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舱环境湿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8915发布日期:2018-07-27 18:3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氧舱环境湿化装置,属于高压氧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tsg24-2015《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对医用空气加压氧舱环境湿化提出了要求,做出了规定:舱内环境加湿装置的设计,应该满足氧舱工作条件和相关医疗卫生规范要求。目前国内医用空气加压氧舱内没有加湿装置,氧舱内压缩空气干燥,病人及陪护感觉不适,干燥的环境易产生静电并存在不安全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氧舱环境湿化装置,提高氧舱卫生质量标准,增加氧舱环境舒适度,而且能够减少静电产生,提高氧舱安全系数。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氧舱环境湿化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为底部封闭且顶端敞口的中空结构,外筒顶部有与敞口配合的盖体,盖体设有出气管,外筒设有进气管、进水管、排水管和液位计;内筒位于外筒内,内筒为上端封闭的中空结构,内筒顶端设有进气管口,内筒下部和底部设有多个分流孔;进气管一端延伸至外筒外连接供气总管,另一端穿过进气管口延伸至内筒下部。

上述氧舱环境湿化装置基础上,外筒和内筒设有一个以上压浪层,压浪层为网状结构。

上述氧舱环境湿化装置基础上,供气总管、进气管、出气管、进水管和排水管上分别设有供气总阀、进气阀、出气阀、进水阀和排水阀。在夏季湿度大时,可关闭湿化装置上的进气阀、出气阀、空气直接进入舱内。

上述氧舱环境湿化装置基础上,外筒底部设有固定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进水管向外筒内加入水,水通过外筒进入内筒,气体经进气管进入内筒进行湿化,提高了氧舱卫生质量标准,增加氧舱环境舒适度,而且能够减少静电产生,提高氧舱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出气管,2盖体,3进水管,4液位计,5进气管,6外筒,7内筒,8压浪层,9分流孔,10排水管,11固定座,12供气总管,a1出气阀,a2进气阀,a3进水阀,a4排水阀,a5供气总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一种氧舱环境湿化装置,包括外筒6和内筒7,外筒6为底部封闭且顶端敞口的中空结构,外筒6顶部有与敞口配合的盖体2,盖体2设有出气管1,外筒6设有进气管5、进水管3和排水管10,外筒6底部设有固定座11;内筒7位于外筒6内,内筒7为上端封闭的中空结构,内筒7顶端设有进气管口,内筒7下部和底部设有多个分流孔9;进气管一端延伸至外筒6外,另一端穿过进气管口延伸至内筒7下部。

本实施例中,外筒6和内筒7设有一个以上压浪层8,压浪层8为网状结构,可以减轻水花上泛。

本实施例中,供气总管12、进气管5、出气管1、进水管3和排水管10上分别设有供气总阀a5、进气阀a2、出气阀a1、进水阀a3和排水阀a4,在夏季湿度大时,可关闭湿化装置上的进气阀a2、出气阀a1、空气经供气总管12进入舱内。

本实施例中,外筒6设有液位计4,可以随时观察液位高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氧舱卫生质量标准的氧舱环境湿化装置,不仅能够增加氧舱环境舒适度,而且能够减少静电产生,提高氧舱安全系数。一种氧舱环境湿化装置,包括外筒和内筒,外筒为底部封闭且顶端敞口的中空结构,外筒顶部有与敞口配合的盖体,盖体设有出气管,外筒设有进气管、进水管、排水管和液位计;内筒位于外筒内,内筒为上端封闭的中空结构,内筒顶端设有进气管口,内筒下部和底部设有多个分流孔;进气管一端延伸至外筒外,另一端穿过进气管口延伸至内筒下部。

技术研发人员:王有存;陈庆莹;荣伟华;公涛;王君峰;尉蔚;王军芳;边永辉;邵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有存
技术研发日:2018.03.14
技术公布日:2018.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