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定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9197发布日期:2018-09-14 22:34阅读:96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进行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时的定点装置。



背景技术:

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是眼科治疗缺血性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案。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一日一次,每次2ml,14次为一疗程,据病情需要可注射2至4疗程。注射范围为眉梢上1cm与发迹缘连线,眶下缘外侧与耳前发迹缘连线,形成一个4cm×5cm的注射部位;因注射面积小,频率高,易致硬结,影响药物吸收,增加患者的疼痛。目前颞浅注射在注射范围内还没有实行有计划、有规律的注射方法,其关键原因就是缺乏一种颞浅动脉旁计划注射定点用具。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注射定点装置,可以对注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避免硬结,对提高药物吸收水平、缓解疼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定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没有定点注射而存在重复注射而影响药物吸收和治疗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定点装置,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距的注射孔,任一所述注射孔的内壁上镶嵌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将弹性套分隔为上下两层的隔离膜,上层弹性套的内腔设置有淀粉层和碘液袋,所述碘液袋密封在淀粉层的上部,与固定片的上表面热合固定;下层弹性套的内腔设置有止血棉。

进一步,所述固定片为方形薄片,所述方形薄片的长宽为50x40mm。

进一步,所述方形薄片为由保护层和粘合层组成的双层结构,所述保护层设置在固定片上部,所述粘合层设置在固定片的下部。

进一步,所述保护层为软布料或软塑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方形薄片上共设置6排8列共48个注射孔,所述注射孔的直径为φ3-5mm。

进一步,相邻注射孔的中心距为5-6mm。

进一步,所述隔离膜采用高弹性且无泄漏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止血棉里设置有消毒酒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多个等距设置的注射孔,可进行等距离间隔注射,不会重复,因此,避免了多次重复注射、产生硬结的问题,使药物吸收好,疼痛少;通过淀粉层和碘液袋的组合设置,注射时会将碘液引入淀粉中进行显色,可避免再次注射,进一步提高注射的准确性;还通过止血棉对刺穿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可提高护理水平;另外,本发明的隔离膜具有较强的收缩力,可与注射针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从而阻隔碘液进入注射部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定点装置,包括固定片1,本实施例的固定片为长为50mm,宽为40mm的方形薄片,方形薄片为由保护层2和粘合层3组成的双层结构,保护层设置在固定片上部,粘合层设置在固定片的下部,通过粘合层将固定片固定在颞浅动脉旁,形成一个4cm×5cm的注射区域,为提供一个规律、且不重复的注射点,本实施例在固定片上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距的注射孔4,任一注射孔的内壁上镶嵌有弹性套5,弹性套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将弹性套分隔为上下两层的隔离膜6,上层弹性套的内腔设置有淀粉层7和碘液袋8,碘液袋密封在淀粉层的上部,与固定片的上表面热合固定;下层弹性套的内腔设置有止血棉9,用于注射完成后的止血。

注射时,注射针由上层弹性套进入下层弹性套,最后进入皮下组织进行注射。具体过程为:先刺穿碘液袋,再进入淀粉层,再穿过隔离膜进入止血棉内,最后刺入皮下组织。当刺破碘液袋时,碘液进入淀粉层发生显色反应,当反应完成后,显示出蓝色,与其他为棕黄色的注射孔存在色彩差异,因而,通过色彩差异可轻松辨认注射孔是否已进行过注射,从而避免重复注射的问题。

本实施例通过多个等距设置的注射孔,可在注射范围内形成有计划、有规律的颞浅注射,轮换注射的方式有利于穿刺点局部皮下组织再生修复愈合,避免皮下淤血、皮下硬结形成,保证药物得到充分吸收,因此,避免了多次重复注射、产生硬结的问题,使药物吸收好,同时,有规律、有计划地轮换注射部位,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感;通过淀粉层和碘液袋的组合设置,注射时会将碘液引入淀粉中进行显色,可避免再次重复注射,进一步提高注射的准确性;还通过止血棉对刺穿部位进行止血处理,可提高护理水平;另外,本实施的隔离膜具有较强的收缩力,可与注射针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从而阻隔碘液进入注射部位。当然,即使有少量渗透也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影响。

本实施例中,保护层为软布料或软塑料制成,可对皮肤形成保护。

本实施例中,方形薄片上共设置6排8列共48个注射孔,通常可以进行1-48次注射,当需要进行更多次的注射时,可以选择注射相对较久的孔进行注射,虽然存在重复,但由于相隔较久,皮肤已得到良好恢复,因而,也不会导致结硬结,影响吸收。

由于注射区域有限,注射孔不能太大,但也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注射的准确性,因此,通过多次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发明人认为:注射孔的直径应控制在φ3-5mm内,这样的孔径与注射区域大小、注射量及人体眼部的视觉能力相适应,最优的为φ4mm,效果最佳,适用性最广。

进一步,发明人提出了另一个参数:孔距,即相邻注射孔之间的中心距离,经过反复实验,发明人认为相邻注射孔的中心距应控制在5-6mm内,与φ4mm的注射孔最为匹配的中心距为5.5mm,可达到最佳的识别度,适应性最强。

本实施例中,隔离膜采用高弹性且无泄漏材料制成,如乳胶、聚氨酯等,具有较强的收缩力,可与注射针之间形成封闭空间,从而阻隔碘液进入注射部位。

必要的时候,在将本装置进行固定前,可在止血棉里加入少量消毒酒精,预先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颞浅动脉旁穴位注射定点装置,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且等距的注射孔,任一所述注射孔的内壁上镶嵌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将弹性套分隔为上下两层的隔离膜,上层弹性套的内腔设置有淀粉层和碘液袋,所述碘液袋密封在淀粉层的上部,与固定片的上表面热合固定;下层弹性套的内腔设置有止血棉。本发明通过注射孔等距间隔注射,避免了重复注射、产生硬结的问题,使药物吸收好,疼痛少。

技术研发人员:谭明琼;卞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8.02.28
技术公布日:2018.09.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