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350发布日期:2019-01-29 18:16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吸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吸痰器。



背景技术:

对体弱、衰竭的老人或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吞咽困难或是咳嗽反射能力降低或消失,无力咳嗽的重病人,聚集在鼻咽处的唾液有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需要及时清除,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窒息死亡等。通常口鼻中的分泌物或黏液是无法通过非植入的方式清除,可用吸痰器将痰吸出,以保持呼吸通畅,以免有生命危险。

现在临床及家用吸痰器体积大携带不方便,都依赖于负压管道及固定电源,使用起来比较局限,灵活性差,不利于搬运病人及移动病人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吸痰器,宗旨在改善吸痰器使用局限、不方便、灵活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吸痰器,包括:

吸痰瓶,吸痰瓶包括瓶体;

电动负压泵,电动负压泵设有抽气口;抽气口与瓶体连通;

安装座,安装座包括本体和连接在本体上的安装件,本体包括用于放置吸痰瓶、电动负压泵的安装室。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本体包括分别用于放置吸痰瓶、电动负压泵的第一安装室、第二安装室,第一安装室与第二安装室相互独立。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室的外壁和第二安装室的外壁通过固定杆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固定杆的高度小于本体的高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件沿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凸出本体的顶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安装件背离本体的一面设有卡接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瓶体包括入口,入口与抽气口通过连接管连通,吸痰瓶还包括控制件,控制件控制连接管的管道的开/闭。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瓶体内且靠近入口的端部设有防溢组件,防溢组件包括防溢塞和框架,框架与瓶体连接,框架包括容纳腔,防溢塞设于容纳腔内,防溢塞与入口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防溢塞的直径大于入口的口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防溢塞靠近入口的端部为锥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吸痰器的有益效果是:

便携式吸痰器包括吸痰瓶、电动负压泵以及安装座。吸痰瓶包括瓶体。电动负压泵设有抽气口。瓶体与抽气口连通。利用电动负压泵抽气提供动力,通过吸痰瓶上的负压调节阀调节负压,使痰液进入到瓶体中,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安装座包括本体和安装件。安装件与本体连接。本体包括用于放置吸痰瓶、电动负压泵的安装室。将吸痰瓶、电动负压泵放置在安装室后,可以利用安装件将便携式吸痰器与轮椅、床边等进行连接,适用于情况不同的患者使用,提高便携式吸痰器的适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吸痰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吸痰器中防溢组件的示意图。

图标:100-便携式吸痰器;110-吸痰瓶;111-瓶体;111a-入口;120-控制件;121-第一连接管;122-负压调节阀;123-第一连接嘴;124-表盘;125-第二连接管;126-第二连接嘴;130-电动负压泵;131-抽气口;132-排气口;150-安装座;151-本体;151a-开口;152-安装件;154-第一安装室;155-第二安装室;156-固定杆;161-框架;162-防溢塞;163-容纳腔;171-第一杆体;172-第二杆体;174-圆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吸痰器100。

便携式吸痰器100包括吸痰瓶110、电动负压泵130以及安装座150。吸痰瓶110包括瓶体111。电动负压泵130设有抽气口131。瓶体111与抽气口131连通。利用电动负压泵130抽气提供动力,使痰液进入到瓶体111中,使用方便快捷。

安装座150包括本体151和安装件152。安装件152与本体151连接。本体151包括用于放置吸痰瓶110、电动负压泵130的安装室。换言之,将吸痰瓶110、电动负压泵130放置在安装室后,可以利用安装件152将便携式吸痰器100与轮椅、床边等进行连接,适用于情况不同的患者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51的顶端具有开口151a,安装件152沿本体151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凸出开口151a设置。此时,能够提高便携式吸痰器100与其他装置连接的稳定性。优选地,安装件152背离本体151的一面设有卡接部。利用卡接部即可将便携式吸痰器100与其他装置进行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卡接部具体结构不限,例如可为卡槽、卡扣等。

进一步地,本体151包括分别用于放置吸痰瓶110、电动负压泵130的第一安装室154、第二安装室155。且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安装室154与第二安装室155相互独立。与将吸痰瓶110、电动负压泵130放置在一个安装室相比,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电动负压泵130与吸痰瓶110在工作时不会相互影响,且将吸痰瓶110、电动负压泵130分别放置在第一安装室154、第二安装室155内后,整个便携式吸痰器100在放置时会更加稳定,避免出现便携式吸痰器100倾倒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室154的大小与吸痰瓶110相匹配,第二安装室155的大小与电动负压泵130相匹配。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室154的外壁与第二安装室155的外壁通过固定杆156连接。优选地,固定杆156的高度小于本体151的高度。此时可以理解为,固定杆156为一个手持部,使用者在使用时,可以握住固定杆156来安装便携式吸痰器100。

吸痰瓶110还包括控制件120。瓶体111包括入口111a,入口111a与抽气口131通过连接管连通。吸痰瓶110还包括控制件120,控制件120控制连接管的管道的开/闭。具体地,连接管包括第一连接管121和第二连接管125。控制件120包括负压调节阀122和第一连接嘴123。第一连接管121与入口111a连通。负压调节阀122、第一连接嘴123安装于第一连接管121,且负压调节阀122、第一连接嘴123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管121的两侧。第二连接管1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嘴123、抽气口131连通。第一连接管121的顶端设有表盘124。利用负压调节阀122能够方便调节吸痰瓶110内的压强、提高便携式吸痰瓶11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瓶体111内且靠近入口111a的端部设有防溢组件。防溢组件包括防溢塞162和框架161。框架161与瓶体111连接。

框架161包括容纳腔163。具体地,如图2所示,框架161包括沿竖向设置的多个第一杆体171和底盘,多个第一杆体171的一端与底盘连接,多个第一杆体171的另一端与瓶体111连接。底盘包括两个第二杆体172和一个空心圆盘174。两个第二杆体172垂直。第二杆体172的两端分别与圆盘174连接。第一杆体171、圆盘174以及第二杆体172共同围成了容纳腔163以放置防溢塞162。也即,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63与瓶体111内的空间连通。防溢塞162与入口111a间隔设置,也即,防溢塞162到瓶体111的顶端具有一定的距离。需要说明的是,防溢塞162的密度较小,且具有一定的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防溢组件的工作原理为:当瓶体111内的痰液到达防溢塞162的底端时,防溢塞162会逐渐浮起以塞住入口111a,防止过量的痰液溢出进入到电动负压泵130中,影响便携式吸痰器100的使用。

优选地,防疫塞的直径大于入口111a的口径,此时,防溢塞162能够完全将入口111a堵住。进一步地,防溢塞162靠近入口111a的端部为锥形,这样能够使防溢塞162呈锥形的部分进入到入口111a中,增强防溢塞162和入口111a的密封性。

瓶体111还包括第二连接嘴126,第二连接嘴126用于连接负压引流管及吸痰管。电动负压泵130还包括排气口132、电源开关以及USB插口,方便电动负压泵130的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吸痰器100的使用方法为:

第一步,将吸痰瓶110和电动负压泵130分别放置在第一安装室154、第二安装室155后,利用安装件152将便携式吸痰器100安装在合适的位置。

第二步,打开电动负压泵130电源开关,连接管路,旋紧负压调节阀122,堵塞吸口,表盘124指针迅速上升至极限负压值,放开吸口表盘124指针将回到0.02MPA以下,说明管路连接真确。

第三步,调节负压:成人压力0.04-0.053MPA(300-400mmHg)小儿压力0.033-0.04MPA(250-300mmHg)。

第四步,连接吸痰管及吸引管至第二连接嘴126,运作便携式吸痰器100,按照吸痰操作流程吸痰,将痰液吸入吸痰瓶110中。

第五步,吸痰完毕,将吸痰管伸入盛有生理盐水瓶中,将吸引管及吸痰管内残余痰液及分泌物冲洗干净。

第六步,吸痰完毕,关闭负压调节阀122,关闭电动负压泵130开关,松开吸痰管及吸引软管,倒空吸痰瓶110,消毒,干燥,放回原处,调节便携式吸痰器100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吸痰器100使用方便,适用于情况不同的患者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