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肠镜检查体位保持的手术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7978发布日期:2018-11-07 09:2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肠镜检查体位保持的手术床。

背景技术

临床上,在肠镜检查时需要患者保持一定的体位,以保证肠镜检查操作的方便性、测试图像的清晰性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目前通常采用的是患者侧卧抱膝的体位,该体位不仅方便医生操作,提高检查效率,并且患者的舒适度也较好。但是在无麻醉的情况下,患者容易因为疼痛而抽搐乱动,腿部的动作或者身体的扭动会影响到医生检查的进行;而在麻醉的情况下,患者失去意识,身体瘫软,不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供医生正常的插管检查。现有的手术床均不具有定位或者限位患者身体的功能,从而影响到肠镜检查更加高效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以调整状态来保持患者侧卧抱膝的体位,便于肠镜检查顺利进行的用于肠镜检查体位保持的手术床。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肠镜检查体位保持的手术床,包括床体、设置于床体上的床面、设置于床面侧边的可翻转或可拆卸的侧挡板和设置于床面前后端的可翻转或可拆卸的端挡板,床面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体位调整机构,体位调整机构设置于床面一端,体位调整机构的侧边对应的具有侧挡板;体位调整机构包括底座、调整板、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底座和床体上设置定位结构令两者可拆卸的安装,调整板与底座靠近侧挡板的一边进行铰接令调整板可相对底座旋转调整倾斜角度,调整板的下方设置支撑结构定位于底座上保持调整板的倾斜角度,调整板和铰接对应侧的侧挡板共同形成供患者身体侧卧的结构;调整板上开设有避位孔,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设置于底座上并位于避位孔处,第一限位柱铰接于底座上并可在旋转时调整其位于竖直工位或者水平工位,第二限位柱为多段可伸缩结构并可在伸缩时调整其整体长度,第一限位柱位于底座的中部,第二限位柱位于底座远离铰接处的一角,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共同形成供患者的腿部钩住的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支撑结构包括撑杆和卡块,调整板的下方设置有一容纳槽,撑杆一端铰接于容纳槽一端,容纳槽的容积大于撑杆尺寸;底座上设置供撑杆另一端伸入的滑槽,撑杆的端部设置滚轮在滑槽中滚动,滑槽的底部沿撑杆活动方向设置均匀排列的若干插孔,卡块插入某一插孔时从前方阻挡滚轮进行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卡块包括主体和插柱,插柱设置于主体的底部,插柱与插孔相适配,主体的一侧壁具有一与滚轮相配合的弧形面,当滚轮抵于弧形面时上方受到限位,滚轮位于一插孔上方令滚轮下方受到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支撑结构在调整板的下方设置左右两组进行支撑。

作为一种改进,第一限位柱包括柱体、旋转轴和传动齿轮,柱体通过一旋转轴可旋转的设置于底座的安装腔中,传动齿轮设置于柱体侧边并穿过旋转轴,安装腔的侧壁上设置滑轨,滑轨内可滑移的设置齿条,齿条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齿条的一端设置有抵块用于与传动齿轮相抵限位,当柱体旋转至竖直工位时一端的抵块与传动齿轮相抵,同时柱体本身一侧与避位孔的孔壁相抵限位,另一侧通过插设一限位块至齿条上并与柱体相抵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安装腔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突棱,限位块上设置有与突棱相适配的凹槽进行配合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第二限位柱由直径由小到大的多个子限位柱套设构成,相邻配合的两个子限位柱端部的内外侧壁设置有相互配合卡槽和卡棱,卡棱设置于子限位柱端部的一块弹性板上,弹性板上的卡棱抵于相配合的子限位柱上时弹性板进行形变;相邻配合的两个子限位柱拉伸至卡棱与卡槽相对时,弹性板恢复形变令卡棱卡入卡槽限位。

作为一种改进,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底座上的插杆和设置于床体上的插槽,插杆的侧壁设置一锁止孔,插槽的侧壁伸入一与锁止孔相适配的锁止块,锁止块容纳于一贯穿孔中,锁止块一端伸入插槽,另一端伸出于床体外,贯穿孔中设置一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于锁止块上并由锁止块上的台阶从一端限位,第一弹簧另一端由贯穿孔后侧壁限位;锁止块可通过伸出于床体外的一端外拉,并通过第一弹簧的弹性力复位。

作为一种改进,插槽的槽底设置有第二弹簧,锁止块伸入插槽的端部设置为朝上一面为弧形、朝下一面为水平,朝上一面的弧形供插杆装入插槽时向外推挤开锁止块,插杆在插槽中插设到位时压缩第二弹簧,朝下一面的水平供锁止块离开锁止孔后第二弹簧回复力抬升插杆后锁止块与锁止孔相错开。

作为一种改进,锁止块外接一脚踏结构,脚踏结构包括延伸架、底架、脚踏板和牵拉绳,延伸架一端开口连接至锁止块外端,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位于床体底部的底架处,脚踏板一端铰接于底架中,另一端伸出底架,牵拉绳设置于延伸架中,牵拉绳一端固定于锁止块端部,牵拉绳绕设于延伸架中的滑轮上,另一端固定于脚踏板上,脚踏板上还设置有弹性复位绳,通过下压脚踏板拉动牵拉绳并带动锁止块联动,并通过弹性复位绳对脚踏板复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可以以现有的手术床为基础,手术床可以用于日常的医院使用,而当需要配合进行肠镜检查时,在手术床上安装体位调整机构,实现患者体位保持的功能;体位调整机构如一层附加垫增加在床面上,以其调整板调整倾斜角度并配合铰接对应侧的侧挡板共同形成供患者身体侧卧的结构,患者身体因倾斜而令背部倚靠于侧挡板,侧卧姿势得到保持,不会松垮,有利于医生进行肠镜检查;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共同形成供患者的腿部钩住的结构,令患者的膝盖位置可以绕过第一限位柱处,脚踝位置可以钩于第二限位柱处,令倾斜状态下的患者腿部保持稳定,不会压向身体;本发明整体上令患者保持了良好的侧卧抱膝的体位,有利于医生进行肠镜检查,提高检查效率和检查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体位调整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n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b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体位调整机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侧面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7中m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体位调整机构中的第二限位柱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9所示,为本发明用于肠镜检查体位保持的手术床的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床体1、设置于床体1上的床面2、设置于床面2侧边的可翻转或可拆卸的侧挡板3和设置于床面2前后端的可翻转或可拆卸的端挡板4,床面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体位调整机构0,体位调整机构0设置于床面2一端,体位调整机构0的侧边对应的具有侧挡板3;体位调整机构0包括底座01、调整板02、第一限位柱03和第二限位柱04,底座01和床体1上设置定位结构05令两者可拆卸的安装,调整板02与底座01靠近侧挡板3的一边进行铰接令调整板02可相对底座01旋转调整倾斜角度,调整板02的下方设置支撑结构06定位于底座01上保持调整板02的倾斜角度,调整板02和铰接对应侧的侧挡板3共同形成供患者身体侧卧的结构;调整板02上开设有避位孔021,第一限位柱03和第二限位柱04设置于底座01上并位于避位孔021处,第一限位柱03铰接于底座01上并可在旋转时调整其位于竖直工位或者水平工位,第二限位柱04为多段可伸缩结构并可在伸缩时调整其整体长度,第一限位柱03位于底座01的中部,第二限位柱04位于底座01远离铰接处的一角,第一限位柱03和第二限位柱04共同形成供患者的腿部钩住的结构。

本发明在使用时,床体1、床面2、侧挡板3和端挡板4构成基础的手术床,侧挡板3和端挡板4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可翻转或可拆卸的结构,可以用于日常的医院使用。在床面2一端安装上体位调整机构0后可以实现肠镜检查时对患者体位保持的功能,相应的使用时可以拆卸或翻转体位调整机构0所在侧的端挡板4和一侧的侧挡板3,便于患者躺上体位调整机构0以及便于医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肠镜检查。医生或者护士在使用前先将调整板02旋转到一定的倾斜位置,由下部的支撑结构06支撑住调整板02的倾斜角度;在患者躺在倾斜的调整板02上后,令患者的背部靠在一侧的侧挡板3上保持侧卧状态,患者屈膝之后,医生或者护士把一个避位孔021中的第一限位柱03旋转出来到竖直状态的竖直工位,令患者的膝盖位置可以绕过第一限位柱03处,医生或者护士把另一个避位孔021中的第二限位柱04拉伸出来,令患者的脚踝位置可以钩于第二限位柱处,从而保持了一个良好的侧卧抱膝体位,无论在有无麻醉的情况下,患者的身体都能保持稳定,不会因乱动而破坏体位,影响到检查的进行和检查的准确性,有利于医生进行肠镜检查,提高检查效率。调整板0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倾斜角度,满足医生具体的体位倾斜测试需求,或者是不同体型患者的具体侧卧和体位保持的需求。第一限位柱03可恢复到水平工位,第二限位柱04可收缩变短,两者可容纳入避位孔021,便于收纳,便于患者轻松的躺上调整板02,避位孔021根据需要设计宽度,令调整板02呈一定角度后也不影响第一限位柱03和第二限位柱04从避位孔021中伸出至调整板02上方。且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简单,可以配合现有的手术床进行安装使用,令其成本更好的受到控制,更有利于进行推广应用,适用面更广。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支撑结构06包括撑杆061和卡块062,调整板02的下方设置有一容纳槽063,撑杆061一端铰接于容纳槽063一端,容纳槽063的容积大于撑杆061尺寸;底座01上设置供撑杆061另一端伸入的滑槽064,撑杆061的端部设置滚轮065在滑槽064中滚动,滑槽064的底部沿撑杆061活动方向设置均匀排列的若干插孔066,卡块062插入某一插孔066时从前方阻挡滚轮065进行限位。

如图3、4所示,卡块062插入滑槽064的某一插孔066中即为一个限位位置,撑杆061抵于卡块062处稳定了调整板02的位置,形成一个倾斜角度。使用者把卡块062卡入不同的插孔066得到不同的限位位置来调整调整板02的倾斜角度。调整板02的容纳槽063为撑杆061提供容纳空间,撑杆061下方滚轮065在滑槽064中滚动便于使用者进行调试。该结构简单,使用者可以快速的完成调整板02的翻开及卡块062的插入工作;反向操作可完成解除定位,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卡块062包括主体0621和插柱0622,插柱0622设置于主体0621的底部,插柱0622与插孔066相适配,主体0621的一侧壁具有一与滚轮065相配合的弧形面0623,当滚轮065抵于弧形面0623时上方受到限位,滚轮065位于一插孔066上方令滚轮065下方受到限位。

如图3、4所示,插柱0622与插孔066相适配用于插入其中固定,主体0621形成较宽大的结构用于阻挡滚轮065;弧形面0623的设置如图4所示,弧形面0623上方的弧度对滚轮065产生限位的效果,滚轮065在承受上方调整板02和撑杆061重量的情况下,难以从弧形面0623处向上滚动,达到较好的限位效果;在相邻插孔066的间距设计上以及主体0621的大小设计上做出限定,令滚轮065被主体0621阻挡限位时滚轮065刚好位于另一插孔066的上方,从而令滚轮065可以陷入插孔066处,达到进一步的限位效果,整体上保证定位的准确,调整板02受到稳定的支撑。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支撑结构06在调整板02的下方设置左右两组进行支撑。以上结构在图中未示出,可参照图1、2所示,在长度方向上设置两组,其位于第一限位柱03的两侧,起到较好的整体支撑效果,也便于使用者进行调整。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限位柱03包括柱体031、旋转轴032和传动齿轮033,柱体031通过一旋转轴032可旋转的设置于底座01的安装腔010中,传动齿轮033设置于柱体031侧边并穿过旋转轴032,安装腔010的侧壁上设置滑轨011,滑轨011内可滑移的设置齿条012,齿条012与传动齿轮033相啮合传动,齿条012的一端设置有抵块013用于与传动齿轮033相抵限位,当柱体031旋转至竖直工位时一端的抵块013与传动齿轮033相抵,同时柱体031本身一侧与避位孔021的孔壁相抵限位,另一侧通过插设一限位块014至齿条012上并与柱体031相抵限位。

如图5、6所示,为第一限位柱03处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由使用者操作柱体031,把柱体031沿旋转轴032转动至竖直工位时,齿条012与传动齿轮033相啮合传动令抵块013移动至传动齿轮033处把传动齿轮033抵住,令柱体031无法继续转动,同时柱体031本身一侧与避位孔021的孔壁相抵限位;使用者再把限位块014插入避位孔021至与齿条012相卡,限位块014底面可以设置与齿条012相卡的连续齿状结构,齿条012被锁定,柱体031两侧受到限位,令柱体031稳定于竖直工位。使用完毕后把限位块014拆下即可把柱体031反向复位至水平工位,调试方便。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安装腔010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突棱015,限位块014上设置有与突棱015相适配的凹槽016进行配合限位。

如图6所示,齿条012和传动齿轮033均设置为左右的两组,对称结构的稳定性更好,两侧的滑轨011供齿条012滑移,两组齿条012相互进行连接提高结构稳定性和滑移一致性;安装腔010侧壁上的突棱015供限位块014插入限位,稳定其位置,令限位块014更好的卡住齿条012,整体稳定高。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限位柱04由直径由小到大的多个子限位柱041套设构成,相邻配合的两个子限位柱041端部的内外侧壁设置有相互配合卡槽042和卡棱043,卡棱043设置于子限位柱041端部的一块弹性板044上,弹性板044上的卡棱043抵于相配合的子限位柱041上时弹性板044进行形变;相邻配合的两个子限位柱041拉伸至卡棱043与卡槽042相对时,弹性板044恢复形变令卡棱043卡入卡槽042限位。

如图9所示,为局部的多个子限位柱041,多个子限位柱041依次套设,可滑移伸长或缩短,相邻子限位柱041伸长到最大位置时,对应的卡槽042和卡棱043相卡进行锁定限位,缩短时用力令卡棱043脱离卡槽042;弹性板044的设置令卡棱043可向内形变。卡槽042和卡棱043可在圆周位置上均匀的设置多组,对应的具有相同数量的弹性板044来设置卡棱043,实现整个圆周方向上的稳定定位。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位结构05包括设置于底座01上的插杆051和设置于床体1上的插槽052,插杆051的侧壁设置一锁止孔053,插槽052的侧壁伸入一与锁止孔053相适配的锁止块054,锁止块054容纳于一贯穿孔050中,锁止块054一端伸入插槽052,另一端伸出于床体1外,贯穿孔050中设置一第一弹簧055,第一弹簧055套设于锁止块054上并由锁止块054上的台阶056从一端限位,第一弹簧055另一端由贯穿孔050后侧壁限位;锁止块054可通过伸出于床体1外的一端外拉,并通过第一弹簧055的弹性力复位。

如图3、7、8所示,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现有手术床的床体1上固定安装一附加支架,该附加支架上设置插槽052,从而实现体位调整机构0与现有手术床的配合使用。体位调整机构0具体通过插杆051插入插槽052后,由侧边的锁止块054插入锁止孔053进行锁定,结构简单。定位结构05可以在相对床体1的两侧进行设置一组或多组,结合插杆051向下插设入插槽052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定位功能,锁止块054对插杆051进行锁定后,令体位调整机构0和床体1成为一体,结构上更稳定。使用者在拆卸时将锁止块054从外端拉出可令锁止块054离开锁止孔053,然后可以抬起体位调整机构0将其卸下,锁止块054可通过第一弹簧055的弹性力复位,保证插杆051装入时的牢固锁定。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插槽052的槽底设置有第二弹簧057,锁止块054伸入插槽052的端部设置为朝上一面为弧形、朝下一面为水平,朝上一面的弧形供插杆051装入插槽052时向外推挤开锁止块054,插杆051在插槽052中插设到位时压缩第二弹簧057,朝下一面的水平供锁止块054离开锁止孔053后第二弹簧057回复力抬升插杆051后锁止块054与锁止孔053相错开。

如图8所示,该具体结构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体位调整机构0进行拆装。锁止块054端部朝上一面的弧形更有利于插杆051插入时挤压推开锁止块054,减少结构间的磨损,也不必在装入时人为驱动锁止块054。第二弹簧057采用强度较大的弹簧,体位调整机构0本身可以采用重量较轻的材料制造,第二弹簧057相对体位调整机构0的总重量可以将体位调整机构0撑起,从而实现下压装好插杆051即插设到位时压缩第二弹簧057,而锁止块054离开锁止孔053后第二弹簧057的回复力抬升插杆051,只要抬升微小的高度,令锁止块054端部朝下一面的水平抵于插杆051侧壁,该状态下使用者无需持续的保持锁止块054的外拉,可以轻松的在拉动锁止块054令锁止块054和锁止孔053错位后进行体位调整机构0整体的上提卸下,更加的省事省力。

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锁止块054外接一脚踏结构5,脚踏结构5包括延伸架51、底架52、脚踏板53和牵拉绳54,延伸架51一端开口连接至锁止块054外端,另一端向下延伸连接至位于床体1底部的底架52处,脚踏板53一端铰接于底架52中,另一端伸出底架52,牵拉绳54设置于延伸架51中,牵拉绳54一端固定于锁止块054端部,牵拉绳54绕设于延伸架51中的滑轮55上,另一端固定于脚踏板53上,脚踏板53上还设置有弹性复位绳56,通过下压脚踏板53拉动牵拉绳54并带动锁止块054联动,并通过弹性复位绳56对脚踏板53复位。

如图8所示,该具体结构的设置便于使用者对体位调整机构0进行拆装。脚踏结构5的设置解放了使用者的双手,可以利用脚踩踏脚踏板53去解除锁止块054的锁定,然后用手去卸下体位调整机构0,延伸架51和底架52也可以在现有的手术床上加设,延伸架51和滑轮55根据需要进行延伸布置,可以把多个位置的多条牵拉绳54引致同一组脚踏板53处或者是多组脚踏板53设置在一起,令使用者可以在同侧对脚踏板53进行踩踏就可以把两侧的锁止块054解除锁定,更加的方便。弹性复位绳56保证脚踏板53的复位,牵拉绳54可具体设置于脚踏板53中部,脚踏板53两端分别为铰接处和踩踏处,较长的力臂更有利于使用者用较小的力驱动脚踏板53。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