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34316发布日期:2018-11-14 02:0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牵引床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大,以车代步,久坐办公室、电脑前或打麻将等,运动量减少,促使腰椎病、腰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的发病率逐步上升。在颈椎、腰椎病的非手术疗法中,牵引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牵引主要以机械的力量牵引椎间隙、椎间小关节,从而改变椎间盘的内压和间隙,使突出物对神经的压迫稍减轻,恢复椎间小关节结构,从而改善或消除症状。常用的牵引器械为牵引床,其采用机械传动实现牵引,应用人体生理学与机械物理力学科学结合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腰痛、放射性腿脚麻木、行走无力而引起腿脚肌肉萎缩,以及外伤性颈椎骨折、错位、脱位等症状;也可适用于颈椎性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血压异常等临床症状。

目前,现有的家用腰椎牵引床智能化水平较低,且在使用时需要手动对牵引床进行控制,对使用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及其控制方法,通过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对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行控制,使用户在使用时更加便捷,以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便,提高了智能化水平,解决了现有的家用腰椎牵引床智能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包括第一床体、第二床体和垫板,所述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一表面均开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另一表面均均布开设有槽口;所述第一床体上的若干槽口内均装设有一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在第二床体的槽口内,便于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的相对位移;所述第一床体一表面固定有两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一“u”形杆结构;所述第二床体另一表面开设有两滑槽;两所述“u”形杆一端分别滑动配合在两滑槽内,旨在限定第二床体相对第一床体的位移范围,避免因第二床体相对第一床体的位移范围过大对用户腰椎造成过度牵引。

进一步地,两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均装设有两第一滚轮;两所述支撑架分别通过第一滚轮滑动配合在两滑槽内,旨在为第二床体相对第一床体的位移提供支撑,同时减小了支撑架在滑槽内滑动时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体一端均布设置有导杆;所述第二床体一端均布开设有导孔;所述导杆滑动配合在导孔内,旨在增强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相对位移时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了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配合时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床体的凹槽内对称开设有两槽道;所述垫板固定在第一床体的凹槽内;所述垫板为一矩形板结构;所述垫板一表面的一侧均布装设有与槽道滑动配合的第二滚轮,以防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相对位移时所形成的缝隙对人体造成夹伤伤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床体和第二床体一表面的一侧均固定有一用于装设牵引设备的牵引架;所述牵引架包括两个支撑杆和一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均设置有一限位杆,以防牵引设备从牵引架上脱落。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床体上装设微处理器,并在微处理器上耦合语音识别模块;

步骤二:设置语音关键词,将关键词与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生成映射表并存储到存储器中;

步骤三:当用户向语音识别模块输入语音信息后,语音识别模块对用户所输入语音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并通过调取存储器中的映射表获取控制指令,然后微处理器根据控制指令向电动推杆发送控制信号。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对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行控制,使用户在使用时更加便捷,以减少在使用过程中的不便,提高了智能化水平。

2、本发明通过将支撑架一端分别滑动配合在两滑槽内,有助于限定第二床体相对第一床体的位移范围,避免因第二床体相对第一床体的位移范围过大对用户腰椎造成过度牵引。

3、本发明通过将支撑架分别通过第一滚轮滑动配合在两滑槽内,有助于为第二床体相对第一床体的位移提供支撑,同时减小了支撑架在滑槽内滑动时的摩擦力。

4、本发明通过将导杆滑动配合在导孔内,增强了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相对位移时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了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配合时的强度。

5、本发明通过将垫板固定在第一床体的凹槽内,在垫板一表面的一侧均布装设与第二床体上的槽道滑动配合的第二滚轮,有助于防止第一床体与第二床体之间相对位移时所形成的缝隙对人体造成夹伤伤害。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拉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收缩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床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床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垫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第一床体,2-第二床体,3-槽口,4-垫板,5-牵引架,6-凹槽,101-支撑架,102-第一滚轮,103-电动推杆,104-导杆,201-槽道,202-导孔,203-滑槽,401-第二滚轮,501-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中”、“长度”、“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包括第一床体1、第二床体2和垫板4,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一表面均开设有一凹槽6;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另一表面均均布开设有槽口3。

其中,如图3所示,第一床体1上的若干槽口3内均装设有一电动推杆103;电动推杆103的输出端固定在第二床体2的槽口3内,便于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的相对位移;第一床体1一表面固定有两支撑架101;支撑架101为一“u”形杆结构;第二床体2另一表面开设有两滑槽203;两“u”形杆一端分别滑动配合在两滑槽203内,旨在限定第二床体2相对第一床体1的位移范围,避免因第二床体2相对第一床体1的位移范围过大对用户腰椎造成过度牵引。

其中,两支撑架101的一端均装设有两第一滚轮102;两支撑架101分别通过第一滚轮102滑动配合在两滑槽203内,旨在为第二床体2相对第一床体1的位移提供支撑,同时减小了支撑架101在滑槽203内滑动时的摩擦力。

其中,第一床体1一端均布设置有导杆104;第二床体2一端均布开设有导孔202;导杆104滑动配合在导孔202内,旨在增强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相对位移时的稳定性,同时增强了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配合时的强度。

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床体2的凹槽6内对称开设有两槽道201;垫板4固定在第一床体1的凹槽6内;如图5所示,垫板4为一矩形板结构;垫板4一表面的一侧均布装设有与槽道201滑动配合的第二滚轮401,以防第一床体1与第二床体2之间相对位移时所形成的缝隙对人体造成夹伤伤害。

其中,第一床体1和第二床体2一表面的一侧均固定有一用于装设牵引设备的牵引架5;牵引架5包括两个支撑杆和一横杆,横杆两端均设置有一限位杆501,以防牵引设备从牵引架5上脱落。

一种基于语音识别的家用腰椎牵引床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第一床体1上装设微处理器,并在微处理器上耦合语音识别模块;

步骤二:设置语音关键词,将关键词与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生成映射表并存储到存储器中;

步骤三:当用户向语音识别模块输入语音信息后,语音识别模块对用户所输入语音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并通过调取存储器中的映射表获取控制指令,然后微处理器根据控制指令向电动推杆103发送控制信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