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针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7500发布日期:2019-05-11 01:09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针胸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带针胸引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心胸外科手术中,需要使用胸腔引流管引流胸腔内的气体或液体,现如今使用的胸腔引流管具有引流胸水和胸腔内气体的功能,但是常有引流不畅、不易固定、留取标本不便等缺点。

因此申请人认为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带针胸引管,其引流通畅且方便留取标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针胸引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针胸引管,包括管体和圆针,所述管体上设有第一引流孔、第二引流孔,所述第一引流孔和第二引流孔在管体周向上相互呈90°分布;

所述管体的一端与三通接头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接头的其它两端还分别与插接管头、引流管一端连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污物收集装置连通以收集从胸腔中排出的污物;所述圆针通过插接管头插入所述管体的内部;圆针可以采用不锈钢的材料,不锈钢圆针在管体的内部作类似活塞运动,在管体内形成负压,从而吸出污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可固定或活动连接有一引流支管;固定连接则是引流管与引流支管为一体式结构,此时引流支管为一软管,可较好的与污物收集装置进行连接,适应性强;活动连接则可是螺纹、快速接口等连接方式,这主要适用于不同的污物收集装置的接口所需,使带针胸引管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引流支管上设置有双头连接管,所述双头连接管的开放端与所述引流管之间为可拆卸式装配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飞机夹,所述飞机夹与所述管体固定连接,飞机夹与患者皮肤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飞机夹和所述管体通过透明敷贴与皮肤黏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管头、引流支管或引流管上还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安装腔,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转轴孔、管孔;所述安装腔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弧形弹簧片、下压板、上压板、凸轮,所述凸轮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安装腔中,所述转轴的两端与所述外壳上的转轴孔可转动装配;所述插接管头穿过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管孔进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与插接管头接触面上分别设置有上弧槽和下弧槽,所述上弧槽和下弧槽分别与插接管头上下两端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上压板顶面上设置有止退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弹簧片采用弹性材料制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弹簧片一端与安装腔底部连接固定,另一端为开放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能使胸水或胸腔内气体引流更加通畅。现有的胸腔引流管只有管腔前端有两个开口(第一引流孔或第二引流孔其中一个)用于引流,但临床工作中经常由于气胸位置不同经常无法得到充分引流,导致皮下气肿或气胸持续存在,也会由于胸水位置不同无法得到完全引流。本实用新型通过同时设置第一引流孔和第二引流孔用于引流,使胸水及气胸引流的更加通畅。

2. 现有胸腔引流管不易固定,现普遍的做法是每次都在胸腔引流管周围缝皮处用多余的缝线在胸腔引流管上绕多圈,然后白色胶布五花大绑,做的漂亮点的把胶布做成十字型固定,但仍无法观察胸腔引流管连接皮肤处的情况,比如是否有炎症存在,是否漏液等。本实用新型在带针胸引管与患者皮肤接触处安装用于固定带针胸引管的飞机夹,可将飞机夹周围皮肤与飞机夹固定,又牢靠又美观。另外飞机夹和带针胸引管外面可用透明敷贴黏贴,可以观察带针胸引管周围皮肤情况。

3. 现有胸腔引流管末端接胸引瓶或尿袋,若想留取引流液做化验,需要先用血管钳夹闭胸腔引流管,拔开胸腔引流管和尿袋连接,然后一手拿几个容器放在引流管下端准备接胸水,一手放开血管钳,让胸腔引流管对准下端容器,经常需要助手一起完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流支管(可与50ml针管匹配),在操作时夹闭插接管头,用针管在引流支管抽吸胸水后注射入采样容器内,单人完全就可以完成。这种设计还可用于气胸患者实验性抽气,了解胸腔内是否还有气体,或者用于胸水引流完全后向胸腔内注入各种药物。这种操作即清洁又简便,且一人就可以完成多项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针胸引管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针胸引管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针胸引管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针胸引管具体实施方式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针胸引管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针胸引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针胸引管具体实施方式的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3,一种带针胸引管,包括管体100,管体100上设有第一引流孔110、第二引流孔120,第一引流孔110和第二引流孔120在管体周向(管体横截面的圆周上,以管体轴向为投影方向看)上相互呈90°分布;

管体100的一端与三通接头200的一端连通,三通接头200的其它两端还分别与插接管头130、引流管400的一端连通,

引流管400的另一端可与引流支管600的一端固定密封连通或活动密封连通,引流支管600的另一端可与污物收集袋(或吸纳袋,或真空抽吸系统)连通,使用时,通过引流管、引流支管将污物从胸腔内引流至污物收集袋中。

参见图5和图6,圆针800装入插接管头130、管体100中,使用时,通过不断抽插圆针800即可使管体插入胸腔中的一端产生负压,从而将胸腔中的污物吸出至引流管流出。

进一步地,参见图4,引流支管600上设置有双头连接管500,使用时通过双头连接管500与引流管400装配连通,其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磨口连接、快速接口等;通过双头连接管500能够方便更换连接引流支管600,从而方便使用,如更换不同直径的引流支管。

当然,引流支管600也可以直接与引流管400密封连通,只是这种结构就会使得使用时无法根据实际需要更换引流支管600。

参见图7和图8,进一步地,插接管头130和引流支管600(或引流管400)上还可以设置开关700,开关700包括外壳710,外壳710的内部设有安装腔711,外壳710上开设有转轴孔712、管孔713;

安装腔711的内部由下至上依次设有:弧形弹簧片720、下压板730、上压板750、凸轮780,凸轮780通过转轴760安装在安装腔711中,转轴两端与外壳710上的转轴孔712可转动装配;

插接管头130(或引流管400或引流支管600,只要是其中一个都行)穿过设置在外壳上的管孔713进入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

使用时,通过凸轮780转动,使凸轮780长轴端与上压板接触压紧即可把上压板向下压,从而使插接管头在上压板和下压板直接被压紧直到封闭,这就起到关闭插接管头的作用;当凸轮短轴端与上压板接触时,插接管头处于未被压紧状态,也就是打开插接管头。

进一步地,为了使插接管头更好地被压紧和固定,可以在上压板和下压板与插接管头接触面上分别设置上弧槽751和下弧槽731,上弧槽751和下弧槽731分别与插接管头上下两端配合。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凸轮压紧上压板时发生转动,可以在上压板顶面上设置止退块770,使用时,可以将凸轮底部与止退块770的止退面771接触顶紧即可。

进一步地,弧形弹簧片720采用弹性材料制作,如弹性金属片或弹性塑料片等,且弧形弹簧片一端与安装腔底部连接固定,另一端为开放端。这种设计有利于防止弧形弹簧片松动,从而更好地提供复位弹力。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地固定管体100,可以将管体100上与飞机夹300固定,然后将飞机夹300固定在皮肤上即可,当然,还可以将飞机夹和带针胸引管用透明敷贴与使用者皮肤黏贴,进一步固定管体。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