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腔镜戳孔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5860发布日期:2019-01-15 22:54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腔镜戳孔缝合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合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安全腔镜戳孔缝合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外科手术中,通常需要对手术开口的部分进行闭合,以连接组织的相邻部分,有利于后期的愈合。如果采用手工进行缝合,操作困难而且浪费很多时间,往往缝合也不够理想,给医生带来不便,也给病人带来麻烦,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快速缝合且让人满意的缝合器。同时缝合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将缝合针插入人体其他部位而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一种安全腔镜戳孔缝合器,快速缝合且缝合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全腔镜戳孔缝合器,包括操作杆、左外壳体、右外壳体和开合摆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壳体内侧设置有半通腔,所述右外壳体上部设置有操作杆通孔和耳环片B,操作杆通孔上端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扣槽,耳环片B上设置有按压件和设置在按压件上的按压头,右外壳体的末端还设置有固定轴,右外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半通腔,左外壳体与右外壳体进行卡合连接,并使得左外壳体的半通腔与右外壳体的半通腔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腔,通腔与操作杆通孔进行贯通,左外壳体与右外壳体卡合连接后在中部形成左右两侧的连接处,左右两侧的连接处各设置一个用于将针线引入缝合器内的未闭合的针线通道;操作杆插入操作杆通孔后将操作杆设置在通腔内,操作杆包括本体和本体顶端上的拉环,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按压件通孔和弹性触头,弹性触头设置在按压件通孔的一侧并将弹性触头的端部露出在右外壳体上的弹性触头孔,右外壳体上的按压件按压弹性触头后将弹性触头缩回到通腔内,操作杆的操作杆下部设置有弹簧,下部的末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凸头;所述开合摆件设置有连接圆孔、斜导孔和不贯穿的弧形凹槽,开合摆件通过将右外壳体上的固定轴穿入开合摆件上的连接圆孔,操作杆上的两个连接凸头分别嵌入在开合摆件上的两个斜导孔上,从而将开合摆件左右各一个地设置在左外壳体和右外壳体的下方,开合摆件可以绕着固定轴进行左右摆动,将开合摆件进行打开或闭合;按压件将弹性触头按压回通腔内后,操作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往上弹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操作杆卡合在右外壳体上部的内壁的卡扣槽上,并使得连接凸头沿着开合摆件的斜导孔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开合摆件进行闭合,向下推动操作杆使得操作杆沿着通腔向下运动,操作杆推动开合摆件进行打开,弹性触头跟随着向下运动并当弹性触头的端部露出在右外壳体上的弹性触头孔上时,开合摆件完全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左外壳体上部设置有一耳环片A,耳环片A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卡合槽,下部设置有一卡合凹槽A和卡合凸头A,末端还设置有一圆形短轴,左外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半通腔;所述右外壳体的耳环片B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卡合头,下部设置有一卡合凹槽B和卡合凸头B,右外壳体的末端还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的下端设置有比固定轴短的圆形短轴,右外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半通腔。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头与卡合槽相互卡合、卡合凹槽B与卡合凸头A相互卡合、卡合凸头B与卡合凹槽A相互卡合,三处的卡合将左外壳体与右外壳体紧紧连接在一起,左外壳体和右外壳体卡合后使得左外壳体内侧的半通腔与右外壳体内侧的半通腔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腔,通腔与操作杆通孔贯通连接,左外壳体与右外壳体连接在中部形成左右两侧的连接处,左右两侧的连接处各设置一个用于将针线引入缝合器内的未闭合的针线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右外壳体上端设置有用于卡住操作杆进行轴向运动的锁紧卡环,当需要操作杆需要操作时,取下锁紧卡环并将锁紧卡环横向卡合在按压件上,阻止按压件按动。

进一步地,两针线通道不在同一平面内且将两针线通道投影到背面时,两针线通道对应的直线相交,相交的夹角为30°—45°,优选为45°。

进一步地,所述针线通道插入用于取出体内组织上的缝合线的引线穿针,引线穿针的末端设置有带有取线头,取线头可带有螺纹结构或其他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槽的底部为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的下部为扁平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摆件的上部还设置有凹孔,凹孔内设置有可以从凹孔内取出的螺母头,螺母头设置有可以阻止缝合器更深地插入的螺牙结构,比如通过螺纹结构将螺母头旋入在凹孔内,同时,螺母头能够被引线穿针的取线头将螺母头从凹孔内带出,螺母头与取线头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摆件呈菜刀形状,打开后的左右两个开合摆件呈V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先将缝合线固定在开合摆件的螺母头上,缝合器打入体内组织后,推动操作杆将开合摆件打开,引线穿针从针线通道插入后,通过引线穿针的取线头旋入开合摆件上的螺母头后再次选择将螺母头及螺母头上的缝合线从体内组织取出,再对缝合线进行打结,然后按动按压件,按压件通过按压头将弹性触头按压回通腔,操作杆在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往上弹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弹性触头卡合在卡扣槽上;而为了保证不误碰到按压件,将取出的锁紧卡环横向插入按压件上使得按压件不能按动弹性触头,从而避免按操作杆回弹,实现像操作自动圆珠笔一样简便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回弹功能,预先将缝合线通过螺母头埋入体内,预埋的螺母头的螺牙结构起到阻止缝合器更深的插入,防止误插伤其他的器官,随后取出打结即可,操作简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未插入引线穿针)。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杆与开合摆件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摆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插入引线穿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引线插针通过螺母头将缝合线取出缝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操作杆、2-锁紧卡环、3-针线通道、4-右外壳体、5-按压件、6-左外壳体、7-开合摆件、8-弹性触头孔、9-弹性触头、10-按压头、11-卡扣槽、12-操作杆通孔、13-卡合凹槽B、14-固定轴、15-通孔、16-卡合凸头A、17-按压件通孔、18-弹簧、19-操作杆下部、20-连接凸头、21--螺母头、22-凹孔、23-斜导孔、 24-连接圆孔、25-弧形凹槽、26-引线穿针、27缝合线、28-腹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安全腔镜戳孔缝合器,包括操作杆1、左外壳体6、右外壳体4和开合摆件7,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外壳体6内侧设置有半通腔,所述右外壳体4上部设置有操作杆通孔12和耳环片B,操作杆通孔12上端一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扣槽11,耳环片B上设置有按压件5和设置在按压件5上的按压头10,右外壳体4的末端还设置有固定轴14,右外壳体4的内侧设置有半通腔,左外壳体6与右外壳体4进行卡合连接,并使得左外壳体6的半通腔与右外壳体4的半通腔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腔,通腔与操作杆通孔12进行贯通,左外壳体6与右外壳体4卡合连接后在中部形成左右两侧的连接处,左右两侧的连接处各设置一个用于将针线引入缝合器内的未闭合的针线通道3;操作杆1插入操作杆通孔12后将操作杆1设置在通腔内,操作杆1包括本体和本体顶端上的拉环,本体的上部设置有按压件通孔17和弹性触头9,弹性触头9设置在按压件通孔 17的一侧并将弹性触头9的端部露出在右外壳体4上的弹性触头孔8,右外壳体 4上的按压件5通过按压头10按压弹性触头9后将弹性触头9缩回到通腔内,操作杆1的操作杆下部19设置有弹簧18,下部的末端两侧各设置有一个连接凸头20;所述开合摆件7设置有连接圆孔24、斜导孔23和不贯穿的弧形凹槽25,开合摆件7通过将右外壳体4上的固定轴14穿入开合摆件7上的连接圆孔24,操作杆1上的两个连接凸头20分别嵌入在开合摆件7上的两个斜导孔23上,从而将开合摆件7左右各一个地设置在左外壳体6和右外壳体4的下方,开合摆件 7可以绕着固定轴14进行左右摆动,将开合摆件7进行打开或闭合;按压件5 将弹性触头9按压回到通腔内后,操作杆1在弹簧18的作用下往上弹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操作杆1卡合在右外壳体4上部的内壁的卡扣槽11上,并使得连接凸头20沿着开合摆件7的斜导孔23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开合摆件7进行闭合,向下推动操作杆1使得操作杆1沿着通腔向下运动,操作杆1推动开合摆件7 进行打开,弹性触头9跟随着向下运动并当弹性触头9的端部露出在右外壳体4 上的弹性触头孔8上时,开合摆件7完全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左外壳体6上部设置有一耳环片A,耳环片A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卡合槽,下部设置有一卡合凹槽A和卡合凸头A16,末端还设置有一圆形短轴,左外壳体6的内侧设置有半通腔;所述右外壳体4的耳环片B上方的一侧设置有卡合头,下部设置有一卡合凹槽B13和卡合凸头B,右外壳体4的末端还设置有固定轴14,固定轴14的下端设置有比固定轴14短的圆形短轴,右外壳体4的内侧设置有半通腔。

进一步地,所述卡合头与卡合槽相互卡合、卡合凹槽B13与卡合凸头A16 相互卡合、卡合凸头B与卡合凹槽A相互卡合,三处的卡合将左外壳体6与右外壳体4紧紧连接在一起,左外壳体6和右外壳体4卡合后使得左外壳体6内侧的半通腔与右外壳体4内侧的半通腔形成一个完整的通腔,通腔与左外壳体6 上的通孔及操作杆通孔12贯通连接,左外壳体6与右外壳体4连接在中部形成左右两侧的连接处,左右两侧的连接处各设置一个用于将针线引入缝合器内的未闭合的针线通道3。

进一步地,所述右外壳体4上端设置有用于卡住操作杆1进行轴向运动的锁紧卡环2,当操作杆1不需要操作时,取下锁紧卡环2并将锁紧卡环2横向卡合在按压件5上,阻止按压件5按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右针线通道3不在同一平面内且将两针线通道3投影到背面时,左右针线通道3对应的直线相交,相交的夹角为30°—45°,优选为45°。

进一步地,所述针线通道3插入用于取出体内组织上的缝合线的引线穿针 26,引线穿针26的末端设置有带有螺纹结构的取线头。

进一步地,所述卡扣槽11的底部为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杆1的操作杆下部19为扁平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摆件7的上部还设置有凹孔22,凹孔22内设置有可以从凹孔22内取出的螺母头21,螺母头21设置有可以阻止引线穿针更深地插入的螺牙结构,比如通过螺纹结构将螺母头21旋入在凹孔22内,同时,螺母头 21能够被引线穿针26的取线头将螺母头从凹孔22内带出,螺母头21与取线头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摆件7呈菜刀形状,打开后的左右两个开合摆件呈V 字形。

所述针线通道3从左侧或右侧绕着左外壳体6和右外壳体4从另一侧出来,针线通道3的内壁圆滑粗细均匀走形缓和的孔洞,优选地,孔洞的横截面为圆形,也可以像其他如方形、椭圆形等形状,针线通道3对引线插针起到导向作用,针线通道3的内径大于螺母头21的直径和引线插针的直径;针线通道3未未封闭,一侧设置有出口,缝合线可以从一侧的出口取出或放入,引线穿针26的顶端设置有便于拿握的扁平把手,引线穿针26的针杆优选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首先,将缝合线固定在开合摆件7的螺母头21上,缝合器将缝合线一起埋入体内组织的腹膜28后,随后,取出锁紧卡环2,锁紧卡环2的取出使得操作可以向下推动,操作杆1向下推动过程中带动开合摆件7 打开,同步地,操作杆1上的弹性触头9向下运动,当弹性触头9运动到右外壳体4上的弹性触头孔8时,弹性触头9露出在弹性触头孔8,此时,操作杆1停止向下运动,开合摆件7完全打开,同步地,操作杆1上的弹簧18被压缩,操作杆1不能向运动后,将取出的锁紧卡环2横向插入按压件5上使得按压件5 不能按动,从而避免按压件5按动到弹性触头9,避免操作杆1在误碰的情况下进行回弹到初始位置;开合摆件7打开后,引线插针分别从左右的针线通道3 同时插入,转动引线插针使得引线插针的取线头转入开合摆件7上的螺母头21 内,再次反方向转动引线插针,从而通过引线插针将螺母头21及螺母头21上的缝合线27从腹膜28内一起取出,对取出的缝合线进行打结并进行缝合处理,同时设置的螺母头21带有螺牙结构,这周螺牙结构可以阻止引线穿针更深地插入而可能插入到其他人体组织,从而造成伤害,有了螺母头可以防止这样的伤害发生,将缝合线27取出完成后,取出卡紧在按压将的锁紧卡环2取下,按动按压件5,按压件5按动弹性触头9,从而使得操作杆1在弹簧18的作用下进行回弹并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弹性触头9卡合在右外壳体4上的卡扣槽11内,操作杆 1的向下推动或回弹的过程向操作自动圆珠笔一样操作,操作十分方便,如此完成上述操作,即完成整个缝合的过程,而设置的锁紧卡环2起到类似于卡簧的作用,在不使用时,能够将操作杆1卡住从而使得操作杆1不能向下推动,同时将锁紧卡环2横向插入按压件5时,又能防止误碰到按压件5按压弹性头,从而使得操作杆1进行回弹,防止发生意外。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