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45844发布日期:2019-05-11 01:00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仪器,特别涉及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有:心悸、气短、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胸骨后的压迫性或紧缩性疼痛、胸闷不适、水肿、发绀、晕厥、咳嗽咯血、虚弱、嗳气、上腹痛、恶心、呕吐;左后背痛、左手臂痛等,可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吞咽困难、共济失调、眩晕等;或肢体无力、麻木,面部、上下肢感觉障碍;单侧肢体运动不灵活;语言障碍,说话不利索;记忆力下降;看物体突然不清楚;或眼球转动不灵活;小便失禁;平衡能力失调,站立不稳;意识障碍;头痛或者恶心呕吐;头晕、耳鸣等。在病人四肢无力甚至站立不稳的时候,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现有的针对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器械大多都是正常的锻炼器械,没有对行走不便的患者进行辅助的功能,使得较重的患者无法使用,无法达到康复训练的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的针对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器械大多都是正常的锻炼器械,没有对行走不便的患者进行辅助的功能,使得较重的患者无法使用,无法达到康复训练的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包括支板、手柄和支腿,所述支板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手柄且手柄的数目为两组,所述支板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挡板,所述支板的底部右侧连接有支腿且支腿的数目为两组,所述手柄的底部中间安装有手部锻炼装置,所述支板的右侧壁中间处安装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底部连接有踏板。

进一步的,所述手部锻炼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部安装有滑板,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插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贯穿第一壳体的顶部且与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安装有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的内腔中间处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侧壁均连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两侧均安装有定滑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绳贯穿第二壳体绕过定滑轮且贯穿第三壳体外壁与活动板外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通过手持手柄支腿和支板进行支撑进行移动行走进行康复训练,具备对站立不稳行走不便的患者进行辅助训练的功能。

2.本实用新型的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通过手持手柄然后用力握紧固定块压缩第一弹簧,达到锻炼手部力量的训练,通过脚踩踏板,拉动第二弹簧使得腿部肌肉运动,增加血液流动,使得腿部得到训练,操作简单,快捷。

3.本实用新型的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通过支板左侧壁底部安装有挡板,有效的避免了患者在使用的过程中重心不稳前倾导致的摔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的手部锻炼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的第二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板;2、手柄;3、支腿;4、手部锻炼装置;5、挡板;6、第二壳体;7、连接绳;8、踏板;9、第一壳体;10、第一弹簧;11、滑板;12、固定块;13、通孔;14、第三壳体; 15、固定板;16、第二弹簧;17、活动板;18、定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3所示,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包括支板1、手柄2和支腿3,所述支板1的顶部右侧连接有手柄2且手柄2的数目为两组,所述支板1的底部左侧连接有挡板5,所述支板1的底部右侧连接有支腿3且支腿3的数目为两组,所述手柄2的底部中间安装有手部锻炼装置4,所述支板1的右侧壁中间处安装有第二壳体6,所述第二壳体6的底部两侧均连接有连接绳7,所述连接绳7的底部连接有踏板8。

其中,所述手部锻炼装置4包括第一壳体9,所述第一壳体9 的内腔底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顶部安装有滑板11,所述第一壳体9的顶部插接有固定块12,所述固定块12 贯穿第一壳体9的顶部且与滑板11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弹簧10的弹力使得手部肌肉得到锻炼。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腔安装有第三壳体14,所述第三壳体14的内腔中间处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5,所述固定板15的两侧壁均连接有第二弹簧16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板17,所述第二壳体6的内腔两侧均安装有定滑轮18。

其中,所述连接绳7贯穿第二壳体6绕过定滑轮18且贯穿第三壳体14外壁与活动板17外壁固定连接,通过第二弹簧16使得腿部肌肉得到有效的锻炼。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9的顶部开设有与固定块12相适配的通孔13。

工作原理:首先行走不便,站立不稳的患者可通过手持手柄 2,然后进行移动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可通过手用力握手部锻炼装置4使得固定块12压缩第一弹簧10,达到锻炼手部力量的效果,刺激肌肉运动,当较轻的患者使用的时候,通过手持手部锻炼装置4进行锻炼手臂,通过脚踩踏板8拉伸第二弹簧16使得腿部的肌肉得到训练,从而四肢均得到锻炼,肌肉的活动,使得血液流通速度加快,从而提升康复训练的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实用性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