左侧和右侧靠近操作者一侧的台面上。

上述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配合现有的采血台或输血台,移动不便,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多功能婴幼儿操作台台面的操作台,如图9,操作台还包括侧面板12、底面板13和中空圆管25,台面固定在侧面板12和中空圆管25上,侧面板12两端分别与中空圆管25相连,侧面板12与中空圆管25固定在底面板13上,台面和底面板13上开有与中空圆管25相匹配的圆孔15,中空圆管25的内部设有挡板16,挡板将中空圆管25分隔成上部和下部,中空圆管25上部可固定连接可伸缩的输液杆或活动连接不可伸缩的输液杆,底面板13上可拆卸连接带有升降装置17的底座,底座安装有滚轮18和固定装置19,升降装置17包括与中空圆管下部相配合的支撑杆171和驱动支撑杆171升降的驱动装置172,驱动装置172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有益的效果是,该操作台可以调整高度,方便不同身高护士的操作,同时可移动的底座通过支撑杆与中空圆管的下部可拆卸连接,可方便护士在多数场合移动,在无法使用滚轮移动的场所,可以将操作台主体拆下搬运,可拆卸连接的设计也可以直接将操作台主体单独搬至病床上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灵活方便。底座的固定装置包括现有技术中的锁止、限位装置或其他固定装置,保证在输液、采血以及更换敷贴过程中操作区的平稳。为方便操作,控制第二运动装置6、第一运动装置7升降的开关、控制聚光灯开闭的开关和升降装置17的控制开关集成在一个控制块上,安装在台面左侧和右侧靠近操作者一侧的台面上。

进一步,为方便护士管理以及取用输液、采血等的物品以及分类存放产生的医疗废物、一般废物,操作台还包括无菌存储区和医疗垃圾存放区,其中无菌存储区为具有分类储物的无菌抽屉20,分别固定在头部静脉操作区和股静脉操作区操作者右侧的操作台侧面板12上,所述医疗垃圾存放区为中间隔开分别存放医疗废物和一般废物的垃圾桶21,固定在无菌存储区下方的底面板13上,操作台侧面板12上开有与所述垃圾桶21对应的窗口211和覆盖在窗口上能够向内翻转的盖板21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