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37136发布日期:2019-03-05 18:09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具体为一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定位器。



背景技术: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自我健康关爱程度的提升,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早期诊断及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已变得越来越普及并在各级医疗单元特别是运动医学中心广泛开展。关节镜下膝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已越来越在各级医院特别是运动医学治疗单元普及并被广泛开展。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手术方式从传统的“过顶”法重建逐步过渡到以双束重建、解剖重建等技术。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建立在“经胫骨隧道制备股骨隧道技术”理念上开发的股骨定位器,该理念下的股骨定位器在使用时必需要将其穿过已经制备完成的胫骨隧道并将定位器尖部卡笋卡住股骨外髁后软骨缘。但是该产品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在术中需要使用血管钳等器械来维持该结构股骨定位器的瞄准方向,容易造成误差及误伤,给术者带来不便,也给患者带来医疗安全隐患。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新型股骨定位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传统结构的股骨定位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定位器,具体结构如下:

一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定位器,包括定位器杆体1、手柄2和瞄准插件3。其中,

定位器杆体1呈中空的圆管状。定位器杆体1的一端为圆球状,其另一端为圆锥状。

呈圆球状的定位器杆体1端部与瞄准插件3相连接。呈圆锥状的定位器杆体1端部与手柄2相连接。

进一步说,定位器杆体1的内径不小于2.5mm。

进一步说,定位器杆体1的长度在10至20cm之间。手柄2长8厘米,手柄2的边缘蚀刻出防滑槽,且自尾部朝向杆体宽度逐渐变窄。

进一步说,定位器杆体1与手柄2之间的夹角为120至145度。

进一步说,定位器杆体1与手柄2之间的夹角为120至145度。

进一步说,瞄准插件3为矩形块体。在瞄准插件3上设有卡槽。通过卡槽将瞄准插件3相对的两个侧面连通。将其中一个侧面称为定位工作面,另一个侧面称为背面。卡槽呈球状,且与定位器杆体1的圆球状端部轮廓相匹配。定位器杆体1的圆球状端部经瞄准插件3的背面安装在卡槽中,使得瞄准插件3与定位器杆体1活动连接在一起。

更进一步说,在瞄准插件3的端面上设有圆锥卡笋4。

更进一步说,在定位器杆体1与手柄2连接处加铸稳定基座5。

进一步说,圆锥卡笋4的高度在1.6至2.0mm之间。

进一步说,瞄准插件3的尺寸为18mm×5mm×4mm。

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产品在术中不需要辅助器械来维持瞄准方向,避免了误差或误伤的发生,令手术操作更加方便顺利,同时也消除了医疗安全隐患。

本产品增加了手柄的防滑槽并进一步改进握持手感,避免长时间握持用力后的不适及术中操作过程中出现手滑脱手等情况。

本产品的定位器杆体头部配有角度可调节的插件,插件中空且通过与定位杆体“球头”相互位移使得经低位入路制备股骨隧道过程中导针的置入过程可根据患者的体位,高矮胖瘦、股骨髁的形态特别是交叉韧带股骨足迹的不同而做个性化调整。

本产品的定位器杆体前端插件最大活动范围为俯仰角0-15度,一方面方便术者在交叉韧带股骨髁原始定位点操作,又避免导针与股骨髁形成较大角度而在置入过程中“滑脱”,造成导针折断在患者体内或误穿膝关节后方神经血管等严重意外。

本产品的瞄准插件3头部插件两端各有两枚圆锥型卡笋,即可防止术中操作过程中因定位器插件与股骨髁贴合不紧密,固定不牢固导致跑位或脱出可能,增加了在股骨髁不平整的情况下插件的把持力,又因为卡笋外形为圆锥形,高度有限而避免了对骨质的过多破坏与遮盖,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和安全。

本产品的瞄准插件为增厚的长方形,边缘锐角打磨成自然弧度,一方面增加其在把持于股骨髁内壁上的稳定性,避免因术者调整进针角度或患者姿势变化产生的轻微摆动,又因为边缘圆钝方便经较小的皮肤切口插入患者关节腔内。

本产品的定位器杆体尾部外箍呈圆锥形紧固套件并与定位器手柄相连,这样可增加定位器杆体在插入膝关节腔后患者姿势调整或术者手法调整过程中带来的杆体摆动,增加了稳定性和手术安全性。七 定位器杆体尾端开口处为“喇叭口”状,方便术者在术中放入导针过程将针尖插入杆体尾部,增加了手术效率并避免误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左视图。

图5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结合图1至5,一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定位器,包括定位器杆体1、手柄2和瞄准插件3。其中,

定位器杆体1呈中空的圆管状。定位器杆体1的一端为圆球状,其另一端为圆锥状。

呈圆球状的定位器杆体1端部与瞄准插件3相连接。呈圆锥状的定位器杆体1端部与手柄2相连接。

进一步说,定位器杆体1的内径不小于2.5mm。

进一步说,定位器杆体1的长度在10至20cm之间。手柄2长8厘米,手柄2的边缘蚀刻出防滑槽,且自尾部朝向杆体宽度逐渐变窄,以起到方便握持不滑手的效果。

进一步说,定位器杆体1与手柄2之间的夹角为120至145度。

进一步说,定位器杆体1与手柄2之间的夹角为120至145度。

进一步说,瞄准插件3为矩形块体。在瞄准插件3上设有卡槽。通过卡槽将瞄准插件3相对的两个侧面连通。将其中一个侧面称为定位工作面,另一个侧面称为背面。卡槽呈球状,且与定位器杆体1的圆球状端部轮廓相匹配。定位器杆体1的圆球状端部经瞄准插件3的背面安装在卡槽中,使得瞄准插件3与定位器杆体1活动连接在一起。

更进一步说,在瞄准插件3的端面上设有圆锥卡笋4。通过圆锥卡笋4增加瞄准插件的把持力,在术中将定位器牢固贴合于股骨髁内壁,避免因为软组织清理不完全或骨质不平整导致的瞄准插件3滑脱。

更进一步说,在定位器杆体1与手柄2连接处加铸稳定基座5。

进一步说,圆锥卡笋4的高度在1.6至2.0mm之间。

进一步说,瞄准插件3的尺寸为18mm×5mm×4mm。

瞄准插件3朝向杆体一侧凹槽可容受杆体头部并赋予其俯仰0-15度范围活动度,瞄准插件3在杆体上水平旋转不受限制。此种结构设计可使得术中插件完全贴合股骨外髁内侧壁原始交叉韧带“足迹”定位点,同时可根据患者具体特点做一定范围角度调整而达到理想并安全的进针角度,又可避免定位器杆体与股骨形成过大角度而导致导针断裂或误穿膝关节后方神经血管。

优选的方案是,设有4个圆锥卡笋4,均布在瞄准插件3的定位工作面的四角。

定位器杆体1的圆锥状端部为增大的喇叭口状。

定位器杆体1内的空腔呈圆柱形,在圆锥状端部一侧的定位器杆体1空腔开口为坡面。坡面的角度在30至45度之间。

瞄准插件3的边缘均设有倒角。

在定位器杆体1的中空腔体内,配有直径2.5mm的导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