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小的残留体积的自动注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9157发布日期:2019-03-16 00:56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具有减小的残留体积的自动注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体产品(尤其是药用液体产品)自动注射设备的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注射设备尤其在医疗领域用于自动施用要求注射的液体药品。该类型的设备尤其允许例如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糖尿病或在过敏情况下产生过敏性休克的人自己自主地注射药物剂量。

在现有技术中尤其根据us8734402已知一种自动注射设备,该自动注射设备包括设有主体和活塞杆的注射器,主体承载注射针头,活塞杆安装为在主体中可移动以行进注射行程,其中所述注射行程的一个极限由活塞杆在注射器主体中的止挡来限定。

通常,自动注射设备包括其中容置有注射器的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

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的相对移动控制自动注射设备的运作。

由此,为了使得自动注射设备运作,使用者拿着该自动注射设备的近端端部并使得该自动注射设备的远端端部压抵其皮肤,以引起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向着使得自动注射设备缩短的方向相对运动。借助于尤其是弹性力的触发,这自动引起运作步骤相继发生,尤其是注射针头穿入使用者皮肤,然后穿过皮肤注射包含在注射器主体中的液体产品。在注射之后接着是针头缩回到可伸缩部分之一内以避免任何伤害。

为了实现这些运作步骤的至少一部分,在us8734402中描述的自动注射设备一方面包括可在以下构型之间演变的活塞操纵部件:

-与活塞杆接合以推动活塞杆的构型;和

-与该活塞杆分离的构型。

另一方面,自动注射设备包括用于使得控制部件相对于活塞杆在其接合和分离构型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

控制部件的这些移动装置包括由定位控制部件承载的凸轮路径,该凸轮路径在注射行程期间与注射器轴向地固定。该凸轮路径通过注射行程期间的相对运动与由控制部件承载的凸轮协作。

注意到,当控制部件达到其分离构型时活塞杆在注射器主体中的位置由于自动注射设备的数个元件的尺寸不确定性而变得不精确。如果在控制部件达到其分离构型之前活塞杆就在注射器主体中发生止挡,控制部件就不再能够移动以达到其分离构型。自动注射设备就不合时宜地锁住,不会发生注射针头的缩回。

为了弥补该缺陷,已知调整自动注射设备的各尺寸以使得在控制部件达到其分离构型之前使得活塞杆在注射器主体中不发生止挡。然而,在该情况下,当控制部件达到其分离构型时,不能注射包含在注射器主体中的全部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尤其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自动注射设备:其中,在注射行程尽头时可靠地实现注射针头的缩回,并且,未注射产品量减小。

为此,本发明的主题在于一种自动注射设备,其包括:

-设有注射器主体和活塞杆的注射器,所述注射器主体承载注射针头,所述活塞杆安装为在该注射器主体中可移动以行进注射行程,所述注射行程的一个极限由活塞杆在注射器主体中的止挡限定,

-可在以下构型之间演变的活塞操纵部件:

o与活塞杆接合以推动该活塞杆的构型;和

o与该活塞杆分离的构型;

-用于使得活塞操纵部件相对于活塞杆在其接合和分离构型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

其特征在于,用于使得活塞操纵部件在其接合和分离构型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至少包括由分离部件承载的第一凸轮路径和由活塞操纵部件承载的凸轮,当活塞杆达到注射行程尽头之后分离部件相对于活塞杆和注射器主体是可动的,以使得由分离部件承载的第一凸轮路径与由活塞操纵部件承载的凸轮协作。

由此,当活塞操纵部件从其与活塞杆接合的接合构型向着其分离构型演变时,在控制部件达到其分离构型之前使得活塞杆在注射器主体中发生止挡,并且这没有锁定自动注射设备的运作,也没有阻止注射针头缩回。实际上,分离部件(当活塞杆达到注射行程尽头之后该分离部件相对于活塞杆和注射器主体是可动的)通过使得由分离部件承载的第一凸轮路径与由控制部件承载的凸轮协作而允许分离部件完成其行程直至其分离构型。

根据对应于所述自动注射设备的不同实施方式的可选的其它特征:

-用于使得活塞操纵部件在其接合和分离构型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另外还包括由在注射行程期间与注射器主体轴向地固定的定位控制部件承载的第二凸轮路径,该第二凸轮路径通过注射行程期间的相对运动与由活塞操纵部件承载的凸轮协作;

-分离部件至少部分地围绕定位控制部件,分离部件和定位控制部件包括用于使得它们彼此旋转固定的装置,这些装置至少设有互补的凹槽和舌件;

-旋转固定舌件设置在分离部件中,第一凸轮路径限定舌件的端部;

-自动注射设备包括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它们的相对移动操纵该自动注射设备的运作,分离部件与用于被使用者持取的第一可伸缩部分联结,定位控制部件与第二可伸缩部分联结;

-在活塞杆达到注射行程尽头之后,通过作用于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之间的弹性复位装置使得分离部件变得相对于活塞杆和注射器主体向着自动注射设备的伸长方向可动;-弹性复位装置包括与第二可伸缩部分一体制成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弹簧;

-所述自动注射设备包括用于在注射行程的至少一部分期间锁定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的可释放的锁定装置;

-所述自动注射设备包括用于释放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的可释放的锁定装置的释放装置,该释放装置由在注射行程期间与活塞操纵部件轴向联结的推动部件承载;

-可释放的锁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由第二可伸缩部分承载的可收起棘爪,可收起棘爪与由第一可伸缩部分承载的槽口协作;

-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的可释放的锁定装置的释放装置包括用于收起可收起棘爪的收起斜坡部;

-所述自动注射设备包括用于限制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之间的行程的行程限制装置;

-行程限制装置包括由第二可伸缩部分承载的径向凸部和分别由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承载的两个轴向止挡件,所述径向凸部与设置在第一可伸缩部分中的孔的边缘协作,以在自动注射设备伸长时限制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之间的行程,所述两个轴向止挡件设置为在自动注射设备缩短时限制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之间的行程;

-自动注射设备包括用于可视地指示注射行程尽头的可视指示装置;

-可视指示装置包括穿过第一可伸缩部分设置的窗口和至少一个由活塞操纵部件承载的可视指示器,当活塞杆达到注射行程尽头之后,该可视指示器位于窗口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仅作为例子提供并参照附图做出的说明,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自动注射设备的立体图,其处于自动注射设备运作之前的初始构型;

-图2是类似于图1的视图,不带有形成分离部件的外部壳体地示出自动注射设备;

-图3是类似于图2的视图,不带有控制部件地示出自动注射设备;

-图4和5是自动注射设备分别沿着图1的iv-iv和v-v平面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自动注射设备的外部壳体的沿着iv-iv平面的剖视立体图;

-图7是图1所示的自动注射设备的控制部件的半壳体的立体图;

-图8是图1所示的自动注射设备的活塞操纵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5的自动注射设备的圈出部分ix的细节图,该细节图示出了未在图5中示出的注射弹簧;

-图10是图1所示的自动注射设备的沿着图16的x-x平面的剖视立体图,其中,活塞操纵部件处于分离构型中;

-图11和12是图1中圈出的部分xi在处于自动注射设备不同的运作构型中时的细节图;

-图13至17是图1所示的自动注射设备在处于自动注射设备不同的运作构型中时的沿着iv-iv平面的剖视图;

-图18至21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注射设备在处于不同构型时的正视图,该自动注射设备包括注射行程尽头可视化指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17中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体产品自动注射设备22。更确切地说,自动注射设备22是允许通过注射自动施用液体药品的医疗设备。自动注射设备22具有沿着x轴呈柱形的整体形状。

自动注射设备22设有包括注射器主体26的注射器24(尤其在图4和5中可见),其中所述注射器主体大致呈轴线为x的管状并在其端部之一处承载注射针头28。注射器主体26的另一端部设有凸缘29。具有柱形整体形状的活塞30可滑动地安装在注射器主体26中,允许注射包含在注射器主体26中的液体产品。当活塞30向注射针头28方向移动时,它行进注射行程,在该注射行程期间,包含在注射器24中的液体通过注射针头28排出。该行程由注射器主体26的底壁32限定,该底壁32形成活塞30在注射器主体26中的行程尽头的止挡件。活塞30的初始位置根据想要注射的液体量来限定。在安装自动注射设备22之前、充装注射器24之后,将活塞30安置在初始位置上。活塞30所能够行进的最大注射行程因此自活塞30的初始位置起延伸到由活塞30抵着注射器主体26的底壁32的止挡所限定的极限。

注射器24在该例子中是具有胶合的针头的容量为1ml(毫升)的预充装玻璃管。要指出的是,注射器主体26限定液体容量的最大体积,但可考虑通过选择活塞30合适的初始位置而仅部分地充装它。

为了实现注射,病人通过一个端部手持自动注射设备22,并将该自动注射设备22的另一端部压抵其皮肤。自动注射设备22的不同部件的一系列自动操控的运动则导致注射针头28插入病人的皮肤中,然后通过注射针头28注射注射器主体26的内容物。在注射之后,注射针头28缩回到设备22中。

在下文中,将自动注射设备22运作期间自动注射设备22的靠近病人的手的元件称为是近端的,将自动注射设备22的远离病人的手的元件称为是远端的。因此,自动注射设备22的被病人压抵其皮肤的端部是自动注射设备22的远端端部,注射针头28由注射器主体26的远端端部承载。

当不使用时,自动注射设备22可设有rns(“rigidneedleshield”的英文缩写)类型的保护盖(在附图中不可见),该保护盖包括用于接收注射针头28的端部并确保其阻闭的柔软橡胶内部塞件。内部塞件被刚性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围绕,其赋予内部塞件良好的机械强度。该保护盖安装为与取下部件(未在附图中示出)固定,当取下保护盖时由使用者操作该取下部件。当该取下部件安装在自动注射设备22上时,其覆盖自动注射设备22的远端部分。

如例如在图3至5中可见,注射器24定位在注射器支撑件34内,其在两侧打开且整体呈轴线为x的管状形状。注射器24尤其通过弹性体元件36(尤其在图13至17中可见)固定在注射器支撑件34内,所述弹性元件连接到注射器支撑件34并与注射器主体26接触以使得注射器24通过粘附而轴向固定。两个可视化窗口40(尤其在图1至2中可见)彼此面对地设置在注射器支撑件34中。每个可视化窗口40呈长形形状,大致在x轴方向上延伸,其使得能够穿过注射器支撑件34见到注射器24。

注射器支撑件34可滑动地安装在轴线为x的整体呈管状形状的定位控制部件42中,该定位控制部件42比注射器支撑件34显著地更长。定位控制部件42包括整体呈半柱形的两个半壳体44a、44b、端部套件46和保持环47。定位控制部件42的各个元件44a、44b、46、47相对彼此固定。端部套件46形成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旨在压抵病人皮肤的就是端部套件46最远端的远端表面48。保持环47具有环形整体形状,容置于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中。端部套件46的一个功能在于未使用自动注射设备22时避免注射针头28与其环境中的元件产生任何非自愿的接触。实际上,当注射针头28插入病人皮肤中时,注射器24相对于定位控制部件42轴向移动以使得注射针头28变得凸出于端部套件46的远端表面48。在注射结束之后,注射器24轴向缩回到自动注射设备22中以使得注射针头28不再凸出于远端表面48。由此,在自动注射设备22运作之前和之后,注射针头28都不凸出于控制部件42。

注射器支撑件34和定位控制部件42包括用于引导和限制它们之间的行程的装置,这些装置尤其包括:

-端部套件46的内部肩部50,其通过与注射器支撑件34的远端表面52协作来停止注射器支撑件34相对于定位控制部件42在从近端向着远端方向上的轴向运动;

-由注射器支撑件34承载的径向凸销54(尤其在图5中可见),它们与端部套件46的轴向凹槽56协作以防止注射器支撑件34相对于定位控制部件42围绕x轴的旋转。

由此,注射器支撑件34相对于定位控制部件42的唯一自由度是沿x轴的平移。

注射器24包括传动地连接到活塞30的轴向运动并因此能够在注射器主体26中移动的活塞杆58。活塞杆58具有轴线为x的柱形整体形状。活塞杆58的远端端部与活塞30的近端端部轴向协作。作为变型,活塞杆58和活塞30可彼此螺固。由于活塞杆58和活塞30在其轴向运动中传动地连接,这两个部件共同地行进注射行程。

在图8中示出整体呈轴线为x的管状的活塞操纵部件64。活塞操纵部件64可滑动地安装在定位控制部件42中。活塞操纵部件64与活塞杆58的近端部分协作以使得活塞操纵部件64可相对于活塞杆58在以下构型之间随着角度变化而演变:

-与活塞杆58接合以推动该活塞杆58的构型;和

-与该活塞杆58分离的构型。

活塞杆58在其近端端部处设有近端肩部66,其上设置有四个径向凸部68。活塞操纵部件64设有内部肩部70,其中设置有四个轴向槽72的。由活塞杆58的四个径向凸部68和近端肩部66限定的外部轮廓具有与由活塞操纵部件64的四个槽72和内部肩部70限定的内部轮廓互补的形状。由此,当四个径向凸部68相对于四个轴向槽72在角度上错位布置时,活塞操纵部件64处于其与活塞杆58接合的构型中。在与活塞杆58接合的构型中,四个径向凸部68与内部肩部70协作,活塞操纵部件64能够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端部推动活塞30。当四个径向凸部68和四个轴向槽72彼此面对时,如在图10中可见,则活塞操纵部件64处于分离构型中。在分离构型中,径向凸部68能够接合到轴向槽72中。当活塞操纵部件64和活塞杆58轴向靠近时,活塞杆58则能够缩回到活塞操纵部件64中。

自动注射设备22还包括呈管状整体形状的针头操纵部件74。针头操纵部件74可滑动地安装在定位控制部件42中。针头操纵部件74的近端部分设有近端表面76,其与活塞操纵部件64的远端部分的远端表面78轴向地协作。由此,针头操纵部件74和活塞操纵部件64在其轴向运动中传动地连接。针头操纵部件74与注射器支撑件34的远端部分协作以使得针头操纵部件74能够相对于注射器支撑件34在以下构型之间随着角度变化而演变:

-与注射器支撑件34接合以推动该注射器支撑件34的构型;和

-与该注射器支撑件34分离的构型。

尤其如在图4、5和13中所示,注射器支撑件34在其近端端部处设有接触表面80,其能够与由针头操纵部件74的两个径向内侧凸部84承载的两个形成轴向止挡件82的表面协作。在注射器支撑件34的接触表面80中设置有两个凹槽86。当这些凹槽86与针头操纵部件74的轴向止挡件82排齐时,它们允许这些轴向止挡件82穿过注射器支撑件34的接触表面80通过。由此,当针头操纵部件74的径向内侧凸部84与注射器支撑件34的凹槽86在角度上错位地布置时,针头操纵部件74处于其与注射器支撑件34接合以推动该注射器支撑件34的构型中。在该构型中,轴向止挡件82与注射器支撑件34的接触表面80协作,针头操纵部件74能够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端部推动注射器支撑件34。当针头操纵部件74的径向内侧凸部84与注射器支撑件34的凹槽86排齐时,针头操纵部件74处于与注射器支撑件34分离的构型中。在分离构型中,径向内侧凸部84能够接合在凹槽86中。当针头操纵部件74和注射器支撑件34轴向靠近时,针头操纵部件74则能够围绕注射器支撑件34前进而不推动该注射器支撑件。

针头操纵部件74设有凸轮88,其与设置于定位控制部件42中的针头操纵凸轮路径90协作。该针头操纵凸轮路径90用于转动针头操纵部件74,以使得当被针头操纵部件74推动的注射器支撑件34达到其注射针头28插入的轴向运动尽头时,针头操纵部件74通过旋转达到其与注射器支撑件34分离的构型。

要指出的是,自动注射设备22包括第一和第二可伸缩部分,它们的相对移动操控该自动注射设备22的运作。实际上,定位控制部件42形成第二可伸缩部分并且可滑动地安装在形成第一可伸缩部分的外部壳体92中。外部壳体92部分地环绕定位控制部件42,并用于被使用者持握。外部壳体92具有在其近端端部处部分封闭的轴线为x的管状整体形状。当外部壳体92向着控制部件42的近端部分移动时,自动注射设备22的总长度增大。将该移动方向称为自动注射设备22的伸长方向。相反地,当外部壳体92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移动时,自动注射设备22的总长度减小。将该移动方向称为自动注射设备22的缩短方向。用于限制外部壳体92与定位控制部件42之间的行程的装置包括:

-由定位控制部件42的保持环47承载的两个径向凸部94,它们与设置于外部壳体92中的孔98(尤其在图1中可见)的边缘96协作,以在自动注射设备22伸长时限制定位控制部件42的行程;

-分别由定位控制部件42和外部壳体92承载的两个轴向止挡件100、102,它们设置为当自动注射设备22缩短时限制定位控制部件42与外部壳体92之间的行程;

-设置于定位控制部件42中的凹槽104(在图2和7中可见)和由外部壳体92的内表面承载的舌件106,它们协作以实现外部壳体92相对于定位控制部件42旋转固定。

外部壳体92形成承载第一凸轮路径110的分离部件92,该第一凸轮路径110旨在与由活塞操纵部件64承载的凸轮112协作。该第一凸轮路径110由限定舌件106之一的端部的窗口114的边缘110形成。第一凸轮路径110和活塞操纵部件64的凸轮112形成用于使得活塞操纵部件64相对于活塞杆58在其接合和分离构型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第一凸轮路径110相对于x轴倾斜以使得:当第一凸轮路径110和活塞操纵部件64的凸轮112协作时并且当活塞操纵部件64向着活塞操纵部件64的远端部分移动时,活塞操纵部件64相对于活塞杆58转动。

在定位控制部件42中设置有第二凸轮路径116。像第一凸轮路径110那样,该第二凸轮路径116相对于x轴倾斜以使得:当第二凸轮路径116和活塞操纵部件64的凸轮112协作时并且当活塞操纵部件64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移动时,活塞操纵部件64相对于活塞杆58转动。该第二凸轮路径116的倾斜度和位置使得当活塞30和活塞杆58在注射器24的底壁32中止挡时,活塞操纵部件64通过与第二凸轮路径116协作而达不到其分离构型。为了使得活塞操纵部件64达到其分离构型,必须使第一凸轮路径110与活塞操纵部件64协作以将其带动到其分离构型。第一凸轮路径110与活塞操纵部件64之间的该协作在注射结束后发生,即在活塞30和活塞杆58达到了注射行程尽头之后发生。

定位控制部件42设有用于在注射行程的至少一部分期间锁定定位控制部件42和外部壳体92的可释放的锁定装置。这些可释放的锁定装置包括两个可收起棘爪118(尤其在图13至17中可见),它们分别位于定位控制部件42两侧的两个半壳体44a和44b中的每个上,旨在与设置在外部壳体92中的四个孔120形成的四个槽口120协作的。四个孔120两两分组,以使得每个可收起棘爪118能够与两个槽口120协作。与同一可收起棘爪118协作的两个槽口120沿着x轴的方向排齐。可收起棘爪118由在以下构型之间枢转的倾转件形成:

-释放构型,在该释放构型中,可收起棘爪118的远端端部相对于定位控制部件42不凸出;和

-锁定构型,在该锁定构型中,可收起棘爪118的远端端部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之外凸出,可收起棘爪118的近端端部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之内凸出。

当处于其锁定构型中时,可收起棘爪118能够与槽口120协作。当可收起棘爪118与槽口120协作时,定位控制部件42不能够相对于外部壳体92向着外部壳体92的远端端部移动,但仍然能够向相反方向移动。自动注射设备22还包括由推动部件承载的用于释放可释放的锁定装置118、120的释放装置。该推动部件由针头操纵部件74形成。推动部件包括收起斜坡部,其能够与可收起棘爪118的近端端部协作以使得可收起棘爪118锁定在其释放位置上。当针头操纵部件74在定位控制部件42中轴向运动时,针头操纵部件74与棘爪118轴向协作。当针头操纵部件74不与可收起棘爪118协作时,可收起棘爪118不锁定在其释放位置上,并向着其锁定位置弹性复位。

自动注射设备22设有作用于外部壳体22与定位控制部件42之间的弹性复位装置。这些弹性复位装置包括仅在图9中可见的两个复位弹簧122,它们位于外部壳体92的弹簧支撑件124与定位控制部件42的支承表面126之间。复位弹簧122是向自动注射设备22伸长方向作用的金属压缩弹簧122。弹簧支撑件124是位于外部壳体92的近端部分内的轴向凸起。定位控制部件42的支承表面126是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表面。作为变型,可用与定位控制部件42一体制成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弹簧代替这些金属弹簧122。

仅在图9中可见的注射弹簧128位于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近端端部中。注射弹簧128轴向地作用于定位控制部件42与活塞操纵部件64之间,以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推动活塞操纵部件64。活塞操纵部件64在其近端端部处承载两个用于释放注射弹簧128的释放舌件130。释放舌件130旨在与保持环47的开孔132协作以使得定位控制部件42和活塞操纵部件64彼此轴向固定。释放舌件130设有能够与外部壳体92的释放表面136协作的斜坡部134(尤其在图8中可见)。

另有一缩回弹簧(未在附图中示出)位于端部套件46与注射器支撑件34之间。缩回弹簧是压缩弹簧,其一个端部支承在端部套件46的内肩部138上,另一端部支承在注射器支撑件34的肩部140上。该缩回弹簧推动注射器支撑件34向着使注射器支撑件34缩回到定位控制部件42中的方向运动。该缩回运动是注射器支撑件34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近端端部的运动。

下面描述自动注射设备22的各个运作步骤。

为了使得自动注射设备22运作,需要首先从自动注射设备22的远端部分取掉保护盖和取下部件。自动注射设备22则处于图1所示的构型中,将该构型称为初始构型。然后,使用者通过外部壳体92持取自动注射设备22,将端部套件46的远端表面48压抵在其皮肤上想要注射包含在注射器主体26中的液体的位置处。

然后,在解锁步骤期间,使用者在外部壳体92上施加向着自动注射设备22的远端部分的轴向力。由此,外部壳体92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轴向移动。该移动导致释放舌件130的斜坡部134与外部壳体92的释放表面136之间的协作。释放舌件130则向内变形,不再使得活塞操纵部件64与定位控制部件42彼此轴向固定。在该步骤期间,可收起棘爪118从它们与外部壳体92最远端的两个槽口120协作的构型转变到它们与外部壳体92的最近端的两个槽口120协作的构型。外部壳体92则不能向着自动注射设备22的伸长方向移动。自动注射设备22就达到图13所示构型,在该构型中,活塞操纵部件64能够自由地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轴向移动,由定位控制部件42和外部壳体92分别承载的两个轴向止挡件100和102协作。

在该解锁步骤之后,发生插入步骤。注射弹簧128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推动针头操纵部件74和活塞操纵部件64。由于针头操纵部件74处于与注射器支撑件34接合的构型中,它与注射器支撑件34轴向协作,并使得后者移动以使得注射针头28变得凸出于端部套件46的远端表面48并插入病人的皮肤中。在该步骤期间,针头操纵部件74的凸轮88与针头操纵凸轮路径90协作以使得针头操纵部件74相对于注射器支撑件34转动到直至其与注射器支撑件34分离的构型。同样地,活塞操纵部件64的凸轮112与第二凸轮路径116协作以使得活塞操纵部件64相对于活塞杆58转动。然而,活塞操纵部件64没有达到其与活塞杆58分离的构型。在该步骤结束时,自动注射设备22处于图14所示的构型中,在该构型中,活塞操纵部件64处于其与活塞杆58接合的构型中,针头操纵部件74处于其分离构型中,端部套件46的内部肩部50与注射器支撑件34的远端表面52协作。在该构型中,注射针头28插入病人的皮肤中。

在该插入步骤之后,发生注射步骤。注射弹簧128继续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推动针头操纵部件74和活塞操纵部件64,然而,针头操纵部件74不再与注射器支撑件34轴向协作。由于活塞操纵部件64处于与活塞杆58接合的构型中,它与活塞杆58轴向协作并推动后者以使得其行进其注射行程。医药液体则被注入病人的身体中。在该步骤期间,活塞操纵部件64的凸轮112通过相对运动继续与第二凸轮路径116协作,但不达到其与活塞杆58分离的构型。在该步骤期间,针头操纵部件74与可收起棘爪118的近端端部协作并将其锁定在其释放构型中。当可收起棘爪118处于释放构型中时,外部壳体92重新能够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远端部分轴向移动。在该步骤结束时,自动注射设备22处于图15所示的构型中,在该构型中,活塞30和活塞杆58抵着注射器主体26的底壁32止挡,活塞操纵部件64处于与活塞杆58接合的构型中,定位控制部件42的可收起棘爪118处于释放构型中。

在该注射步骤之后,发生缩回启动步骤。为了启动注射针头28的缩回,由外部壳体92承载的第一凸轮路径110必须与活塞操纵部件64的凸轮112协作。为了使得该协作发生,使用者必须放松其施加在外部壳体92上的轴向力,以使得复位弹簧122向着自动注射设备22伸长的方向移动外部壳体92。要指出的是,在该步骤期间,分离部件92相对于活塞杆58和注射器主体26可动。在该移动期间,第一凸轮路径110与活塞操纵部件64的凸轮112协作,这导致活塞操纵部件64相对于活塞杆58旋转到直至其与活塞杆58分离的构型。在该步骤结束时,自动注射设备22处于图16所示的构型中,在该构型中,活塞操纵部件64处于其与活塞杆58分离的构型中,保持环47的径向凸部94与设置于外部壳体92中的孔98的边缘96协作。

在该缩回启动步骤之后,发生缩回步骤。由于活塞操纵部件64处于与活塞杆58分离的构型中,后者就能够自由地向着自动注射设备22的近端部分轴向移动。缩回弹簧则能够自由地向着定位控制部件42的近端部分推动注射器支撑件34。由此,注射针头28缩回到定位控制部件42中以使得它不再凸出于端部套件46的远端表面。在该步骤结束时,自动注射设备22处于图17所示的构型中,在该构型中,注针头28不再凸出于定位控制部件42。当自动注射设备22处于该构型中时,其运作终止。病人则可将自动注射设备22拿离其皮肤。

以下将参照图18至2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自动注射设备22。在该情况下,与前述图类似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

在该实施方式中,活塞操纵部件64设有用于可视化指示注射行程尽头的可视指示装置138和140(在图20和21中可见)。这些指示装置138、140包括印刷在活塞操纵部件64上的两个印刷指示部138、140。这些印刷指示部138、140当它们位于穿过外部壳体92设置的窗口142处时变得可见。第一指示部138是对注射行程尽头的指示。它在缩回启动步骤期间可见。第二指示部140是对自动注射设备22运作结束的指示。它在注射针头28的缩回步骤之后可见。

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设想其它实施方式。尤其可行的是将分离部件置于非外部壳体的元件上,并且可去除凸轮路径的倾斜度并用第一凸轮路径的不同形状来补偿该倾斜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