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踝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054发布日期:2019-10-15 18:12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梯形踝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设备领域,尤其适合于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锻炼,方便膝关节手术患者术后患肢的体位护理及膝关节的康复功能锻炼,具体涉及一种梯形踝垫。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膝关节作为全身最复杂的负重关节,退行性疾病(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及运动创伤(如膝关节叉韧带损伤等)的发生率正在不断增长。在我国,每年需要行膝关节置换者达到5-7万;而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达到69.1%,其中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约占40%.无论是行膝关节置换术还是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我们不仅为了减轻患者的疼痛,最终还需要恢复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即维持人体的直立行走及完成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屈伸功能,医护人员均需要在患者术后进行正确的患肢体位护理和康复锻炼指导等。临床医护人员在传统的术后患肢护理、腘绳肌及伸直功能练习中,给患者膝功能的恢复带来诸多不便。其一:采用让病人或家属准备的毛巾、衣服、卷纸等垫在患肢的踝部,或者干脆就不垫任何物品,护士对术后患肢的护理没有统一规范;其二:毛巾、衣服、卷纸等物品摆在病床上,五颜六色、五花八门,影响病房环境,不利于晨晚间护理;其三:使用的各种物品,没有凹槽形状,不符合踝部的曲线;其四:患者在传统的术后伸直功能练习常使用长方形海绵垫反折两道再垫于患肢足跟抬高患肢,海绵垫容易移位;其五:使用反折海绵垫,没有统一的高度、宽度标准;其六:患者在传统的患肢腘绳肌锻炼时无辅助用具;其七:术后患肢抬腿困难时,没有股四头肌锻炼的辅助工具;其八:患者出院回家后,由于缺少锻炼辅助工具,导致锻炼依从性差,进而影响到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患肢体位护理及膝关节伸直练习踝部体位垫,以便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康复阶段的所面临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梯形踝部垫,其具体结构如下:

梯形踝垫,包括主体1和腿部固定组件。所述主体1为梯形块或矩形块。在主体1的顶部设有顶部凹槽,在顶部凹槽周围的主体1上设有腿部固定组件。

进一步说,在主体1的顶部设有顶部凹槽内设有气垫。

进一步说,腿部固定组件由约束带31和扣环32组成。在顶部凹槽一侧的主体1顶面上设有约束带31,在顶部凹槽另一侧的主体1顶面上设有扣环32。

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更符合膝关节手术后患者护理、康复治疗的特点,可满足患者术后保持膝关节的功能位、利用术后患肢的腘绳肌锻炼及伸直功能练习等诸多需要。

本实用新型配有抬高患肢的梯形踝垫,患肢的抬高能有效促进静脉血液及淋巴回流,是减轻疼痛,消除肿胀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实用新型配有高度10cm的弧形海绵垫,垫予踝部不仅有利于维持术后膝关节的伸直体位,规范统一了术后的患肢护理。也便于患肢的腘绳肌锻炼。

本实用新型能够杜绝家属将毛巾、衣服、卷纸等物品摆在病床上,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与美观,减少了家属的经济支出。

本实用新型在裁剪成弧形凹槽,符合下肢的肢体曲线及人体的生物力学要求,维持患者术后肢体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

当采用主体1为矩形块,增高垫块4为梯形块的结构时,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为高度 20cm,其中,增高垫块4的顶面、底面长度分别为20cm*30cm、上低10cm*20cm的梯形海绵垫,在上低中间设计成一弧形凹槽,具有科学性、稳定性、柔韧性,统一了膝关节伸直锻炼辅助用具的制作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两块海绵垫使用高度为15cm,垫予踝部有利于患肢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本实用新型能够的使用促进肢体肿胀的消退,缩短了术后切口愈合的时间,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功能锻炼的宣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实用新型为出院患者提供了锻炼辅助工具,患者既感到舒适,又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并可在转运途中应用,操作简单、便捷、实用性强,增加患者回家后锻炼的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膝关节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增高垫块4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主体1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参见图1、2、3和5,梯形踝垫,包括主体1和腿部固定组件。所述主体1为梯形块或矩形块。在主体1的顶部设有顶部凹槽,在顶部凹槽周围的主体1上设有腿部固定组件。

参见图1、2和3,进一步说,在主体1的顶部设有顶部凹槽内设有气垫。

参见图1和3,进一步说,在主体1的顶部设有顶部凹槽内均布有3个以上的气垫 2。

参见图1、2和3,进一步说,腿部固定组件由约束带31和扣环32组成。在顶部凹槽一侧的主体1顶面上设有约束带31,在顶部凹槽另一侧的主体1顶面上设有扣环32。

参见图1和3,进一步说,在顶部凹槽两端的主体1顶部分别设有1个腿部固定组件。

参见图1、2和4,进一步说,在主体1的底部设有增高垫块4。所述增高垫块4为梯形块或矩形块。

参见图5,在主体1的底部设有固定凹槽51。参见图4,在增高垫块4顶部设有固定凸块52。主体1底部的固定凹槽51与增高垫块4顶部的固定凸块52相互匹配。

参见图5,在主体1的底部设有主体底部凹槽61。参见图4,在增高垫块4顶部设有垫块顶部凹槽62。主体底部凹槽61的位置与垫块顶部凹槽62的位置相互对应。在由主体底部凹槽61与垫块顶部凹槽62共同围成的区域内设有支撑体63,如图1或2所示。

进一步说,主体底部凹槽61与垫块顶部凹槽62的截面均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主体底部凹槽61与垫块顶部凹槽62所围成的区域呈圆柱形或椭圆柱形。支撑体63为圆柱或椭圆柱。

进一步说,主体1与增高垫块4的材质均为海绵或泡沫。主体1与增高垫块4的表面均包覆盖有棉布或无纺布。约束带31的材质为布。扣环32的材质为塑料或金属或木料。支撑体63为中空的塑料管。

优选的方案是,梯形的顶面长不小于30cm,宽不小于10c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