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2978发布日期:2019-03-22 20:01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输液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器一般包括输液针头、输液软管、输液滴斗等部件。其中,输液针头用于插入人体静脉血管,对人体进行输液;输液滴斗设置于输液软管上,体现滴液速度和液体流动状况以反映输液情况。

随着智能监测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推广应用,输液监测装置逐渐开始在医院中普及,以实时获取患者的输液进度,以便在输液完成或发生异常状况时,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做出响应。

现有技术中,通过测量获取输液袋中液体的重量来预估输液结束时间,得到的输液结束时间不准确,无法及时提醒医护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的是如何精确地获取输液结束时间,以及时提醒医护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包括:主体部和分体部;所述分体部包括:适于监测输液装置中输液液体状态的传感模块;与所述传感模块连接且适于接收所述传感模块输出的所述输液液体状态的分体部控制器;与所述分体部控制器连接且适于与所述主体部通信的第一通信模块;所述传感模块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适于监测液滴滴速的第一传感模块、适于监测液体液位的第二传感模块;所述第一传感模块卡合在输液装置的滴斗上,所述第二传感模块卡合在所述滴斗或所述输液装置的输液管上;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分体部连接,包括适于承载输液袋的挂钩;与所述挂钩连接且适于称量所述输液袋中液体重量的称重模块;与所述称重模块耦接的主体部控制器,适于将所述输液液体状态实时输出至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分体部控制器,还适于在检测到接收到的所述输液液体状态异常时,输出报警信号至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还适于将所述报警信号输出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控制器还适于根据所述称重模块称量得到的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预估得到输液时长,并将所述输液时长输出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控制器还适于获取所述称重模块获取到的所述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并当所述液体重量小于预设值或预估得到的所述输液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时,输出提醒信息至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主体部控制器耦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支持相同的通信格式,且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均为:蓝牙通信装置、WIFI通信装置、RFID通信装置或ZigBee通信装置。

可选的,所述分体部还包括:存储装置,与所述分体部控制器耦接,适于在接收并存储所述分体部控制器输出的所述输液液体状态。

可选的,所述分体部控制器,还适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断开连接时,经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所述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预设中继装置,经由所述中继装置将所述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充电触点;所述分体部还包括:充电接口;当所述分体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时,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还包括:内置且适于为所述分体部输出电能的电池,所述电池与所述充电触点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感模块为适于监测滴斗中液体滴速的红外传感模块;所述第二传感模块为适于监测所述滴斗或输液管中液位的电容传感装置。

可选的,所述主体部还包括:第一匹配装置,与所述主体部控制器耦接;所述分体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匹配装置进行匹配的第二匹配装置,与所述分体部控制器耦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分体部的传感模块监测输液液体状态并输出至主体部。主体部将接收到的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服务器,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在服务器端获知当前输液袋中的液体滴完,因此能够精确地获取输液结束时间,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此外,主体部控制器根据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预估得到输液时长并发送至服务器,便于医护人员在服务器端提前获知输液袋中的液体滴完的估计时间。换而言之,在服务器端,医护人员可以获知估计得到的输液结束时间,以便医护人员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当输液液体滴完时,能够及时提醒医护人员,从而可以实时提醒医护人员,因此可以提高输液监测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当主体部与分体部分离时,若分体部上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无法与主体部上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分体部中的存储装置可以存储输液液体状态。在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重新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存储的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从而实现在主体部与分体部分离后仍能继续监测输液液体状态。

进一步,当主体部与分体部分离时,若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无法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进行通信时,第一无线通信装置通过中继装置将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服务器,使得服务器在主体部与分体部分离时仍能够实时获取到输液液体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分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主体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红外传感模块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输液监测装置可以测量获取输液袋中液体的重量,根据输液袋中液体的重量以及液体滴速,估算出输液结束时间。医护人员根据估算出的输液结束时间,对病人的输液过程进行控制。然而,输液监测装置在根据输液袋中液体的重量估算输液结束时间时,输液装置的摆放位置不同可能会导致测量得到的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变化,进而导致估算出的输液结束时间不准确,出现数分钟甚至十多分钟的误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体部的传感模块监测输液管中液滴状态并输出至主体部。主体部将接收到的输液液滴状态输出至服务器,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在服务器端获知当前输液袋中的液体滴完,因此能够精确地获取输液结束时间,及时提醒医护人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包括:主体部10和分体部20。参照图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分体部2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输液监测装置主体部10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图1~图3对输液监测装置进行说明。

在具体实施中,输液监测装置的分体部20可以包括传感模块22、第一通信装置23以及分体部控制器21。

分体部20上的传感模块22可以为适于监测输液装置的滴斗中的液滴滴速的第一传感模块,也可以为适于监测输液装置的输液管中或滴斗中液体液位的第二传感模块,还可以同时包括上述的第一传感模块以及第二传感模块。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传感模块可以卡合在输液装置的滴斗上,从而实时监测滴斗中的输液液体滴速;第二传感模块可以卡合在输液装置的滴斗上,或者卡合在输液装置的输液管上。当第二传感模块卡合在输液装置的滴斗上时,第二传感模块可以监测滴斗中的液位或输液管中的液位;当第二传感模块卡合在输液装置的输液管上时,第二传感模块可以监测输液管中的液位。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传感模块可以为红外传感器,也可以为光电传感器。第二传感模块可以为电容液位传感器,也可以为光电液位传感器,还可以为超声波液位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传感模块还可以为其他能够监测滴斗中输液液体滴速的传感器,第二传感模块还可以为其他能够监测滴斗中的液位或输液管中的液位的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感模块检测到的输液液体状态可以包括滴斗中的液体滴速,也可以包括滴斗中的液体液位以及输液管中的液体液位,还可以同时包括滴斗中的液体滴速、滴斗或输液管中的液体液位。当滴斗中的液位为0时,或当输液管中的液位为0时,可以判定输液完成;当滴斗中的液体滴速为0时,也可以判定输液完成。

在具体实施中,分体部控制器21适于接收传感模块22输出的输液液体状态。当传感模块22为第一传感模块时,分体部控制器21与第一传感模块连接,适于接收第一传感模块输出的液体滴速;当传感模块22为第二传感模块时,分体部控制器21与第二传感模块连接,适于接收第二传感模块输出的液体液位;当传感模块22包括第一传感模块以及第二传感模块时,分体部控制器21分别与第一传感模块以及第二传感模块连接,接收第一传感模块输出的液体滴速以及第二传感模块输出的液体液位。

第一传感模块可以实时将监测到的滴斗中的液滴滴速输出至分体部控制器21;第二传感模块也可以实时将监测到的滴斗中的液位或者输液管中的液位输出至分体部控制器21。

在具体实施中,在分体部上可以设置有第一通信模块23,第一通信模块23可以与分体部控制器21连接。分体部控制器21在接收到传感模块22输出的输液液体状态后,可以通过第一通信模块23将传感模块22监测到的输液液体状态实时输出至主体部。

在具体实施中,主体部10可以包括:适于承载输液袋的挂钩11;与挂钩11连接且适于称量输液袋30中的液体重量的称重模块12,称重模块12与主体部控制器13连接;主体部控制器13与第二通信模块14连接。

称重模块12将称量得到的输液袋30中的液体重量输出至主体部控制器13。主体部控制器13根据称重模块12输出的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可以估计出输液袋中的液体滴完的输液时长。主体部控制器13可以通过第二通信模块14与外部的服务器通信,以将预估得到的输液时长输出至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主体部控制器13输出的输液时长后,可以显示输液时长,以便于服务器端的医护人员获知预估的输液时长。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通信模块23与第二通信模块14可以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

当第一通信模块23与第二通信模块14通过有线的方式进行通信时,第一通信模块23与第二通信模块14均为通信串口,且第一通信模块23与第二通信模块14通过可以通过串口线缆、并口线缆、USB线缆、双绞线等连接,从而通过串口线缆、并口线缆、USB线缆、双绞线等进行通信。

当第一通信模块23与第二通信模块14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时,第一通信模块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第二通信模块为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且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支持相同的通信格式。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均为蓝牙通信装置,也可以均为WIFI通信装置,还可以均为RFID通信装置或均为ZigBee通信装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无线通信装置,此处不做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分体部控制器21在接收到传感模块22输出的输液液体状态后,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主体部10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主体部10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在接收到输液液体状态之后,可以将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主体部10中的主体部控制器13。

在具体实施中,分体部控制器21在接收到传感模块22输出的输液液体状态时,可以检测接收到的输液液体状态是否异常。当检测到输液液体状态异常时,分体部控制器21可以生成报警信号,并将所生成的报警信号输出至主体部10。主体部10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可以将报警信号输出至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报警信号后,可以提醒医护人员当前存在输液异常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分体部控制器检测到滴斗中的液体滴速为0时,可以判定输液液体状态异常;当分体部控制器检测到滴斗中或输液管中的液位为0时,也可以判定输液液体状态异常。此外,当分体部控制器检测到滴斗中的液体滴速超出正常滴速时,也可以判定输液液体状态异常。在实际应用中,医护人员可以预先设定输液液体状态异常的判定条件。当分体部控制器检测到输液液体状态满足预设异常的判定条件时,即可判定输液液体状态异常。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服务器获知输液液体状态为滴斗中的液体滴速为0时,可以判定输液完成;当服务器获知输液液体状态为滴斗中或输液管中的液位为0时,也可以判定输液完成。当服务器判定输液完成时,可以提醒当值医护人员。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将输液监测装置与输液位进行绑定。服务器在判定输液完成后,可以通过闪动显示的输液位信息以及“输液完成”字样的方法,来提醒医护人员输液位的输液完成。服务器也可以控制预设的蜂鸣器发出声音来提醒医护人员输液位的输液完成。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服务器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来提醒医护人员输液位的输液完成,此处不做赘述。

例如,在使用输液监测装置时,将输液监测装置与输液位2绑定。当服务器判定输液位2对应的输液袋中的液体滴完时,服务器端可以闪动显示输液位2“输液完成”字样以提醒当值医护人员。

在具体实施中,主体部还可以实时地将接收到的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服务器。医护人员可以在服务器端,实时查看输液位的输液液体状态。

例如,在使用输液监测装置时,将输液监测装置与输液位2绑定。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在服务器端获知输液位2的液滴滴速为45次/min。

主体部上的主体部控制器13根据液体滴速信息,即可计算得到大致的输液结束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当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均为蓝牙通信装置时,可以预先将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进行匹配。在使用输液监测装置时,医护人员可以将分体部卡合在输液装置的滴斗32的外表面。病人在输液时,输液袋中的液体经由上输入管31滴入滴斗32,此时,传感模块可以监测到液滴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输液监测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先将输液监测装置与输液位进行绑定。输液监测装置在向服务器输出输液时长时,可以同时向服务器输出输液位信息。服务器在接收到输液时长以及输液位信息之后,即可显示输液位及其对应的输液时长。

例如,在使用输液监测装置时,将输液监测装置与输液位2绑定。输液监测装置估计出输液时长为2小时。在服务器上,可以显示如下信息:输液位2,输液时长2小时。

在具体实施中,主体部控制器13在预估输液时长时,可以根据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一滴输液液体的重量以及液体滴速等信息计算得到。具体而言,输液时长T=M/(m*x),其中,M为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m为设定的一滴输液液体的重量,x为液体滴速。

在具体实施中,主体部控制器13在实时获取称重模块12称量得到的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时,若检测到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小于预设值时,可以生成提醒信息并输出至服务器。此外,主体部控制器13在实时获取称重模块12称量得到的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时,若检测到预估得到的输液时长小于预设时长时,也可以生成提醒信息并输出至服务器。

服务器端在接收到提醒信息时,可以提醒当值医护人员相应输液位的输液过程即将完成。

由此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体部的传感模块监测输液液体状态并输出至主体部。主体部将接收到的输液液体状态输出至服务器,从而使得医护人员在服务器端获知当前输液袋中的液体滴完,因此能够精确地获取输液结束时间,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此外,主体部控制器根据输液袋中的液体重量预估得到输液时长并发送至服务器,便于医护人员在服务器端提前获知输液袋中的液体滴完的估计时间。

在具体实施中,主体部10与分体部20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在当前没有使用输液监测装置的需求时,医护人员可以将主体部10与分体部20连接,从而减少输液监测装置所占空间。在当前存在使用输液监测装置的需求时,医护人员可以将主体部10与分体部20拆开,将输液袋挂置在主体部10的挂钩11上,将分体部20卡合在输液装置的滴斗32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部10与分体部20上可以均可以设置有吸附部件,且主体部10上的吸附部件与分体部20上的吸附部件对应设置。在当前没有使用输液监测装置的需求时,医护人员将分体部吸附在主体部10上。吸附部件可以为磁铁,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吸附功能的材料所制成。

在实际应用中,主体部10与分体部20的连接方式还可以包括其他的连接方式,只要满足主体部10与分体部20可拆卸连接即可,例如主体部10与分体部20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并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吸附连接。

在具体实施中,在使用输液监测装置时,由于分体部20卡合在输液装置的滴斗或者输液管上,因此,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可以携带输液袋以及分体部20移动,主体部10可以固定在输液位上且不随病人移动而移动。

在具体实施中,在主体部10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匹配装置,与主体部控制器13耦接。在分体部20上,可以对应设置有第二匹配装置,与分体部控制器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预先将第一匹配装置与第二匹配装置进行匹配,当分体部控制器21获知第二匹配装置与第一匹配装置完成匹配后,即可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输液液滴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匹配装置与第二匹配装置可以均为蓝牙装置,也可以为均为WIFI装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匹配装置与第二匹配装置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进行匹配的装置,此处不做赘述。

在实际应用中,病人在输液的过程中,中途可能离开输液位。例如,病人在输液过程中去洗手间。此时,病人携带输液袋离开输液位。当病人携带输液袋离开输液位时,由于主体部与分体部之间的距离可能变大,导致主体部与分体部无法正常通信。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分体部20上还可以设置有存储装置,存储装置与分体部控制器21以及传感模块22连接。当分体部控制器21检测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连接失败时,分体部控制器21可以向存储装置输出传感模块检测到的输液液体状态,存储装置存储接收到的输液液体状态。当分体部控制器21检测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重新建立连接时,分体部控制器21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将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输液液体状态发送至主体部10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

例如,第一无线通信装置23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14均为蓝牙通信装置,预先将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进行匹配。在实际应用中可知,蓝牙通信装置的工作范围有限,当病人携带输液袋行走时,由于输液监测装置的分体部与输液袋的输液管连接,因此,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也随病人的行走而运动。当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距离较大时,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断开连接,此时,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检测到无法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因此,当分体部控制器21检测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主体部10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断开连接时,可以将传感模块22检测到的输液液体状态发送至存储装置。

在具体实施中,当分体部控制器检测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无法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也可以停止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直至再次检测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建立连接。

例如,病人携带输液袋去洗手间,且洗手间与输液室的距离超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工作范围。当分体部控制器21检测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无法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通信时,分体部控制器21停止经由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输出输液液体状态。当病人从洗手间回到输液室时,分体部控制器21检测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重新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建立连接,则重新将传感模块22获取到的液滴状态发送至第二无线通信装置。

在具体实施中,当分体部控制器21检测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断开连接时,还可以通过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经由中继设备将输液液体状态发送至服务器。中继设备可以为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WAP),也可以为其他终端设备,例如平板电脑等。

在具体实施中,分体部20上还可以设置有夹紧装置。夹紧装置可以与滴斗32上方的输液管31连接,当接收到传感模块输出的滴斗中或输液管没有液体滴落时,夹紧连接的输液装置,从而停止输液管中的液体流动。夹紧装置也可以与滴斗32下方的输液管33连接,当接收到传感模块输出的滴斗中或输液管中没有液体滴落时,夹紧连接的输液装置,从而停止输液管中的液体流动。夹紧装置的位置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设置,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夹紧装置可以包括电机、齿轮以及齿条等。电机与传感模块22电连接,齿轮与电机连接,齿条与齿轮连接且卡合在输液装置上。当传感模块22检测到滴斗32中或输液管没有液体滴落时,可以向夹紧装置的电机输出高电平信号。电机在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转动,带动齿轮转动,此时,卡合在输液装置上的齿条在齿轮的带动下卡紧输液装置,从而停止输液管中的液体流动。

在具体实施中,在主体部上还可以设置有充电触点。相应地,在分体部上,还可以设置有与充电触点对应的充电接口。当分体部与主体部连接时,主体部的充电触点与分体部的充电接口电连接,从而实现主体部向分体部输出电能,从而为分体部充电。

在具体实施中,主体部10中可以内置有电池,电池与充电触点电连接。当主体部10与分体部20连接时,主体部10中的电池即可向充电触点输出电能,从而通过电池为分体部20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主体部10也可以与市电电源连接,通过市电电源为分体部20充电。

在具体实施中,传感模块22可以为红外传感模块。红外传感模块可以包括外壳体、红外线发生器、红外线接收器以及处理器,其中:外壳体,形成容纳输液装置上的滴斗的容纳腔;红外线发生器与红外线接收器对应设置,均固定在外壳体的内周面上;处理器,与红外线接收器耦接。

参照图4,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红外传感模块的横截面示意图。下面结合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红外传感模块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将输液监测装置红外传感模块固定设置于输液器,输液滴斗32位于容纳腔40a内。容纳腔40a由外壳体40围绕滴斗32形成。

此时,所述红外线发生器41发射红外线,若滴液没有位于红外线发生器41和红外线接收器42之间的红外线传递路径上,则具有较大光强的红外线能够照射至红外线接收器42,并被红外线接收器42所接收,此时的红外线光强大于红外线接收器42所设定的光强阈值。若滴液位于红外线发生器41和红外线接收器42之间的红外线传递路径上,则红外线被液滴所遮挡,减小了红外线照射至红外线接收器42时的光强,此时的红外线光强小于红外线接收器42所设定的光强阈值。

上输液管31中的液滴连续的掉落至输液滴斗32中,当液滴掉落至特定位置时,所述红外线接收器42接收到的红外线光强小于设定阈值,耦接于红外线接收器42的处理器记录时刻T1;当下一液滴掉落至特定位置时,所述红外线接收器42接收到的红外线光强仍然小于设定阈值,耦接于红外线接收器42的处理器记录时刻T2。通过计算时刻T1、T2之间的时间差,即能够得到滴液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装置作为传感模块,只要能够检测到液体滴速即可,具体的传感模块的类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传感模块还可以为电容传感装置,电容传感装置可以检测滴斗中或者输液管中是否存在液体滴落。当报警装置接收到电容传感装置输出的当前滴斗中或输液管中无液体滴落的信号时,生成报警信号并输出。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