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腹水肝静脉转流可控单向阀门防血栓支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2065发布日期:2018-07-24 20:2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支架及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腹水肝静脉转流可控单向阀门防血栓支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乙肝高地方性流行区,据2002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中hbsag流行率为9.09%,估计约1.1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1/3。其中慢性乙肝约为2000~3000万例。全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约30万例。肝炎晚期形成肝硬化,导致的门脉高压造成的腹水,患者出现严重腹胀症状,造成纳差、呼吸困难。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尿药物治疗、排放腹水、腹水回收/分流术、中药治疗等。利尿药物使用常引起体内代谢紊乱。腹腔穿刺引流腹水是一种能很快收到满意治疗效果的方法,但容易引起白蛋白缺乏以及腹腔感染。腹水回收包括腹水直接回输静脉、腹水浓缩回输静脉以及腹水浓缩回输腹腔。即将腹水从患者体内抽出后,不经或者经过超滤透析,再全部或部分回输至患者的动静脉回路。该方法可有效增加循环血量,使尿量、尿钠排出增加,腹水减少,并可避免排放腹水引起的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但该方法一般需经体外超滤、浓缩,皮下置管,瘘口处易受细菌污染;管路行程较长,易堵塞且难以处理;由于重力及患者体位的原因,致使回输效果欠佳;血透和腹水回输分开进行,比较费时;而且过快过多输入浓缩腹水可导致急性肺水肿和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腹水肝静脉转流可控单向阀门防血栓支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转流方法中存在的各种缺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腹水肝静脉转流可控单向阀门防血栓支架装置,包括转流通道建立穿刺取出套装、主体通道支架和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所述转流通道建立穿刺取出套装包括穿刺针芯、穿刺针保护鞘、金属导向鞘管、内部扩张鞘管、外部扩张鞘管、外鞘管、支架输送鞘管;所述外部扩张鞘管用于穿刺颈内静脉,所述外鞘管和内部扩张鞘管依次通过外部扩张鞘管穿至肝静脉,所述金属导向鞘管、穿刺针芯和穿刺针保护鞘依次穿过外鞘管形成转流通道,所述主体通道支架设置在转流通道内,所述支架输送鞘管设置在主体通道支架中,所述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设置在支架输送鞘管中。

较佳地,所述主体通道支架和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的内壁均设有内壁膜,所述内壁膜上覆有涂层,所述涂层为抗凝、抗击、亲水膜涂层。

较佳地,所述主体通道支架上设有标记结构,标记结构的材料为黄金、铂金或钽。

较佳地,所述主体通道支架为分节状。

较佳地,所述主体通道支架具有自膨性。

较佳地,所述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为自膨式支架。

较佳地,所述主体通道支架和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的材质为合金材料、高分子材料或是可降解材料,如镍钛合金、镁合金或者聚乳酸高分子物质。

较佳地,所述主体通道支架的两端设有蘑菇头状的固定装置。

较佳地,所述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中间设有可回收的十字交叉线或丝。

较佳地,所述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内的瓣膜以缝合或者粘合方式与主体通道支架结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新型腹水肝静脉转流可控单向阀门防血栓支架装置,表面和内面涂有抗凝、抗菌和亲水膜涂层,较以往支架能够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和降低感染的发生。支架内面覆膜,能够防止肝脏周围组织增生,保持通道的通畅性;相比以往的转流支架,该瓣膜支架能够取出,一旦发生通道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堵塞,可以取出体外进行更换;主体通道支架两端均有蘑菇状锚定区,能够有效固定在肝脏表面和血管内,防止移位,减少对血管和腹壁的刺激;主体通道支架两端有标记,在临床操作中能够有效定位,准确性更高;主体通道支架呈分节状,能够适应具有弯曲度的转流道;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既往方式的感染、白蛋白降低、容量降低等风险,同时解决了以往支架无法放置和取出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主体通道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示意图;

图3为穿刺针芯示意图;

图4为穿刺针保护鞘示意图;

图5为金属导向鞘管示意图;

图6为内部扩张鞘管示意图;

图7为外部扩张鞘管示意图;

图8为外鞘管示意图;

图9为支架输送鞘管示意图;

图10为支架取出钩示意图;

图11为支架收纳鞘管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穿刺针芯;2、穿刺针保护鞘;3、金属导向鞘管;4、内部扩张鞘管;5、外部扩张鞘管;6、外鞘管;7、支架输送鞘管;8、支架取出钩;9、支架收纳鞘管;10、主体通道支架;11、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腹水肝静脉转流可控单向阀门防血栓支架装置,包括穿刺针芯1、穿刺针保护鞘2、金属导向鞘管3、内部扩张鞘管4、外部扩张鞘管5、外鞘管6、支架输送鞘管7、支架取出钩8、支架收纳鞘管9、主体通道支架10、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11;

其中:穿刺针芯1为两侧结构,内层为尖头穿刺针芯,外层为细丝螺旋缠绕内芯,起到固定内芯的作用,穿刺针芯具有易调整头端穿刺方向,又对穿刺针头起到支持作用。穿刺针芯1可以完全进入穿刺针保护鞘2中,后者对于前者起到保护针芯、减少穿刺过程中的阻力的作用,两者头端有螺旋闭合结构,使两者结合紧密,不易分离。

金属导向鞘管3为不锈钢管状结构,内部为穿刺针芯1和穿刺针保护鞘2穿过,使用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其头端有长条三角形指向结构,与鞘管头端弯曲方向一致,便于手术过程中掌握穿刺方向。

外鞘管6为鞘管内部器械通路,起到保护穿刺口、穿刺道、血管、组织的作用,内外表面均为抗凝、抗菌、亲水膜涂层。内部扩张鞘管4与外鞘管6配合,可以扩张穿刺通道和组织。

支架收纳鞘管9为收纳输送主体通道支架10和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11的结构,为圆管状结构,主干上有方形塑料片固定,上方标有箭头,起到指示支架方向的作用。支架输送鞘管7为支架推出释放鞘管,其头端为钝头,在释放的过程中,可以顶住支架释放。

支架取出钩8为单向瓣膜支架的取出装置,其头端为弧形钩状,能够钩住支架中间的线丝,尾端为圈状相连,与前端一体化相连。

主体通道支架10和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11两端均有金属标记,能够很好显示支架长度和宽度。

该装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完成肝脏内分流通道的建立,同时放置的支架具有抗凝、抗菌、亲水膜的作用,一旦支架内形成血栓,可以随时取出体外进行更换,同时具有放置血液返流进入腹腔内的作用。

本发明的覆膜支架的使用方式如下:

使用前,医生先将使用16g穿刺针穿刺右颈内静脉,引入0.035inch普通水膜导丝后,引入外部扩张鞘管5进行穿刺道扩张,而后经导丝引入导丝导管,配合下进入肝静脉内,造影证实后,交换入针芯1、穿刺针保护鞘2、金属导向鞘管3、外鞘管6等组合套装,再在金属导向鞘管3的引导下经肝静脉穿刺肝脏组织进入腹腔,造影证实后,退出穿刺针芯1、穿刺针保护鞘2、金属导向鞘管3穿刺组套,经外鞘管引入内部扩张鞘管4,扩张肝脏穿刺通道,扩张完成后,经外鞘管引入支架收纳鞘管和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11,使用支架输送鞘管7推送主体通道支架10进入肝脏内的穿刺通道,定位准确后回撤外鞘管释放支架,而后经导丝引入球囊导管进入支架进行扩张支架。同理经外鞘管引入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11进入通道支架内进行释放,最后进入支架内远近两端造影,了解支架通畅情况。一旦主体通道支架内形成血栓,可回收可取出防返流单向瓣膜支架,方法同上:经右颈内静脉引入外鞘管,而后经鞘管引入支架取出钩8,透视下钩住单向瓣膜支架中间的十字回收丝线,拉住回收线收紧支架头端部,依然在x线的辅助监视作用下观察支架头端部的状态,确认后将支架收入外鞘管内,回收完成。而后经外鞘管引入新的单向瓣膜支架,完成单向瓣膜支架的置换。

使用过程:普通穿刺针穿刺颈内静脉后,首先使用外部扩张鞘管穿刺颈内静脉,而后引入外鞘管和内部扩张鞘管至肝静脉,退出内部扩张鞘管,而后引入金属导向鞘管和穿刺针芯、穿刺针保护鞘,四者配合下穿刺肝脏建立转流通道,而后引入主体通道支架,最后经鞘管引入支架输送鞘管和单向瓣膜支架,将单向支架放置在通道支架内。若形成血栓时,则引入支架收纳鞘管和支架取出钩进入到通道支架内,勾取单向支架,进行更换。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腹水肝静脉转流可控单向阀门防血栓支架装置,表面和内面涂有抗凝、抗菌和亲水膜涂层,较以往支架能够有效降低或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感染的发生。支架内面覆膜,能够防止肝脏周围组织增生,保持通道的通畅性;相比以往的转流支架,该瓣膜支架能够取出,一旦发生通道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堵塞,可以取出体外进行更换;主体通道支架两端均有伞形和蘑菇状锚定区,能够有效固定在肝脏表面和血管内,防止移位,减少对血管和腹壁的刺激;主体通道支架两端有标记,在临床操作中能够有效定位,准确性更高;该装置能够有效避免既往方式的感染、白蛋白降低、容量降低等风险,同时解决了以往支架无法放置和取出的难题。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