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配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2621发布日期:2018-08-14 16:5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大量配药时,需要医护人员反复通过注射器抽吸和推出药液,以将需要的药物混合在一起。这样操作存在两个弊端,第一,反复操作比较费力;第二,存在针栓污染,即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手碰到注射器的活塞杆,活塞杆运动进筒体内时,可能与筒体的内壁接触,这样在使用该注射器进行再次抽吸时,新吸入的药物就有可能与收到污染的筒体内壁接触而受到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手持式配药装置,其能够提供动力对活塞杆进行推拉,操作人员非常省力;而且不会造成针栓污染。

本发明的手持式配药装置,其包括: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

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用于固定地安装注射器的筒体,在其前端形成有供注射器的筒体前端的乳头穿过的第一开口,在其后端形成有供注射器的活塞杆通过的第二开口;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上设置有第一磁铁;

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用于固定地卡持在注射器的活塞杆的手柄上;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上设置有第二磁铁;

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引或者排斥,由此使得注射器的活塞杆被推入或抽出;

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中至少一个为电磁铁,其可以根据需要转换磁极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为电磁铁,第二磁铁为永磁铁。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均为电磁铁。

优选地,所述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包括前组件和后组件;前、后组件可拆卸地结合在一起,将所述注射器的筒体卡持在所述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中。

优选地,所述前、后组件通过螺纹方式可拆卸地结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口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箍件;所述箍件用于抵靠在所述注射器的筒体的后端;所述箍件的两端可转动地结合在所述后组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环绕所述前组件而形成在前组件的外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环绕所述后组件而形成在后组件的外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铁形成在所述前组件的后端上。

优选地,所述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包括用于容纳注射器的活塞杆的手柄的卡槽;所述卡槽上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用于容纳与所述手柄连接的活塞杆的端部;

第二磁铁容纳在所述射器手柄卡持单元内。

通过本发明的手持式配药装置,医护人员在配药时只需按下前进按钮或者后退按钮就可以通过电磁铁吸引或排斥力实现注射器的活塞杆的前进或后退,由此实现药物的抽吸或推出。由于并不需要手抽拉或推送活塞杆,避免了手与活塞杆接触的可能,完全避免了针栓污染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手持式配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手持式配药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手持式配药装置的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的前组件的主视图;

图5为图3的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的前组件的左侧示意图;

图6为图3的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的前组件的右侧示意图;

图7为图3的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的后组件的主视图;

图8为图3的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的后组件的左侧示意图;

图9为图3的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的后组件的右侧示意图;

图10为图3的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的后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1为图1的手持式配药装置的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的主视图;

图12为图11的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的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的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的的左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手持式配药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手持式配药装置,其包括: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40。

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用于固定地安装注射器30的筒体,在其前端形成有供注射器30的筒体前端的乳头穿过的第一开口11,在其后端形成有供注射器30的活塞杆通过的第二开口23。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上设置有第一磁铁12。

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40用于固定地卡持在注射器30的活塞杆的手柄上;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40上设置有第二磁铁41。

第一磁铁12与第二磁铁41相互吸引或者排斥,由此使得注射器30的活塞杆被推入或抽出。

第一磁铁12和第二磁铁41中至少一个为电磁铁,该电磁铁可以根据需要转换磁极方向,由此实现吸引和排斥的转换。

作为最优实施方式,第一磁铁12为电磁铁,第二磁铁41为永磁铁。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第一磁铁12、第二磁铁41均为电磁铁。

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包括前组件10和后组件20;前、后组件可拆卸地结合在一起,将注射器30的筒体卡持在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中。

前、后组件通过螺纹方式可拆卸地结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前组件10的后端形成有内螺纹,后组件20的前端24形成有外螺纹,该内、外螺纹啮合在一起,由此将前、后组件固定地结合在一起。这种螺纹方式的结合,使得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可以根据注射器的长短进行适应。

作为最优实施方式,第二开口23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箍件21;箍件21用于抵靠在注射器30的筒体的后端;箍件21的两端可转动地结合在后组件20上,例如通过枢轴22固定。箍件21优选为2个,分别位于注射器30的活塞杆的两侧而箍在注射器的筒体的后端。可转动结构的箍体21的设置,使得即使注射器的筒体的底部具有向侧方延伸的突起,也可以方便地固定筒体。第二开口23的外周面可以形成为正方形。

第一磁铁12环绕前组件10而形成在前组件的外周上。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12环绕后组件20而形成在后组件的外周上。

作为最优实施方式,第一磁铁12形成在前组件10的后端上。

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40包括用于容纳注射器的活塞杆的手柄的卡槽42;卡槽42上开设有豁口43,豁口43用于容纳与手柄连接的活塞杆的端部。第二磁铁41容纳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40内。

以图1、2所示的实施例说明其使用过程。首先,将箍件分别向上、下转动,使得后组件的第二开口完全敞开,将注射器经由第二开口插入,复位箍件,使得箍件抵靠在注射器的筒体的后端;将前组件自注射器筒体的前端套入,使得乳头自第一开口伸出,通过转动前组件使得前后组件固定在一起且同时保持注射器筒体紧紧地被卡持固定。然后将注射器手柄卡持单元卡在注射器的活塞杆的手柄上。第一磁铁(电磁铁)通电,与第二磁铁(永磁铁)吸引或者排斥,为活塞杆的前进或后退提供动力。

虽然图中没有示出,在前组件上可以设置两个按钮,其中一个为前进按钮,另一个为后退按钮,医护人员接通第一磁铁的电源后,通过按压前进按钮或者后退按钮进行操作。

本发明的手持式配药装置通过磁力为注射器的抽吸或者退出提供动力,使得医护人员在配药过程中省力;本发明的手持式配药装置以磁力作为动力,结构简单,在筒体与手柄之间没有力传递的机械连接构件,避免机械运动可能造成的夹手或卷入衣服等可能的发生;本发明的手持式配药装置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仅需一个手握持注射器筒体容纳单元即可,注射器活塞杆的手柄上不需要手接触,完全避免了针栓污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