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03482发布日期:2019-05-31 21:25阅读:968来源:国知局
儿童安全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安全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问题。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情况,如得病(如高烧)、因顽皮而做出危险动作(如向高处攀爬),甚至可能遇到人贩子或者暴力性事件。如何及时发现儿童有发生危险的可能成为家长(监护人)关心的问题。目前,仍然只能依靠监护人多加注意来防范儿童发生危险。监护人不可能一直跟随儿童,目前市场上缺少一种在监护人离开儿童时自动监测儿童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并及时通知监护人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安全手环,综合检测儿童的心率信息、体温信息、运动状态信息以及所处的环境温度信息等信息,能够在儿童发生危险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提醒监护人,监护人也可以通过查看历史安全数据而发现儿童生活学习和娱乐中的潜在危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安全手环包括壳体和显示屏,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表带和第二表带,第一表带的自由端部和第二表带的自由端部相互扣接;

壳体内设有MCU模块,MCU模块连接有心率传感器、身体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运动传感器、用于连接外置智能终端和气象服务器的蓝牙模块、GPS模块、GSM模块和第一存储器;

显示屏和环境温度传感器位于壳体外表面,心率传感器和身体温度传感器位于壳体内表面;运动传感器、蓝牙模块、GPS模块、GSM模块和第一存储器均位于壳体内部。

MCU模块还连接有噪音传感器,噪音传感器位于壳体外表面。

危险标记按钮、安全标记按钮、前翻按钮和后翻按钮均匀间隔设置并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中线一侧,开关按钮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手环的形式,结构简单,便于制造和佩戴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安全手环能够检测儿童的心率数据、体温数据、运动状态数据以及儿童身处的环境温度数据和环境噪音数据,从心率、体温、运动状况、环境温度和环境噪音等多个方面判断儿童是否面临危险情况或异常情况。

第一存储器用于存储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显示屏用于显示数据。

儿童自身发生生理危险时,心率数据和/或体温数据和/或运动状态会变得异常。儿童面临自然之外的外界危险(如被拐卖、卷入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时,外界噪音数据往往会异常,如被拐卖时,违法者在强迫儿童时可能会形成较大声响,又有很高的概率使儿童陷入昏睡状态,此时噪音数据往往会过高或者过低。持续较低的噪音数据,可能意味着儿童陷入昏睡状态、被违法者藏在某处,或者意味着手环被摘下来抛弃在隐蔽处。又如卷入暴力事件时,外界噪音数据会非常高。

环境温度过高或者持续较高,显然会给儿童带来危险。儿童在主动或被动做危险性动作时,运动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也会发生异常。

儿童面临外界明显的危险状况时,即便无法大声呼救,其心率自然也会过高。如果是违法者在威胁儿童,其有很大概率能够胁迫儿童不敢呼救,但无法控制儿童的心率过高。在强迫儿童时,儿童的运动状态又会明显异常,不同于平时的运动状态。

根据儿童的正常的生理参数设置触发报警的各参数的数值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能力。如心率传感器的报警数据的初始设定,可以参考医学上对于4-12岁儿童的正常心率的研究结果而设定。

又如噪音传感器的报警数据的初始设定,是根据儿童身处的正常环境(幼儿园、小学课堂、操场、公交车、操场等等)的普遍噪音水平设定的。

危险标记按钮、安全标记按钮、前翻按钮和后翻按钮均匀间隔设置并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中线一侧,开关按钮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另一侧。

这样,开关按钮就不容易与危险标记按钮、安全标记按钮、前翻按钮或后翻按钮同时被误按压到。

总之,本实用新型根据儿童自然的生理状况,结合外界危险发生时儿童自然以及外界的温度、噪音等情况,在儿童发生生理危险和面临外界危险时,能够及时向监护人的手机发送报警短信,从而使监护人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儿童不能及时得到救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儿童安全手环包括壳体1和显示屏16,壳体1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第一表带2的自由端部和第二表带3的自由端部相互扣接;使用时第一表带2和第二表带3环绕于儿童手腕上并相互扣接在一起。

壳体1内设有MCU模块4,MCU模块4连接有心率传感器5、身体温度传感器6、环境温度传感器7、运动传感器8、用于连接外置智能终端14和气象服务器15的蓝牙模块9、GPS模块10、GSM模块11和第一存储器12;

显示屏16和环境温度传感器7位于壳体1外表面,从而便于通过显示屏16阅读数据以及减少体温影响、准确感知外界温度。

心率传感器5和身体温度传感器6位于壳体1内表面;从而减少外界影响,更好地感知心率和体温。

运动传感器8、蓝牙模块9、GPS模块10、GSM模块11和第一存储器12均位于壳体1内部。

MCU模块4还连接有噪音传感器13,噪音传感器13位于壳体1外表面。

第一存储器12内存储有1小时以内时间段中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以及大于1小时小于等于24小时的时间段中未经蓝牙模块9传输出去的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以及每一检测数据对应的时间数据(如2017年12月15日10时0分);

蓝牙模块9与外置智能终端14相连接时,MCU模块4将第一存储器12内的数据通过蓝牙模块9传输至外置智能终端14;儿童离开监护人的时间一般都不会超过12小时,超过12小时,监护人就会想办法联系或寻找儿童。因此,存储24小时的检测数据,足以保证儿童在安全状况下监护人有充足的时间使智能终端14与儿童安全手环的数据进行同步传输。

出厂前,工作人员设定各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触发报警的数值或数值范围。当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触发设定的报警数值时,MCU模块通过GSM模块11向设定的手机号码发送报警短信;报警短信的模板可以存储在MCU模块中,也可以存储在第一存储器12中。

如,心率传感器5的检测数据触发报警的数据范围可以设定为小于60次/分钟或大于130次/分钟,该数据范围适用于4-12岁的儿童;身体温度传感器6的检测数据触发报警的数据范围为小于32℃或大于38.5℃;噪音传感器13的检测数据触发报警的数据范围为小于25分贝或高于110分贝;环境温度传感器7的检测数据触发报警的数据范围为低于当地实况气温20℃或者高于当地实况气温25℃或者低于-10℃或者高于45℃;

所述壳体1上设有红色的危险标记按钮17、绿色的安全标记按钮18、前翻按钮19、后翻按钮20和开关按钮21,危险标记按钮17和安全标记按钮18均通过连接线路与所述MCU模块相连接,开关按钮21设置在所述连接线路上并用于控制连接线路的通断状态;

危险标记按钮17、安全标记按钮18、前翻按钮19和后翻按钮20均匀间隔设置并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中线一侧,开关按钮21位于壳体长度方向的中线另一侧。

这样,开关按钮21就不容易与危险标记按钮17、安全标记按钮18、前翻按钮19或后翻按钮20同时被误按压到。

危险标记按钮17和安全标记按钮18均设置在壳体1侧面,不影响佩戴且便于操作。本实用新型根据儿童自然的生理状况,结合外界危险发生时儿童自然以及外界的温度、噪音等情况,在儿童发生生理危险和面临外界危险时,能够及时向监护人的手机发送报警短信,从而使监护人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儿童不能及时得到救助。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