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体内病变部位输送药液的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76036发布日期:2018-07-07 06:3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向体内病变部位输送药液的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除传统外科、内科治疗外的新兴治疗方法。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与外科、内科一起被称为第三临床学科。介入治疗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对于目前治疗难度大的恶性肿瘤,部分肿瘤在介入治疗后相当于外科切除。介入治疗能够把控制肿瘤生长的药物直接输送到病变部位,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还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减少药物对身体其他器官的副作用。在介入治疗实际操作中,往往需要向肿瘤供血动脉连续灌注2-3种药物,介入医生需要频繁用注射器抽取液体,而且推注速度不均匀。因此急需设计一种能够实现持续匀速自动给药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向体内病变部位输送药液的给药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向体内病变部位输送药液的给药装置,包括:多个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架、集液仓、液位传感器、电动伸缩杆、多个气囊封堵装置、多个输液管、流速调节阀、导管和控制器;所述多个药液存储装置、集液仓、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均固定在固定架上,集液仓设在多个药液存储装置的下方,药液存储装置通过输液管与集液仓连接,气囊封堵装置设在输液管内,液位传感器设在集液仓内,流速调节阀设在导管上,导管的上端与集液仓底部开口连接,导管的下端设有穿刺针;液位传感器、电动伸缩杆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液位传感器、电动伸缩杆和控制器均与电源电连接;

固定架包括顶板、可伸缩竖杆、多个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框,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底座,顶板通过可伸缩竖杆与底座连接,多个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框等距固定在可伸缩竖杆上,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竖向平行设置,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上端与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固定在第二竖板上,电动伸缩杆上端靠近输液固定框的一侧设有顶杆;

气囊封堵装置包括气囊、弹性绳、充气管、具有一定强度的导气管、封堵头和伸长板,所述气囊通过弹性绳与输液管滴壶的内侧面连接,充气管从滴壶侧面穿出与导气管的左侧密封连接,第一竖板上设有供导气管穿出的通孔,导气管的右侧设在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封堵头连接在导气管的开口处,伸长板和封堵头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杆设在伸长板的正下方。

较佳地,集液仓包括上盖,孔板和漏斗型集液仓,所述孔板设在漏斗型集液仓内的上部,上盖位于孔板的上方,上盖铰接在漏斗型集液仓的上开口处,输液管的下端设在孔板的通孔内,输液管的下端与孔板密封连接,漏斗型集液仓底部设有开口,导管的上端与漏斗型集液仓底部开口连接

较佳地,药液存储装置的下端设有封堵口,封堵口与输液管的上端连接,药液存储装置的上端设有自动加压装置,所述自动加压装置包括压力包、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均与电源电连接,压力传感器设在压力包内,充气泵与压力包连接,压力包通过多个连接管与药液存储装置的上端密封连接,。

较佳地,药液存储装置的上端连接有自动配药装置。

较佳地,导管包括主管和分支管,主管和分支管上均设有阀门,分支管的外端连接有负压泵。

较佳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与可伸缩竖杆固定连接。

较佳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万向轮上设有限位装置。

较佳地,气囊由医用橡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给药装置的输液管内设有气囊封堵装置,多个药液存储装置可以满足多种不同药物的存放,集液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可以检测正在输送的药液是否输完,当药液即将输完时,液位传感器检测不到液位信号,电动伸缩杆通过上升固定的距离就可以按顺序依次顶开气囊封堵装置上的伸长板,使得输液管内的气囊泄气,对应药液存储装置内的药液流进集液仓,进行动脉输液,药液存储装置上端的自动加压装置,满足动脉输液的加压需求,同时有利于药液存储装置内药液快速进行集液仓,流速调节阀设在导管上以便控制给药速度,匀速给药,药液存储装置的上端还可以连接现有技术中的自动配药装置,解决医护人员多次频繁配药的问题,本发明的给药装置实现了多种不同药液的连续均匀给药,且结构简单,具有普遍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液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气囊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封堵头与导气管和伸长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顶杆与电动伸缩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药液存储装置,2.固定架,21.顶板,22.可伸缩竖杆,23.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框,24.第一竖板,25.第二竖板,26.底座,3.集液仓,31.上盖,32.孔板,33.漏斗型集液仓,4.液位传感器,5.电动伸缩杆,51.顶杆,6.气囊封堵装置,61.气囊,62.弹性绳,63.充气管,64.导气管,65.封堵头,66.伸长板,7.多个输液管,8.流速调节阀,9.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向体内病变部位输送药液的给药装置,包括:多个药液存储装置1、固定架2、集液仓3、液位传感器4、电动伸缩杆5、多个气囊封堵装置6、多个输液管7、流速调节阀8、导管9和控制器;所述多个药液存储装置1、集液仓3、电动伸缩杆5和控制器均固定在固定架2上,集液仓3设在多个药液存储装置1的下方,药液存储装置1通过输液管7与集液仓3连接,气囊封堵装置6设在输液管7内,液位传感器4设在集液仓3内,流速调节阀8设在导管9上,导管9的上端与集液仓3底部开口连接,导管9的下端设有穿刺针;液位传感器4、电动伸缩杆5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液位传感器4、电动伸缩杆5和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

固定架2包括顶板21、可伸缩竖杆22、多个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框23,第一竖板24、第二竖板25和底座26,顶板21通过可伸缩竖杆22与底座26连接,多个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框23等距固定在可伸缩竖杆22上,第一竖板24和第二竖板25竖向平行设置,第一竖板24和第二竖板25的上端与顶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电动伸缩杆5固定在第二竖板25上,如图5所示,电动伸缩杆5上端靠近输液固定框23的一侧设有顶杆51;

如图3所示,气囊封堵装置6包括气囊61、弹性绳62、充气管63、具有一定强度的导气管64、封堵头65和伸长板66,所述气囊61通过弹性绳62与输液管7滴壶的内侧面连接,充气管63从滴壶侧面穿出与导气管64的左侧密封连接,第一竖板24上设有供导气管64穿出的通孔,导气管64的右侧设在第一竖板24与第二竖板25之间,封堵头65连接在导气管64的开口处,伸长板66和封堵头65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杆51设在伸长板66的正下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药液存储装置1固定在固定架2上,满足多种药液的存储,集液仓3用于接收需要输入的药液,液位传感器4用于检测集液仓3内的液位,第一竖板24的作用在于固定导气管64,导气管64具有一定的强度并通过第一竖板24固定,以便于顶杆51将伸长板66顶开,第二竖板25用于固定电动伸缩杆5和控制器并对电动伸缩杆5进行防护,气囊61通过弹性绳62设在输液管7的滴壶内侧面,在充气后气囊61膨胀封堵药液口,弹性绳62伸长,气囊61泄气后气囊61在弹力绳62的作用下位于滴壶的侧壁,不会影响药液的流速,出气口63和滴壶的侧面为密封连接,避免外接细菌的进入;封堵头65可以是弹性塞,封堵头65铰接在导气管64上,避免了封堵头65在脱离导气管64后不会掉落,可多次使用,节省成本,伸长板66的作用在于带动封堵头65脱离导气管64,实现气囊61泄气;

由于液位传感器4、电动伸缩杆5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集液仓3内的液体即将输完时,液位传感器4检测不到液位,会将信号传送给控制器,由于多个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框23等距固定在可伸缩竖杆22上,控制器接收信号后控制电动伸缩杆5向上移动固定距离,由于电动伸缩杆5上端的靠近输液固定框23的一侧设有顶杆51,顶杆51设在伸长板66的正下方,因此,电动伸缩杆5在上升时带动顶杆51上升,顶杆51与伸长板66接触后在上升过程中给予伸长板66向上的推力,使得伸长板66带动封堵头65从导气管64处脱离,气囊61泄气,需要输送的药液沿输液管7进入集液仓3内,继续输液,在进行下一种药液的输送时原理相同,可以将需要的药液按照给药的先后顺序将药液存储装置自下而上按照顺序放置在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框23内,可以实现按顺序依次给药,流速调节阀8设在导管9上以便控制给药速度,实现匀速给药,也可以采用在输液管7上安装输液泵实现更准确的给药速度控制,输液泵成本较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使用时,医护人员按照输液的先后顺序,将需要的药液存储装置按照先后从下至上放置药液存储装置固定框23上,然后将充气管63与导气管64靠近滴壶的一端密封连接,通过导气管64连接充气泵给气囊61充气,充气后将输液管7上的穿刺端分别与药液存储装置连接,输液管7的下端均密封连接在集液仓3内,导管9可以是提前预留在病变部位的导管,也可以在输液时刺入病变部位,医护人员按照输液要求调节好流速调节阀8开始输液,最先输液的药液存储装置对应的输液管7可以不用设置气囊封堵装置6,直接输液,在第一瓶药液即将输完后,液位传感器4检测不到液位信号,控制器接收信号后,电动伸缩杆上升,顶杆51顶开伸长板66,第二瓶药液对应的输液管7内的气囊61泄气,第二瓶药液开始流入集液仓3,进行第二瓶药液的输送,此过程中不需要人为操作,减少了医护人员和陪护人员的工作量,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两者不同药液之间设置葡萄糖或者盐水进行冲洗导管9,进行两种药液的输入时的安全过度,还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的型号为at89c52型号控制器。

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集液仓3包括上盖31,孔板32和漏斗型集液仓33,所述孔板32设在漏斗型集液仓33内的上部,上盖31位于孔板32的上方,上盖31铰接在漏斗型集液仓33的上开口处,输液管7的下端设在孔板32的通孔内,输液管7的下端与孔板32密封连接,漏斗型集液仓33底部设有开口,导管9的上端与漏斗型集液仓33底部开口连接。

进一步地,药液存储装置1的下端设有封堵口,封堵口与输液管7的上端连接,药液存储装置1的上端设有自动加压装置,所述自动加压装置包括压力包、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充气泵均与电源电连接,压力传感器设在压力包内,充气泵与压力包连接,压力包通过多个连接管与药液存储装置1的上端密封连接,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压力包内的压力,并将压力信号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内预先设置好压力阈值,当压力信号低于阈值时,控制器控制充气泵向压力包充气,当压力包被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大于阈值时,充气泵停止充气,在整个给药过程中,充气泵随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反复充气,以维持输液压力。需要说明的是药液存储装置1可以是输液瓶也可以是输液袋,与现有技术中的输液瓶和输液袋的区别在于其上端也设有封堵端,用于和自动加压装置的连接管密封连接,也可以连接自动配药装置的药液输出端。

进一步地,药液存储装置1的上端连接有自动配药装置,此处的自动配药装置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自动配药装置,如采用授权专利cn201510849147.2一种自动配药器。

进一步地,导管9上设有分支管,导管9位于分支管上的主管和分支管上均设有阀门,分支管的外端连接有负压泵,能够在导管9堵塞时或者病变位置有积液需要引流时,将分支管连接负压泵进行引流。

进一步地,第一竖板24和第二竖板25的下端通过连接板与可伸缩竖杆22固定连接,使得第一竖板24和第二竖板25结构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底座的底部设有万向轮,万向轮上设有限位装置,方便整个给药装置的移动。

进一步地,气囊61由医用橡胶材料制成,不会对药液产生污染。

综上,本发明给药装置的输液管内设有气囊封堵装置,多个药液存储装置可以满足多种不同药物的存放,集液仓内设有液位传感器可以检测正在输送的药液是否输完,当药液即将输完时,液位传感器检测不到液位信号,电动伸缩杆通过上升固定的距离就可以按顺序依次顶开气囊封堵装置上的伸长板,使得输液管内的气囊泄气,对应药液存储装置内的药液流进集液仓,进行动脉输液,药液存储装置上端的自动加压装置,满足动脉输液的加压需求,同时有利于药液存储装置内药液快速进行集液仓,流速调节阀设在导管上以便控制给药速度,匀速给药,药液存储装置的上端还可以连接现有技术中的自动配药装置,解决医护人员多次频繁配药的问题,本发明的给药装置实现了多种不同药液的连续均匀给药,且结构简单,具有普遍适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