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758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针灸领域,特别是一种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针灸(针刺和灸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最古老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艾灸的作用途径包括艾燃烧过程中产生热量对穴位的温热刺激作用、艾绒燃烧时产生挥发物的药理作用等众多环节。传统的艾灸主要分为两类:艾柱灸和艾条灸。但是,不论是艾柱灸还是艾条灸,施灸时释放的烟雾都非常大,并且燃烧的速度和温度也难以控制,为患者和医生难以接受。同时,艾灸过程中存在燃烧着的灰烬散落烫伤患者的危险。此外,或者由于艾柱或艾条没有容器包覆,艾绒和火力大部分被浪费,而且艾灸过程中温度不稳定,影响疗效;或者艾柱或艾条有容器包覆,但艾灸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有效挥发物质因容器自身原因,不能有效的辐射和集聚到施灸部位而白白流失,仍然造成损失和浪费,而且容器调节施灸距离和调节通风大小进而控制施灸温度的地方在容器同一部位,不能有效科学兼容,严重影响这两方面调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操作也不方便,影响治疗;或者有容器包容也解决了调节距离和通风部位的分离,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能量辐射和集聚到施灸部位的问题,但由于成本问题、重量重心问题、操作便捷问题、能量更好把控问题、设计的科学性实用性问题和灸疗的安全卫生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它的临床使用。综上所述,以上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艾灸的日常疗效和推广应用。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艾灸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可控制燃烧的速度和温度,相对可控制能量的集聚辐射和相对精准的操作调节,以及功能和部件部位有效结合与分离,但其或装置操作调节仍不便捷,或设计缺陷热能和有效挥发物也易挥发和散失而整体效应不明显,或重量太大、重心不稳影响施救和治疗。因此,艾灸装置的改进和创新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艾灸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艾灸装置重量重心不稳,操作调节不精准、不便捷,能量的损失或散失不能有效把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灸筒盖、灸筒本体、灸筒座和艾柱,灸筒座上安装有灸筒本体,灸筒本体由灸筒本体罩、灸筒壁构成,灸筒壁上端罩装有灸筒本体罩,灸筒本体罩上端连接有灸筒盖,灸筒盖为中心有通孔的中空结构,并由环状凹槽、环状托盘底座构成,环状凹槽盖装在环状托盘底座上,环状托盘底座底部中心通孔处设有连接为一体的中空外螺纹,环状凹槽的外侧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凹防滑带,灸筒盖内插装有艾柱安装座,艾柱安装座上装有艾柱,艾柱通过外部抽插方式或磁力吸附结构悬置于灸筒本体内,灸筒本体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灸筒本体罩上设置有出气口,灸筒本体罩内壁上在出气口下沿设置有防能量散失的隔档,灸筒座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

本发明使用调节方便,重量轻,重心稳,手感好,通风良好,艾柱燃烧充分,产生的烟雾少,能量控制更好,整体设计更科学,进行艾灸时,艾柱和皮肤之间保持安全隔离,并且还可以进行精准调节施灸距离,从而不会对患者造成烫伤、起泡、感染等不良后果,是艾灸装置上的创新、完善和再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灸筒盖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灸筒本体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磁场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能量集聚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5结构组装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6结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12给出,本发明包括灸筒盖、灸筒本体、灸筒座和艾柱,灸筒座8上安装有灸筒本体6,灸筒本体6由灸筒本体罩6-1、灸筒壁6-2构成,灸筒壁6-2上端罩装有灸筒本体罩6-1,灸筒本体罩6-1上端连接有灸筒盖2,灸筒盖2为中心有通孔的中空结构,并由环状凹槽2-1、环状托盘底座2-3构成,环状凹槽2-1盖装在环状托盘底座2-3上,环状托盘底座2-3底部中心通孔处设有连接为一体的中空外螺纹3,环状凹槽2-1的外侧面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凸凹防滑带,灸筒盖2内插装有艾柱安装座1,艾柱安装座1上装有艾柱1-5,艾柱1-5通过外部抽插方式或磁力吸附结构悬置于灸筒本体6内,灸筒本体6底部设置有第一进气口7-1,灸筒本体罩6-1上设置有出气口5-1,灸筒本体罩6-1内壁上在出气口5-1下沿设置有防能量散失的隔档5-2,灸筒座8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口7-2。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磁力吸附结构由活动片1-1和固定片2-2构成,活动片1-1和固定片2-2由一对磁片或由一个磁片、一个铁磁性金属片构成,活动片1-1和固定片2-2以相互吸附方式从灸筒盖外部自由抽插方式连接,固定片2-2置于灸筒盖2顶壁上的环状凹槽2-1封盖下的环状托盘底座2-3环状托盘内,并经耐高温环保胶与环状凹槽2-1一起粘接并封盖在环状托盘底座2-3上。

所述的活动片1-1和导磁针1-2均由铁磁性材料制成,且固定片2-2为圆环状,活动片1-1为圆饼状金属片,圆饼状金属片的径向半径大于艾柱基座木塞1-3横截面的径向半径。

所述的艾柱安装座1由活动片1-1、导磁针1-2、艾柱基座木塞1-3和艾柱固定套1-4构成,活动片1-1上固定有导磁针1-2,导磁针1-2垂直活动片1-1表面并向灸筒本体6内延伸,艾柱固定套1-4一端与艾柱基座木塞1-3相固定,艾柱1-5一端插装固定在艾柱固定套1-4内,并经耐高温环保胶粘接在艾柱基座木塞1-3上,导磁针1-2伸入艾柱基座木塞1-3内,艾柱固定套1-4内径大于艾柱1-5的外径,活动片1-1直径大于灸筒盖2开口通孔直径;艾柱基座木塞1-3用于阻挡艾柱1-5燃烧时的热量传递到灸筒盖2顶壁。

所述的灸筒座8由灸筒座本体8-1、筛状隔板8-2、环状底座8-3和环状隔热垫8-4构成,灸筒座本体8-1底部设有中部有通孔的环状底座8-3,环状底座8-3上方在灸筒座本体8-1内下端内侧壁上设置有覆盖环状底座8-3中部通孔的筛状隔板8-2,筛状隔板8-2上密布若干个通孔,通孔直径为0.2-0.4mm,环状底座8-3底部表面上粘接有大小、形状相匹配的环状隔热垫8-4;艾柱1-5燃烧时所产生的灸疗等作用可透过筛状隔板上的通孔施加到人体施灸部位,利用环状底座8-3可将筛状隔板8-2下表面与人体皮肤有效隔离,同时环状底座8-3下表面粘接有相对应的环状隔热垫8-4可以全方位避免出现烧伤或烫伤,另外,筛状隔板8-2的通孔孔径不可过大,以防止艾柱1-5燃烧后产生的灰烬穿过通孔掉落到人体皮肤上,而造成烫伤或烧伤。

所述的灸筒本体罩6-1为球面罩杯状或喇叭口状,灸筒座本体8-1、灸筒壁6-2均为圆柱形筒状;其中灸筒本体6内通过艾柱安装座悬置有艾柱,所述艾柱通过外部抽插方式或磁力吸附结构可从外部自由插入或拔出安装在灸筒本体6顶端,艾柱安装座内还设置有向灸筒本体6下端延伸的导磁针1-2,该导磁针1-2穿设在艾柱基座木塞1-3中,磁力吸附结构的磁场通过导磁针1-2被引导出灸筒本体6下端与悬置的艾柱1-5一道作用于人体施灸部位处。

所述的灸筒本体6为一体型上口细下口大的圆台状,灸筒座8为与灸筒本体6相匹配的上口细下口大的圆台状,且灸筒本体6通过自身一段圆台型筒壁套装在灸筒座8上端。

所述的灸筒盖2、灸筒壁6-2和灸筒座8主体形状均为圆筒状,灸筒盖2与灸筒本体6通过灸筒盖2的外螺纹3与灸筒本体6的内螺纹4旋装在一起,灸筒壁6-2和灸筒座8插装连接在一起;使灸筒盖2和灸筒本体6通过螺纹可以相对旋转转动,可以相对精确的调节艾柱1-5到人体施灸的位置,保证人体最适宜的施灸距离。

所述的灸筒壁6-2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进气口7-1,灸筒本体6靠近上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匀分布的出气口5-1,灸筒座8靠近下端设置有若干个周向均布的第二进气口7-2;艾柱1燃烧时从第一进气口7-1流进气体从出气口5-1排出气体,使用该艾灸装置进行艾灸时,可通过调节进气口的大小来调节艾柱燃烧的速度,从而达到对艾灸温度、艾灸时间的调节和控制。

所述的第一进气口7-1的轴向高度大于第二进气口7-2,第一进气口7-1的周向宽度等于第二进气口7-2;当灸筒本体6插装在灸筒座8上时,在灸筒座8与灸筒本体6相对转动时第一进气口7-1和第二进气口7-2可以径向开放、部分开放或完全不相通。

所述的艾柱基座木塞1-3为圆柱体状或圆台、圆柱体结合在一起构成,相应的,灸筒盖2顶壁与艾柱安装相接的中空部位形状为圆筒状或漏斗口状,从而实现楔入式插入和拔出,使艾柱安装座部位的密封性和稳定性更好。

所述的第一进气口7-1、第二进气口7-2及出气口5-1均设置有2-6个。

所述的灸筒座8底部装有医用胶布9,医用胶布9中心有通孔,经通孔套装在灸筒座8上,环状底座8-3带有径向凸出灸筒座8外表面的凸缘,与医用胶布9通孔相匹配;医用胶布9通过压靠在凸缘上表面上而将整个艾灸装置固定在患者施灸部位处。

所述的灸筒本体罩6-1、灸筒盖2均由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添加磁性远红外负离子粉一体注塑而成,灸筒本体罩6-1、灸筒壁6-2内壁表面设有金属镀层和热量反射膜,灸筒盖2、灸筒座8及筛状隔板8-2内表面上均设置有具有阻燃特性的金属镀层和阻燃性膜,灸筒壁6-2,灸筒座8、筛状隔板8-2均由硬纸板制成,灸筒本体罩6-1、灸筒壁6-2、灸筒盖2除了能够释放负氧离子和远红外线外,可使艾柱1-5燃烧时的热量及挥发物传递到罩面后反射汇聚到人体施灸部位,从而实现对人体施灸部位的灸疗、药疗、磁疗和理疗同时进行,热量反射膜和阻燃性膜既降低艾灸装置的热量散失,提高灸疗效果,又提高艾灸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同时出气口5-1的内侧下沿设置的防能量散失的出气口控温隔档5-2能有效阻止能量散失,起到灸疗、药疗和物理治疗作用,同时部分烟尘等通过出气口排出。

所述的灸筒本体6通过自身一段筒壁插装在灸筒座8上端,且沿灸筒本体轴线方向与灸筒座部分重叠,第二进气口7-2位于灸筒座8上与位于灸筒本体6上的第一进气口7-1可以相互重叠,第二进气口7-2与第一进气口7-1可沿径向同时贯穿灸筒座8和灸筒本体6,这样,使灸筒座8相对灸筒本体6转动,可对第一进气口7-1或第二进气口7-2的通径大小进行调节,以控制灸筒本体6内空气的流通量,并进而控制艾柱1-5的燃烧速度达到调节艾灸温度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灸筒本体与灸筒座相互重叠部位的轴向距离还可以辅助和补充调节艾柱到施灸部位的距离。

本发明的使用情况是,艾柱1通过外部抽插方式或磁力吸附结构可从外部自由插入或拔出安装在灸筒本体6内,艾柱安装座内还设置有向灸筒下端延伸的导磁针,该导磁针穿设在艾柱基座木塞中,磁力吸附结构的磁场通过所述导磁针被引导出灸筒下端与悬置的艾柱一道作用于人体施灸部位处,并配合灸筒本体罩结构等其他部位的功能对人体施灸部位的进行灸疗、药疗、磁疗和理疗等。导磁针1-2由上至下轴向贯穿在艾柱基座木塞1-3中,同时用于固定木塞1-3构成艾柱基座,艾柱1-5燃烧后产生的灰烬以艾柱1-5包裹段的侧面为基础团聚在基座木塞粘连接处,避免下落漏出筛状隔板8-2烫伤患者。该导磁针1-2穿设在艾柱基座木塞1-3中,磁力吸附结构的磁场通过导磁针1-2被引导到灸筒本体下端而作用到人体施灸部位处,从而使人体施灸部位的灸疗和磁疗同时进行,所述的灸筒本体6侧壁的制作材质内添加有负离子远红外成分,它能够持久释放负氧离子和远红外线,不仅可以去除艾绒燃烧释放出来的有害气味、烟味等异味,清新和净化空气;同时它可以吸收外界及艾灸释放的能量并储存起来,再向人体反馈,从而使人体有温热感,进而增加灸筒本体罩弧面的能量集聚效应;另外,远红外辐射还具有活化细胞、增加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等保健作用,而在灸筒本体罩的辅助下艾柱1-5燃烧时起到灸疗和理疗的作用。

使用本发明进行艾灸时,既可以通过灸筒盖外侧凸凹防滑带旋转螺纹调节艾柱到施灸部位的距离,也可通过调整灸筒本体与灸筒座相互重叠部位的轴向距离进而辅助和补充调节艾柱到施灸部位的距离,更可通过调节灸筒座出气口的大小来调节艾柱的燃烧速度,最终实现有效施灸距离和进风大小的分部位精准和辅助调节,进而达到对艾灸温度、艾灸时间的相对精准控制,并且灸筒本体上部采用球面罩杯状灸筒本体罩构造能使释放能量和有效挥发物出现辐射集聚效应,减少浪费和增加治疗效果。同时,灸筒本体精选材质中添加了纳米负离子远红外成分使其具有很好的净化异味、医疗保健和叠加治疗作用的效果。

本发明使用便捷,重量轻,重心稳,手感好,通风良好,艾柱燃烧充分,产生的烟雾少,能量损失少,整体设计合理,进行艾灸时,艾柱和皮肤之间保持安全隔离,并且还可以进行放大施灸距离的调节,从而不会对患者造成烫伤、起泡、感染等不良后果,是艾灸装置上的创新,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