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7926发布日期:2019-04-24 00:1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



背景技术:

对于骨科手术患者或者偏瘫患者通常需要几个月康复治疗;目前患者术后数月进行康复治疗时,下肢功能衰退,只能缓慢移动,而且比较麻烦或由医护人员帮助,所以拐杖在康复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助力行走的作用。

然而,现有技术中临床专用的拐杖存在以下不足和缺陷:

首先、现有技术中的拐杖的支撑脚是固定的,而拐杖作用比较单一,在康复过程中只是起支撑作用,并不能对患者的康复治疗起到关键性作用,患者活动时,需要借助外力移动整个支撑脚才能行走,然而,对于偏瘫患者,患肢是达不上力的作用,在使用现有技术中所用的拐杖在行走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健肢的重心不稳,容易摔倒。

其次,现有技术中的拐杖并没有固定患者患肢的位置,患者在移动过程中,拐杖是直接作用在人体腋窝位置处,无减震缓冲作用,存在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文献CN201520203661.4,申请日20150407,专利名称为:一种康复拐杖,包括控制区以及旋接在所述控制区底部的功能区和旋接在所述功能区底部的支杆;所述控制区包括把手、设置在所述把手底部的LED显示屏、设置在所述LED显示屏边侧的喇叭和温度感应器;所述功能区包括设置在所述功能区顶部的设置在手机卡槽内的卡片手机、设置在所述手机卡槽底部的摄像头;所述支杆顶部的内设凹槽内安装有电源。

上述专利文献的康复拐杖,不仅能够成为帮助病人、老年人、残疾人等行走的工具,还可以成为一种随身携带的娱乐设备,有助于病人的康复。但是关于一种能够自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好,康复效果好的技术方案则无相应的公开。

综上所述,需要一种能够自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好,康复效果好的电磁拐杖,而关于这种电磁拐杖目前还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好,康复效果好的电磁拐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所述的电磁拐杖包括腋托、握把、支撑架、连接杆、支撑脚、辅助脚;所述的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连接块;所述的连接块在顶端连接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所述的握把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体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体上;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两端具有间隙,该间隙从顶端向底端逐渐缩小;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底端固定在连接头中;所述的连接头中还贯穿有连接杆,且该连接杆介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支撑脚;所述连接杆靠近支撑脚的一端设有连接体;所述的连接体铰接辅助脚。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脚包括第一脚座、线圈、挡环、电源、支撑杆、第一转动轴;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有第一转动轴,支撑杆的底端设有第一脚座;所述的电源设置在支撑杆的侧边;所述的支撑杆由两部分插接而成;所述的挡环共有两个,且两个挡环之间套接线圈;所述的线圈的两端与电源相连接;所述电源内设有第一定时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辅助脚包括辅助杆、磁铁、旋转马达、第二转动轴、第二脚座;所述的辅助杆为弯曲形结构,所述的辅助杆一端连接第二转动轴,辅助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脚座;所述的第二转动轴与旋转马达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旋转马达上设有第二定时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脚座与第二脚座的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脚座呈塔形结构,且第一脚座的接地面设有摩擦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摩擦槽为环形。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线圈为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圈为表面套有保护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腋托和握把均采用PE环保发泡材质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能够自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带替现有技术中的拐杖,引导患者自行康复训练,无需医务人员协助,安全性好,康复效果好。

2、腋托的轮廓设计为弧形结构,这与人体腋下生理结构相吻合,不易脱落;握把的轮廓设计为弧形结构,不易脱落;

3、连接头为三孔的结构形式,连接头的设计,使得支撑架与连接杆的之间的衔接可靠,巧妙的将支撑架的作用力传递到连接杆上;

4、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震动马达、第一定时开关和第二定时开关的巧妙设计,使得支撑脚能够在辅助脚的带动下自动移动。从而自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好,康复效果好;

4、设有线圈,线圈可减少冲击,具有减震作用,安全性好;第一脚座和第二脚座均为塔形结构,占据面积大,稳定性好;

5、第一脚座和第二脚座的接地面为设有摩擦槽,增加摩擦力,防止滑倒;支撑架设有不同高度安装握把的调节孔,握把可调节安装在支撑架上。该设计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能够适应不同长度手臂能够握住握把,安全性好;

6、连接杆设有多个不同位置的固定凸起,连接杆可调节固定在连接头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能够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辅助脚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第一脚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第一脚座的底面方向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腋托 2.支撑架

21.第一支撑体 22.第二支撑体

23.连接块 3.握把

4.连接头 5.连接杆

6.支撑脚 61.第一脚座

62.线圈 63.挡环

64.电源 65.支撑杆

66.第一转动轴

7.辅助脚 71.辅助杆

72.磁铁 73.第二脚座

74.旋转马达 75.第二转动轴

76.连接体 8.调节孔

9.固定凸起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所述的电磁拐杖包括腋托1、握把3、支撑架2、连接杆5、支撑脚6、辅助脚7;所述的支撑架2包括第一支撑体21、第二支撑体22、连接块23;所述的连接块23在顶端连接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所述的握把3一端固定在第一支撑体21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二支撑体22上;所述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两端具有间隙,该间隙从顶端向底端逐渐缩小;所述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的底端固定在连接头4中;所述的连接头4中还贯穿有连接杆5,且该连接杆5介于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之间;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铰接支撑脚6;所述连接杆5靠近支撑脚6的一端设有连接体76;所述的连接体76铰接辅助脚7。

请参照图2,图2为支撑脚6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支撑脚6包括第一脚座61、线圈62、挡环63、电源64、支撑杆65、第一转动轴66;所述支撑杆65的顶端设有第一转动轴66,支撑杆65的底端设有第一脚座61;所述的电源64设置在支撑杆65的侧边;所述的支撑杆65由两部分插接而成;所述的挡环63共有两个,且两个挡环63之间套接线圈62;所述的线圈62的两端与电源64相连接;所述电源64内设有第一定时开关。

请参照图3,图3为辅助脚7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辅助脚7包括辅助杆71、磁铁72、旋转马达74、第二转动轴75、第二脚座73;所述的辅助杆71为弯曲形结构,所述的辅助杆71一端连接第二转动轴75,辅助杆7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脚座73;所述的第二转动轴75与旋转马达74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的旋转马达74上设有第二定时开关。

请参照图4和图5,图4为第一脚座61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一脚座61的底面方向结构示意图。所述的第一脚座61与第二脚座73的形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脚座61呈塔形结构,且第一脚座61的接地面设有摩擦槽,优选该摩擦槽为环形。

该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

所述的腋托1采用PE环保发泡材质制作而成,回弹力高,柔软舒适;腋托1的轮廓设计为弧形结构,这与人体腋下生理结构相吻合,不易脱落。

所述的支撑三角形的结构形式,受力稳定,力学性能好,能够安全稳定地传递腋下作用力。

所述的握把3便于支撑手掌部位,握把3采用PE环保发泡材质制作而成,回弹力高,柔软舒适,握把3的轮廓设计为弧形结构,不易脱落。

所述的连接头4为三孔的结构形式,其中,连接头4两侧的孔为盲孔,该盲孔用于固定第一支撑体21和第二支撑体22;连接头4中间的孔为通孔,该通过用于穿设连接杆5,连接头4的设计,使得支撑架2与连接杆5的之间的衔接可靠,巧妙的将支撑架2的作用力传递到连接杆5上。

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设有支撑脚6,该支撑脚6与连杆是铰接的,即支撑脚6可为围绕连杆旋转;使用状态下,启动支撑脚6上的电源64,电源64使得线圈62通电,而通电线圈62是缠绕在铁制材料的支撑杆65上,这样,由于电磁感应原理,就能使得支撑脚6产生磁力作用;相应的辅助脚7上设有磁铁72,在磁力的吸引作用下,使得支撑脚6向靠近辅助脚7方向进行旋转,这样实现了支撑能够移动。支撑脚6的移动时间由第一定时开关控制,即当支撑脚6靠近辅助脚7附近的某一个位置时,第一定时开关断开,线圈62不再产生磁力的作用,仅仅依靠辅助脚7的磁铁72的吸引力不足以吸引支撑脚6,此时,支撑脚6为静止状态。同时,旋转马达74的第二定时关启动,促使旋转马达74开始转动,旋转马达74一旦转动,使得第二转动轴75转动,即辅助杆71向前摆动,当辅助杆71摆动到一定幅度后,第二定时开关断开,辅助脚7为静止状态,重复上述支撑脚6的第一定时开关,使得支撑脚6移动。即通过电磁感应原理,震动马达、第一定时开关和第二定时开关的巧妙设计,使得支撑脚6能够在辅助脚7的带动下自动移动。从而自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好,康复效果好。

另外,线圈62除了通电产生电磁感应的作为外,线圈62还具有减震作用,因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人体腋窝为直接受力部位,这容易引起损伤,不利于康复,而本实施例中线圈62可减少冲击,具有减震作用,安全性好。

所述的第一脚座61和第二脚座73均为塔形结构,占据面积大,稳定性好;所述第一脚座61和第二脚座73的接地面为设有摩擦槽,增加摩擦力,防止滑倒。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康复训练电磁拐杖的使用方法是:将患者的患肢固定在支撑脚6上,其支撑脚6可通过绑定方式,或者卡合方式固定患者的患肢,这样,确保患肢与支撑脚6是同步运动康复锻炼的,而支撑脚6与辅助脚7利用电磁原理以及旋转马达74,巧妙利用时间差,使得辅助脚7能够带动支撑脚6自动移动,从而实现自动康复锻炼。

实施例2

请参照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2设有不同高度安装握把3的调节孔8,握把3可调节安装在支撑架2上。该设计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能够适应不同长度手臂能够握住握把3,安全性好。

实施例3

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5设有多个不同位置的固定凸起9,连接杆5可调节固定在连接头4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能够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适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康复训练的电磁拐杖,能够自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带替现有技术中的拐杖,引导患者自行康复训练,无需医务人员协助,安全性好,康复效果好。腋托1的轮廓设计为弧形结构,这与人体腋下生理结构相吻合,不易脱落;握把3的轮廓设计为弧形结构,不易脱落;连接头4为三孔的结构形式,连接头4的设计,使得支撑架2与连接杆5的之间的衔接可靠,巧妙的将支撑架2的作用力传递到连接杆5上;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震动马达、第一定时开关和第二定时开关的巧妙设计,使得支撑脚6能够在辅助脚7的带动下自动移动。从而自动带动患者患肢进行康复训练,安全性好,康复效果好;设有线圈62,线圈62可减少冲击,具有减震作用,安全性好;第一脚座61和第二脚座73均为塔形结构,占据面积大,稳定性好;所述第一脚座61和第二脚座73的接地面为设有摩擦槽,增加摩擦力,防止滑倒;支撑架2设有不同高度安装握把3的调节孔8,握把3可调节安装在支撑架2上。该设计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能够适应不同长度手臂能够握住握把3,安全性好;连接杆5设有多个不同位置的固定凸起9,连接杆5可调节固定在连接头4上。该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能够适合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适用范围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