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手术用清创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7490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手术用清创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外科手术用清创床。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很多病人会有体表外伤,手术前需要对伤口进行清洗处理。目前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时,一般是将病人安置在专用的清创床上,用药水或消毒液对伤口进行清洗处理,清洗完成后,再将病人转移到手术床上进行手术,在病人转移过程中,会加重病人的痛苦,而且很容易对病人的伤处造成二次损伤,特别是有骨折的病人,移动时更容易造成骨头错位等二次损伤,风险极大;而且,目前的清创床在清洗伤口时清洗后的废液四处溢流,污染现场环境,而且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综上,设计一种新型的清创手术床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外科手术用清创床,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清创后进行手术时需转移病人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外科手术用清创床,包括床体和床板,床板由多块条形板组成,多块条形板左右贴合并排布置,每个条形板内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个排水通道,排水通道一端开口,开口一端的床板下方设有废液收集箱,每个条形板上表面均开有多个与排水通道相通的排水孔,每个条形板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与其平行且同向的导柱,床体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多个与条形板一一对应的竖槽,每个条形板上的导柱分别置于两端的竖槽内,导柱可带动条形板在竖槽内上下滑动,每个导柱外端均安装有一个链轮,同端的多个链轮正下方沿左右方向安装有一根链条,初始状态时链轮和链条不接触,链轮下压时可与链条啮合;

床体两端均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导轨,横向导轨的长度大于等于床体宽度的两倍,横向导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下凹,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每个导柱伸出竖槽外的部分分别置于同端的横向导轨内且横向导轨可左右移动,;横向导轨上沿长度方向设有齿条,床体右侧安装有驱动齿轮,齿条和驱动齿轮啮合。

本发明可在不需移动病人的情况下自动翻转床面,避免了来回转移病人的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对患者伤处造成二次损伤的风险,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且自动化程度高,方便快速,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2为床板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床板未翻转时的主视剖视图。为表述清楚,本图中省略了链轮和链条。

图4为图3中b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床板翻转过程中的主视剖视图。为表述清楚,本图中省略了链轮和链条。

图6为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主视图。为表述清楚,本图中省略了横向导轨和驱动齿轮。

图8为条形板未翻转时的截面图。

图9为条形板翻转后的截面图。

图10为条形板左视图。

图11为直轨和弯轨连接处的俯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1给出,本发明包括床体1和床板2,床板2由多块条形板3组成,多块条形板3左右贴合并排布置,每个条形板3内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个排水通道4,排水通道4一端开口,开口一端的床板2下方设有废液收集箱5,每个条形板3上表面均开有多个与排水通道4相通的排水孔6,每个条形板3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与其平行且同向的导柱7,床体1的前后两端均设有多个与条形板3一一对应的竖槽8,每个条形板3上的导柱7分别置于同端的竖槽8内,导柱7可带动条形板3在竖槽8内上下滑动,每个导柱7外端均安装有一个链轮9,同端的多个链轮9正下方沿左右方向安装有一根链条10,初始状态时链轮9和链条10不接触,链轮9下压时可与链条10啮合;

床体1的前后两端均设有一个沿左右方向布置的横向导轨,横向导轨的长度大于等于床体1宽度的两倍,横向导轨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下凹,形成一个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每个导柱7伸出竖槽8外的部分分别置于同端的横向导轨内且横向导轨可左右滑动;横向导轨上沿长度方向设有齿条11,床体1右侧安装有驱动齿轮12,齿条11和驱动齿轮12啮合。

为便于清创后的废液顺利流至废液收集箱5内,所述的排水通道4开口的一端低于另一端。

为防止清创废液通过条形板3之间的缝隙渗透至板面以下污染条形板3的下板面,所述的每个条形板3的左右两侧的侧壁上沿长度方向开设有引流槽13,引流槽13的槽口斜向上开设,引流槽13一端开口且该端低于另一端,引流槽13的开口和排水通道4的开口位于同一端。

为实现横向导轨的可左右移动安装,所述的横向导轨正上方设有安装于床体1上的t型槽14,t型槽14与横向导轨同向布置,横向导轨上沿长度方向安装有多个t型块15,多个t型块15滑动安装于t型槽14内。

为减少本装置的占地空间,所述的横向导轨为分体式,每个横向导轨由两个直轨16和一个弯轨17组成,弯轨17为u型结构,两个直轨16等长且可拆卸安装在弯轨17的两端组成横向导轨。

为实现直轨16在弯轨17上的可拆卸安装,所述的直轨16和弯轨17通过螺栓18连接。

本发明初始状态为条形板3带有排水孔6的一面朝上,横向导轨位于最左位置,弯轨17位于床体1的左侧,各条形块两端的导柱7均位于右侧的直轨16内,左侧的直轨16拆下另行存放;沿左右方向安装的链条一端设有驱动链轮,一端设有转向链轮,驱动链轮连接有驱动装置;当有病人需要进行清创并手术时,首先将病人安置在多块条形板3组成的床板2上,医生可用药水或清洗液对病人的伤处进行清创处理,清创过程中产生的废液经排水孔6流入各条形板3的排水通道4内,然后流至排水通道4较低的一端并从该端开口流出进入废液收集箱5内,少量渗透进入两条形板3之间缝隙的废液从引流槽13的开口处顺着槽壁进入槽体内,不会流至条形板3下表面从而避免下板面的污染,引流槽13内的废液流至引流槽13较低的一端并从该端开口流出进入废液收集箱5内。

当病人清创工作完成后需要对病人进行手术时,将左侧的直轨16安装在弯轨17的左端,组成完整的横向导轨,此时启动驱动齿轮12和链条10的驱动装置,链条10左右运动,驱动齿轮12通过横向导轨上的齿条11带动横向导轨向右移动,横向导轨上的弯轨17逐渐向右移动依次通过各条形板3两端的导柱7,移动至弯轨17处的导柱7随弯轨17的弯度在竖槽8内向下移动至弯轨17底部,该导柱7带动相应的条形板3向下移动,同时导柱7上的链轮9下移和链条10啮合,链条10运动带动链轮9转动,链轮9带动条形板3转动,随着驱动齿轮12继续带动横向导轨向右移动,弯轨17也逐步右移,进入弯轨17内的导柱7随着弯轨17的右移从左侧滑出弯轨17进入左侧的直轨16内,在此过程中导柱7在竖槽8内向上抬升,带动条形板3和链轮9上升至原高度,链轮9和链条10脱开,链轮9不再转动;在上述过程中,设置链条10的运动速度,使链轮9在和链条10啮合的时间段内链轮9转动180度,即条形板3转动180度,条形板3实现上下板面的翻转,将干净的下板面翻转到上面,随着弯轨17从床体1左侧移动到床体1右侧,多个并排的导柱7依次从右侧直轨16进入弯轨17又从弯轨17进入左侧的直轨16,依次实现多个条形板3的下降、翻转、上升动作,最终所有的导柱7进入左侧的直轨16内,所有的条形板3的下表面翻转至上方组成新的洁净的床板2,以供医生进行手术;所有的条形板3翻转完成后,卸下右侧的直轨16另行存放。在横向导轨移动过程中,横向导轨上的t型块15依次进入上方的t型槽14内,保证横向导轨可对导柱7提供可靠的支撑。

翻转后的条形板3排水孔6和引流槽13的开口朝下,其内未流净的废液滴落下来,床下可铺设吸水材料吸收这些滴落的废液,手术完成后,再对床板2进行清洗消毒;下次使用时,将右侧的直轨16装上,启动驱动齿轮12的驱动装置使其反转,同时起动链条10,驱动齿轮12带动横向导轨左移,弯轨17从右侧移动至左侧,多块条形板3从右至左依次进行下降、反转、上升动作,将全部条形板3翻面,使带排水孔6的板面朝上,然后可将病人安置在床板2上进行清创,清创完成后按上述步骤翻转床面进行手术即可。

与传统的手术清创床相比,本发明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本发明将传统的整体床板2分割成了多个并排的条形板3,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思路,通过多个条形板3依次下降、翻转、上升的动作,实现整个床面的翻转,每次下降一个条形板3,不影响整个床面的功能,病人可以始终躺在床上不必移动,而且床板2先下降再转动,防止条形板3转动时对病人伤口造成伤害;另外,每个条形板3上设置了排水孔6、排水通道4,可以将清洗后的废液引流至废液收集箱5,不会四处溢流,而且条形板3侧壁上溢流槽可防止废液渗透到下板面造成污染;而且,本发明通过横向导轨和链条10链轮9的配合,实现多块条形板3的自动连续反转,不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且方便快速。

综上,本发明可在不需移动病人的情况下自动翻转床面,避免了来回转移病人的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对患者伤处造成二次损伤的风险,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且自动化程度高,方便快速,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