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钉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2129发布日期:2019-02-22 22:05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储钉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储钉盒。



背景技术:

随着牙种植技术的日益成熟,利用牙种植体进行口腔功能重建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案。但临床上常常遇到牙槽骨缺损患者,特别是严重骨量不足患者,这样给种植修复带来挑战。通过骨增量技术可以有效解决牙槽骨骨量不足的问题,目前较为常见的骨增量技术:引导骨再生技术 (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Onlay 植骨、牵张成骨术等。其中 GBR 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且效果可预期,其具有以下优点:1.操作较为简单,术后并发症较少;2.患者舒适度较其他骨增量技术要好;3.适用范围广,各种类型的骨缺损均可以使用。但传统 GBR 技术由于屏障膜的机械强度差,对于空间的维持能力不够,仅可用于小范围骨缺损的患者,对于大范围骨缺损的病人,GBR 技术则需要配合使用钛网、钛膜来维持空间形态,但钛网、钛膜的应用常引起软组伤口裂开,植入膜暴露 (10%-70%),最终引起 GBR 技术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钉盒,将种植牙术中的各种补钉进行归类储,便于手术者使用,节省手术时间。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储钉盒,其特征是,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为圆柱体形状,所述盒体上设有盒盖,所述盒体中间通过圆形的第一隔板形成圆形的膜配适钉储区和环形储区,所述环形储区通过两块第二隔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膜钉储区,另一部分为帐篷钉储区,在所述膜配适钉储区设置均布的膜配适钉孔,在所述膜钉储区设置均布的膜钉孔,在所述帐篷钉储区设置均布的帐篷钉孔。

进一步,环形储区的两块第二隔板在同一直径上,将膜钉储区和帐篷钉储区分成相同的大小。

进一步,所述帐篷钉储区通过第三隔板分成相同的四部分,每部分分别放置不同长度的帐篷钉。

进一步,所述盒盖分为两部分,每部分为一个半圆形,每个半圆形盒盖的两端通过螺丝活动套接在盒体的边缘上方,两个半圆形盒盖将所述盒体盖住。

进一步,所述两个半圆形盒盖的拼合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二隔板所在的直径为同一条。

进一步,所述盒体的直径为130mm±10mm,所述膜配适钉储区的直径为50mm±5mm,所述盒体的高度为20mm±3mm。

进一步,所述盒盖为透明结构。

进一步,所述膜配适钉储区设置的膜配适钉孔为30-40个,所述膜钉储区设置的膜钉孔为60-80个,在所述帐篷钉储区设置的帐篷钉孔为32-48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储钉盒的材质可选用耐高温高压灭菌的高级复合树脂材料,可重复使用;

(2) 储钉盒可以同时储存多种功能的钉子,便于手术者使用,这样既节省了手术时间也节约了材料;

(3) 一次可以储存多个钉子,每种类型的钉子数量充分,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手术者的临床需要;

(4) 体积较小,便于携带和消毒。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

1. 盒体; 2. 盒盖;

3. 第一隔板; 4. 膜配适钉储区;

5. 第二隔板; 6. 膜钉储区;

7. 篷钉储区; 8. 膜配适钉孔;

9. 膜钉孔; 10. 帐篷钉孔;

11. 第三隔板; 12. 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储钉盒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2,储钉盒包括盒体1和盒盖2,盒体1为圆柱体形状,盒体上设有盒盖2,盒体1中间通过圆形的第一隔板3形成圆形的膜配适钉储区4和环形储区,环形储区通过两块第二隔板5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膜钉储区6,另一部分为帐篷钉储区7,两块第二隔板在同一直径上,将膜钉储区6和帐篷钉储区7分成相同的大小。在膜配适钉储区4设置均布的膜配适钉孔8,在膜钉储区5设置均布的膜钉孔9,在帐篷钉储区7设置均布的帐篷钉孔10。帐篷钉储区7通过第三隔板11分成相同的四部分,每部分分别放置四种不同长度(7mm,9mm,12mm,14mm)的帐篷钉。

盒盖2分为两部分,每部分为一个半圆形,每个半圆形盒盖的两端通过螺丝12活动套接在盒体的边缘上方,两个半圆形盒盖2将盒体1盖住。两个半圆形盒盖的拼合处的直径与第二隔板所在的直径为同一条。打开一个半圆盒盖就能打开整个膜钉储区或帐篷钉储区。

盒体的直径为130mm±10mm,膜配适钉储区的直径为50mm±5mm,盒体的高度为20mm±3mm。膜配适钉储区设置的膜配适钉孔为30-40个,膜钉储区设置的膜钉孔为60-80个,在帐篷钉储区设置的帐篷钉孔为32-48个。

盒体和盒盖均可使用耐高温高压灭菌的复合树脂材料,盒盖可选用透明材料。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