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恒温输液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8558发布日期:2018-12-05 19:12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血透恒温输液床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具体说是一种血透恒温输液床。



背景技术:

血透患者再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在冬季,回输的血液由于较长时间的在体外经过透析设备循环,温度较低,回输后会局部降低患者体温,降低患者的抵抗力;另一方面,由于血透治疗时间较长,管线与人体连接,易挂拌到管线可能带来不利后果,因此需要将管线有效固定,加以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血透恒温输液床,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为回输的血液提供与人体适宜的温度,并为接入人体的管线进行防护,且便于操作。

所述的血透恒温输液床,其特征在于:在床体的至少一侧纵向的床边框之外或之上固定设有与该床边框平行的滑杆,沿所述滑杆可滑动地设有输液保温件;

所述输液保温件包括护臂部、执管部和管线保暖套;

所述护臂部设有一对关闭时为筒状的臂部外壳,一对臂部外壳通过枢轴可转动地拼接,一对臂部外壳的开启侧边均固定设有可相互吸合的磁性锁扣,臂部外壳的内侧依次向内设有弹性垫、臂部发热层和臂部内衬垫,在一片的臂部外壳底部固定设有用于套设在滑杆外的滑槽;

所述执管部设有一对管部外壳,管部外壳设于臂部外壳的一侧端部,一片管部外壳与不带滑槽一侧的臂部外壳端部固定连接,一对管部外壳的内侧面设有乳胶层,当护臂部闭合时,一对管部外壳的乳胶层之间留有3mm~10mm的间隙;

所述管线保暖套为长20cm~60cm、宽2~5cm的柔性带,由外向内设有尼龙搭扣层、包覆层、管线电热层和管线内衬垫,管线保暖套的一端通过连接带与护臂部、或者与执管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臂部发热层和管线电热层内设有电热元件,电热元件通过弯曲的引线与设于床边框的恒温装置电连接,恒温装置设定电加热温度为36~39℃,恒温装置通过电源开关和电源线与电源插头电连接。

一种实施例为,一对管部外壳均通过轴套与所述枢轴枢接。

另一种实施例为,一对管部外壳通过轴套和独立的转轴枢接。

与护臂部固定的一片管部外壳的内侧面与所固定的一片臂部外壳的内侧面设有直径1cm~5cm的管线空隙。

优选地,所述滑槽通过直线轴承与滑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以简单方便的手段达到将裸露的输液手臂加热到适合的温度,防止寒气侵入;又能防止透析管路被意外拖拉,且操作简单方便。

通过将输液保温件与病床设置一体,并可沿床沿滑动,可以适应不同身材的患者,且移动和设置操作方便,接电使用也方便。

通过设置恒温且带弹性层的护臂部可以实现恒温护臂,且适合于不同粗细输液臂的使用;使用磁性锁扣使得闭合和开启护臂部的操作简单、快速、准确。

通过执管部可以抓住置管或针刺部位的输液管线,防止脱管。

管线保暖套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长度的输液管线,通过尼龙搭扣包裹。电源线通过护臂部从床边框内侧走线,可以避免与管线混杂和拖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保温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体,2-管线保暖套,3-护臂部,4-床边框,5-滑杆,6-尼龙搭扣层,7-管线电热层,8-包覆层,9-连接带,10-枢轴,11-管线槽,12-乳胶层,13-管部外壳,14-执管部,15-磁性锁扣,16-臂部外壳,17-弹性垫,18-臂部发热层,19–臂部内衬垫,20-滑槽,21-管线内衬垫,22-输液保温件,23-电源开关,24-电源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中所示血透恒温输液床,在床体1的至少一侧纵向的床边框4之外侧或之上方1cm~10cm的距离内固定设有与该床边框平行的滑杆5,沿所述滑杆5可滑动地设有输液保温件22。输液保温件22起到对输液管线进行恒温加温、保温和对输液管线的保护作用,同时还要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

如图2所示实施例,所述输液保温件22包括护臂部3、执管部14和管线保暖套2。

所述护臂部3设有一对关闭时为筒状的臂部外壳16,一对臂部外壳16通过枢轴10可转动地拼接,典型的连接结构是,一对臂部外壳16的一个侧边各设有套设于枢轴10外的筒状轴套,且一对臂部外壳16的筒状轴套交错设置,使得一对臂部外壳16可以套枢轴转动。一对臂部外壳16打开时可以将置管或输液点的手臂部放到臂部外壳的凹槽内,或将手臂从臂部外壳的凹槽内移开,一对臂部外壳16闭合时围绕手臂成为闭合的筒状。

在一对臂部外壳16连接枢轴一侧相对的开启侧边固定设有磁性锁扣15,一对臂部外壳16的磁性锁扣15可相互吸合。使用磁性锁扣15可以快速准确地闭合或开启臂部外壳16。

臂部外壳16的内侧依次向内设有弹性垫17、臂部发热层18和臂部内衬垫19,弹性垫17可使用海绵,内衬垫19可以使用厚度5mm左右的绒布,臂部发热层18可使用电热丝或陶瓷ptc,臂部内衬垫19内固定设有热敏传感器,通过恒温控制器将温度控制在36~39℃。

在一片的臂部外壳16底部固定设有用于套设在滑杆5外的滑槽20,这一片臂部外壳作为固定片,另一片臂部外壳为活动片。更佳地,所述滑槽通过直线轴承与滑杆连接,该直线轴承可沿轴向移动,还可绕滑杆转动,以便于调整为较为舒适的角度。

所述执管部14设有一对管部外壳13,管部外壳13设于臂部外壳16的一侧端部,即是管线引出一侧的臂部外壳16端部。一片管部外壳13与不带滑槽一侧的臂部外壳16,即活动片的臂部外壳的端部固定连接。

一对管部外壳13的内侧面设有乳胶层12,当护臂部3闭合时,一对管部外壳13的乳胶层12之间留有3mm~10mm的间隙,且间隙设有不同的间隙宽度尺寸,以便于不同直径的管线使用。由于乳胶层与管线之间的大摩擦力,加上乳胶材料的弹性和一对管部外壳13闭合后的夹持力,可以实现对管线的抓持,防止管线被无意中拉拽伤及创口。

为了不间断地实现对管线的加热,也可以在管部外壳13与乳胶层12之间设置电热层,由于电热加温的温度被限制,对乳胶材料的影响不大。

管部外壳13的转动可以独立于臂部外壳16,也可以与臂部外壳联动。一对管部外壳13的开启和关闭通过绕转轴的转动进行,一种实施例为,一对管部外壳13通过轴套与所述枢轴10枢接。或者,一对管部外壳13通过轴套和独立的转轴枢接。

与护臂部3固定的一片管部外壳13的内侧面与所固定的一片臂部外壳16的内侧面设有直径1cm~5cm的管线空隙。使输液管线从臂部外壳16内引出后通过管部外壳13的夹持,然后引出。

所述管线保暖套2为长20cm~60cm、宽2~5cm的柔性带,由外向内设有尼龙搭扣层6、包覆层8、管线电热层7和管线内衬垫21,管线内衬垫21内还固定设有热敏传感器,用来将管线通过尼龙搭扣包裹,通电后保持管线以36~39℃的恒温加热,输液通过管线保暖套2后被加热,再输入到体内,以免人体组织受寒。

管部外壳13的外侧边可以使用磁性锁扣闭合,也可以使用机械锁扣,保证管线的锁定,管部外壳13不会中途开启。

管线保暖套2的一端通过连接带9与护臂部3、或者与执管部14连接。连接带为柔性带,使得管线保暖套2的使用较为灵活。

所述臂部发热层18和管线电热层7内设的电热元件通过弯曲的引线与设于床边框4的恒温装置电连接,恒温装置设定电加热温度为36~39℃,恒温装置通过电源开关23和电源线与电源插头24电连接,在寒冷的季节开启恒温装置为输液和护臂部加温,在炎热的夏季可以关断开关,不启动加热。

使用时,将臂部外壳16移动到对应手臂的管线引出点位置,开启臂部外壳后,将手臂放到臂部外壳的固定片凹槽内,将管线通过管部外壳内后引出,可以先关闭管部外壳,将外部的管线夹持固定,然后闭合臂部外壳,之后在管线外包裹管线保暖套,打开供电开关,温度升起后可以开始输液。输液完毕后,断开供电开关,可以先开启臂部外壳,将输液管分离后再开启管部外壳,移开管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