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96582发布日期:2018-12-18 21:1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导尿装置。



背景技术:

医学上,经由尿道插入导尿管到膀胱,引流出尿液。导尿分为导管留置性导尿及间歇性导尿二种。前者导尿管一直留置在病人体内,在病情许可时才拔掉或定期更换新管子。后者则每隔4-6小时导尿一次,在膀胱排空后即将导尿管拔出。

而在手术时,患者不能移动,但是意识清醒的患者经常会遇到要排尿情况的发生,也会使用到引流袋,将患者尿液引流到引流袋内,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将插尿管进行排尿了;

而不论是介入是导尿还是外导尿,都容易出现尿液排导不及时发生尿液逆流情况的发生,不但容易给患者造成伤害,同时也容易污染到手术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导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尿装置,包括引流袋和与引流袋相配合的导尿管,导尿管的前端具有连接套,导尿管与引流袋之间设有缓冲腔体,导尿管通过缓冲腔体与引流袋相通,缓冲腔体的内腔中由上至下设有上环形挡圈和下环形挡圈,且上环形挡圈上设有第一缓冲卡,下环形挡圈上设有第二缓冲卡,第一缓冲卡包括第一卡圈,第一卡圈的中部还具有小圈,第一卡圈与小圈之间具有若干根连接条,且若干根连接条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小圈的外周,且每根连接条的一端与小圈相接,另一端与第一卡圈相接,第二缓冲卡包括卡盘,且卡盘上均匀开有多个过液孔。

所述缓冲腔体的下端具有引流管,缓冲腔体通过引流管与引流袋相通,引流袋的上端具有连通端,引流袋的下端为出液管。

连通端的上端具有与引流管相通的连接腔,连通端还开有圆弧腔,且圆弧腔的顶端与连接腔相通,引流袋的内腔中设有与连通端相配合的块引导板,块引导板之间构成引导腔,块引导板的上下两端均与引流袋之间具有连通腔,通过连通腔,引导腔与引流袋的内腔相通,引导腔内具有与连通端相配合的浮球堵头。

所述浮球堵头包括堵头主体,堵头主体的外周套装有浮盘,浮盘的盘身开有若干个通孔,堵头主体的下端具有配重块,且堵头主体的上端具有与连通端的圆弧腔相配合的圆弧堵头。

所述圆弧堵头的上端具有硅胶止挡层。

所述还具有与出液管相配合的夹头,出液管的端部具有出液管管头,出液管管头的外壁开有阳螺纹段,还具有封盖,封盖的内腔开有阴螺纹段。

所述还具有副引流袋,副引流袋具有副引流管,副引流管的端部具有与出液管管头相配合的副引流管管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套,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既可以与介入式导尿的介入导尿管相接,也可以与外导尿的接盆相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可以确保在使用时在大量尿液进入时进行缓冲,避免出现尿液逆流情况的发生;而本实用新型还能够保证在长时间使用时,保证引流袋内的尿液不会以为虹吸情况的发生,避免尿液回流至患者膀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袋1连接副引流袋32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圈9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盘1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浮球堵头2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孔25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导尿装置,包括引流袋1和与引流袋1相配合的导尿管2,导尿管2 的前端具有连接套3,导尿管2与引流袋1之间设有缓冲腔体4,导尿管2通过缓冲腔体4 与引流袋1相通,缓冲腔体4的内腔中由上至下设有上环形挡圈5和下环形挡圈6,且上环形挡圈5上设有第一缓冲卡7,下环形挡圈6上设有第二缓冲卡8,第一缓冲卡7包括第一卡圈9,第一卡圈9的中部还具有小圈10,第一卡圈9与小圈10之间具有若干根连接条11,且若干根连接条11沿周向均匀分布在小圈10的外周,且每根连接条11的一端与小圈10 相接,另一端与第一卡圈9相接,第二缓冲卡8包括卡盘12,且卡盘12上均匀开有多个过液孔13。

所述缓冲腔体4的下端具有引流管14,缓冲腔体4通过引流管14与引流袋1相通,引流袋1的上端具有连通端15,引流袋1的下端为出液管16。

连通端15的上端具有与引流管14相通的连接腔17,连通端15还开有圆弧腔18,且圆弧腔18的顶端与连接腔17相通,引流袋1的内腔中设有与连通端15相配合的2块引导板19,2块引导板19之间构成引导腔20,2块引导板19的上下两端均与引流袋1之间具有连通腔21,通过连通腔21,引导腔20与引流袋1的内腔相通,引导腔20内具有与连通端15相配合的浮球堵头22。

所述浮球堵头22包括堵头主体23,堵头主体23的外周套装有浮盘24,浮盘24的盘身开有若干个通孔25,堵头主体23的下端具有配重块26,且堵头主体23的上端具有与连通端15的圆弧腔18相配合的圆弧堵头27。

所述圆弧堵头27的上端具有硅胶止挡层28。硅胶止挡层28能够更好地贴合封堵连接腔17。

所述还具有与出液管16相配合的夹头29,出液管16的端部具有出液管管头30,出液管管头30的外壁开有阳螺纹段,还具有封盖31,封盖31的内腔开有阴螺纹段。

所述还具有副引流袋32,副引流袋32具有副引流管33,副引流管33的端部具有与出液管管头30相配合的副引流管管头34。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尿液经过连接套3和导尿管2,进入到缓冲腔体4内,尿液首先会接触到第一缓冲卡7,尿液从小圈10和多个连接条11之间的空腔,到达第二缓冲卡8处,尿液再通过卡盘12的过液孔13,通过引流管14进入到引流袋1内,而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缓冲卡7的过液间隙是大于第二缓冲卡8的过液间隙的,因此能够对尿液进行从疏到密的缓流,让尿液尽可能多在缓冲腔体4内保存,避免一股脑进入到引流袋1内,而引流袋1 的内腔中尿液越来越多时,浮球堵头22会浮起,当浮球堵头22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其端部的圆弧堵头27能够进入到圆弧腔18内,堵住连接腔17,避免因为虹吸的原理,尿液回流至患者的膀胱,而当引流袋1已经满时,可以将夹头29夹住出液管16,旋下封盖31,将副引流袋32与引流袋1相通,即可进行二次引流,这样就使得引流袋1的使用时间更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