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集成创伤闭合特征部的外科进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0852发布日期:2018-12-22 08:0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具有集成创伤闭合特征部的外科进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外科进入装置,并且更特别地提供并入到该外科进入装置中的特征部,该特征部有助于闭合开口,在从外科手术部位移除外科进入装置时或不久之后,该外科进入装置被设置在该开口中。本公开还涉及与该外科进入装置相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经常要求手术医生能进入患者的身体中的腔。通常,当要求这种手术时,在腔的外部壁中作出切口,并且将器械插入到该切口所产生的工作通道中。一种用于这种手术的常见器械是套管针组件。套管针组件包括多个部件,但通常可包括套管针套管、套管针密闭装置和套管针外壳。在许多设计中,为了进入体腔,指导套管针套管穿过皮肤,并且将套管针密闭装置插入由套管所限定出的内部管腔。然后可用套管针密闭装置穿透往往已经用解剖刀或类似装置在其中作出切口的皮肤,从而进入体腔。更具体地讲,在一些设计中,对套管针密闭装置的近侧端部施加压力允许迫使套管针密闭装置的远侧端部处的尖头穿过皮肤,直到进入体腔。然后,将套管针套管插入穿过由套管针密闭装置作出的穿孔,并将套管针密闭装置撤回,留下套管针套管的内腔作为从身体外进入体腔的路径。

套管针外壳可连结到套管针套管的近侧端部部分,并且另外外壳可限定出工作室,该工作室具有与套管的内部管腔连通的开放远侧端部部分。就像内部管腔可接收密闭装置那样,它还可接收其他的细长外科器械,使得器械可通过由套管针外壳所限定的工作室的近侧端部部分轴向延伸进入套管和从套管撤回。例如,为了让手术医生更容易地在手术中进行观察,可将内诊镜插入穿过套管而接近或进入体腔。另外,对于将一个或多个密封件设置在外壳和/或套管内以帮助防止流体或气体在外科手术期间逸出来说是常见的。这种防止是需要的,尤其是在某些其中使用吹入气体来扩张体腔的微创外科手术操作期间。在许多实例中,使用至少两个密封件以帮助维持密封,同时器械从工作通道穿入和穿出。

一旦完成手术,移除套管针,并且往往闭合该套管针插入穿过而形成的开口(本文有时称为创伤)。开口的尺寸将取决于套管针的尺寸。一些常见的套管针尺寸包括被识别为5毫米套管针、8毫米套管针、12毫米套管针和15毫米套管针的套管针,其中尺寸大约与套管的内径相互关联。至少对于8毫米宽或更大的开口,往往使用缝合线来闭合开口以防止外科手术后的疝气。开口的缝合往往在移除套管针或至少套管针的外壳部分之后进行,并且因此失去了那时吹入的能力。缝合过程往往涉及使用附加工具并在已经完成主要外科手术方法之后实行若干个额外步骤。这致使闭合开口的难度增加、实行外科手术的时间量增加,以及对环绕开口的组织的不必要的损伤的可能性更大。当形成开口的腔壁厚(例如,大约等于或大于四分之三英寸)时,缝合开口可能特别艰苦,如同经常腹壁的情况。

于是,需要减少或消除额外工具被用于闭合在外科手术期间套管针穿过的开口的需要,并且需要减少闭合开口所需的步骤量。该解决方案应该为手术医生提供更方便和更容易的方式以闭合开口并通常减少对周围组织和患者的可能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公开中提供了外科进入装置,该外科进入装置并入有创伤闭合特征部(或开口闭合特征部)以允许外科进入装置穿过的开口在外科进入装置从开口撤回时或不久之后闭合。各种构型提供与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或近侧端部相关联的密封开口,以及与外科进入装置的套管相关联的密封开口。可存在与外壳和套管中的每个相关联的多个开口,这因此使得创伤闭合特征部可调节。通过使缝合线穿过不同的开口,可改变缝合线穿过组织的角度。当该角度(在本文中称为咬合角度)被调节时,该角度影响缝合线穿过的组织的量,并且提供各种构型以闭合开口。通过提供可移动或如本公开所提供的以其他方式可调节的开口,还可增强咬合角度的可调节性。例如,开口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可围绕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旋转,并且/或者开口本身可通过是柔性的和/或通过提供小于开口本身的器械接收开口来提供一些可调节性。当器械接收开口小于开口本身时,器械接收开口可相对于开口本身移动以调节设置在器械接收开口中的器械穿过开口的角度。另外,本公开还提供了密封件,该密封件包括图案化引导表面,该图案化引导表面有利于将穿过其的外科器械安置和定位到期望的位置。密封件还耐受撕裂,从而防止密封件的不期望的残留物进入身体。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外科进入装置包括外壳和从外壳朝远侧延伸的套管。外壳具有延伸穿过其的中心管腔和围绕中心管腔设置的侧壁,而套管与中心管腔流体连通以限定工作通道,该工作通道的尺寸和构造被设置用于接收外科器械。外壳的侧壁具有延伸穿过其的至少一个开口,其中该开口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开口密封件,并且套管具有延伸穿过套管的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密封件设置在工作通道内。密封件被构造成能够当没有外科器械穿过密封件设置时,密封工作通道。延伸穿过外壳的侧壁的(多个)开口和延伸穿过套管的侧壁的(多个)密封开口被构造成能够形成(多个)缝合线路径。缝合线路径允许缝合线从外界环境穿过外壳的至少开口,穿过套管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并到达外科手术部位。

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至少一个开口和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可被构造成使得在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纵向轴线与在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至少一个开口和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形成的角度是可调节的。在本公开中提供了准许该角度(有时称为咬合角度)的可调节性的多种不同特征部。例如,外壳侧壁可包括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多个开口,其中每个开口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密封件。在此类实例中,该角度至少凭借在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的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是可调节的,该轴线穿过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多个开口的不同开口。例如,在第一位置中,在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的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可在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多个开口中的第一开口和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中的开口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二位置中,相同的轴线可在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多个开口中的第二开口和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中的开口之间延伸。

通过另外的示例,可通过套管侧壁提供咬合角度的可调节性,套管侧壁包括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多个密封开口。在此类实例中,该角度至少凭借在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的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是可调节的,该轴线穿过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多个密封开口中的不同密封开口。例如,在第一位置中,在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的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可在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至少一个开口中的开口与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多个密封开口中的第一密封开口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二位置中,相同的轴线可在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至少一个开口中的开口和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多个密封开口中的第二密封开口之间延伸。

通过另外的示例,可通过一个或多个细长开口提供咬合角度的可调节性。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至少一个开口可包括细长开口,细长开口具有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细长长度。细长开口还可包括可调节的入口点,该可调节的入口点沿着细长长度可移动,以调节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与在细长开口和套管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通过又一示例,咬合角度的可调节性可由外壳提供,该外壳包括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每个被构造成能够围绕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纵向轴线旋转。另外,每个盘可包括延伸穿过设置在相应盘上的外壳侧壁的(多个)开口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其中设置在第一盘上的开口至少在该实例中被称为第一开口,并且设置在第二盘上的开口至少在该实例中被称为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例如,通过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它们)可为可移动的,以调节形成在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纵向轴线与在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的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在包括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可被构造成能够移动到对准位置,在该对准位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准以形成细长开口,该细长开口具有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纵向线延伸的细长长度。细长开口可被构造成能够允许外科器械的多个入口点提供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与在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的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可调节角度。

通过另一示例,咬合角度的可调节性可通过旋转拨盘来控制。旋转拨盘可被构造成能够移动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至少一个开口。该开口的移动调节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与在延伸穿过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的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可组合相对于咬合角度的可调节性描述的各种实施方案。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都可包括多个开口,该多个开口中的任一个开口可为具有或不具有可调节入口点的细长开口。通过另外的非限制性示例,形成在外壳的侧壁中的任何数量的开口可形成在一个或多个旋转盘上。通过另外的非限制性示例,旋转拨盘可用于控制部件诸如旋转盘和/或细长开口的可调节入口点,以及其他特征部。在所提供的实施方案中的任一个中,由中心纵向轴线和在外壳侧壁和套管侧壁的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形成的角度可大约在约15度至约60度的范围内的值之间调节。形成的角度允许穿过不同的壁厚。于是,鉴于本公开,鉴于所提供的外科进入装置,器械和/或缝合线可穿过的壁厚的范围大约在约1厘米至约5厘米的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可包括密封件,该密封件具有面向工作通道的图案化引导表面。图案化引导表面可被构造成能够指导外科器械穿过密封件的一个或多个预先限定的可重新密封开口。图案化引导表面可包括可滑动浮动器械,可滑动浮动器械允许形成在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纵向轴线与在外壳侧壁的至少一个开口和套管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是可调节的。

套管的近侧部分可具有套管侧壁的一部分,该套管侧壁的一部分比套管侧壁的环绕部分薄。另外,较薄部分可具有至少一个密封开口,至少一个密封开口延伸穿过套管侧壁。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可包括尺寸被设定成设置在较薄部分之上的密封套筒。密封套筒的尺寸可被设定成使得侧壁的较薄部分和密封套筒的组合的外径基本上类似于套管侧壁的环绕部分的外径。然后,密封套筒可提供外科进入装置的至少一个密封开口的可密封性质。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外科进入装置包括外壳、从外壳朝远侧延伸的套管、密封件、至少一个入口和至少一个密封出口。外壳和套管限定延伸穿过两个部件的工作通道,其中工作通道的尺寸和构造被设置成用于接收外科器械。密封件设置在工作通道内,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在没有器械设置在其中时密封工作通道。至少一个入口设置在外壳中或接近外壳,并且具有与入口相关联的密封件。至少一个密封出口延伸穿过套管的侧壁。另外,入口和出口被构造成使得形成在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纵向轴线和在端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即,咬合角度)是可调节的。

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和在端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可大约在约15度至约60度的值之间是可调节的。形成的角度允许穿过不同的壁厚。于是,鉴于本公开,鉴于所提供的外科进入装置,器械和/或缝合线可穿过的壁厚的范围大约在约1厘米至约5厘米的范围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入口可包括设置在外壳中或接近外壳的多个入口,其中每个开口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密封件。在此类实例中,该角度至少凭借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是可调节的,该轴线穿过多个入口的不同入口。例如,在第一位置中,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可在多个入口中的第一入口和至少一个密封出口中的出口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二位置中,相同的轴线可在多个入口中的第二入口和至少一个密封出口中的出口之间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密封出口可包括延伸穿过套管的侧壁的多个密封出口。在此类实例中,该角度至少凭借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是可调节的,该轴线穿过多个密封出口的不同密封出口。例如,在第一位置中,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可在至少一个入口中的入口和多个密封出口中的第一密封出口之间延伸,并且在第二位置中,相同的轴线可在至少一个密封入口中的入口和多个密封出口中的第二密封出口之间延伸。

至少一个入口可包括细长开口,细长开口具有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细长长度。细长开口还可包括可调节的入口点,该可调节的入口点沿着细长长度可移动,以调节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与在细长开口和至少一个密封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外壳有时可包括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其中每个盘被构造成能够围绕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纵向轴线旋转。第一旋转盘可已经在其上设置至少一个入口中的第一入口,该第一入口设置在外壳中或接近外壳,并且第二旋转盘同样可已经在其上设置至少一个入口中的第二入口,第二入口设置在外壳中或接近外壳。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可为可移动的,以调节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和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在包括第一旋转盘和第二旋转盘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可移动到对准位置,在该对准位置,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对准以形成细长开口,细长开口具有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细长长度。细长开口可被构造成能够允许外科器械的多个入口点提供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和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可调节角度。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包括旋转拨盘以有助于调节咬合角度。旋转拨盘可被构造成能够移动至少一个入口。入口的移动调节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与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

再者,可组合相对于可调节咬合角度的不同方式描述的各种实施方案。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可存在多个入口和出口,多个入口和出口中的任一个可包括具有或不具有可调节入口点的细长开口。通过另外的非限制性示例,任何数量的入口可形成在一个或多个旋转盘上。通过另外的非限制性示例,旋转拨盘可用于控制部件诸如旋转盘和/或细长开口的可调节入口点,以及其他特征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密封出口可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具有面向工作通道的图案化引导表面。图案化引导表面可被构造成能够指导外科器械通过密封件的一个或多个预先限定的可重新密封开口。图案化引导表面可包括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允许形成在中心纵向轴线与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的轴线之间的角度是可调节的。

套管的近侧部分可具有套管侧壁的一部分,套管侧壁的一部分比套管侧壁的环绕部分薄。另外,较薄部分可具有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至少一个密封出口。在此类实施方案中,可包括尺寸被设定成设置在较薄部分之上的密封套筒。密封套筒的尺寸可被设定成使得侧壁的较薄部分和密封套筒的组合的外径基本上类似于套管侧壁的环绕部分的外径。然后,密封套筒可提供外科进入装置的至少一个密封出口的可密封性质。

外科方法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包括使第一细丝尾部穿过延伸穿过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的侧壁的第一开口,穿过延伸穿过从外壳朝远侧延伸的套管的侧壁的第一开口,并且穿过与组织中的开口相邻的组织。该方法还包括使第二细丝尾部穿过延伸穿过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的侧壁的第二开口,穿过延伸穿过套管的侧壁的第二开口,并且穿过与组织中的开口相邻的组织。张力被施加到第一细丝尾部和第二细丝尾部中的至少一者,这继而减小了组织中开口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第一细丝尾部和第二细丝尾部分别穿过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步骤可包括基于相应的第一细丝尾部或第二细丝尾部将穿过组织的期望的角度,选择延伸穿过外壳侧壁且彼此接近的多个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为相应的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同样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使第一细丝尾部和第二细丝尾部分别穿过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步骤可包括基于相应的第一细丝尾部或第二细丝尾部将穿过组织的期望的角度,选择延伸穿过套管侧壁的多个开口中的一个开口为相应的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

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者可包括细长开口,细长开口具有细长度,该细长长度基本上平行于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细长开口还可包括可调节的入口点,可调节的入口点为沿着细长长度可移动的。在此类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可包括纵向移动可调节入口点以调节指导相应的第一细丝尾部或第二细丝尾部被进入组织的角度。另外,外科方法可包括移动延伸穿过外壳侧壁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的至少一者,以调节指导相应的第一细丝尾部或第二细丝尾部被进入组织的角度。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外科进入装置包括第一缝合线路径,第一缝合线路径跨越外科进入装置的工作通道延伸,使得第一缝合线路径的一个入口与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相关联,并且第一缝合线路径的另一个入口与从外壳朝远侧延伸的套管相关联,与和外壳相关联的入口相比,另一个入口大约位于装置的相对侧上。该装置还包括第二缝合线路径,第二缝合线路径跨越外科进入装置的工作通道延伸,使得第二缝合线路径的一个入口在与和第一缝合线路径相关联的外壳的入口大约相对的位置处与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相关联,并且第二缝合线路径的另一个入口在与和第一缝合线路径相关联的套管的入口大约相对的位置处与套管相关联。第一缝合线路径和第二缝合线路径被构造成能够允许由延伸穿过路径中的至少一个的中心轴线和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形成的角度是可调节的。作为结果,缝合线插入或植入器械延伸穿过该路径且因此与这种器械相关联的缝合线延伸穿过该路径的角度可被调节,以更好地构造器械和/或缝合线以穿过被设置成与外科装置相邻的特定厚度的组织。

本公开提供了可相对于一个或两个路径调节前述角度的多种多样的方式。此类特征部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多个开口,该多个开口形成在外壳和套管中的一者或两者中;一个或多个旋转盘,该一个或多个旋转盘具有形成在(多个)盘中的外壳的一个或多个开口;一个或多个细长密封件;旋转拨盘,通过非限制性示例,该旋转拨盘用于控制沿着(多个)细长密封件的细长长度移动的可调节入口点;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该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被包括作为设置在套管的(多个)开口内的密封件的一部分,以准许咬合角度调节;密封件,该密封件具有图案化引导表面,该图案化引导表面面向装置的工作通道,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指导外科器械穿过密封件的一个或多个预先限定的可重新密封开口;密封套筒;以及,套管的一部分,在包括密封套筒的实施方案中,该套管的一部分具有较薄部分,使得由套管和密封套筒形成的直径基本上类似于套管的剩余部分的外径。鉴于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可如何独立于所有其他特征部选择性地组合和/或使用此类特征部来调节咬合角度。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密封件(例如,鸭嘴密封件)可设置在工作通道内,并且可被构造成能够在没有外科器械设置在工作通道中时密封工作通道。另外,可在约15度至约60度的值之间调节被调节的角度。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外科进入装置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中心管腔和套管,该中心管腔延伸穿过外壳,该套管从外壳朝远侧延伸并与中心管腔流体连通以限定的尺寸和构造被设置成用于接收外科器械的工作通道。外壳还包括围绕中心管腔设置的侧壁。缝合线路径形成在与外壳相关联的缝合线插入入口和与套管相关联的缝合线插入出口之间。该路径相对于延伸穿过套管的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角度是可选择性地可调节的。更特别地,该装置包括缝合线路径调节元件,该缝合线路径调节元件被构造成能够控制路径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延伸的角度。作为结果,用户可调节前述角度,这继而允许用户改变穿过缝合线路径设置的缝合线进入设置成接近套管的组织的角度。

基于本公开,缝合线路径调节元件可具有多种构型。通过两个非限制性示例,缝合线路径调节元件可为旋转拨盘和/或外壳的一个或多个旋转盘,旋转拨盘控制可调节入口,该可调节入口是设置在与外壳相关联的细长开口内的缝合线插入入口,一个或多个旋转盘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一个或多个开口用作可旋转以调节角度的缝合线插入入口。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提供第二缝合线路径。该第二缝合线路径可由缝合线路径调节元件控制,使得两个路径同时被调节,或者第二缝合线路径可为例如通过第二缝合线路径调节元件独立可调节的。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缝合线路径调节元件可被构造成能够彼此独立地控制两个缝合线路径。可在约15度至约60度的值之间调节被调节的角度。

可并入在关注(多个)可选择性地可调节的缝合线路径的实施方案中的其他特征部包括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该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被包括作为设置在套管的(多个)开口内的密封件的一部分,以准许咬合角度调节;密封件,该密封件具有图案化引导表面,该图案化引导表面面向装置的工作通道,并且被构造成能够指导外科器械穿过密封件的一个或多个预先限定的可重新密封开口;密封套筒;以及,套管的一部分,在包括密封套筒的实施方案中,该套管的一部分具有较薄部分,使得由套管和密封套筒形成的直径基本上类似于套管的剩余部分的外径。鉴于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可如何独立于所有其他特征部选择性地组合和/或使用此类特征部。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密封件(例如,鸭嘴密封件)可设置在工作通道内,并且可被构造成能够在没有外科器械设置在工作通道中时密封工作通道。

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外科进入装置包括套管,该套管被构造成能够设置在组织中的开口中,该套管具有延伸穿过其的内腔,以提供外科进入装置的工作通道。套管包括围绕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径向延伸的侧壁,该侧壁可帮助限定内腔。一个或多个开口形成在侧壁中,使得开口在内腔和外界环境之间形成通路。每个此类开口可包括设置在其中的密封件。密封件可包括图案化引导表面,图案化引导表面面向内腔,并且可被构造成能够指导外科器械穿过密封件的一个或多个预先限定的可重新密封开口。预先限定的可重新密封开口还可称为预先限定的破裂位置。此类开口或位置可使可由使器械穿过密封件导致的撕裂残留物最小化或消除撕裂残留物,并且可减少施加到器械的负载量,器械插入穿过密封件以使器械穿过密封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外科进入装置可包括本文提供的其他部件中的一些或所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特征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外壳,套管可从该外壳朝远侧延伸,其中外壳具有中心管腔,该中心管腔延伸穿过外壳,使得该中心管腔与套管的内腔流体连通以限定工作通道;密封件,该密封件设置在外科进入装置的工作通道内,该密封件被构造成能够在没有外科器械穿过密封件设置时密封工作通道;一个或多个开口,该一个或多个开口形成在外壳的侧壁中,这继而可在外壳中的(多个)开口和套管中的(多个)开口之间限定缝合线路径;以及一个或多个特征部,该一个或多个特征部被构造成能够允许调节咬合角度。被构造成能够允许调节咬合角度的特征部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是多个开口,该多个开口形成在外壳和套管中的一者或两者中;一个或多个旋转盘,该一个或多个旋转盘具有形成在(多个)盘中的外壳的一个或多个开口;一个或多个细长密封件;旋转拨盘,通过非限制性示例,该旋转拨盘用于控制沿着(多个)细长密封件的细长长度移动的可调节入口点;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该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被包括作为密封件的图案化引导表面的一部分,以准许咬合角度调节;以及密封套筒,该密封套筒包括图案化引导表面以帮助形成套管的密封开口,并且在一些实例中,套管的一部分具有较薄部分,使得由套管和密封套筒形成的直径基本上类似于套管的剩余部分的外径。鉴于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可如何独立于所有其他特征部选择性地组合和/或使用此类特征部来调节咬合角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将更充分地理解本公开,在附图中:

图1a-图1d是形成在组织中的开口的示意图;

图2a为外科进入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视图;

图2b为图2a的外科进入装置的透视图;

图2c是沿着线c-c截取的图2b的外科进入装置的透视横剖视图;

图2d是图2b的外科进入装置的透视部分透明视图,其中外壳的一部分被移除;

图3是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缝合线的缝合线植入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4a是具有穿过其设置的图3的缝合线植入装置和缝合线的图2a的外科进入装置的透视部分透明视图;

图4b是图4a的外科进入装置的前视图,其中缝合线植入装置从外科进入装置移除;

图4c是图4b的外科进入装置的前视图,其中第二缝合线穿过其设置;

图4d是具有联接在一起以形成环的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的图4c的外科进入装置的前视图;

图4e是示出环被折叠的图4d的外科进入装置的前视图;

图5a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和缝合线植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5b是图5a的外科进入装置和缝合线植入装置的一部分的详细透视图;

图5c是图5a的外科进入装置和整个缝合线植入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缝合线植入装置穿过外科进入装置设置;

图5d是图5c的外科进入装置和缝合线植入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缝合线植入装置从外科进入装置移除且位于外科进入装置的相对侧附近;

图5e是图5d的外科进入装置和缝合线植入装置的透视图,其中缝合线植入装置穿过外科进入装置设置;

图6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装置具有与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和套管中的每个相关联的多个端口;

图7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外科进入装置具有与装置的外壳和套管中的每个相关联的多个端口,以及穿过外科进入装置设置的缝合线植入装置的一部分;

图8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装置包括与装置的外壳和套管中的每个相关联的多个细长端口,并且外壳的细长端口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通过旋转拨盘可控制的可调节的入口点;

图9是图8的旋转拨盘的透视图,旋转拨盘具有穿过其设置的多个缝合线植入装置;

图10是沿着线d-d截取的图8的外科进入装置的透视横剖视图,外科进入装置具有穿过其设置的图9的缝合线植入装置;

图11是示出了处于两个不同位置的缝合线植入装置的图8的外科进入装置的前视图;

图12a和图12b分别是设置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处的图11的缝合线植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外科进入装置具有与装置的外壳和套管中的每个相关联的多个端口,以及穿过其设置的缝合线植入装置的一部分;

图14是示出了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处的图13的缝合线植入装置的图13的外科进入装置的前视图;

图15a和图15b分别是设置在两个不同位置处的图14的缝合线植入装置的示意图;

图16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外科进入装置具有与装置的外壳和套管中的每个相关联的多个端口,以及穿过其设置的缝合线植入装置的一部分;

图17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装置包括与装置的套管相关联的多个细长端口;

图18a是与图17的细长端口相关联的密封件的前视图;

图18b是图18a的密封件的侧视图;

图19a是可与图17的细长端口一起使用的密封件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视图;

图19b是图19a的密封件的侧视图;

图20a是可与图17的细长端口一起使用的密封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视图;

图20b是图20a的密封件的侧视图;

图21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前视图,该装置包括与装置的套管相关联的可滑动浮动密封件且具有在两个不同的位置设置在其中的缝合线植入装置;

图22a是图21的可滑动浮动密封件和缝合线植入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缝合线植入装置设置在静止位置;

图22b是图22a的可滑动浮动密封件和缝合线植入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缝合线植入装置设置在第一位置中;

图22c是图22a的可滑动浮动密封件和缝合线植入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缝合线植入装置设置在第二位置中;

图23是外科进入装置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的侧视图,该装置包括用于提供与装置的套管相关联的密封件的套筒;

图24是图23的外科进入装置的透视图,该装置具有从套管移除以暴露形成在套管中的开口的套筒;并且

图25是图23的套筒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某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以提供对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和方法的结构、功能、制造和用途的原理全面理解。这些实施方案的一个或多个示例在附图中示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文具体描述并在附图中所示出的装置和方法是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且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限定。结合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示出或描述的特征部可与其它实施方案的特征部进行组合。此类修改和变型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另外,在本公开中,各种实施方案的相似编号的部件通常具有类似的特征部,此时那些部件具有类似的性质和/或类似的目的。附加地,在特征部、侧面、方向、步骤等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第一特征部”或“第一方向”或者“第二特征部”或“第二方向”的情况下,此类数字排序通常是任意的,且因此此类编号可互换。

本文所用的术语“近侧”和“远侧”是相对于外科手术部位的临床医生的位置,其中术语“近侧”是指最靠近临床医生的部分,并且术语“远侧”则是指位于远离临床医生的部分。还应当理解,为简洁和清楚起见,本文可结合附图使用诸如“竖直”、“水平”、“上”和“下”等空间术语。然而,外科器械在许多方向和位置中使用,并且这些术语并非旨在是限制性的和/或绝对的。另外,在一些实例中,部件是指可与和不与术语“组件”(例如,套管针和套管针组件)互换。不存在术语是指不同部件的特别意图。同样,诸如“器械”和“装置”的术语可互换使用。

本公开通常提供了外科进入装置或系统,外科进入装置或系统并入特征部以改善直接到装置或系统中的创伤(或开口)闭合能力。更特别地,所提供的外科进入装置和系统通常被描述为具有外壳和套管的套管针,其中套管从外壳朝远侧延伸。一个或多个开口与外壳相关联,使得穿过开口的器械、装置或缝合线还穿过外壳并到由外壳和套管限定的工作通道中。同样地,一个或多个开口与套管的侧壁相关联,使得穿过与外壳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并到工作通道中的器械、装置或缝合线可经由套管侧壁的一个或多个开口从工作通道穿出到套管外的环境。在与外壳相关联的(多个)开口和与套管相关联的(多个)开口之间延伸的通路或路径(在本文中有时称为缝合线路径)可被密封,使得当没有器械、装置或缝合线穿过其,防止流体在外科进入装置外的环境和工作通道之间穿过。经由与外壳和套管相关联的开口穿过外科进入装置的缝合线可穿入接近外科进入装置设置在其中的开口的组织中,并且随后系紧以在从开口移除外科进入装置时或之后闭合开口。

本公开还提供了多个可调节的特征部,该多个可调节的特征部可并入外科进入装置中,以允许穿过通路设置的缝合线根据需要以不同的角度穿入组织中。这些特征部包括使用与外壳和套管中的任一者或两者相关联的多个开口,使用可相对于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调节开口的位置的部件,使用细长开口、旋转拨盘,和/或使用柔性密封件或密封部件,以及其它特征部。图1a-图1d提供了当闭合形成在组织中的开口时缝合线的潜在期望缝合路径的一些示例性图示。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图1a-图1d的示出的构型中的每个构型中,开口终止并因此不完全延伸穿过组织,所以此类缝合图案同样适用于完全延伸穿过组织的开口,诸如套管针组件往往穿过设置的开口。

图1a提供了用于闭合组织8中的开口6的潜在期望缝合路径的一个示例。如图所示,存在两个潜在的缝合线路径1、缝合线路径2,两个潜在的缝合线路径1、缝合线路径2从外科进入装置(未示出)的第一(如左边所示)侧e到外科进入装置的第二(如右边所示)侧f从近侧到远侧延伸。缝合线可沿着一个或两个路径1、路径2穿过。另外,一个或两个路径1、路径2可与提供的从第二侧f到第一侧e从近侧到远侧延伸的两个其它路径3、路径4组合使用。如图所示,路径相对于延伸穿过开口6(并且当穿过开口设置时将延伸穿过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a定位的角度α1、角度α2、角度α3、角度α4(本文被称为咬合角度)对于不同的路径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外科进入装置仍设置在开口中时调节咬合角度的能力是期望的。通过能够调节由与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和套管相关联的(多个)开口的位置限定的咬合角度,所示的不同路径可在装置保持在开口中时遵循缝合线。在本公开之前,将通过移除外科进入装置且然后使缝合线以完全独立于外科进入装置的期望的角度穿过组织产生这些变化的角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路径和轴线的任何两侧之间测量咬合角度,并且因此咬合角度的所示的构型决不限制于由测量咬合角度的地方限定。

图1b、图1c和图1d同样示出了用于形成在组织中的开口的另选路径选项。更特别地,图1b示出了两个路径1'、路径2',以及两个路径3'、路径4',两个路径1'、路径2'从外科进入装置(未示出)的第一(如左边所示)侧e'到外科进入装置的第二(如右边所示)侧f'从近侧到远侧延伸,两个路径3'、路径4'从第二侧f'延伸到第一侧e',以相对于延伸穿过组织8'中的开口6'的中心纵向轴线a'产生咬合角度α1'、咬合角度α2'、咬合角度α3'、咬合角度α4',而图1c示出了两个路径1”、路径2”,以及一个路径3”,路径1”、路径2”从外科进入装置(未示出)的第一(如左边所示)侧e”到外科进入装置的第二(如右边所示)侧f”从近侧到远侧延伸,一个路径3”从第二侧f”延伸到第一侧e”。另外,图1d示出了一个路径1”'和单一路径2”',一个路径1”'从外科进入装置(未示出)的第一(如左边所示)侧e”'延伸到外科进入装置的第二(如右边所示)侧f”',单一路径2”'从第二侧f”'延伸到第一侧e”'以相对于延伸穿过组织8”中的开口6”的中心纵向轴线a”产生咬合角度α1”、咬合角度α2”、咬合角度α3”、咬合角度α4”。在图1d实施方案中,两个路径1”'、路径2”'相对于彼此形成完美的垂直角度,并且相对于延伸穿过组织8”'中的开口6”'的中心纵向轴线a”'形成大约45度的咬合角度α1”'、咬合角度α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形成无数路径以闭合组织中的开口或创伤,并且鉴于本文提供的公开内容,此类路径通常是可实现的。

套管针组件

图2a-图2d示出了外科进入装置(如图所示的套管针或套管针组件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套管针100可通常包括套管针套管102和套管针外壳(或柄部)104。多个构型可用于外壳104。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外壳104具有通常圆柱形形状,通常圆柱形形状具有近侧可移除盖体部分105和远侧室部分107,其中盖体部分105可选择性地附接到远侧室部分107,并且可从远侧室部分107拆下。图2d示出了近侧盖体部分105已从远侧室部分107拆下的实例。套管针外壳104更通常地由侧壁108限定,侧壁108围绕延伸穿过套管针组件100并因此延伸穿过套管针套管102的中心纵向轴线l周向延伸。外壳104包括从开放近侧端部部分104p延伸到远侧端部部分104d的中心管腔110。外壳104可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多种部件,如下所述。如图所示,盖体部分105通过凸配合构件(如图所示的盖体部分105上的突片112(图2c))接合互补凹配合构件(如图所示的形成在远侧室部分107中的狭槽114(图2c)),选择性地与远侧室部分107配合。另外,盖体部分105还在其近侧端部处提供用于接收各种部件诸如密闭装置(未示出)的凹配合构件,如图所示的狭槽116。

套管针套管102从外壳104朝远侧延伸,并且通常还由侧壁118限定,侧壁118围绕中心纵向轴线l周向延伸。套管102的直径通常小于外壳104的直径。另外,套管针套管102可限定具有开放近侧端部部分102p和开放远侧端部部分102d的内部管腔120。如通过图2a和图2c所示,近侧端部部分102p可延伸到套管针外壳104的远侧端部部分104d中并安装在套管针外壳104的远侧端部部分104d中,因此限定从近侧端部部分104p延伸到套管102的开放远侧端部部分102d的外科进入装置100的工作通道122。作为结果,外壳104与套管针套管102的内部管腔120流体连通。另外,吹入端口124可与外壳104(如图所示的远侧室部分107)相关联,以控制到达外科手术部位的吹入流体或气体(例如,二氧化碳)流。更特别地,吹入端口124可包括活栓阀126和旋塞阀杆128,活栓阀126和旋塞阀杆128可一起工作以允许和/或防止吹入流体或气体穿过柔性管到套管针外壳104和套管针套管102的一部分中。

一个或多个密封组件可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工作通道内。如图2c所示,第一近侧密封组件130和第二远侧密封组件132都设置在外壳中,并且都定位在工作通道122内。第一近侧密封组件130(还称为器械密封件)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被提供作为盖体部分105的一部分。器械密封件130可适于与至少部分地插入穿过套管针套管102的任何器械的外部协作,使得当器械存在于套管针组件100内,器械密封件130可密封地接合器械的外部,并且因此可防止流体穿过套管针外壳104。虽然主要是外科器械但是各种各样的器械可至少部分地插入穿过套管针套管102。这种器械的一个示例是使得能够在微创外科手术操作期间可视化的内窥镜或类似装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已知有许多其他的器械用于插入到套管针套管102的至少一部分中,并且于是近侧密封组件130同样也可密封地接合那些器械的外部。

第二远侧密封组件132(还称为零闭合或鸭嘴密封件)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被提供作为室部分107的一部分。鸭嘴密封件132可被构造成能够当没有器械穿过其设置时在工作通道122中形成密封,以因此防止通过套管针外壳104输送到体腔的吹入气体的泄漏。作为结果,吹入端口124被构造成能够与设置在鸭嘴密封件132的远侧的工作通道122的一部分流体连通。如图所示,鸭嘴密封件132具有通常圆形的凸缘134以及从该通常圆形的凸缘134朝远侧延伸的侧壁136。侧壁136的形状可变化,但在所示实施方案中,侧壁136包括相对的翼片135(仅示出一个),相对的翼片135以彼此相对的角度在远侧方向上延伸并在远侧端部处合拢在一起以形成密封面138。相对的翼片135可彼此相对地移动,以允许密封面138在闭合位置(其中没有器械穿过其设置并且密封面138密封套管针组件100的工作通道122)和打开位置(其中器械穿过其设置)之间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密封组件130、密封组件132可设置在外壳104中的多种方式,以及密封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设置的其他位置,包括在套管102内。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虽然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两个密封组件设置在工作通道122中,但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一个密封组件或多于两个密封组件还可用于套管针组件100中。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包括作为可被包括作为本套管针组件100或其他套管针组件的一部分的套管针组件的一部分的其他部件和特征部,而不会不利地影响本文提供的可调节性特征。

套管针组件100的所示实施方案以及本文提供的套管针组件的其他实施方案是套管针组件的示例性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与创伤闭合相关的特征部可与该套管针组件一起使用。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鉴于本公开,可容易地调整多种多样的套管针组件。套管针组件及其部件的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被提供在美国专利7,981,092、美国专利8,579,807、美国专利8,568,362、美国专利8,636,686、美国专利8,690,831、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15/0038793和美国专利申请公布2015/0038994中,这些专利中的每个的内容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用于形成套管针组件的各种部件的典型材料,以及可使用的套管针组件的各种尺寸。通过非限制性示例,本公开可与其一起使用的套管针组件尺寸包括2/3毫米、5毫米、8毫米、10/12毫米、15毫米和18毫米套管针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套管针尺寸通常描写了套管针的套管的内径的尺寸,因此告知用户可穿过套管设置的器械的尺寸。因此套管针的外径较大。通过非限制性示例,5毫米套管针的外径往往为约8.0毫米,并且10/12套管针的外径往往为约15.15毫米。

形成在外壳和套管中的开口或端口

如图2b-图2d中最佳所示,相对的开口或端口140设置在外壳104中。开口140可形成在外壳104的侧壁108中,并且可延伸穿过其,产生流体可流过的通道142。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开口140基本上是圆形的,并且通道142基本上是圆柱形的,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其他形状和构型是可能的。密封件144沿着通道142的长度设置在某处。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密封件144设置在开口140处,开口140用作到通道142的近侧入口。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密封件144可沿着通过通道142的路径另外朝远侧(即,更靠近中心纵向轴线l)设置。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到通道142中的入口大约与外侧壁108齐平,并且延伸到工作通道122中的通道142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l以斜角β设置,使得通道终止于最远侧密封件(即,鸭嘴密封件132)的远侧,从而在外界环境和外科手术部位之间形成缝合线路径。即使当器械或缝合线穿过通道142时,本构型也允许基本上维持吹入。如图所示,通道142的近侧端部大约设置在与最远侧密封件132的一部分相同的水平面内,但通道142的近侧端部不必如此设置。当与通道142相关联的密封件144打开时,开口140促进外界环境与工作通道之间的流体连通。

图2a-图2d也示出了设置在套管102中的相对的开口或端口160。开口160可形成并延伸穿过套管102的侧壁118。密封件164例如通过放在开口160内或如在稍后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通过具有套筒与开口160相关联,该套筒用作在开口处围绕套管设置的密封件。在一些实例中,由于密封件164相对于开口160的接近度,开口160可被称为密封开口或端口。形成在套管102中的开口160可由穿过外壳开口140并穿过工作通道122的器械、装置或缝合线进入。因此,多个路径可形成在外壳104的(多个)开口140和套管102的(多个)开口160之间,路径横穿装置100的工作通道122。密封开口或端口160可具有多种形状和构型,但在所示实施方案中,两个开口160是细长的,具有基本上椭圆形的形状。端口160的细长性质允许实现不同的咬合角度,并且可与其他可调节性特征部和特别构型的密封件一起使用,以实现如本文所述的期望结果。包含与外壳104和套管102相关联的开口或端口140、开口或端口160是本公开的一个特别有用且独立新颖的方面。本公开的另一单独但还特别有用且独立新颖的方面是跨越穿过如套管针组件100的外科进入装置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缝合线路径调节咬合角度的能力。

用于形成密封件164以及与外壳104相关联的密封件144的材料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弹性体和橡胶,诸如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阴离子聚合的异戊二烯(例如,如由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科腾聚合物(kratonpolymersofhouston,texas)制造的)、聚氨酯、硅树脂和其他类似材料。一些密封件可由这些材料中的多于一种制造。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形成在外壳104中的开口140和形成在套管102中的开口160基本上对准,使得穿过大约整个相应开口160的纵向延伸平面基本上平行于延伸穿过外壳104中的大约整个相应的开口140的纵向延伸平面。然而,开口140、开口160通常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围绕相应外壳104和套管102的圆周的任何位置处,并且如下所述,可操纵它们的位置。

缝合线插入装置以及缝合线插入装置与套管针组件的使用

图3提供了可与本文提供的外科进入装置一起使用的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还称为缝合线植入装置)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此类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并且因此关于它们如何工作的详细解释是不必要的。通常,装置1000包括近侧柄部或抓握部分1002、从近侧柄部部分1002延伸的细长轴1004,以及远侧末端或针1006,远侧末端或针1006被构造成能够刺穿组织和/或使缝合线保持在相对于装置1000的位置处,以有助于使缝合线穿入并穿过外科进入装置且然后到被设置成接近该外科进入装置的组织中。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缝合线1010联接到连接锚定件或构件1012,并且连接锚定件1012联接到装置1000的远侧末端1006以相对于装置固定缝合线。更特别地,连接锚定件1012具有延伸穿过其一部分的管腔(未示出),并且装置1000的远侧末端1006和环绕锚定件1012的管腔的锚定件1012的内壁被构造成能够可移除地联接在一起。用于将缝合线1010连接到装置1000的其他机构和方式是可能的。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可使用具有尖针的弹簧偏置样式,诸如如由爱尔兰共和国都柏林的美敦力公司(medtronicofdublin,republicofireland)制造的endoclosetm插入装置。另外,如下所述,连接锚定件1012可与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断开,并且随后与第二连接锚定件联接以形成单一缝合线。

图4a-图4e中示出使用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与外科进入装置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所示,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可穿过外壳104中的开口140(开口140为了图4a-图4e的目的被识别为140a,以将其与相对的开口140区分开,相对的开口140为了图4a-图4e的目的被识别为140b),穿过工作通道122,并且穿过与开口140a相对的套管102中的密封开口160(密封开口160为了图4a-图4e的目的被识别为160b,以将其与相对的开口160区分开,相对的开口160为了图4a-图4e的目的被识别为160a),使得连接锚定件1012和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外科进入装置100外、接近外科进入装置100设置的组织。缝合线1010可例如通过连接锚定件1012联接到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并且在离开开口160b时,可穿过接近外科进入装置100被设置的开口的组织,用于开口的未来的闭合。连接锚定件1012且因此缝合线1010可与缝合线插入装置断开,并且缝合线插入装置被移除,从而使缝合线1010和连接锚定件1012留在图4b中所示的构型中。

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或另一缝合线插入装置还可被操作以使第二缝合线1010'穿入并穿过外科进入装置100。例如,装置1000可穿入另一个外壳开口140b中,穿过工作通道122并穿过另一个密封开口160a,使得与第二缝合线1010'和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的至少一部分相关联的连接锚定件或构件1012'被设置在外科进入装置100外、接近外科进入装置100设置的组织。随后移除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可导致图4中所示的构型。

如图4d所示,两个连接构件1012、连接构件1012'可联接在一起,使得第一缝合线1010和第二缝合线1010'形成单一缝合线环1014。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构件1012、构件1012'穿过位于套管102的远侧端部102d处的密封开口180。密封开口180可具有上面相对于密封开口160a、密封开口106b描述的相同特性中的至少一些,因此防止流体不必要地在工作通道122和外界环境之间穿过。在其他实施方案中,连接构件1012、连接构件1012'可联接在外科进入装置100外,或者另选地,两个缝合线1010、缝合线1010'和/或穿过外科进入装置100的开口140、开口160的附加的缝合线可独立操作以闭合开口,外科进入装置100穿过该开口设置。回到所示实施方案,然后可例如通过将方向p和q上的张力分别施加到一个或两个缝合线1010、缝合线1010'的近侧端部1010p、近侧端部1010p',闭合形成的环1014,如图4e所示。当外科进入装置100从组织中的开口移除时或在外科进入装置100已经被移除之后,可施加张力,以快速且有效地闭合开口,外科进入装置100穿过该开口设置。

外科进入装置和缝合插入装置的另选的实施方案

图5a-图5e示出了外科进入装置(如图所示的套管针组件2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缝合线插入装置20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套管针200通常包括套管针套管202和套管针外壳(或柄部)204,并且具有与套管针组件100类似的特征部和部件。于是,没有必要以任何细节讨论部件,诸如可移除盖体部分205、远侧室部分207、中心管腔210、内部管腔220、由中心管腔210和内部管腔220形成的工作通道222、吹入端口224、密封件(未示出),以及其他部件。鉴于与提供的各种实施方案中的此类部件相关的本文提供的公开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此类部件的构型和操作。

套管针100和套管针200之间的一个示出的差异是与外壳204相关联的开口或端口240的位置。虽然套管针200的开口或端口240包括在外界环境和工作通道222之间延伸的通道242,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密封件244(图5c),但是图5a-图5e中的通道242的入口不相对于外壳204的侧壁208齐平。如图所示,相对的通道242与侧壁208分开地延伸,并且与外侧壁208所位于的相比,通道242的入口径向上更远离装置200的中心纵向轴线l'。另外,如图5e所示,入口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l'成角度。更特别地,如图所示,由基本上跨越通道242的入口延伸的平面j和中心纵向轴线l'形成的角度γ是非直角的。如图5c和图5e所示,通道242仍然与工作通道222和形成在套管202的侧壁218中的相对的密封开口260(如相对于套管针100的密封开口160所提供的)连通。另外,由相对的开口240和相对的开口260形成的路径例如通过提供接近通道242的入口的密封件244和与延伸穿过套管202的开口260相关联的密封件264在两端处被密封。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套管202的密封开口260由形成在侧壁218中的开口(未示出)和围绕套管202设置的套筒270形成,套筒270具有形成在其中的预成形的密封件264,预成形的密封件264在形状上与开口260互补,使得开口260和密封件264的组合形成套管202的密封开口。如图所示,套管270增加了套管202的直径,但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如下面例如相对于图23-图25所描述的,套管和/或套筒可被构造成使得套管和套筒的组合的直径大约等于在未设置套筒的位置处的套管的直径。

另外,图5a-图5e中提供的缝合线插入或植入装置2000是缝合线插入装置的另选布置。装置2000通常包括近侧柄部部分2002、细长轴2004和远侧末端或针2006,所有这些都与缝合线插入装置1000类似地构建。一个示出的差异是近侧柄部部分2002包括弹簧加载的致动器2003,弹簧加载的致动器2003被弹簧偏置到保持位置以维持缝合线2010(图5b)相对于装置2000的位置。按压致动器2003可从装置2000释放缝合线2010,因此允许移除装置2000以及缝合线2010用于完成外科手术修复。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连接锚定件或构件2012可用于有助于将缝合线2010与装置2000相关联,如图5b所示。

在使用中,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缝合线2010的缝合线插入装置2000从外界环境穿入开口240中,穿过入口到通道242中,穿过工作通道222,并从密封开口260穿出到外科手术部位。缝合线2010与插入装置2000脱离联接,并且移除插入装置2000。然后具有与其相关联的第二缝合线的缝合线插入装置2000(或者,另选地,第二缝合线插入装置与第二缝合线一起使用)从外界环境穿入相对的开口240,穿过入口到相对的通道242中,穿过工作通道222,并从另一个密封开口260穿出到外科手术部位。缝合线再次与插入装置2000(或第二缝合线插入装置)脱离联接,并且移除插入装置2000。在套管针200从开口移除时或之后,然后可操作缝合线以闭合开口,套管针穿过该开口设置。

具有彼此接近的多个开口的外科进入装置

图6和图7提供了外科进入装置的两个另选实施方案,外科进入装置具有与外壳和套管中的每个相关联的多个开口,其中外壳和套管中的每个中的开口彼此接近。换句话讲,虽然先前的实施方案包括形成在外壳中的多个开口和形成在套管中的多个开口,但是那些开口通常彼此相对,使得外壳中的一个开口和套管的相对侧上的一个开口形成缝合线路径。不存在形成在外壳或套管的同一侧上的多个开口,以提供具有形成不同咬合角度的各种缝合线路径选项。然而,图6和图7的实施方案在相同的部件中提供彼此接近的多个开口,这提供了根据缝合线插入装置和/或缝合线穿过哪些开口而实现不同咬合角度的能力。

如图6所示,具有外壳304和从其朝远侧延伸的套管302两者的套管针300包括从别的圆柱形形状的外壳304径向延伸的端口延伸部301。延伸部301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开口或端口340,每个端口或开口用作通道342的入口,通道342延伸穿过延伸部301,穿过外壳304,并到延伸穿过套管针300的工作通道322中。与其他实施方案一样,工作通道322由延伸穿过外壳304的中心管腔310和延伸穿过套管302的内部管腔320形成。每个开口340可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在入口处或另外在通道342中、在入口和工作通道322之间的密封件344。开口340可以任何图案形成,但是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存在三个开口340,三个开口340具有形成在三个开口之间的三角形图案。至少部分地根据期望的咬合角度、期望的开口340的数量,以及套管针300被设计用于一起使用的部件和方法,延伸部301可为任何尺寸和形状。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延伸部301具有基本上棱锥形状,其中开口340形成在基本平坦的面向近侧的表面301f,以及成角度的侧面301s中,成角度的侧面301s从侧壁308径向延伸以通向基本上平坦的面向近侧的表面301f的最外面的壁301w。虽然未示出,但是互补延伸部连同一个或多个开口或端口可形成在装置300的相对侧上或沿着外壳304的圆周的任何其他位置处。

多个开口或端口360还可形成在套管302的侧壁318中,其中多个开口360彼此接近。类似于外壳304的开口340,开口360可以任何图案形成,但是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存在三个开口360,三个开口360具有形成在三个开口360之间的三角形图案,其中与其他两个相比,一个开口(中心顶点360c)

(即,与其他两个开口大约等距间隔开的开口)是更近侧的,其他两个相对于延伸穿过装置300的纵向轴线l”基本上对准。开口360中的每个可以类似于本文其他地方描述的那些的方式密封,因为其涉及与套管相关联的开口或端口,并且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包括设置在每个开口360内的密封件364。附加地,虽然未示出,但是相对于图6所示的性质的开口360还可形成在套管302的相对侧上或在沿着其圆周的任何其他位置处。另外,形成在套管302中的开口360中的任一个可与形成在延伸部301中的开口340中的任一个一起使用。外壳304和套管302中的开口340、开口360的每个不同组合可提供不同的咬合角度。

图7提供了套管针400的另一构型,套管针400具有分别在外壳404和从外壳404朝远侧延伸的套管402两者中彼此接近的多个开口440、开口460以允许多个咬合角度。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套管针400设置在形成在组织8””中的开口6””中。与所示实施方案的外壳404相关联的开口或端口440以类似于图5a-图5e的套管针200的开口240的方式构造,并且可与开口460一起使用以沿着在其间延伸的路径使缝合线穿过并到组织中,以在从开口6””移除套管针400时或不久之后闭合开口6””。

如图所示,三个开口或端口440从外壳404的侧壁408径向延伸,其中与相邻端口相比,每个端口440为更远侧的。在所示实施方案中,三个端口440基本上沿着纵向轴线m对准,纵向轴线m基本上平行于装置400的中心纵向轴线l”'。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端口440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位于除了与其他端口440中的一个或多个基本上纵向对准以外的位置处的位置中。每个端口440可包括通道442,通道442从外界环境延伸,穿过外壳404并到延伸穿过装置的工作通道422中,该工作通道422由外壳的中心管腔410和套管402的内腔420限定。在所示实施方案中,与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l”'定位的侧壁408相比,每个通道442的入口被设置成在径向上更远离中心纵向轴线l”'。每个通道442包括与其相关联的、或在入口处或沿着通道442另外朝远侧设置的密封件444,使得外界环境与工作通道422密封。基本上延伸穿过通道442的入口的平面j'可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l”'形成斜角δ。

多个开口或端口460还可形成在套管402的侧壁418中,其中多个开口460彼此接近。类似于外壳404的开口440,开口460可以任何图案形成,但是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存在三个开口460,三个开口460具有在三个开口之间形成的三角形图案,其中一个开口(中心顶点460c)(即,与其他两个开口大约等距地间隔开的开口)被设置到另外两个共同对准的顶点的右边,如图所示。与其他两个顶点相比,两个共同对准的顶点中的一个(最近侧顶点460p)是更近侧的。开口460中的每个可以类似于本文其他地方描述的那些的方式密封,因为其涉及形成在套管中的开口或端口,并且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包括设置在每个开口460内的密封件464。附加地,虽然未示出,但是相对于图7所示的性质的开口460还可形成在套管402的相对侧上或在沿着其圆周的任何其他位置处。另外,形成在套管402中的开口460中的任一个可与从外壳404延伸的开口440中的任一个一起使用。外壳404和套管402中的开口440、开口460的每个不同组合可提供不同的咬合角度。另外,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标记与外壳404相关联的开口以及与套管402相关联的开口460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以帮助用户识别实现的咬合角度。记号可形成在侧壁408和侧壁418上的用户可见的和/或使用内窥镜或其他查看器械可见的位置处以查看记号。

在所示实施方案中,示出了缝合线插入或植入装置4000穿过外壳开口440的最近侧开口440p和套管开口460的最近侧开口460p。虽然缝合线插入装置插入穿过的外壳404中的开口440的位置可类似于相同的装置插入穿过的套管中的开口460的位置,即,装置穿过外壳和套管两者的最近侧开口,但是缝合线插入装置和/或缝合线可从外壳的开口中的任一个穿到套管的开口中的任一个。于是,第一位置可为装置和/或缝合线穿过最近侧外壳开口和最近侧套管开口的位置,第二位置可为装置和/或缝合线穿过最近侧外壳开口和最远侧套管开口中的一个的位置,第三位置可为装置和/或缝合线穿过最近侧外壳开口和最远侧套管开口中的另一个的位置,第四位置可为装置和/或缝合线穿过中间外壳开口和最近侧套管开口的位置等。可至少部分地根据设置在外壳和套管中的开口的数量、那些开口的可调节性(如下所述),以及与其一起使用的开口和器械的尺寸和形状,实现任何数量的位置。在使用中,鉴于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如何选择不同的开口以使插入器械和/或缝合线穿过以实现期望的咬合角度。各种咬合角度可用于在各种构型中使缝合线穿入组织8””中,以允许开口6””在套管针400从开口6””移除时或不久之后闭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虽然相对于组织或形成在组织中的开口或创伤未示出本文提供的一些其他外科进入装置实施方案,但是鉴于本公开,其他实施方案可用于在装置从这种开口或创伤移除时或不久之后闭合外科进入装置设置的开口。

具有细长可调节开口的外科进入装置

图8-图11示出了外科进入装置(例如,套管针5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套管针500具有形成在装置500的外壳504中的细长开口或狭槽540,其中细长开口540包括可调节入口541,可调节入口541沿着狭槽540的长度可移动以调节穿过其的缝合线插入或植入装置或缝合线相对于装置500的中心纵向轴线l””的角度。如图所示,外壳504包括形成在延伸部501中的细长开口或狭槽540,延伸部501远离外壳504的侧壁508径向延伸,但是在其他实施方案中,狭槽540可形成在侧壁508本身中,并且/或者延伸部501可被认为是侧壁508的一部分。开口540可具有多种形状和构型,但是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开口540是细长的,具有基本上椭圆形的形状。可调节入口541(另选地,在本文中称为器械接收开口或可调节的可密封开口)设置在细长开口540内并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密封件544。密封件544可设置在延伸部501的表面处,如图所示,或者密封件544可设置在更接近中心纵向轴线l””的位置处。密封件544在外界环境和装置500的工作通道522之间提供密封,工作通道522由外壳504的中心管腔510和套管502的内部管腔520限定。虽然在较早的实施方案中,通道与延伸穿过相应的外壳104、外壳204、外壳304、外壳404的各种开口140、开口240、开口340、开口440相关联,但是没有为套管针500提供此类通道,使得开口540的旋转可更容易地实现。相反,开口540在打开到形成在旋转盘590中的开口之前延伸一定距离到外壳中,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

可调节入口541被构造成能够接收穿过其的缝合线插入或植入装置和/或缝合线,穿过其的缝合线插入或植入装置和/或缝合线继而可穿过工作通道522、形成在从外壳504朝远侧延伸的套管502的侧壁518中的密封开口560,并到达外科手术部位。密封开口560可例如通过具有设置在开口560内的密封件564被密封。如下所述,可调节入口541沿着开口540的长度可移动,以调节穿过其设置的插入装置和/或缝合线穿过工作通道522并到组织中的咬合角度。虽然未示出,但是具有细长开口或狭槽和可调节入口的互补延伸部可形成在装置500的相对侧上或在沿着外壳504的圆周的任何其他位置处。

可调节入口541可使用多种不同技术移动通过开口540,并且在所示实施方案中,提供旋转拨盘590以移动可调节入口541。图9和图10中所示的旋转拨盘590可设置在可调节入口点541的入口的远侧和设置在外壳504中的最远侧密封件532(往往鸭嘴或零闭合密封件)的远侧,如图10中最佳观察的。旋转拨盘590可包括形成在其中的用于接收器械以使该器械从可调节入口541穿到工作通道522的一个或多个接收开口592。接收开口592可具有大约大于旋转拨盘590的半径的一半的直径或宽度,使得穿过其的装置可移动通过多种角度。如图10所示,器械5000可从可调节入口541延伸穿过接收开口592并到工作通道522中。

回到图9,旋转拨盘590还可包括设置在旋转拨盘590的表面596上的相对的凸轮594,凸轮594倾斜以允许可调节性。密封弹簧(未示出)还可设置在其中以使旋转拨盘590偏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弹簧可朝向接收开口592的底部部分偏置,使得凸轮594在方向r上的旋转使旋转拨盘590在方向s上向上偏置,如图9所示。于是,当旋转拨盘590例如在方向r上逆时针转动时,设置在开口592中的器械5000可在方向s上向上滑动凸轮594。值得注意的是,当拨盘590旋转时,器械5000不必设置在开口592中,并且在此类实例中,当装置5000最终穿过拨盘590时,然后装置5000获得由拨盘590的旋转设定的所示的构型。

如图8所示,旋转拨盘可在任一方向上旋转,这继而引起可调节入口541通过细长开口540上下移动,以建立用于缝合线插入装置和相关联的缝合线的咬合角度。另外,凸轮594的曲线的侵略性可影响所产生的咬合角度,其中更具侵略性的曲线产生咬合角度的更大变化。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凸轮594的曲线给予大约在约15度至约45度的范围内的咬合角度的改变,并且在一个非限制性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咬合角度的改变为约30度。另外,旋转拨盘590的外边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抓握特征部598,例如脊、沟槽等,以辅助用户能够容易地旋转拨盘。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拨盘590可被构造成能够具有键入拨盘590中的不同设定位置,使得当拨盘590被旋转时,拨盘590在各种预设的键控构造之间移动,这导致不同的咬合角度。

图11描绘了通过旋转拨盘590在逆时针方向r上的旋转移动的可调节入口点541(不可见)。如图所示,当拨盘590在逆时针方向r上旋转时,被定位成接近可调节入口541的器械5000的部分在向下方向t上移动,而被定位成接近套管502的密封开口560的器械5000的部分在向上方向u上移动,从而减小与器械5000相关联的咬合角度。在图12a和图12b中更清楚地示出了相对于组织9的两个不同的咬合角度,其中当旋转拨盘590在逆时针方向r上移动且可调节入口点541通过开口540(不可见)朝远侧移动,角度ε在图12b中减小。特别地,图12a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与设置在第一位置g中的器械5000相关,并且图12b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与设置在第二位置h中的器械5000相关,其中两个位置在图11中被识别。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更改外科进入装置500的部件以实现多种其他构造,诸如在任一方向上的旋转能够实现更大和更小的咬合角度、具有形成在外壳504、旋转拨盘590和/或套管502中的任一个中的附加开口以提供另外的柔性和可调节性等。在所示实施方案中,调节角度大约在约15度至约60度的范围内,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可实现更小和更大的角度。形成的角度允许穿过不同的壁厚。于是,鉴于本公开,鉴于所提供的外科进入装置,器械和/或缝合线可穿过的壁厚范围大约在约1厘米至约5厘米的范围内。

具有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旋转的开口的外科进入装置

图13和图14以及图16提供了外科进入装置的两个附加的实施方案,外科进入装置的两个附加的实施方案既提供多个开口以实现不同的咬合角度,并且又提供开口相对于外科进入装置的相应中心纵向轴线的移动,以提供用于实现多种咬合角度的附加可调节性选项。更特别地,开口被构造成能够围绕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旋转。

图13和图14示出了外科进入装置(如图所示的套管针6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套管针600具有形成在可调节的套管针600的外壳604中的开口640。如图所示,外壳604包括与外壳604的远侧室部分607相关联的多个可旋转拨盘609a、可旋转拨盘609b,其中盖体部分605可移除地且可替换地附接到远侧室部分607。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吹入端口624与盖体部分(图14)相关联,并且两个可旋转盘609a、可旋转盘609b与远侧室部分607相关联。每个盘609a、盘609b可包括形成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开口640。开口640可以类似于上面相对于图8-图11的装置描述的开口540的方式朝向中心纵向轴线l””'延伸。虽然未示出,但是旋转盘可设置在旋转盘609a、旋转盘609b下面,并且可以类似于上面描述的旋转盘590的方式操作,并且因此通道或路径可形成在开口640之间,通过形成在这种旋转盘中的开口,并且到套管针的工作通道622,工作通道622由外壳604的中心管腔610和套管602的内腔620限定。

鉴于本公开,多个外壳开口640中的任一个可旋转并与多个套管开口660中的任一个一起使用以实现各种咬合角度。图14提供了插入器械6000的一个图示,该插入器械6000凭借设置在不同的旋转盘609a、旋转盘609b的开口640中具有不同的咬合角度。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认识到,当盘609a、盘609b中的任一个旋转且器械6000可与套管602中的其他开口660一起使用时,也可使用相同的外壳开口640来仅凭借器械6000设置的盘609a、盘609b旋转产生不同的咬合角度。如图所示,当器械6000设置在设置在顶部旋转盘609a中的开口中且穿过形成在套管602中的细长密封开口660时,器械6000具有第一咬合角度,而当装置6000设置在设置在底部旋转盘609b中的开口640中且穿过形成在套管602中的不同的细长密封开口660时,器械6000具有第二咬合角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4的套管602的侧壁618中提供的细长密封开口660沿着宽度而不是长度是细长的,尽管如上所述,但是任一种构型是可接受的。密封件664可与开口660相关联,如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更详细地描述的。两种构型的所实现的咬合角度θ相对于图15a和图15b中的组织9'示出,其中图15a中的所示实施方案与设置在第一位置g'的器械6000相关,并且图15b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与设置在第二位置h'中的器械6000相关,其中两个位置在图14中被识别。

图16描绘了外科进入装置(如图所示的套管针700)的另选实施方案,套管针700具有旋转盘709a、旋转盘709b。类似于图13和图14的外科进入装置,多个盘(如图所示的两个盘709a、盘709b)被包括作为套管针700的外壳704的一部分,并且每个盘709a、盘709b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多个开口740。在图13和图14中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形成在盘609a、盘609b中的开口740具有围绕每个开口640的整体设置的相应盘609a、盘609b的外壁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形成在盘709a、盘709b中的开口740包括至少一个开口740,至少一个开口740为开放式的,使得开放式开口740可移动到对准位置,在对准位置中,与一个盘709a相关联的一个开口740与和另一个盘709b相关联的一个开口740对准,以形成细长开口740c。然后,缝合线插入或植入器械7000和/或缝合线可穿过所形成的细长开口740c的任何部分到套管针700的工作通道722(该工作通道722由外壳704的中心管腔710和套管702的内腔管腔720形成)中,通过形成在套管702的侧壁718中的开口760且到达外科手术部位。

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多个细长开口740c同时形成,但是每个盘709a、盘709b上的开口740不需要以这种方式间隔开。在一些实例中,当两个开口740相对于彼此设置在对准位置时,仅形成单一细长开口740c。另外,当形成在一个盘709a中的开口740不与形成在相邻盘709b中的开口740对准时,相邻盘709b的表面闭合第一盘709a的开口740,使得开口740可用于接收缝合线插入或植入器械和/或缝合线,如本文所述。盘709a、盘709b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可围绕外科进入装置700的中心纵向轴线l”””旋转以选择性地将盘709a、盘709b的一个或多个开口740移入和移出对准位置。

类似于其他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密封开口760可形成在套管702的侧壁718中。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存在示出的三个开口760,每个开口沿着基本上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l”””的水平面(如图所示,该平面进出纸)为细长的,其中与密封开口三角形构型的两个对准的近侧顶点相比,中心顶点760c为更远侧的。密封件764可与开口760相关联,如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更详细地描述的。另外,虽然所示实施方案提供了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开口的两个旋转盘,但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可将更少或更多的旋转盘并入任何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中。

本公开的一个有用且独立新颖的方面是其向用户提供选择性地调节咬合角度的能力,该咬合角度形成在与外科进入装置的外壳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开口与和外科进入装置的套管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开口之间延伸的缝合线路径之间。无论调节的能力是包含与外壳或套管相关联的多个开口的结果,相对于外科进入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移动(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旋转盘围绕中心纵向轴线旋转)开口的能力,在细长密封件内移动可调节入口的能力,更通常地操作旋转拨盘以移动可调节入口或开口的能力,还是由本公开给与的任何其他可调节特征部,可选择的调节增强了外科手术,因为它允许用户操纵缝合线将进入组织的角度,使得外科装置插入的开口可以期望的方式闭合。

套管的密封件和密封开口

图17提供了外科进入装置(如图所示的套管针80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类似于先前的实施方案,套管针800包括外壳804,外壳804具有从其朝远侧延伸的套管802,并且一个或多个开口840、开口860分别与外壳804和套管802中的每个相关联,以允许形成路径,缝合线插入或植入器械和/或缝合线可从外界环境行进通过该路径,通过外壳804,通过由外壳804的中心管腔810和套管802的内部管腔820限定的装置800的工作通道822,通过套管802并到达外科手术部位。该实施方案的重点是形成在套管802中的密封开口860,图18a和图18b中更详细地示出密封开口860。如图17所示,两个相对的密封开口860形成在套管802的侧壁818中。每个开口860是细长的,并且在形状上通常为椭圆形。密封开口860在基本上沿着平行于装置的中心纵向轴线l”””'的轴线y的方向上的长度l大于密封开口860的宽度w。每个密封开口860通过在侧壁818中形成管腔并使密封件864与管腔相关联来形成。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密封件864可定位在管腔内或在管腔的顶部之上。如图所示,密封件864的尺寸被设定成紧密地放在管腔内,使得流体通常不会在密封件864和限定管腔的侧壁818的部分之间穿过。

如图17、图18a和图18b所示,密封件864包括形成在面向套管针800的工作通道822的表面中的多个脊863。脊863处于十字交叉图案,使得开口865(还称为预先限定的撕裂区)形成在脊863之间。开口865中的一个或多个可被构造成能够具有器械,例如,穿过其的缝合线插入或植入装置和/或缝合线,以及围绕器械和/或缝合线以维持工作通道822和外科手术部位之间的密封的密封件。脊863提供了器械和/或缝合线可被指导到的预先限定的路径,并且还为密封件提供加强,使得当器械和/或缝合线穿过密封件时密封件864的残留物不与密封件的其余部分分开。另外,如由图18b最佳所示,脊863沿着密封件864的长度形成单个凹坑867,其中每个凹坑867之间具有变窄的颈部部分869,因此提供单个预先限定的开口865,器械和/或缝合线可穿过该开口865设置。附加地,预成形的图案使需要施加到穿过密封件864的器械和/或缝合线的负载量最小化。

图19a-图20b示出具有可与图17的细长开口860相关联的图案化引导表面的密封件864'、密封件864”的两个另外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图19a和图19b的密封件864'包括图案化引导表面,图案化引导表面具有沿着密封件864'的纵向轴线n中心地设置的多个预成形的开口或撕裂区865'。与密封件864一样,图案化引导表面使需要施加到穿过密封件864'的器械和/或缝合线的负载量最小化。当密封件864'设置在开口860内时,纵向轴线n基本上平行于外科进入装置800的中心纵向轴线l”””'。四个预成形的开口865'中的每个被构造成能够在没有器械或缝合线穿过其设置时闭合,并且被构造成能够围绕穿过其设置的器械和/或缝合线密封。与其他预成形的开口865'不同,每个预成形的开口865'可独立地打开和闭合。类似于如图19b中最佳示出的密封件864,变窄的颈部部分869'可在开口865'中的每个之间延伸,以提供单个预先限定的开口,器械和/或缝合线可穿过该开口设置。围绕每个开口设置的材料可帮助加强密封件,使得当器械穿过其时,环绕每个开口865'的部分不会从密封件864'断开。另外,密封件864'可通常在六个度中为柔性的,从而允许通过一个开口865'设置的器械在纵向、水平两个方向上以一定的自由程度移动且通过密封件864'。于是,虽然选择器械和/或缝合线穿过哪个开口865'可影响相关联的咬合角度,但是由于密封件864'的柔性,所以当此类器械和/或缝合线设置在单一开口865'中时,还可调节咬合角度。

图20a和图20b示出了密封件864”的另选实施方案,密封件864”包括具有形成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预成形的开口865”的图案化引导表面。如图所示,可在密封件864”中心形成预成形的开口或撕裂区865”,其中多个径向弧861”设置在预成形的开口864'的上面和下面。密封件864”通常被构造成能够允许器械和/或与器械相关联的缝合线穿过中心开口865”,并且弧861”可提供柔性以允许穿过其的器械和/或缝合线被操纵以实现各种咬合角度。弧861”还为密封件864”提供加强,使得当器械穿过其时,环绕开口865”的部分不会从密封件864”断开。纵向狭缝871”可沿着密封件864”的长度延伸,从而还提供将器械和/或缝合线插入穿过弧861”中的任一个的能力。设置在每个弧861”之间的狭缝863”可帮助形成单个凹坑867”,器械和/或缝合线可穿过凹坑867”设置,如图20b所示。

图21-图22c示出了与外科进入装置的套管的侧壁相关联的可移动密封件的示例性实施方案。如图21所示,外科进入装置例如套管针组件900包括外壳904和从其朝远侧延伸的套管902。一个或多个开口940、开口960与外壳904和套管902中的每个相关联。另外,可移动密封件964设置在形成在套管902的侧壁918中的一个开口960内。可移动密封件964包括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965,当缝合线插入或植入器械和/或缝合线穿过其设置时,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965允许调节咬合角度。在未接合状态下,可滑动浮动可重新密封的器械入口965可相对于密封件964基本上居中,并因此相对于开口960基本上居中。当没有器械穿过其设置时,可滑动浮动可重新密封的器械入口965维持工作通道922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密封,由外壳904的中心管腔910和套管902的内腔920限定工作通道922。多个狭缝963可形成在密封件964的表面中,以有助于在密封件964中提供柔性。器械9000可穿入器械入口965中,如图22a所示,使得密封件964形成围绕器械9000的密封。可在分别如在图21中标记的和如图22b和图22c中所示的第一位置v和第二位置w之间操纵器械。在操纵期间,维持围绕器械9000的密封,如图22b和图22c所示,使得流体不会横穿密封件964。类似于较早的实施方案,可滑动浮动器械入口965和相关联的密封件964的预先限定的预成形的性质使需要施加到穿过密封件964的器械和/或缝合线的负载量最小化,同时还使密封主体的残留物变成为与密封件964分离的风险最小化。

虽然本文提供的密封件的构型本身可致使柔性密封件,该柔性密封件准许调节咬合角度同时减少残留物变成为与密封件分开的风险,但用于形成密封件的材料还可有助于提供柔性和残留物分离的减小的风险。因此,可拉伸和抗撕裂的材料非常适合在套管和/或外壳中的形成的密封开口中使用。可用于形成密封件的材料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包括各种弹性体和橡胶,诸如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阴离子聚合的异戊二烯(例如,如由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科腾聚合物(kratonpolymersofhouston,texas)制造的)、聚氨酯、硅树脂和其他类似的材料。一种或多种材料可用于形成本文提供的密封件中的任一种。

本文提供的特定密封构型是本公开的有用且独立新颖的方面。密封件提供使遗留的撕裂残留物最小化的预先限定的破裂位置,这对于形成在外科进入装置的套管的侧壁中的密封件特别有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文提供的密封件还可有效地用于其他类型的医疗装置或医疗装置的部分,以及使用本公开将证明有用的密封件的其他领域。

密封套筒

图5a-图5e的外科进入装置200包括密封套筒270,密封套筒270围绕形成在套管202的侧壁218中的开口260设置以产生密封开口。然而,在该实施方案中,与沿着套管202的长度的其他地方相比,套筒270的厚度引起套管202的直径作为整体在套筒270的位置处更大。图23-图25提供了另选实施方案,其中外科进入装置(例如,套管针组件200')的套管202'被修改以适应套筒270'的厚度,使得套管202'的直径在包括密封开口260'和套筒270'的套管202'的部分处不必更大。

如图23和图24所示,外科进入装置例如套管针组件200'包括外壳204'和从其朝远侧延伸的套管202'。外壳204'和套管202'中的每个可分别包括与其相关联的至少一个开口240'、开口260',用于使缝合线插入或植入器械和/或缝合线穿过其,如上所述。套管202'中的(多个)开口260'可形成在套管202'的近侧部分202p'中。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存在形成在套管202'中的两个相对的开口260',但是仅一个是可见的。然而,如所提供的其他实施方案,任何数量的开口260'可形成在套管202'的侧壁218'中、在大多数任何位置处和任何数量的构型或图案中。

如至少相对于图5a-图5e所描述的,具有一个或多个预成形的密封件274'的密封套筒270'可与开口260'一起使用以形成密封开口,该密封开口被构造成能够在没有器械等等设置在密封件264'中时防止流体穿过开口260',并且可围绕穿过密封件264'的器械等等密封。在套筒的其他实施方案中,没有形成预成形的密封件,并且套筒本身被构造成能够通常围绕穿过其的器械和/或缝合线形成密封件,但是当没有东西穿过其时维持密封。

在图25中示出密封套筒27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密封套筒270'在形状上通常为圆柱形,并包括延伸穿过其的管腔273'。当套筒270'围绕套管202'设置或设置在套管202'上时,管腔273'通常尺寸被设定成允许套筒270'弹性地联接到套管202'。特别地,密封套筒270'可被构造成能够沿着套管202'的任何部分拉伸和按扣,其中设计成具有与其相关联的密封件的开口260'设置在套管202'上。套筒270'可具有与其相关联的任何数量的构型,包括上面描述的预成形开口264'和/或图案化表面,并且套筒270'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用于提供密封特性的材料制成,材料例如,各种弹性体和橡胶,诸如聚异戊二烯、丁基橡胶、阴离子聚合的异戊二烯(例如,由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科腾聚合物(kratonpolymersofhouston,texas)制造的)、聚氨酯、硅树脂和其他类似材料。一种或多种材料可用于形成本文提供的密封件中的任一种。

如图24所示,近侧部分202p'的一部分可具有移除的侧壁218'的一部分219'以适应密封套筒270'在开口260'之上的放置,而不会增加在包括套管202'和套筒270'的部分处装置200'的直径。如图25所示,密封套筒270'具有厚度t,并且如图24所示,被移除的侧壁218'的部分219'导致设置在两个凸部217'之间的凹陷部215',每个凸部217'的尺寸被设定成大约具有与套筒270'相同的厚度t。凹陷部215'的形状使得凹陷部215'与密封套筒270'的形状互补,并且因此在所示实施方案中,凹陷部215'在形状上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当密封套筒270'放置在凹陷部215'中时,密封套筒270'可放在与套管202'的其余部分大约齐平,使得密封套筒270'的外壁与套管202'的外侧壁218'大约对准。虽然密封套筒270'的厚度t且因此凸部217'的厚度t可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套管的尺寸(例如,套管的厚度,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套管的厚度为约0.8毫米)、患者和手术医生的偏好,但是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厚度t可大约在约0.05毫米至约0.5毫米的范围内,更具体地讲,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约在约0.1毫米至约0.3毫米的范围内,并且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中,厚度t为约0.4毫米。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跨越各种实施方案提供的各种特征可跨越其他实施方案互换使用。通过非限制性示例,在一个实施方案包括细长开口且另一实施方案不包括细长开口的程度上,细长开口可容易地并入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鉴于本公开,将一个或多个特征从一个实施方案转置到任何其他实施方案的能力是容易理解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的一个特征的描绘决不是将该特征仅限于能够在该实施方案中实施。

另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本发明可应用于常规内窥镜式和开放式外科器械,也可应用于机器人辅助的外科手术。

本文所公开的装置可被设计成在单次使用后废弃,或者其可被设计成多次使用。然而无论是哪种情况,该装置都可在至少使用一次后经过修整再行使用。修整可包括拆卸装置、之后清洁或替换特定零件以及后续重新组装步骤的任意组合。具体地,所述装置可拆卸,而且可以任意组合选择性地替换或移除所述装置的任意数目的特定零件或部件。在清洁和/或替换特定部件后,可对所述装置进行重新组装,以便随后在修整设施处使用或就在外科手术之前由手术团队使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修整装置可利用各种技术来进行拆卸、清洁/替换和重新组装。此类技术的使用以及所得的修复装置均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优选地,在手术之前对本文所述的装置进行处理。首先,获取新的或用过的器械,并根据需要进行清洁。然后可对器械进行灭菌。在一种灭菌技术中,将该器械放置在闭合且密封的容器(诸如,塑料或袋)中。然后将容器及其容纳物置于可穿透该容器的辐射场,例如γ辐射、x射线或高能电子。辐射杀死器械上和容器中的细菌。然后可将经灭菌的器械储存在无菌容器中。密封容器使器械保持无菌,直到其在医疗设施中被打开。

优选对装置进行灭菌。这可以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多种方式进行,包括β辐射或γ辐射、环氧乙烷、蒸汽。

基于上面描述的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本公开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因此,本发明不应受到已具体示出和描述内容的限制,除非所附权利要求有所指示。附加地,虽然本公开通常讨论了使缝合线插入或植入装置和缝合线穿过形成在外壳的开口和套管的开口之间的路径,但是鉴于本公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质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其他装置、器械等等可在开口和外科进入装置的其他特征部之间穿过。本文引用的所有出版物和参考文献全文明确地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