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的种植牙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2191发布日期:2019-01-18 19:30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卸的种植牙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科治疗领域的医疗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的种植牙托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牙齿种植是通过医学方式,将与人体骨质兼容性高的纯钛金属经过精密的设计,制造成类似牙根的圆柱体或其他形状,以外科小手术的方式植入缺牙区的牙槽骨内,经过4—6个月后,当人工牙根与牙槽骨密合后,再在人工牙根上制作烤瓷牙冠。因不具破坏性,种植牙齿已被口腔医学界公认为缺牙的首选修复方式。种植牙齿由于人工牙深植于牙骨内,可承受正常的咀嚼力量,功能和美观上几乎和自然牙一样,因此,被人们称为人类的第三副牙齿。

种牙的主要步骤包括植入种植体、安装基台、种植牙托取模和安装种植牙。其中,种植牙由种植体和义齿组成。在种植体植入到患者牙槽骨后,需要将牙槽骨的位置转移到工作模型上,以便制作义齿。这就是种植牙托的作用。而在转移患者牙槽骨位置时,以往的做法是在普通牙托上面打孔,即将对应的牙齿缺失部位剔除,然后涂抹印模材料,患者再咬合取模。这个过程既影响了工作效率,还影响位置的精准定位,对患者义齿的制作及患者的佩带效果都是很大的缺陷。此外,操作者在涂抹印模材料时,往往掌握不好用量,极易造成浪费和污染。而且开窗之后的牙托不能再继续使用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种植牙托,可以保证患者在种牙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同时确保种牙位置与力度的准确,保证医师与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操作方便,可适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当前牙齿种植领域中针对种植体和义齿制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出一种可拆卸的种植牙托,其主要特征解释如下。

这种可拆卸的种植牙托包括外托、内网以及薄膜;

其中,薄膜套接固定在内网上,与内网形成加热方式连接;

内网上附着有侧壁孔,在内网的牙周曲线外壳内部呈多层状排列,用于增加内网与薄膜的套接固定接触面积;

内网底部设置有多条加强筋,连接内网的内层和外层;

内网的背面沿镂空部一周设置了多个凸点,用于与外托的底部咬合;

内网的背面沿牙周曲线外壳设置了多个内网卡扣,分布于内网的背面沿牙周曲线外壳的前后两端,用于与外托的底部咬合;

外托的外层沿牙周曲线外壳的侧壁由封闭结构组成,防止印模材料外溢;

外托的底部沿镂空部位增设了一周凹坑,与内网底部的凸点咬合连接,连接固定内网与外托的底部;

外托内壁增设多个卡扣,分布于外托内壁的前、后两端,与内网的卡扣相互咬合,连接固定内网与外托的侧壁;

外托底部也设置有多条加强筋,连接外托的内层和外层。

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种植牙托由外托与内网组成,内网上附有薄膜,两者通过加热方式进行固定。薄膜穿透性强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患者带着种植体咬合时,种植体可直接穿透薄膜,即可一次性取下印模图像,暨牙槽骨位置。本产品无需备齐以往产品的10个型号,通用性很强,节约印模材料,无污染,且临床使用后,薄膜可更换,是可重复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种植牙托的内网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种植牙托的外托结构示意图。

针对附图中出现的标记解释如下:

1:内网 2:外托 11:侧壁孔 12:加强筋 13:镂空部凸点 14:外边缘凸点 15:内网卡扣 21:封闭结构 22:加强筋 23:镂空部凹坑 24:外边缘凹坑 25:外托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的义齿制作过程中,需要首先将牙托放入患者口内,大致确定取模部位,并在取模部位画上一个中心点,之后以牙托上所画的中心点部位,向四周延伸,剔出近似于牙齿大小的孔,接着,在牙托上涂抹印模材料,放入患者口中进行咬合,确定出种植体位置,最后,根据咬合图像,制作义齿供患者使用。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义齿制作过程,需要患者两次在空腔中放入牙托,步骤较为繁琐,而且通过附图也可以看出,当前牙托的材质由于频繁放入口腔牙齿上导致了牙托出现破损等情况,影响义齿的制作,以及由于牙托破损等原因可能带来一些卫生健康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可拆卸的种植牙托就较为良好地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 1和附图2针对该种植牙托作出详细说明。

该可拆卸的种植牙托主要包括外托2、内网1以及薄膜(图示未显示)。

参照附图1为内网1结构的主要组成示意图,其中,薄膜套接固定在内网1上,与内网形成加热方式连接,采用加热方式连接可以有效地确保薄膜与内网套接的紧密性,防止薄膜从内网上脱落。

内网1上附着有侧壁孔11,在内网1的牙周曲线外壳内部呈多层状排列,用于增加内网 1与薄膜的套接固定接触面积,一方面粗糙的接触面使得防脱效果更佳,另一方面,内网1 与薄膜较大的接触面积便于向薄膜上涂抹印模材料,使得印模材料更充分地遍布薄膜表面。

内网1底部设置有多条加强筋12,连接内网1的内层和外层,可以看出,内网1由内外两层结构构成,相互之间使用多条加强筋12连接,加强筋采用高强度韧性塑料,有力确保了内网1内外层的紧密连接性,这样既可有效增加印模材料的承重强度,又能在操作时根据临床的需要,可选择性的进行去除,充分保留了种植牙托的强度。

内网1的背面沿镂空部一周设置了多个凸点13和14,用于与外托2的底部咬合,凸点在外托的整个底部排布均匀,可以呈一层或两层排布,大量的凸点用于底部紧密贴合外托2,防止内网1和外托2掉落。

内网1的背面沿牙周曲线外壳设置了多个内网卡扣15,分布于内网的背面沿牙周曲线外壳的前后两端,用于与外托2的底部咬合,用于侧边紧密贴合外托2,防止内网1和外托2 掉落。

参照附图2为外托2结构的主要组成示意图,其中,外托2的外层沿牙周曲线外壳的侧壁由封闭结构21组成,此结构设计在取模时既节约印模材料,又防止多余印模材料溢出外托,进而防止污染。

外托的底部沿镂空部位增设了一周凹坑23和24,与内网底部的凸点13和14咬合连接,连接固定内网1与外托2的底部,两者可重叠镶嵌,从而增加了外托、内网两者之间的接触强度,有效防止内网在咬合过程中位置错位,保证了取模效果;

外托内壁增设多个卡扣25,分布于外托2内壁的前、后两端,与内网1的卡扣15相互咬合,连接固定内网与外托的侧壁,这种设计可有效卡住内网、锁定薄膜,且方便拆卸。

外托2底部也设置有多条加强筋22,连接外托2的内层和外层,加强筋采用高强度韧性塑料,有力确保了内网1内外层的紧密连接性,这样既可有效增加印模材料的承重强度,又能在操作时根据临床的需要,可选择性的进行去除,充分保留了种植牙托的强度。

外托采用高强度环保工程塑料制造,可高温消毒。使用之后可跟换镶有薄膜的内网1,操作更加便捷。

针对该可拆卸的种植牙托,优选地,所述薄膜可以选择具有穿透性以及一定的韧性的材质构成,并且具备安全性,比如可食用级的PE聚乙烯等。

优选地,所述内网1上的侧壁孔11呈椭圆形、长方形或圆形,在内网的牙周曲线外壳内部呈多层交错状排列。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12在外托2和内网1均设置为三条,背面沿一周等间距设置。

优选地,所述内网1的凸点13和14的设置位置包括内网的背面沿镂空部一周13和内网的两条外边缘14,在背面内周、背面外周和内网的两条外边缘均匀排布设置凸点。

优选地,所述内网的卡扣15设置为4个,均匀分布于内网的背面沿牙周曲线外壳的前后两端。

优选地,所述外托的侧壁的封闭结构21呈曲线形向上封闭状,便于防止印模材料向上外溢。

优选地,所述外托2的凹坑23和24设置位置包括外托底部沿镂空部位一周23和外托的两条外边缘24,在底部内周、底部外周和外托的两条外边缘均匀排布设置凹坑。

优选地,所述外托内壁的卡扣25设置为4个,均匀分布于外托的内壁沿牙周曲线外壳的前后两端。

综合上述该种植牙托和相关的使用方法可以看出,本种植牙托由外托和内网组成,薄膜通过加热方式与内网固定,拆卸方便;薄膜选用优质的材质,穿透性强且具备一定韧性;操作时种植体基台可穿透薄膜,取模更加精确、干净,材料不会溢出;上下颌都具备三种规格,可同时满足有牙和无牙颌情况,通用性强,减少医生操作时患者反复试戴托盘的次数,给患者以舒适感。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相关内容相对应现有技术具备了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备创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