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眼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2274发布日期:2019-02-12 21:3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滴眼液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滴眼液瓶。



背景技术:

滴眼液瓶是一种常见而又简单的眼药给药装置,患者往往需要保持水平扬起头部的姿势,通过挤压滴眼液瓶身,将药水挤入眼眶。给药过程的姿势保持较为困难,并且难以对滴眼液瓶的位置准确定位,以及滴眼液瓶的滴头的角度难以把握等,带来给药不规范、不充分的问题。例如,滴眼液瓶的滴头触碰到眼睫毛造成污染和病菌的繁殖,对眼睛的疾患造成伤害。此外,正确的眼药水给药的方法是将眼药水滴入结膜囊,这个给药过程需要双手操作才能完成:左手将下眼睑翻开,右手滴药于下方的结膜囊。由于滴眼药时的定位难以掌控,当只有单手操作时,如手臂残障的人士,如果眼药液流出后直接接触角膜,会增加对角膜上皮局部毒性的作用。由于常见的滴眼液瓶对给药时的定位缺乏必要的设计,造成给药的困难和缺乏规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准确定位、方便单手操作的滴眼液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滴眼液瓶,其包括瓶体,瓶体内部设置有药液容纳腔体,顶部设置有药液挤出通道,还包括定位环和支撑部,定位环设置于瓶体正上方,药液挤出通道正对定位环中空部分设置,支撑部两端连接瓶体和定位环。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支撑部、瓶体和定位环一体成型。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定位环端面呈两端突出、中间下陷的结构,端面形状与人体眼窝相适应。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支撑部有两条,呈杆状。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呈筒状,且上下两端面分别与瓶体和定位环一体成型。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部表面开设有通孔。

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还包括出液开关,出液开关设置于药液挤出通道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滴眼液瓶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设置与人体眼窝形状相适应的定位环,一方面,可以定位瓶体,方便对准结膜囊滴入药液;另一方面,可以撑开眼睑,方便单手操作滴液过程;

(2)本实用新型的滴眼液瓶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滴眼液瓶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滴眼液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滴眼液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滴眼液瓶,其包括瓶体1、定位环2和支撑部3。

瓶体1内部设置有药液容纳腔体11,用于盛放滴眼药液。顶部设置有药液挤出通道12,方便挤出滴眼药液。具体的,药液挤出通道12由瓶体1底部端面向上突起延伸而出,呈漏斗状,便于药液挤出。具体的,如图3,还包括出液开关13,出液开关13设置于药液挤出通道12端部,方便控制滴眼药液的流量。

定位环2设置于瓶体1正上方,药液挤出通道12正对定位环2中空部分设置,支撑部3两端连接瓶体1和定位环2。如此,可以将定位环2按压在眼窝表面,定位瓶体1,通过挤压出液开关13,单手操作撑开眼睑。具体的,支撑部3、瓶体1和定位环2一体成型。具体的,定位环2端面呈两端突出、中间下陷的结构,端面形状与人体眼窝相适应。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3有两条,呈杆状。

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撑部3呈筒状,且上下两端面分别与瓶体1和定位环2一体成型。为了防止眼窝与定位环2、支撑部3与瓶体1之间形成密闭空间,方便滴眼药液下落,所述支撑部3表面开设有通孔。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