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眼部按摩器及其中安装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4383发布日期:2018-11-09 20:48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部按摩器,特别涉及一种可视化眼部按摩器及其中安装板结构。



背景技术:

瞳距为两个瞳孔之间距离的简称,每个人的瞳距都不一样,但基本会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成年男性的瞳距在60毫米-73毫米之间,成年女性的瞳距在55毫米-68毫米之间;即对于成年人而言,瞳距基本保持在55毫米到73毫米之间。

眼型,即眼镜的类型,分类众多,如桃花眼,瑞凤眼,睡凤眼,柳叶眼,杏眼,狐狸眼,铜铃眼,龙眼,丹凤眼和小鹿眼等等,但大体人类的眼型左右间距较长,上下间距较短,大体为扁长形。

眼部按摩器可对眼部外轮廓进行挤压按摩,以达到缓解视力疲劳的作用,随着不断发展,眼部按摩器也提出了可视化的概念,即在眼部按摩器上贯穿设置可视孔,以达到在按摩过程中,眼球依旧能接受到外界的光线,以及时贯穿到眼部按摩器的外部场景。

但市面上的眼部按摩器也仅仅为了可视化而开设可视孔,并未依据人体瞳距、眼型以及人体工程学,来合理地设计可视孔,可视范围受限,用户体验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安装板结构,其在使用过程中,可视范围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安装板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包括左板以及右板,所述左板与右板之间存在连接点,所述左板上贯穿设有左可视孔,所述右板上贯穿设有右可视孔,所述左可视孔与右可视孔之间以连接点为对称点呈对称设置,左可视孔以及右可视孔的形状均为椭圆形,所述左可视孔以及右可视孔的长轴方向均平行于左板以及右板的排布方向;

所述左可视孔最靠近连接点的孔边与右可视孔最靠近连接点的孔边之间的间距大小为a,其中30mm≤a≤60mm;

所述左可视孔最远离连接点的孔边与右可视孔最远离连接点的孔边之间的间距大小为b,其中110mm≤b≤150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依据人类扁长型的眼型特征,将左可视孔以及右可视孔的形状均设置成椭圆形,且左可视孔以及右可视孔的长轴方向均平行于左板以及右板的排布方向,能大幅度提升使用者眼镜的可视范围;其次,结合椭圆形的设计,限定左可视孔最靠近连接点的孔边与右可视孔最靠近连接点的孔边之间的间距,左可视孔最远离连接点的孔边与右可视孔最远离连接点的孔边之间的间距,能适应于正常成年人瞳距,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可视范围。

优选的,还包括连接件、两个与左可视孔以及右可视孔相对应的可视环体,每个可视环体内贯穿设有内环腔,内环腔与对应的左可视孔或右可视孔相对,所述可视环体通过连接件连接于板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板体与可视环体之间采用分体设置,即在生产过程中,板体与可视环体可由两副模具分别进行注塑成型,可以通过连接件后期连接而成,大幅度降低了模具的设计成本。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于板体的烫接柱,所述可视环体靠近于板体的端部设有固定翻边,所述固定翻边上设有固定孔,所述烫接柱对应穿过固定孔,所述烫接柱端部受热融化于固定孔,以实现可视环体与板体之间的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现板体以及可视环体之间的安装时,可先将固定孔与烫接柱之间相互对准,以实现可视环体与板体之间的初步定位,使用外置烫化设备对烫接柱端部进行烫化处理,烫接柱的端部便会发生形变,以对可视环体与板体之间产生稳定连接作用。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板体背离可视环体一侧的柔性面罩,所述柔性面罩的周边部分设有连接处,连接处用于与板体相连;

所述柔性面罩上一体设置有柔性凸起,所述柔性凸起内贯穿设有可视通道,所述柔性凸起从可视孔延伸至内环腔,且贴合于内环腔腔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的眼部与可视孔相对,柔性面罩的周边位置会通过连接处与板体相连,实现基础的连接;一方面,柔性面罩位于中板体背离可视环体的一侧,在实际使用时,柔性面罩会直接与使用者面部直接相接触,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度;其次,若使用者的眼部正对于内环腔时,由于柔性凸起延伸至内环腔,且贴合于内环腔腔壁上,覆盖了可视环体与中安装板之间的交界边,内环腔内的整体性更高,光线只需穿过可视通道即可被使用者眼睛所感知,视觉体验更佳。

优选的,所述柔性凸起背离柔性面罩的端部设有柔性翻边,所述柔性翻边包裹于可视环体背离板体的端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柔性翻边能与可视环体背离中安装板的端部产生包裹作用,即整个柔性凸起会与可视环体之间产生一定的连接作用,以助于提升柔性面罩的整体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点处设有铰接轴、装饰固定件,在左板上设有左铰接凸台,所述右板上设有右铰接凸台,所述装饰固定件包括铰接延伸台,所述铰接轴同时穿过左铰接凸台、右铰接凸台、铰接延伸台,以实现三者之间的铰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左铰接凸台、右铰接凸台、铰接延伸台通过同一个铰接轴实现铰接,首先,左板以及右板之间能绕着铰接轴发生翻折;其次,由于后期会在罩体靠近装饰固定件的一侧安装外面罩,当左板以及右板发生翻折时,装饰固定件能时刻位于左板与右板之间,以助于保持按摩器的外部结构完整性。

优选的,所述左板上设有左侧凹陷,所述右板设有右侧凹陷,左侧凹陷与右侧凹陷可共同拼凑成用于容纳使用者鼻梁部位的容纳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容纳槽会给予使用者鼻梁足够的放置空间,一方面,提升了使用者的整体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去除了使用者鼻梁部位的干涉因素,眼部按摩器与使用者面部贴合面积更大,有助于提升眼部按摩器的按摩效果。

优选的,所述装饰固定件上设有外露面,所述外露面与容纳槽相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左板与右板发生折叠时,此时,装饰固定件的外露面便会及时位于原先容纳槽所在位置,以保持眼部按摩器的外部结构完整性。

优选的,所述装饰固定件包括外露件、内部件、连接螺栓,所述外露件以及内部件两者之间呈分体设置,所述外露面以及铰接延伸台均位于内部件内,所述连接螺栓穿过内部件且螺纹连接于外露件,所述外露件和内部件之间留有间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露件与内部件采用了分体设置的方式,可采用两副对应的模具进行注塑,降低装饰固定件制造生产成本;后期采用连接螺栓来进行连接,连接稳定性以及便捷性较高;间隔则给予内部按摩组件当中的气管、导线等的横穿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视化眼部按摩器,其可视范围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视化眼部按摩器,包括上述中安装板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板结构上的左可视孔以及右可视孔形状尺寸限定,能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可视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左可视孔与右可视孔两者的形状均为椭圆形,且左可视孔与右可视孔之间的尺寸距离限定,能有助于提升使用者的可视范围大小;

(2)可视环体与中安装板采用分体设置,方便利用不同的注塑模具分别对可视环体、中安装板进行注塑,解决了无法脱模的问题;

(3)装饰固定件采用分体设计,方便利用不同的注塑模具进行注塑,通过连接螺栓相连,连接便捷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板体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左可视孔、右可视孔的特征;

图2为实施例一中板体与装饰固定件之间的配合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板体与装饰固定件之间的配合关系;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用于重点展示凹部与凸部之间的配合关系;

图4为实施例一中可视环体与板体之间的配合关系,用于重点展示可视环体与板体之间的配合关系;

图5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爆炸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一的内部各构件结构;

图6为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一相对于柔性凸起位置的内部结构情况;

图7为图6的B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左板;2、左铰接凸台;3、左侧凹陷;4、右板;5、右铰接凸台;6、右侧凹陷;7、容纳槽;8、连接点;9、左可视孔;10、右可视孔;11、连接件;12、烫接柱;13、固定翻边;14、固定孔;15、可视环体;16、内环腔;17、柔性面罩;18、柔性凸起;19、可视通道;20、柔性翻边;21、铰接轴;22、装饰固定件;221、外露件;222、内部件;224、铰接延伸台;23、外露面;24、间隔;25、板体;26、连接处;27、镂空孔;28、左近点;29、右近点;30、左远点;31、右远点;32、连接翻边;33、底板;34、观察孔;35、连接柱;36、固定螺钉;37、外面罩;38、加强筋;39、安装区;40、贯穿孔;41、可视装饰面板;42、凸部;43、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中安装板结构,参见图1,包括板体25,板体25包括左板1以及右板4,左板1与右板4之间存在连接点8,左板1以及右板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

详细而言,参见图2,在左板1的端部设有左铰接凸台2,右板4上设有右铰接凸台5,本实施例当中,铰接轴21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以保证其连接稳定性;铰接轴21同时穿过左铰接凸台2以及右铰接凸台5,左板1以及右板4则能绕着铰接轴21发生相互折叠。

在左板1以及右板4上均存在镂空孔27,以减轻整个板体25的质量。

参见图1以及图2,在左板1上贯穿设有左可视孔9,在右板4上贯穿设有右可视孔10,左可视孔9与右可视孔10之间以连接点8为对称点呈对称设置,左可视孔9以及右可视孔10的形状均为椭圆形,左可视孔9以及右可视孔10的长轴方向均平行于左板1以及右板4的排布方向。

参见图1,左可视孔9最靠近连接点8的孔边为左近点28,右可视孔10最靠近连接点8的孔边为右近点29,左近点28与右近点29之间的间距大小为a,其中30mm≤a≤60mm。

左可视孔9最远离连接点8的孔边为左远点30,右可视孔10最远离连接点8的孔边为右远点31,左远点30与右远点31之间的间距为b,其中110mm≤b≤150mm。

参见图2,在左板1上设有左侧凹陷3,右板4上设有右侧凹陷6,左侧凹陷3与右侧凹陷6可共同拼凑成容纳槽7,在实际使用时,容纳槽7用于容纳使用者鼻梁部位。

参见图2以及图3,装饰固定件22包括外露件221、内部件222、连接螺栓,外露件221以及内部件222两者之间呈分体设置,在外露件221的侧壁上设有凸部42;在内部件222的侧壁上设有凹部43,凹部43为长条形的凹陷,内部件222上设有外露面23,外露面23则对应于容纳槽7;连接螺栓穿过内部件222侧壁,连接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于外露件221,以实现内部件222与外露件221之间的连接。

发生连接的同时,凸部42会与凹部43相互嵌合,外露件221和内部件222之间留有间隔24,间隔24可供气管等穿过。

参见图2,在内部件222背离外露件221的侧壁上设置有铰接延伸台224,本实施例中,铰接延伸台224的数量为两个,当然数量也可以是两个以上,铰接轴21同样也穿过所有的铰接延伸台224。

为了能提升铰接延伸台224的结构强度,在内部件222背离外露件221的侧壁上还设置了加强筋38,该加强筋3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铰接延伸台224。

参见图4,在左板1以及右板4上均设有连接件11以及可视环体15,可视环体15与左板1、右板4之间采用分体设置,每个可视环体15内贯穿设有与左可视孔9或右可视孔10相对的内环腔16,可视环体15可通过连接件11连接于对应的左板1或者是右板4上。

本实施例当中,提供了两种连接件11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一、参见图4,该连接件11包括若干连接于板体25靠近于外面罩37侧壁的烫接柱12,若干烫接柱12分布于左可视孔9以及右可视孔10的四周,在可视环体15靠近于中安装板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翻边13,固定翻边13向可视环体15外部翻出,在固定翻边13上存在固定孔14,可视环体15移动到靠近板体25侧壁,烫接柱12会对应插入到固定孔14中,再使用如电烙铁等烫化设备对烫接柱12端部进行烫化,以使可视环体15与板体25之间产生可靠连接;

表现形式二、表现形式二未在图中示出,该连接件11则选用连接螺钉,同样在可视环体15靠近于板体25的端部设置有固定翻边13,固定翻边13向可视环体15外部翻出,在固定翻边13上存在固定孔14,连接螺钉穿过对应固定孔14,且端部螺纹连接于板体25,以使可视环体15与板体25之间产生可靠连接。

参见图5,在板体25背离可视环体15的一侧依次设有底板33、柔性面罩17,柔性面罩17的材料选用硅胶,柔性面罩17靠近于底板33的一侧设置有柔性凸起18,该柔性凸起18的材质与柔性面罩17的材质相同,在柔性凸起18背离柔性面罩17的端部设置有柔性翻边20,该柔性翻边20向外翻起,在柔性凸起18内贯穿设有可视通道19,可视通道19同样也贯穿于柔性面罩17。

在板体25背离柔性面罩17的一侧设有外面罩37,外面罩37上贯穿设有与内环腔16相对的贯穿孔40,在外面罩37背离板体25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区39;在外面罩37背离板体25的一侧还设置有可视装饰面板41,可视装饰面板41采用的是由真空镀膜技术制成的单向可视玻璃构成,可视装饰面板41安装于安装区39内,并覆盖住固定螺钉36以及贯穿孔40。

参见图5、图6以及图7,在柔性面罩17与板体25之间设有底板33,在柔性面罩17的周边边缘处设有连接处26,该连接处26设有连接翻边32,连接翻边32翻折至板体25与底板33之间,底板33上贯穿设有两个与左可视孔9、右可视孔10分别相对的观察孔34,该柔性凸起18依次通过观察孔34、左可视孔9或右可视孔10,柔性凸起18贴合于内环腔16腔壁,且使柔性翻边20最终包裹于可视环体15背离板体25的端部。

在板体25背离底板33的一侧设有外面罩37,底板33靠近于板体25一侧设有连接柱35,连接柱35贯穿于柔性面罩17以及板体25,还设置有固定螺钉36,固定螺钉36依次穿过外面罩37、板体25、连接翻边32且端部螺纹连接于连接柱35。

实施例二:一种可视化眼部按摩器,包括实施例一中的中安装板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