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脑缺血的组合产品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3653发布日期:2018-07-24 20:4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脑缺血的组合产品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花费几个特点,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临床数据统计显示,全球脑卒中死亡率已经超过癌症成为单病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众所周知,炎症反应是脑缺血病理损伤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重脑缺血损伤的潜在因素。除此之外,缺血性脑卒中常伴有脑水肿和出血性转化,其中脑水肿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卒中患者死亡中80%死于卒中后期的恶性脑水肿。因此炎症及脑水肿的防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有重要意义。磺脲类受体1(sulfonylureareceptor1,sur1)-瞬时受体电位通道m4型(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melastatin4,trpm4)通道对于脑水肿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相关文献报道,缺血性脑卒中发生4-8小时是脑水肿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时期缺血部位脑血管内壁细胞膜sur1-trpm4通道的sur1受体会出现应激性高表达,大量表达的sur1受体导致sur1-trpm4通道激活。sur1-trpm4通道的激活增加阳离子特别是钠离子进入细胞内,由于渗透压的缘故驱动水大量涌入细胞内,引起缺血部位细胞乃至组织发生水肿,是卒中患者出现脑水肿的关键病理机制。sur1抑制剂与sur1受体结合抑制这个通道的开放,从而有效地抑制脑水肿的形成。代表性sur1抑制剂格列本脲针对卒中后脑水肿的治疗已在美国进入临床iii期。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科学工作者研究开发的一类抗疟新药,目前广泛应用于疟疾的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其抗疟作用外,科学家还相继发现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作用、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抗纤维化作用、抗肥胖、抗糖尿病以及抗真菌作用等,其中抗疟作用和抗肿瘤作用最为引人关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炎性方面的研究主要基于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作用,如红斑狼疮和类风湿关节炎,研究显示其对多个炎性相关靶蛋白包括nf-kb和细胞因子,例如il-1、il-6和il-8等均有调控作用。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方面的应用至今未见研究报道。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脑缺血的组合产品及其应用,该组合产品的成分之间具备协同增效的作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脑缺血的组合产品,其中,所述的组合产品为含有sur1抑制剂和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或为含有sur1抑制剂的第一药剂和含有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第二药剂的组合。具体地说,一方面,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脑缺血的组合产品,可以是将sur1抑制剂和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放在一起形成一种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可进一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一种复方制剂。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脑缺血的组合产品,也可以是将含有sur1抑制剂的第一药剂和含有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第二药剂进行联合用药。在联合用药时,第一药剂与第二药剂的用药顺序不分先后,可以先用第一药剂,也可以先用第二药剂,还可以两个药剂同时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中sur1抑制剂和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3):(2500~5000);所述的组合中第一药剂中sur1抑制剂和第二药剂中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3):(2500~5000)。进一步的,所述的药物组合物为sur1抑制剂、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优选注射剂,更优选注射液或冻干粉针。其辅料种类和制备方法可参照现有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药剂为sur1抑制剂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所述的第二药剂为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优选注射剂,更优选注射液或冻干粉针。本发明中,可以将含有sur1抑制剂的第一药剂和含有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的第二药剂进行联合用药。所述的第一药剂或第二药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已有的制剂,也可以是将sur1抑制剂或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别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分别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辅料种类和各剂型的制备方法可参照现有技术。进一步的,所述的sur1抑制剂选自格列本脲、甲苯磺丁脲、瑞格列奈、美格列奈、咪格列唑或格列美脲中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的,所述的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倍半萜内酯及青蒿素的衍生物。进一步的,所述的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为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或蒿甲醚。本发明还提供所述的组合产品在制备治疗脑缺血疾病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脑缺血为脑卒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sur1抑制剂和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其中sur1抑制剂可通过抑制sur1减轻脑水肿,而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及相关蛋白发挥抗炎作用。两者以适当比例配合使用时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将sur1抑制剂和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以适当比例联合用药,可以比单用sur1抑制剂或者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脑缺血性疾病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示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假手术组vs模型组,###p<0.001;给药组vs模型组,**p<0.01,*p<0.05;图2示脑水肿体积百分比,假手术组vs模型组,###p<0.001;给药组vs模型组,**p<0.01;图3示血清tnf-α和il-6表达水平,假手术组vs模型组,###p<0.001;给药组vs模型组,***p<0.001,*p<0.05;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以下为实施例1至实施例7,各实施例中药物组合物的组成见表1所示,其制备方法为按所述质量称取各物质,然后将其混合均匀,即得药物组合物。表1上述药物组合物可进一步添加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药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优选注射剂,包括但不限于注射液或冻干粉针。试验例1、格列本脲与青蒿琥酯对脑缺血再灌小鼠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制备昆明种小鼠mcao缺血再灌模型造成脑缺血及脑肿胀,给予格列本脲及青蒿琥酯注射治疗,用依达拉奉注射液做阳性对照,在治疗后通过对大脑梗死体积比、水肿体积比、神经功能评分、及脑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测定评价sur1抑制剂格列本脲及青蒿素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联用对脑卒中的治疗作用。1、实验动物及分组昆明种小鼠90只(购自昆明医科大学spf动物实验室),雄性,25-28g。随机分为9个实验组,每组10只,包括:①假手术组:分离出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但不栓塞脑血管,iv途径给予治疗组等量的溶剂(0.9%生理盐水);②模型对照组:制备脑缺血(mcao)再灌模型,静脉注射(iv)途径给予与治疗组等量的溶剂(0.9%生理盐水);③格列本脲10μg/kg组:制备脑缺血模型,iv途径给予格列本脲;④格列本脲30μg/kg组:制备脑缺血模型,iv途径给予格列本脲;⑤青蒿琥酯25mg/kg组:制备脑缺血模型,iv途径给予青蒿琥酯;⑥青蒿琥酯50mg/kg组:制备脑缺血模型,iv途径给予青蒿琥酯;⑦格列本脲10μg/kg+青蒿琥酯25mg/kg组:制备脑缺血模型,iv途径给予格列本脲及青蒿琥酯⑧格列本脲30μg/kg+青蒿琥酯50mg/kg组:制备脑缺血模型,iv途径给予格列本脲及青蒿琥酯⑨阳性药(依达拉奉3mg/kg)对照组:制备脑缺血模型,iv途径给予依达拉奉;2、模型制备:采用线栓法制备短暂性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其操作步骤如下:先将健康昆明种小鼠编号后称重记录,以4%的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在距离手术台30cm处放置60℃白炽灯照射,使小鼠体温维持在37℃左右。切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皮下组织及鼓泡腺体,暴露出气管外层肌肉,分离小鼠右侧肌肉、分离出右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在cca近心端及eca远心端(距离cca分叉处约5mm)处挂线备用。然后远心端结扎cca和eca。用2号针头从cca距eca和ica岔口约0.5cm处插入线栓。插入深度到约1cm(标记点处)时用眼科镊轻推栓线,感觉到有阻力时即表示已插到位,这时用细线轻轻系牢栓线,缝合皮肤。2h后拔出尼龙栓线,使其血流再通,将小鼠分笼放回笼内饲养,注意保暖。3、给药格列本脲为缺血再灌注后0h(即拔出线栓后立即给药)、3h和6h分三次依次给药,给药方式为尾静脉注射(iv)。青蒿琥酯为缺血再灌注后0h静注给药。青蒿琥酯用5%的nahco3溶解,格列本脲均用1%的葡甲胺加热溶解。4、实验终点样品采集在处死大鼠前,分离腹主动脉并取血4ml,静置1h后,3000r/min离心10min,吸取血清。放入-20℃冰箱,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和il-6浓度。严格按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5、评价指标5.1神经功能评分:大鼠手术后24h,对实验动物进行行为学评分并记录,评分方法为longa法,评分标准如下:0分:无神经缺损症状;1分:对侧前肢不能完全伸直;2分:向对侧转圈;3分:行走向对侧倾斜;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5.2脑梗死体积检测5.3脑含水量测定:采用肿胀体积法计算肿胀体积及肿胀百分比。6、统计学分析采用imageproplus6.0测定脑切片各层面面积、梗死面积等。通过graphpadprism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one-way或two-wayrepeatmeasureanovapost-hocdunnett’test进行组间比较,显著性差异的标准为0.05。7、实验结果7.1脑梗死体积检测:将缺血再灌注24h后的小鼠行过量麻醉,直接断头后取脑,置于小鼠脑模具内,然后将大脑冠状从前向后切片,分为4片,放于1.0%ttc溶液中,37℃避光温育10min染色,梗死区不着色,正常脑组织染成红色。然后对每一片脑片进行拍照,经imageproplus6.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各层面面积、缺血面积、缺血侧半脑面积(同侧面积)、未缺血侧半脑面积(对侧面积),结合切片厚度计算相应体积(mm3),并计算梗死体积占对侧大脑半球体积的百分比。结果如图1所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依达拉奉-3mg/kg)、格列本脲10ug/kg、格列本脲30ug/kg、青蒿琥酯25mg/kg组、青蒿琥酯50mg/kg组、格列本脲10ug/kg+青蒿琥酯25mg/kg联用组、格列本脲30ug/kg+青蒿琥酯50mg/kg联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梗死,表明mcao缺血再灌模型成功建立;其中,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25mg/kg组、青蒿琥酯50mg/kg组、格列本脲10ug/kg+青蒿琥酯25mg/kg联用组格列本脲30ug/kg+青蒿琥酯50mg/kg联用组能显著减小梗死面积,且优于阳性对照组。7.2实验采用肿胀体积法计算肿胀体积及肿胀百分比。如图2所示,与模型组比较,格列本脲30ug/kg和格列本脲30ug/kg+青蒿琥酯50mg/kg联用组能显著减轻脑肿胀,且优于阳性对照组。7.3神经行为学评分神经行为学评分反映药物对小鼠脑卒中改善预后的情况,结果见表1所示:表1、实施例maco小鼠神经行为学评分(n=6)组别神经行为学评分(平均值)假手术组0模型组3.2格列苯脲10ug/kg2.1格列苯脲30ug/kg2.0青蒿琥酯25mg/kg2.4青蒿琥酯50mg/kg2.1格列苯脲10ug/kg+青蒿琥酯25mg/kg1.6格列苯脲30ug/kg+青蒿琥酯50mg/kg1.2依达拉奉3mg/kg1.87.4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不同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比较,模型组tnf-α和il-6含量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青蒿琥酯组、格列本脲10ug/kg+青蒿琥酯25mg/kg联用组及格列本脲30ug/kg+青蒿琥酯50mg/kg联用组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p<0.001,*p<0.05)。结果见图3:8、结论从在动物水平进行的小鼠mcao缺血再灌模型治疗药效评价结果表明,本发明中青蒿琥酯、格列本脲与青蒿琥酯联用能显著降低血清tnf-α和il-6含量,减少脑水肿及梗塞,特别是联用组能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价值。对本发明其它组合产品也进行了上述试验,其获得的结果与上述试验结果相似。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发明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方案的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