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1690发布日期:2018-07-24 20:1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



背景技术:

新生儿足跟血筛查是指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足跟血进行的检查。主要针对发病率较高,早期无明显症状但有实验室阳性指标,能够确诊并且可以治疗的疾病。目前我国列入筛查范围的项目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

在一些情况下,例如从新生儿的手掌根抽取少部分血液或在此处要求较多体积的血液时,可能需要不同的采血动作。代替线性剌入动作的切断动作可以对于切断毛细血管是有益的。因此存在采血器的多种设计,所述采血器使用刀片而不是针,并且大致旋转所述刀片以促使刀片通过采血器的壳体中的孔,以切开皮肤在皮肤中产生血液可以通过皮肤表面的短狭缝或切口。在后种类型的采血器中,构造大致是更复杂的,使用刀片而不是针,并且所述采血器还典型地使用由扭力弹簧驱动以促使刀片跟随弧形路径的枢转的布置。

美国第4157086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布置,其中扭力弹簧向促使刀片进行预定和可重复移动的销施加旋转驱动。

美国第5527333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布置,其中用户按压触发件元件,所述触发件元件延伸最初不受力的弹簧,以逆着所述弹簧的偏置伸展所述弹簧,以从壳体中突出刀片。因此,刀片通过用户按压触发件而不是通过释放存储在弹簧中的应变能向前移动。

美国第2823677号专利公开了一种通过扭力弹簧驱动的采血器。

美国第2007/0095178号专利公开了刀片通过横向动作的弹簧连接到曲柄联接件的采血器。通过按压在触发件盖上触发采血器,所述触发件盖偏置并且随后释放联接件。

美国第5571132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布置,其中通过用户施加输入力而不通过释放应变能沿着预定的路径向前推进刀片。

美国第4643189号专利公开了一种布置,其中旋转的或横向动作的弹簧驱动刀片以实现切口。

申请号:201380016334.1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采血器,包括采血针主体(14),所述采血针主体是细长形式的并且具有位于其前端处的锐利尖端(16);驱动弹簧(26),所述驱动弹簧用于大致将纵向运动传送至所述采血针主体,和壳体(10),所述壳体接收所述采血针主体并且在其前端处具有孔(22),在采血器被触发时,采血针主体的锐利尖端(16)在使用时通过所述孔突出。采血器包括用于尖端从所述孔突出时控制采血针主体(14)的移动以促使采血针的尖端执行横向移动的装置(28、30、32)。所述采血器将切断动作施加到具有切割边缘的工具并且适宜地使用纵向定向的弹簧,所述弹簧发生应变以将向前动作力施加在采血针,以驱动所述采血针实现切口,从而受益于先前提到的采血器的许多益处。本发明的另外的目标是提供使用改进的针剖面实现切断动作的采血器。

申请号:201420410955.x的发明公开了一次性新生儿足底采血器,包括采血针安装壳体(1),安装壳体(1)内设置有拨杆(2)、采血刀片(3),拨杆(2)通过中心轴(4)与安装壳体(1)内壁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拨杆(2)包括拨杆头(21)、杆体(22),拨杆头(21)出露于安装壳体(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采血针安装壳体(1)与拨杆头(21)相对端的壳体上设置有凹槽(5),凹槽(5)底部设置有采血孔(51),杆体(22)通过弹性支架(6)与采血刀片(3)连接,采血刀片(3)通过限位导轨(7)压缩固定。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采血针,在婴幼儿采血过程中,无法准确定位,有时需要多次重复采血,降低了采血效率,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

申请号:201610705561.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足跟采血器,包括:壳体,其前端设有出刀口,其一侧设有安装口;设置在安装口位置触发件,触发件以向内向前可移动的方式与壳体形成连接;包括啮合连接的齿条件和激发齿轮,齿条件沿前后可滑动式安装于壳体内,齿条件的后端连接激发弹簧,激发弹簧的后端与设在壳体内的固簧结构连接,激发齿轮通过连接长孔与固定在壳体内的第一支撑轴连接,在激发齿轮的后端部设有限位开口,在壳体内设有限位插块,在激发齿轮的前端安装有刀片;包括触发控制摆臂,触发控制摆臂可转动式安装于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二支撑轴上,以第二支撑轴位置为分界点,触发控制摆臂由第一臂段和第二臂段构成。本足跟采血器具有操作方便、进刀速度快、采血疼痛感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省力,采血后疼痛少、伤口愈合快的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包括壳体、扭簧、触发件、四连杆结构和刀片;所述壳体由两个半壳体扣合连接形成,所述壳体的下端面设有出刀口,壳体上端的一侧设有安装口。

所述触发件包括触发推柄和推柄挡块,待激发的状态下,所述后端触发臂位于壳体外与推柄挡块形成卡合连接;所述触发推柄设置在壳体的安装口位置且以向内向前可移动的方式与壳体形成连接,触发推柄包括位于壳体外的手触推柄部分和触发臂部分;所述触发臂部分包括前端触发臂和后端触发臂。

待激发的状态下,所述后端触发臂位于壳体外与推柄挡块形成卡合连接,减少了误操作导致采血针失效的风险。

所述两个半壳体的上部的内侧面对应的部分分别设有定位支撑筋,所述壳体、壳体上的安装口和两个半壳体上的定位支撑筋形成了定位插口,所述触发臂部分沿内定位插口移动。

所述其中一个半壳体内设有支撑轴和固簧结构,所述扭簧的上端为挂钩,所述扭簧的下端为直扭转臂,所述扭簧的下端通过固簧结构进行固定;所述支撑轴包括第一支撑轴和第二支撑轴;所述扭簧套在第一支撑轴上;所述固簧结构包括两个限位块,所述两个限位块位于壳体的内表面上,两个限位块之间形成卡槽,所述直扭转臂位于卡槽内。

所述四连杆结构包括主动推杆、从动推杆和铰接连杆,所述主动推杆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支撑轴上且位于扭簧上端,所述主动推杆的后部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圆柱形凸起,扭簧挂钩钩住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所述主动推杆的后部的上表面与从动推杆的前部铰链,所述从动推杆的后部的下表面与铰接连杆的后部的上表面铰链,所述铰接连杆的前部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支撑轴上,所述刀片镶嵌在从动推杆的上表面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轴包括设置在壳体内表面的圆柱和设置在圆柱中心的小圆柱,所述扭簧套在圆柱上,所述主动推杆的中部设有与小圆柱相对应的第一通孔。

优选的,所述主动推杆的后部的上表面的设有第二圆柱形凸起,所述从动推杆的前部设有与第二圆柱形凸起相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从动推杆的后部的下表面的左侧设有第三圆柱形凸起,所述铰接连杆的前部设有与第二支撑轴相对应的第三通孔,所述铰接连杆的中部设有与第三圆柱形凸起相对应的第四通孔;所述从动推杆后部的上端设有与刀片形状相配合的凹槽,所述从动推杆的竖截面为“z”形,方便安装,也能更好的实现四连杆驱动。

优选的,在一个半壳体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插装柱,在另一个半壳体的边缘上设有多个插装孔,两个半壳体通过插装柱和插装孔的紧插配合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下端面为平面。

两个半壳体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可以使安装非常方便,所述壳体的下端面为平面,可以使采血器更好的与婴儿皮肤接触。

所述两个半壳体的上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矩形凸起,当足跟采血器激发完成时,可以防止触发推柄从壳体内取出,防止足跟采血器再次使用。

所述触发推柄位于壳体外的手触推柄部分的宽度、推柄挡块的宽度与壳体上端面的宽度一致,所述手触推柄部分的的高度大于安装口的高度,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使足跟采血器更为美观。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由扭力弹簧驱动四连杆结构以促使刀片跟随弧形路径布置完成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具有操作方便、伤口恢复快且降低了采血疼痛感等优点;

2.本发明为一次性使用,具有防止再次使用的功能;

3.成本低且安装更为方便;

4.后端触发臂与推柄挡块形成卡合连接,减少了误操作,降低了采血针失效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其中一个壳体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待激发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激发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壳体2、扭簧3、刀片4、插装柱

5、插装孔6、上端面7、下端面8、出刀口

9、安装口10、定位支撑筋11、挂钩12、直扭转臂

13、限位块14、卡槽15、触发推柄16、推柄挡块

17、手触推柄部分18、触发臂部分19、第一支撑轴20、第二支撑轴

21、主动推杆22、从动推杆23、铰接连杆24、矩形凸起

101、定位插口191、圆柱192、小圆柱211、第一圆柱形凸起

212、第一通孔213、第二圆柱形凸起221、第二通孔222、第二圆柱形凸起

223、凹槽231、第三通孔232、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次性使用足跟采血器,包括壳体1、扭簧2、触发件、四连杆结构和刀片3。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由两个半壳体扣合连接形成,在一个半壳体的边缘上设置有多个插装柱4,在另一个半壳体的边缘上设有多个插装孔5,两个半壳体通过插装柱4和插装孔5的紧插配合形成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上端面6和下端面7均为平面;所述壳体1的下端设有出刀口8,壳体1上端的一侧设有安装口9;所述两个半壳体的上部的内侧面对应的部分分别设有定位支撑筋10,所述壳体1、壳体1上的安装口9和两个半壳体上的定位支撑筋10形成了定位插口101。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的其中一个半壳体内设有支撑轴和固簧结构,所述扭簧2的上端为挂钩11,所述扭簧2的下端为直扭转臂12,所述扭簧2的下端通过固簧结构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固簧结构包括两个限位块13,所述两个限位块13位于壳体1的内表面上,两个限位块13之间形成卡槽14,所述直扭转臂12位于卡槽14内。

所述触发件包括触发推柄15和推柄挡块16,所述触发推柄15设置在壳体1的安装口9位置且以向内向前可移动的方式与壳体1形成连接,触发推柄15包括位于壳体1外的手触推柄部分17和触发臂部分18;所述触发臂部分18沿定位插口101移动,所述触发臂部分包括前端触发臂和后端触发臂,如图3所示,待激发的状态下,所述后端触发臂位于壳体1外与推柄挡块16形成卡合连接;后端触发臂位于壳体1外,推柄挡块16的内侧面与后端触发臂的上端面接触形成保险机构,防止足跟采血器误操作;如图4所示,采血器激发过程中,所述后端触发臂沿定位插口101进入到壳体1内部。

如图3所示,优选的,所述触发推柄15位于壳体1外的手触推柄部分17的宽度、推柄挡块16的宽度与壳体1上端面6的宽度一致,所述手触推柄部分17的的高度大于安装口9的高度。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轴包括第一支撑轴19和第二支撑轴20;所述第二支撑轴20的高度小于第一支撑轴19的高度;所述扭簧2套在第一支撑轴19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轴19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表面的圆柱191和设置在圆柱191中心的小圆柱192,所述扭簧2套在圆柱191上。

如图1所示,所述四连杆结构包括主动推杆21、从动推杆22和铰接连杆23,所述从动推杆22的竖截面为“z”形,所述主动推杆21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支撑轴19上且位于扭簧2上端,所述主动推杆21的后部的下表面上设有第一圆柱形凸起211,扭簧2的挂钩11钩住所述第一圆柱形凸起211;所述主动推杆21的后部的上表面与从动推杆22的前部铰链,所述从动推杆22的后部的下表面与铰接连杆23的后部的上表面铰链,所述铰接连杆23的前部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支撑轴20上,所述刀片3镶嵌在从动推杆22的上表面内。

优选的,所述主动推杆21的中部设有与小圆柱192相对应的第一通孔212,所述第一通孔212可旋转的套在小圆柱192上;所述主动推杆21的后部的上表面的设有第二圆柱形凸起213;所述从动推杆22的前部设有与第二圆柱形凸起213相对应的第二通孔221,所述从动推杆22的后部的下表面的左侧设有第三圆柱形凸起222;所述铰接连杆2323的前部设有与第二支撑轴20相对应的第三通孔231,所述铰接连杆23的中部设有与第三圆柱形凸起222相对应的第四通孔232;所述从动推杆22后部的上表面设有与刀片3形状相配合的凹槽223,所述刀片3镶嵌在从动推杆22的凹槽223内。

所述两个半壳体的上部的内侧面上分别设有矩形凸起24,所述矩形凸起24的一侧面与半壳体上部的内侧面相连,如图3所示,前端触发臂因矩形凸起24的阻挡无法从壳体1内抽出,防止了足跟采血器的再次使用。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图3所示,在足跟采血器处于待激发的状态下,后端触发臂位于壳体1外与推柄挡块16形成卡合连接;前端触发臂的前端部与主动推杆21前端的侧面在后端工作位形成抵压接触,主动推杆21下端的第一圆柱形凸起211钩住扭簧2的挂钩11使扭簧2处于扭动待伸展状态,刀片3上的刀尖位于壳体1内。

需要激发时,将足跟采血器下端面的刀片3出口处抵住婴儿的足跟,拔出推柄挡块16,用手指推住手触推柄部分17,后端触发臂沿定位插口101进入到壳体1内部,前端触发臂与主动推杆21脱离接触,四连杆结构带动刀片3在婴儿足跟形成弧形划口。

如图4所示,足跟采血器处于激发后,第一圆柱形凸起211与扭簧2的挂钩11脱离,使扭簧2处于正常状态,刀片3随从动推杆22旋转形成弧形划口后缩回至壳体1内。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