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8420发布日期:2019-03-16 00:49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被安装于内裤的状态下在内裤的非肌肤面侧相互重合的一对翼部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具备在被安装于内裤的状态下在内裤的非肌肤面侧相互重合的一对翼部(折翼)(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41)。在专利文献1中,在各翼部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脆弱线。脆弱线从各翼部的前后方向的一端侧向另一端侧连续。

在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安装于内裤的状态下,本体部被安装于内裤的肌肤面,翼部向内裤的非肌肤面折返。一对翼部在内裤的非肌肤面侧通过紧固件要素被相互安装。穿着者在使用后从内裤卸下吸收性物品时,一般把持配置于内裤的肌肤面侧的本体部,向远离内裤的方向拉拽本体部。通过向远离内裤的肌肤面侧的方向拉拽本体部,一对翼部经由脆弱部从本体部分离,由此本体部从内裤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3-5279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中,通过将本体部向远离内裤的肌肤面侧的方向用力地拉拽,一对翼部经由脆弱部从本体部分离。但是,不知道吸收性物品为翼部从本体部分离的设计的使用者也有时在从内裤卸下吸收性物品时,不用力地拉拽吸收性物品而进行将翼部从内裤卸下的作业。在该情况下,使翼部从本体部分离的设计变得浪费。

另外,不知道吸收性物品为翼部从本体部分离的设计的使用者在翼部从本体部分离时,有时会错误地认为该吸收性物品是不合格品。在该情况下,有可能给具有这样的设计的吸收性物品的销售促进带来不好的影响。

因此,期望一种吸收性物品,能够使使用者更可靠地认识到其是翼部分离的设计。

一技术方案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本体部,具有吸收体;一对翼部,从所述本体部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被安装于内裤的状态下,在所述内裤的非肌肤面侧相互重合;以及撕裂引导部,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且设于至少一方的所述翼部。至少一方的所述翼部具有由表示所述撕裂引导部的存在的记号、文字及色彩中的至少一方规定的提醒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2是从与图1相反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图4是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安装于内裤的第一安装状态的非肌肤面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5是以图1的a-a线为基准的第一安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图6是从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安装于内裤的第二安装状态的非肌肤面侧观察到的俯视图。

图7是以图1的a-a线为基准的第二安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拆卸第二安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作业的说明图。

图9是由包装片包裹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10是打开包装片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图12是沿着图11的12a-12a线的第一翼部的剖视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的事项。

一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具有: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与所述前后方向正交;本体部,具有吸收体;一对翼部,从所述本体部向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在被安装于内裤的状态下,在所述内裤的非肌肤面侧相互重合;以及撕裂引导部,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且设于至少一方的所述翼部,其中,至少一方的所述翼部具有由表示所述撕裂引导部的存在的记号、文字及色彩中的至少一方规定的提醒部。

在本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吸收性物品被安装于内裤的状态下,一对翼部在内裤的非肌肤面侧相互重合。通过使用者在使用吸收性物品后用力拉拽吸收性物品,至少一方的翼部经由撕裂引导部从本体部分离。

在此,在本方式中,由于提醒部设于具有撕裂引导部的至少一方的翼部,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认识到撕裂引导部的存在。因此,使用者在将吸收性物品从内裤卸下时,能够不犹豫地用力地拉拽吸收性物品。

另外,在至少一方的翼部从本体部分离时,使用者能够理解至少一方的翼部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由此,能够防止使用者错误地认为吸收性物品为不合格品。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提醒部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设于比所述撕裂引导部靠内侧的位置。

在至少一方的翼部经由撕裂引导部从本体部分离时,提醒部的至少一部分残留在比撕裂引导部靠内侧的位置。使用者即使在安装后也能够视觉辨认提醒部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理解至少一方的翼部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提醒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跨越所述撕裂引导部而设置。

由此,在至少一方的翼部经由撕裂引导部从本体部分离时,提醒部的一部分残留在比撕裂引导部靠内侧的位置。由于提醒部的一部分残留在被使用者容易视觉辨认的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理解至少一方的翼部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

另外,提醒部的另一部分位于从本体部分离的至少一方的翼部侧。由此,使用者即使在直接观察从本体部分离出的至少一方的翼部时,也能够容易地理解至少一方的翼部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提醒部由压花构成。

通常,对吸收性物品的一部分实施压花的情况较多。因此,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大多具备对吸收性物品赋予压花的装置。在本方式中,通过利用压花来构成提醒部,能够利用已有的生产线在吸收性物品上形成提醒部。由此,能够得到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形成提醒部的优点。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提醒部由着色层构成。

由于提醒部由着色层构成,因此使用者容易通过拉拽部引起注意。由此,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该吸收性物品是被设计成至少一方的翼部能够从本体部分离的吸收性物品。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提醒部由压花和着色层这两者构成,所述压花在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存在于与所述着色层相同的位置。

由于从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观察,在与着色层相同的位置实施有压花,因此吸收性物品的密度在着色层的位置变高。由此,容易从吸收性物品的外侧更清楚地看到着色层的颜色。因此,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该吸收性物品是被设计成至少一方的翼部能够从本体部分离的吸收性物品。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所述着色层设置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比肌肤面侧的最表面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

由于着色层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比肌肤面侧的最表面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着色转印到使用者的肌肤上。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于所述一对翼部的内裤侧的一对翼部接合部、以及在所述一对翼部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折返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覆盖所述一对翼部接合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剥离片,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所述提醒部具有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剥离片不重叠的部分。

在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由于提醒部的至少一部分不与剥离片重叠,因此使用者能够在使用前、更具体而言在从吸收性物品卸下剥离片之前,认识到该吸收性物品是被设计成至少一方的翼部能够从本体部分离的吸收性物品。

根据优选的一个方式,吸收性物品具有配置于所述一对翼部的内裤侧的一对翼部接合部、以及在所述一对翼部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折返的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覆盖所述一对翼部接合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剥离片,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所述剥离片覆盖所述提醒部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剥离片的可见光透射率为30%以上。

由于剥离片的可见光透射率为30%以上,因此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能够通过剥离片视觉辨认提醒部。由此,使用者在使用前,更具体而言,在从吸收性物品卸下剥离片之前,能够认识到该吸收性物品是被设计成至少一方的翼部能够从本体部分离的吸收性物品。

(2)吸收性物品的结构

以下,参照图1及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但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注意各尺寸的比例等与现实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该参考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间也能够包含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2是从与图1相反侧观察到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1的a-a线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图1所示的俯视图是将吸收性物品的翼部41、42展开(未折返)的展开状态的图。作为吸收性物品1,可以设想卫生护垫(织物片)、生理用卫生巾、失禁垫等任意的吸收性物品。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用生理用卫生巾作为该吸收性物品1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生理用卫生巾是日用的生理用卫生巾,但也可以取而代之是夜用的生理用卫生巾。

吸收性物品1具有前后方向l、与前后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以及厚度方向t。厚度方向t具有在安装吸收性物品时面向穿着者的肌肤的肌肤面侧t1和作为与肌肤面侧t1相反侧的非肌肤面侧t2。前后方向l是沿着吸收性物品1的长度方向的方向。

吸收性物品(1)至少具备吸收体(30)、位于比吸收体(30)靠肌肤面侧的位置的肌肤面片(10)、和位于比吸收体(30)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的非肌肤面片(20)。

肌肤面片10具有顶片11和侧片12。顶片11覆盖吸收体30的肌肤面侧。侧片12覆盖顶片11的外侧缘,并向顶片11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肌肤面片10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片材,例如能够使用含有纤维的片材或开孔膜等。包含纤维的片材能够使用无纺布和纸。

非肌肤面片20是不透液性的片。非肌肤面片20至少覆盖吸收体30的非肌肤面侧。非肌肤面片20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片材,例如,能够使用非透气性或通气性的膜、无纺布等。

吸收体30具有:具有纸浆、sap等吸收材料的吸收芯;以及覆盖吸收芯的芯包层。吸收体能够使用通常吸收性物品所使用的吸收材料。例如,吸收芯能够使用亲水性纤维、高分子吸水聚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例如,芯包层能够使用薄绉纸、无纺布。

吸收性物品1具有本体部2和翼部41、42。本体部2位于吸收性物品1的宽度方向w的中央,沿前后方向l延伸。翼部41、42从本体部2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

本体部2包括顶片11、侧片12、非肌肤面片20和吸收体30。翼部41、42具有侧片12和非肌肤面片20。翼部41、42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位于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向的排泄口相向区域的前后方向的范围内。翼部41、42构成为能够向非肌肤面片20侧折返,在安装时向内裤的非肌肤面侧折返。关于翼部41、42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在非肌肤面片20的非肌肤面设有用于将吸收性物品固定于内裤的接合部。接合部具有配置于本体部2的非肌肤面侧的本体接合部60和配置于翼部41、42的非肌肤面侧、即内裤侧的翼部接合部61、62、63、64。这些接合部既可以由粘接剂构成,也可以构成为作为钩和卡定系统的环来发挥功能。

(3)翼部的结构

吸收性物品1具有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在被安装于内裤s的状态下在内裤的非肌肤面侧相互重合。因此,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第二翼部4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合计的合计长度只要比第一翼部的基端部41be与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之间的距离长即可。优选的是,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第二翼部4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合计的合计长度为第一翼部的基端部41be与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之间的长度的1.2倍以上。在此,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由从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41be至第一翼部41的外侧缘为止的长度规定。另外,第二翼部4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由从第二翼部42的基端部42be至第二翼部42的外侧缘为止的长度规定。

在本说明书中,翼部的基端部41be、42be是向翼部的宽度方向最内侧收缩的位置(参照图1)。在翼部41、42向内裤的非肌肤面侧折返时,翼部在翼部的基端部41be、42be被折弯。

第一翼部41具有作为翼部接合部的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作为翼部接合部的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以及沿前后方向l延伸的撕裂引导部80。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比撕裂引导部80靠外侧的位置。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在宽度方向w上位于比撕裂引导部80靠内侧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使用前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w的侧部经由撕裂引导部80意外分离时,在残留于本体部2侧的第一翼部41的残留部分存在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因此,在使用吸收性物品1时,能够将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安装于内裤。因此,即使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部经由撕裂引导部80意外地被撕裂,使用者也能够将吸收性物品1安装于内裤而使用。

另外,撕裂引导部80被夹在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与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在吸收性物品1的穿着过程中第一翼部41的撕裂引导部80的区域从内裤浮起。由此,能够抑制第一翼部41的撕裂引导部80的区域与裤子这样的外部擦蹭。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过程中第一翼部41意外地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翼部41具有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和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但是,不限于此,第一翼部41也可以仅具有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和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中的一方。

第二翼部42具有作为翼部接合部的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和作为翼部接合部的第二内侧翼部接合部6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翼部42不具有撕裂引导部。即,撕裂引导部80仅设于第一翼部41。

如后所述,第一翼部41通过穿着者欲将吸收性物品1从内裤卸下而拉拽本体部2,从而经由撕裂引导部80分离为两个(参照图8)。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翼部42不具有撕裂引导部,因此维持与本体部2连结的状态。这样,即使第一翼部41分离,第二翼部42也不会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在拆卸吸收性物品1时翼部41、42落下,清洁地进行吸收性物品1的拆卸作业。

优选的是,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设于在吸收性物品被安装于内裤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二翼部42重叠的位置,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设于在吸收性物品被安装于内裤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一翼部41重叠的位置(参照图4~7)。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翼部42具有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和第二内侧翼部接合部64。但是,不限于此,第二翼部42也可以仅具有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和第二内侧翼部接合部64中的一方。另外,第二侧翼部42也可以不具有第二外侧侧翼部接合部62和第二内侧侧翼部接合部64这两者。

撕裂引导部80构成为穿着者能够容易地撕开第一翼部41。撕裂引导部80具体而言由针眼、从翼部的前端缘向后方凹陷的凹部、使材料的强度比周围低而成的脆弱部、或它们的组合构成。针眼具有贯穿构成第一翼部41的侧片12及非肌肤面片20的多个开口。需要说明的是,脆弱部能够例示通过扩宽构成第一翼部41的材料而使该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降低的部分、通过在非肌肤面片20不设置开口而在肌肤面片10设置开口而使强度比周围低的部分、通过压花利用热和压力使强度降低的部分。

在本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中,在吸收性物品被安装于内裤的状态下,一对翼部41、42在内裤的非肌肤面侧相互重合。通过使用者在使用吸收性物品后从内裤用力地拉拽吸收性物品,第一翼部41经由撕裂引导部80从本体部2分离。

由于撕裂引导部80沿着前后方向l延伸,因此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的撕裂部位沿前后方向l延伸。撕裂引导部80的前端缘可以与第一翼部41的前端缘一致。取而代之,撕裂引导部80的前端缘与第一翼部41的前端缘的距离也可以为4mm以下。另外,撕裂引导部80也可以从第一翼部41的前后方向l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具有撕裂引导部80的翼部、在此为第一翼部41具有提醒部90。提醒部90由表示撕裂引导部80的存在的记号、文字及色彩中的至少一方规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提醒部90由记号、更具体而言是由虚线形成的箭头规定。

由于提醒部90设于具有撕裂引导部80的第一侧翼部片41,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认识到撕裂引导部80的存在。因此,使用者在将吸收性物品1从内裤卸下时,能够不犹豫地用力地拉拽吸收性物品1。另外,在第一翼部41从本体部2分离时,使用者能够理解第一翼部41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由此,能够防止使用者错误地认为吸收性物品1为不合格品。

提醒部90在宽度方向w上设置在比撕裂引导部80靠内侧的位置。不需要将提醒部90的全部在宽度方向w上设置在比撕裂引导部80靠内侧的位置,优选提醒部90的至少一部分在宽度方向w上设置在比撕裂引导部80靠内侧的位置。由此,在第一翼部81经由撕裂引导部80从本体部2分离时,提醒部90的至少一部分残留于比撕裂引导部80靠内侧的位置。使用者即使在安装后也能够视觉辨认提醒部90的至少一部分,因此能够容易地理解第一翼部81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提醒部90由压花构成。通常,对吸收性物品1的一部分实施压花的情况较多。因此,吸收性物品1的生产线大多具备对吸收性物品1赋予压花的装置。在本方式中,通过利用压花来构成提醒部90,能够利用已有的生产线在吸收性物品1上形成提醒部90。由此,能够得到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形成提醒部90的优点。

提醒部90与撕裂引导部80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为0.0mm~5mm,优选为0mm~3mm。由此,能够更加明确提醒部90表示撕裂引导部80。

另外,提醒部90也可以与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以及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隔开距离地设置。

提醒部90只要构成为能够从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与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面侧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视觉辨认即可。优选的是,提醒部90构成为能够从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和吸收性物品1的非肌肤面侧这两侧视觉辨认。

(4)吸收性物品的安装方式及拆卸方式

图4至图7表示将吸收性物品安装到内裤上的状态。图4及图5表示第一翼部41被配置在第二翼部42与内裤s之间,且吸收性物品1被安装于内裤s的第一安装状态。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翼部41与内裤s经由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被接合,第一翼部41与第二翼部42经由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被接合。

图6及图7表示第二翼部42被配置在第一翼部41与内裤s之间,且吸收性物品1被安装于内裤的第二安装状态。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第二翼部42与内裤s经由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被接合,第一翼部41与第二翼部42经由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被接合。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卸下第二安装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的状态的图。如图8(a)以及(b)所示,在吸收性物品1被安装于内裤s的状态下,本体部2被接合于内裤s的肌肤面侧,一对翼部41、42被接合于内裤的非肌肤面侧。

在卸下吸收性物品1时,穿着者一般把持本体部2的前端缘,将该本体部2的前端缘向远离内裤的方向拉拽。由于一对翼部41、42在内裤的非肌肤面侧相互接合,因此本体部2在离开内裤时想要维持与内裤接合的状态,在本体部2与翼部41、42之间作用有撕开的力。施加于该翼部41、42的力容易较强地作用在穿着者把持的前侧。由此,第一翼部41经由撕裂引导部80被撕裂(参照图8(c)以及(d))。当穿着者进一步拉拽本体部2时,如图8(e)及(f)所示,第一翼部41沿着前后方向l分离成2个。

这样,当穿着者用力地拉拽被安装于内裤的吸收性物品1时,第一侧翼部片41从本体部2分离。另外,即使从内裤拉拽第一安装状态以及第二安装状态的任一状态的吸收性物品,第一翼部41也经由撕裂引导部80从本体部2分离。

若在第一安装状态下第一翼部41分离为两个,则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侧的一部分成为与本体部2相连的状态。另一方面,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部经由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与第二翼部42相连。当穿着者进一步拉拽吸收性物品时,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与内裤分离,并且本体接合部60与内裤分离,吸收性物品整体从内裤脱离。

另外,当在第二安装状态下第一翼部41分离为两个时,第一翼部41的基端部侧的一部分成为与本体部2相连的状态。第一翼部41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部经由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与第二翼部42相连。当穿着者进一步拉拽吸收性物品时,第二外侧侧翼部接合部62与内裤分离,并且本体接合部60与内裤分离,吸收性物品整体从内裤脱离。

(5)包装状态

图9是表示上述的吸收性物品被单独包装的包装体的构造例的图。如图9所示,吸收性物品被包装片100包裹。包装片100被固定带102封闭。

图10表示打开包装片100的状态的吸收性物品1。在该状态下,吸收性物品1被放置在包装片100上。通过将吸收性物品1与包装片100一起折叠,吸收性物品1被包装片100包裹。

如图10所示,第一翼部41及第二翼部42在包装状态下分别以第一翼部折线fl1、fl2为基点向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折返。优选的是,在第一翼部41及第二翼部42分别以第一翼部折线fl1、fl2为基点向吸收性物品的肌肤面侧折返的状态下,第二翼部42不与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重叠,第一翼部41不与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重叠。

吸收性物品1在一对翼部41、42向吸收性物品1的肌肤面侧折返的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具有覆盖翼部接合部61~64的至少一个的剥离片110。在本实施方式中,剥离片110覆盖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及第二内侧翼部接合部64。

第一翼部41和第二翼部42由将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与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一体地覆盖的剥离片110连结。剥离片110构成为能够从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及第二内侧翼部接合部64剥离,保护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61、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62、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63及第二内侧翼部接合部64。

如图10所示,优选的是,在吸收性物品1的包装状态下,提醒部90具有在吸收性物品1的厚度方向上不与剥离片110重叠的部分。即,提醒部90的至少一部分从剥离片110露出。

在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由于提醒部90的至少一部分不与剥离片110重叠,因此使用者在使用前,更具体而言,在从吸收性物品卸下剥离片110之前,能够视觉辨认提醒部90。由此,使用者在使用前能够认识到该吸收性物品是被设计成第一翼部41能够从本体部2分离的吸收性物品。

另外,在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剥离片110覆盖提醒部90的至少一部分,剥离片的可见光透射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50%以上。由此,使用者在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状态下,能够通过剥离片110视觉辨认提醒部90。由此,使用者在使用前,更具体而言,在从吸收性物品卸下剥离片110之前,能够认识到该吸收性物品是被设计成第一翼部能够从本体部2分离的吸收性物品。

(6)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1和图12,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有时省略说明。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的12a-12a线的第一翼部的剖视图。

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翼部41具有撕裂引导部80、由表示撕裂引导部80的存在的记号、文字及色彩中的至少1方规定的提醒部91、92。撕裂引导部80的结构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提醒部91、92在宽度方向w上设置在比撕裂引导部80靠内侧和外侧双方的位置。即,提醒部91、92在宽度方向w上跨越撕裂引导部80而设置。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翼部41经由撕裂引导部80从本体部2分离时,提醒部91、92的一部分残留在比撕裂引导部80靠内侧的位置。由于提醒部91、92的一部分残留于被使用者容易视觉辨认的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理解第一翼部41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另外,提醒部91、92的另一部分位于从本体部2分离的第一翼部41侧。由此,使用者即使在直接观察从本体部2分离出的第一翼部41时,也能够容易地理解第一翼部41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提醒部由压花91和着色层92这两者构成。压花91优选在从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观察时存在于与着色层92相同的位置。着色层92例如能够通过印刷来形成。取而代之,着色层92也可以由有色的片形成。

由于从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观察,在与着色层92相同的位置上实施有压花91,因此吸收性物品的密度在着色层92的位置变高。由此,容易从吸收性物品的外侧更清楚地看到着色层92的颜色。因此,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该吸收性物品是被设计成第一翼部41能够从本体部2分离的吸收性物品。

优选的是,如图12所示,着色层92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比肌肤面侧的最表面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着色被转印到使用者的肌肤上。

另外,更优选的是,着色层92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比非肌肤面侧的最表面靠肌肤面侧的位置。由此,能够防止着色层92与翼部接合部61、63干涉。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提醒部91、92距撕裂引导部80隔开规定的距离,沿着撕裂引导部80配置。由于提醒部91、92沿着撕裂引导部80配置,因此,能够更加明确提醒部91、92表示撕裂引导部80。

(7)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图13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有时省略说明。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翼部41具有撕裂引导部80、由表示撕裂引导部80的存在的记号、文字及色彩中的至少1个规定的提醒部93。撕裂引导部80的结构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提醒部93在宽度方向w上跨越撕裂引导部80而设置。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翼部41经由撕裂引导部80从本体部2分离时,提醒部93的一部分残留在比撕裂引导部80靠内侧的位置。由于提醒部93的一部分残留于被使用者容易视觉辨认的位置,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理解第一翼部41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另外,提醒部93的另一部分位于从本体部2分离的第一翼部41侧。由此,使用者即使在直接观察从本体部2分离出的第一翼部41时,也能够容易地理解第一翼部41按照设计进行了分离。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提醒部93由着色层构成。由此,使用者容易通过提醒部93引起注意。由此,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理解该吸收性物品是被设计成第一翼部41能够从本体部2分离的吸收性物品。

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由着色层构成的提醒部93优选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比肌肤面侧的最表面靠非肌肤面侧的位置。另外,由着色层构成的提醒部93更优选设置在吸收性物品的比非肌肤面侧的最表面靠肌肤面侧的位置。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提醒部93在撕裂引导部80上沿着撕裂引导部80配置。由此,能够更加明确提醒部93表示撕裂引导部80。另外,由于提醒部93设置在撕裂引导部80上,因此能够使第一翼部80被撕裂的部位更加明确。

(8)其他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的内容,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及附图不应该理解为限定本发明。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确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根据上述说明仅由妥当的权利要求书的发明技术方案决定。

例如,在上述多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特征能够相互组合和/或置换。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撕裂引导部80仅设于第一翼部41。取而代之,撕裂引导部80也可以设于第二侧翼部42。即,撕裂引导部80可以设于一对翼部41、42双方。在该情况下,提醒部90~93只要设置在具有撕裂引导部80的翼部双方即可。

另外,日本专利申请第2016-150746号(2016年7月29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被编入到本申请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方式的吸收性物品,能够更可靠地使使用者认识到其是翼部分离的设计。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性物品

2本体部

10肌肤面片

20非肌肤面片

30吸收体

41第一翼部

42第二翼部

61第一外侧翼部接合部

62第二外侧翼部接合部

63第一内侧翼部接合部

64第二内侧翼部接合部

80撕裂引导部

90~94提醒部

100包装片

110剥离片

l前后方向

w宽度方向

t厚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