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2567发布日期:2018-08-04 10:5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属于压脉装置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的,在医疗中,护士在找静脉输液或采血的时候有一个橡皮管勒紧的,使血量充盈然后静脉显现的,那根管子叫止血带,又叫压脉带。应用压脉带的目的是增加静脉局部充盈,有利于穿刺。正确的操作是先扎紧压脉带后观察血管走向,及时将压脉带放松,再进行消毒,待穿刺前再把压脉带扎紧,立即采血,采血动作迅速、一针见血,尤其对检测凝血象的标本尤为重要,力争1min内完成。由于橡皮管形变的不可控,很可能导致压脉过紧,而造成血液回流受阻,血管膨胀,需要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方便操作、工作效率高、压脉时间短、压脉压迫低的压脉装置。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压紧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压脉过程简单、快速,但是在对患者手臂的压紧工作结束之后,需要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采用复杂的方法进行压脉带的解开工序,可能对会对患者的手臂带来不适感,甚至出现感染等严重后果,不仅浪费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而且可靠性能与安全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压紧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压脉过程简单、快速,但是在对患者手臂的压紧工作结束之后,需要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采用复杂的方法进行压脉带的解开工序,可能对会对患者的手臂带来不适感,甚至出现感染等严重后果,不仅浪费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而且可靠性能与安全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其结构包括下部盒体、上部盒体、手臂插孔、旋转调节键、左侧边按键、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第一转动杆结构、第一固定块、第一压簧、第一连接杆、第一固定杆、第一活动杆、第一转动轴、自动开合装置、右侧边按键、第二滑动触碰装置、第二转动杆结构、第二固定块、第二压簧、第二连接杆、第二固定杆、第二活动杆、第二转动轴、内转轴、导套、连接端头、右侧边弹性吊索、左侧边弹性吊索,所述上部盒体固定连接于下部盒体的上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手臂插孔嵌入于上部盒体的中心处且它们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旋转调节键通过键槽活动连接于上部盒体的右端表面靠下处,所述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分别活动贯穿入上部盒体的外侧表面两侧边靠下处,所述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第二滑动触碰装置分别固定连接于手臂插孔的外侧表面两侧边靠下处,所述第一转动杆结构、第二转动杆结构分别固定连接于手臂插孔的外侧表面两侧边更靠下处,所述上部盒体的内侧表面两侧边考上处设置有连接口,所述第一压簧、第二压簧通过该连接口与上部盒体的内侧表面两侧边中间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簧、第二压簧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且所述第二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与上部盒体的内侧表面两侧边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一压簧的右端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绕第一固定块转动,所述第二固定块、第二压簧的左端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所述第二连接杆绕第二固定块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固定焊接于上部盒体的内侧表面两侧边靠上处,且它们与上部盒体的内侧表面两侧边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外侧表面互相靠近对方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与第一固定杆、第二固定杆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的外侧表面分别活动嵌套有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所述旋转调节键的内部靠下处设置有空腔,所述内转轴活动连接于该空腔内并贯穿出旋转调节键的下端表面,所述内转轴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端头且所述连接端头呈“l”型,所述导套活动嵌套于内转轴的外侧表面,所述上部盒体的内侧表面两侧边最下处分别连接有右侧边弹性吊索、左侧边弹性吊索,所述右侧边弹性吊索、左侧边弹性吊索与手臂插孔的外侧表面最下处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由推杆、伸缩内杆、弹簧结构、滑动连接轴、滑轨、固定片、触碰头组成,所述推杆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伸缩内杆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伸缩内杆活动贯穿于伸缩内杆的内部空腔靠下处,所述滑动连接轴固定焊接于伸缩内杆的下端表面,所述滑动连接轴的外侧表面活动嵌套有滑轨,所述滑动连接轴沿滑轨运动,所述滑轨的右端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片且所述固定片与手臂插孔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触碰装置与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的结构相同且它们以手臂插孔为对称轴呈轴对称状态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动杆结构由水平固定块、固定转轴、转动辊组成,所述水平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手臂插孔的外侧表面靠下处,所述水平固定块的外侧表面嵌入有连接口,所述固定转轴通过该连接口与水平固定块相连接,所述固定转轴的外侧表面活动嵌套有转动辊,所述第二转动杆结构与第一转动杆结构的结构相同且它们以手臂插孔为对称轴呈轴对称状态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开合装置由开合连接弹簧、第一磁性开合扣、第二磁性开合扣、第一滑轮结构、第二滑轮结构、第三滑轮结构、第四滑轮结构组成,所述上部盒体的内侧表面靠上处连接有一竖条状开口,该竖条状开口的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开合连接弹簧,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第二磁性开合扣活动连接于该竖条状开口的边缘处,且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第二磁性开合扣设置于开合连接弹簧的上端,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第二磁性开合扣的外侧边表面均连接有绳索,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第二磁性开合扣的外侧边表面绳索处分别与第一滑轮结构、第三滑轮结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结构、第三滑轮结构的远离开合连接弹簧的一侧边分别通过绳索连接有第二滑轮结构、第四滑轮结构,所述第二滑轮结构、第四滑轮结构分别与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的上端表面通过绳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被按下后,所述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第二滑动触碰装置的推杆结构被带动沿滑轨结构向内侧运动,所述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第二滑动触碰装置的触碰头结构被被带动向内侧运动,触碰到所述第一转动杆结构、第二转动杆结构的转动辊结构,从而该转动辊结构围绕所述第一转动杆结构、第二转动杆结构的固定转轴结构转动,从而触碰到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下半部分将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压下,从而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上半部分向内侧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分别绕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运动,从而所述所述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的上半部分分别带动绳索向两侧边运动,从而与所述自动开合装置连接的绳索被向两侧边拉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第二磁性开合扣被拉开,所述开合连接弹簧呈弹开状态,所述上部盒体的上半部分被撑开。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的方案,通过设有滑动触碰装置、转动杆结构、自动开合装置相关部件的配合,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压紧操作的过程中,无需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采用复杂的方法进行压脉带的解开工序,而只需医护人员双手按下装置的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即可将闭合状态下的压脉带弹开,具体为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被按下后,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第二滑动触碰装置的推杆结构被带动沿滑轨结构向内侧运动,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第二滑动触碰装置的触碰头结构被带动向内侧运动,触碰到第一转动杆结构、第二转动杆结构的转动辊结构,从而该转动辊结构围绕第一转动杆结构、第二转动杆结构的固定转轴结构转动,从而触碰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下半部分将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压下,从而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上半部分向内侧转动,带动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分别绕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运动,从而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的上半部分分别带动绳索向两侧边运动,从而与自动开合装置连接的绳索被向两侧边拉动,从而带动第一磁性开合扣、第二磁性开合扣被拉开,开合连接弹簧呈弹开状态,上部盒体的上半部分被撑开,患者可以轻松将手臂移出压脉装置,防止对会对患者的手臂带来不适感,避免出现感染等严重后果,不仅节约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而且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能与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的另一工作状态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部盒体的内部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自动开合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下部盒体-1、上部盒体-2、手臂插孔-3、旋转调节键-4、左侧边按键-5、第一滑动触碰装置-6、第一转动杆结构-7、第一固定块-8、第一压簧-9、第一连接杆-10、第一固定杆-11、第一活动杆-12、第一转动轴-13、自动开合装置-14、右侧边按键-15、第二滑动触碰装置-16、第二转动杆结构-17、第二固定块-18、第二压簧-19、第二连接杆-20、第二固定杆-21、第二活动杆-22、第二转动轴-23、内转轴-24、导套-25、连接端头-26、右侧边弹性吊索-27、左侧边弹性吊索-28、推杆-61、伸缩内杆-62、弹簧结构-63、滑动连接轴-64、滑轨-65、固定片-66、触碰头-67、水平固定块-71、固定转轴-72、转动辊-73、开合连接弹簧-141、第一磁性开合扣-142、第二磁性开合扣-143、第一滑轮结构-144、第二滑轮结构-145、第三滑轮结构-146、第四滑轮结构-14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提供一种血液采集压脉装置,其结构包括下部盒体1、上部盒体2、手臂插孔3、旋转调节键4、左侧边按键5、第一滑动触碰装置6、第一转动杆结构7、第一固定块8、第一压簧9、第一连接杆10、第一固定杆11、第一活动杆12、第一转动轴13、自动开合装置14、右侧边按键15、第二滑动触碰装置16、第二转动杆结构17、第二固定块18、第二压簧19、第二连接杆20、第二固定杆21、第二活动杆22、第二转动轴23、内转轴24、导套25、连接端头26、右侧边弹性吊索27、左侧边弹性吊索28,所述上部盒体2固定连接于下部盒体1的上端表面中间处且它们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手臂插孔3嵌入于上部盒体2的中心处且它们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旋转调节键4通过键槽活动连接于上部盒体2的右端表面靠下处,所述左侧边按键5、右侧边按键15分别活动贯穿入上部盒体2的外侧表面两侧边靠下处,所述第一滑动触碰装置6、第二滑动触碰装置16分别固定连接于手臂插孔3的外侧表面两侧边靠下处,所述第一转动杆结构7、第二转动杆结构17分别固定连接于手臂插孔3的外侧表面两侧边更靠下处,所述上部盒体2的内侧表面两侧边考上处设置有连接口,所述第一压簧9、第二压簧19通过该连接口与上部盒体2的内侧表面两侧边中间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簧9、第二压簧19的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块8、第二固定块18,且所述第二固定块18、第一固定块8与上部盒体2的内侧表面两侧边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8、第一压簧9的右端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且所述第一连接杆10绕第一固定块8转动,所述第二固定块18、第二压簧19的左端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20,且所述第二连接杆20绕第二固定块18转动,所述第一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21固定焊接于上部盒体2的内侧表面两侧边靠上处,且它们与上部盒体2的内侧表面两侧边呈互相垂直的状态,所述第一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21的外侧表面互相靠近对方的部分分别设有第一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23,所述第一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23与第一固定杆11、第二固定杆21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23的外侧表面分别活动嵌套有第一活动杆12、第二活动杆22,所述旋转调节键4的内部靠下处设置有空腔,所述内转轴24活动连接于该空腔内并贯穿出旋转调节键4的下端表面,所述内转轴24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端头26且所述连接端头26呈“l”型,所述导套25活动嵌套于内转轴24的外侧表面,所述上部盒体2的内侧表面两侧边最下处分别连接有右侧边弹性吊索27、左侧边弹性吊索28,所述右侧边弹性吊索27、左侧边弹性吊索28与手臂插孔3的外侧表面最下处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动触碰装置6由推杆61、伸缩内杆62、弹簧结构63、滑动连接轴64、滑轨65、固定片66、触碰头67组成,所述推杆61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伸缩内杆62的内部设有空腔,所述伸缩内杆62活动贯穿于伸缩内杆62的内部空腔靠下处,所述滑动连接轴64固定焊接于伸缩内杆62的下端表面,所述滑动连接轴64的外侧表面活动嵌套有滑轨65,所述滑动连接轴64沿滑轨65运动,所述滑轨65的右端表面固定焊接有固定片66且所述固定片66与手臂插孔3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触碰装置16与第一滑动触碰装置6的结构相同且它们以手臂插孔3为对称轴呈轴对称状态分布,所述第一转动杆结构7由水平固定块71、固定转轴72、转动辊73组成,所述水平固定块71固定连接于手臂插孔3的外侧表面靠下处,所述水平固定块71的外侧表面嵌入有连接口,所述固定转轴72通过该连接口与水平固定块71相连接,所述固定转轴72的外侧表面活动嵌套有转动辊73,所述第二转动杆结构17与第一转动杆结构7的结构相同且它们以手臂插孔3为对称轴呈轴对称状态分布,所述自动开合装置14由开合连接弹簧141、第一磁性开合扣142、第二磁性开合扣143、第一滑轮结构144、第二滑轮结构145、第三滑轮结构146、第四滑轮结构147组成,所述上部盒体2的内侧表面靠上处连接有一竖条状开口,该竖条状开口的内侧表面活动连接有开合连接弹簧141,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142、第二磁性开合扣143活动连接于该竖条状开口的边缘处,且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142、第二磁性开合扣143设置于开合连接弹簧141的上端,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142、第二磁性开合扣143的外侧边表面均连接有绳索,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142、第二磁性开合扣143的外侧边表面绳索处分别与第一滑轮结构144、第三滑轮结构146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轮结构144、第三滑轮结构146的远离开合连接弹簧141的一侧边分别通过绳索连接有第二滑轮结构145、第四滑轮结构147,所述第二滑轮结构145、第四滑轮结构147分别与第一活动杆12、第二活动杆22的上端表面通过绳索活动连接,所述左侧边按键5、右侧边按键15被按下后,所述第一滑动触碰装置6、第二滑动触碰装置16的推杆结构被带动沿滑轨结构向内侧运动,所述第一滑动触碰装置6、第二滑动触碰装置16的触碰头结构被被带动向内侧运动,触碰到所述第一转动杆结构7、第二转动杆结构17的转动辊结构,从而该转动辊结构围绕所述第一转动杆结构7、第二转动杆结构17的固定转轴结构转动,从而触碰到所述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20的下半部分将第一压簧9、第二压簧19压下,从而所述第一连接杆10、第二连接杆20的上半部分向内侧转动,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杆12、第二活动杆22分别绕第一转动轴13、第二转动轴23运动,从而所述所述第一活动杆12、第二活动杆22的上半部分分别带动绳索向两侧边运动,从而与所述自动开合装置14连接的绳索被向两侧边拉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磁性开合扣142、第二磁性开合扣143被拉开,所述开合连接弹簧141呈弹开状态,所述上部盒体2的上半部分被撑开。

本专利所说的自动开合装置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和耐热性,动作准确、性能稳定、经久耐用,且几乎无噪声,与滑动触碰装置、转动杆结构等装置进行良好的配合,从而实现无需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采用复杂的方法进行压脉带的解开工序,而只需医护人员双手按下装置的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即可将闭合状态下的压脉带弹开。

使用时,首先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装置的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按下,随之上部盒体的上半部分被撑开,患者将手臂伸入手臂插孔内进行压脉操作,压脉操作结束后之后再将装置的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按下,上部盒体的上半部分再次被撑开,患者可以轻松将手臂移出压脉装置。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压紧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压脉过程简单、快速,但是在对患者手臂的压紧工作结束之后,需要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采用复杂的方法进行压脉带的解开工序,可能对会对患者的手臂带来不适感,甚至出现感染等严重后果,不仅浪费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而且可靠性能与安全性能不足,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滑动触碰装置、转动杆结构、自动开合装置,在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压紧操作的过程中,无需患者配合医护人员采用复杂的方法进行压脉带的解开工序,而只需医护人员双手按下装置的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即可将闭合状态下的压脉带弹开,具体为左侧边按键、右侧边按键被按下后,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第二滑动触碰装置的推杆结构被带动沿滑轨结构向内侧运动,第一滑动触碰装置、第二滑动触碰装置的触碰头结构被带动向内侧运动,触碰到第一转动杆结构、第二转动杆结构的转动辊结构,从而该转动辊结构围绕第一转动杆结构、第二转动杆结构的固定转轴结构转动,从而触碰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下半部分将第一压簧、第二压簧压下,从而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上半部分向内侧转动,带动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分别绕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运动,从而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的上半部分分别带动绳索向两侧边运动,从而与自动开合装置连接的绳索被向两侧边拉动,从而带动第一磁性开合扣、第二磁性开合扣被拉开,开合连接弹簧呈弹开状态,上部盒体的上半部分被撑开,患者可以轻松将手臂移出压脉装置,防止对会对患者的手臂带来不适感,避免出现感染等严重后果,不仅节约了医护人员的操作时间,而且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能与安全性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