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电及近红外线穴位刺激血糖调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098发布日期:2018-07-24 20:4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穿戴式理疗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电及近红外线穴位刺激血糖调理仪。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居全球首位。我国糖尿病具有低控制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医针刺、艾灸等方法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既可降低高血糖,低血糖时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效果,副作用小;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等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穴位刺激的方式和方法也得到了长足进步。“针刺”技术是一种有创技术,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逐渐被无创的经皮电穴位刺激技术(teas)所取代。传统的艾灸疗法有3大缺点:①操作不方便(艾条在熏烤的时容易烫伤皮肤,某些部位穴位刺激不方便);②烟雾挥发对环境产生污染;③量效关系难以把控。2l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灸疗技术要求的提高,各种具有精确定位、定量、无痛、无交叉感染的无创伤红外线穴位刺激疗法的发展成为灸疗技术的主流。此外,单纯“针刺”和“艾灸”技术对某些穴位存在禁忌,而对某些穴位进行单纯的“针刺”或者“艾灸”不能达到最佳的刺激效果。

目前糖尿病的防治多以药物为主,不仅经济负担重,而且副作用大。“针刺”与“艾灸”技术有很好的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同时具备副作用小和经济适用等特点。“针刺”替代技术经皮电穴位刺激技术(teas)的导电硅胶电极技术的舒适性和便携性限制了其应用推广;“艾灸”的替代技术近红外线穴位刺激电极小型化、标准化技术尚不够成熟,诸于此类因素限制了针灸技术在糖尿病的防治中广泛应用。单纯的“针刺”或“艾灸”技术不能达到最佳的刺激效果;将中医的“针刺”与“艾灸”的最新替代技术teas和近红外线穴位刺激技术相结合应用目前市场上尚没有成熟产品。目前以织物电极所激发的可穿戴式医疗仪器变革尚未应用于穴位刺激领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电及近红外线穴位刺激血糖调理仪,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同时将传统中医学的“针刺”与“艾灸”疗法相结合、治疗过程不够便捷且难以找到指定的治疗穴位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电及近红外线穴位刺激血糖调理仪,包括:

棉袜;用于穿戴在人体下肢及足部,覆盖了人体下肢的足太阴脾经经穴以及足少阴肾经经穴,

电极片;形成有红外发光元件以及经皮电穴位刺激电极,所述棉袜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电极片,两个所述电极片分别一一对应布置在所述棉袜上的对应于人体下肢的足太阴脾经经穴以及足少阴肾经经穴的位置,

连接线;为直径小于0.5毫米的屏蔽导线,其一端与所述电极片电性连接,另一端引出所述棉袜,

控制主机;与所述连接线的引出所述棉袜的一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电极片进行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上还设置有控温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的引出所述棉袜的一端设置有usb接头,所述控制主机通过所述usb接头与所述连接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包括多个所述红外发光元件,所述穴位刺激电极设置在所述电极片的中心位置,多个所述红外发光元件圆形阵列布置在所述穴位刺激电极的外周。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设置在所述棉袜的内侧面。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机包括有显示屏、调节按钮、控制所述穴位刺激电极的经皮电穴位刺激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红外发光元件的近红外线发射控制单元以及控制所述控温元件的温度控制单元,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以上三个单元的控制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线紧贴所述棉袜的内侧面,并由所述棉袜的袜口处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主机呈扁平状,可放置于下衣口袋中。

进一步的,包括两只所述棉袜,两只所述棉袜均由所述控制主机统一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电及近红外线穴位刺激血糖调理仪,通过将产生针刺效果的经皮电穴位刺激电极与产生艾灸效果的红外发光元件整合到电极片上,实现了两种疗法并行的效果,同时加入了棉袜,并将两个电极片布置在棉袜的对应于人体下肢的足太阴脾经经穴以及足少阴肾经经穴的位置,这样,当用户穿上棉袜时,电极片则被定位到了相应的穴位位置,使得用户不必自己寻找治疗穴位,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同时,利用棉袜作为载体,也使得装置整体的携带及储藏变得十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电及近红外线穴位刺激血糖调理仪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片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较佳实施例。

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电及近红外线穴位刺激血糖调理仪,包括棉袜100、电极片110、连接线120以及控制主机300。棉袜100用于穿戴在人体下肢及足部,覆盖了人体下肢(及足部)的足太阴脾经经穴410以及足少阴肾经经穴420。

足太阴脾经经穴(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常针刺此穴可调补肝、脾、肾三经气血,对治疗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著。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足少阴肾经经穴(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主治肾虚证,阴虚五官病证,肺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消渴,小便频数,便秘。

为了能够同时对双下肢进行刺激,进一步的,包括两只棉袜100。电极片110形成有红外发光元件111以及经皮电穴位刺激电极112,棉袜100上设置有两个电极片110,两个电极片110分别一一对应布置在棉袜100上的对应于人体下肢的足太阴脾经经穴410以及足少阴肾经经穴420的位置。进一步的,电极片110包括多个红外发光元件111,经皮电穴位刺激电极112设置在电极片110的中心位置,多个红外发光元件111圆形阵列布置在经皮电穴位刺激电极112的外周。并且为了使得电极片110的治疗效果更佳,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片110位于棉袜100的内侧面,即紧贴用户皮肤的位置。连接线120为直径小于0.5毫米的屏蔽导线,屏蔽导线表示其外部包裹有绝缘层,具备结缘和电磁屏蔽作用,其一端与电极片110电性连接,另一端引出棉袜100。控制主机300与连接线120的引出棉袜100的一端连接,用于控制电极片110进行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式经皮电及近红外线穴位刺激血糖调理仪,通过将产生针刺效果的经皮电穴位刺激电极112与产生艾灸效果的红外发光元件111整合到电极片110上,实现了两种疗法并行的效果,同时加入了棉袜100,并将两个电极片110布置在棉袜100的对应于人体下肢的足太阴脾经经穴410以及足少阴肾经经穴420的位置,这样,当用户穿上棉袜100时,电极片110则被定位到了相应的穴位位置,使得用户不必自己寻找治疗穴位,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操作,同时,利用棉袜100作为载体,也使得装置整体的携带以及储藏变得十分便捷。

由于棉袜100紧贴用户皮肤,所以需要对电极片110的工作温度进行控制,在本实施例中,电极片110上还设置有控温元件113,控温元件113用于检测电极片110产生的温度,当电极片110产生的温度过高时,其将信号传递到控制主机300上,控制主机300则根据信号进行反馈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120的引出棉袜100的一端设置有usb接头121,控制主机300通过usb接头121与连接线120连接,这样便将控制主机300与棉袜100整体分离设置,方便了用户的携带以及储存。

为了方便用户可以更加友好的对控制主机300进行控制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主机300包括有显示屏310、调节按钮320、控制经皮电穴位刺激电极112的经皮电穴位刺激控制单元、控制红外发光元件111的近红外发射控制单元以及控制控温元件113的温度控制单元,显示屏310用于显示以上三个单元的控制数据,调节按钮320用于在电极片110温度或电流不合理时进行手动调节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线120紧贴棉袜100的内侧面,并由棉袜100的袜口处引出,这样的结构使得棉袜100的整体结构变得更加的紧凑。并且为了方便装置整体进行携带,进一步的,控制主机300呈扁平状,可放置于下衣口袋中。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