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血压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003248发布日期:2018-07-24 20:37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血压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血压病,简称高血压,其是以血压升高为首要特征的全身代谢性疾病和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这就属于急进型高血压和高血压危重症,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目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较多,常见的降血压药主要以利血平、降压灵、卡托普利、乐喜平等西药为主,西药虽然能暂时缓解和控制高血压,但其副作用很大,对心、肝、肾脏等均有刺激,而且治标不治本,只能起到控制血压的作用,一旦停药,血压会很快反弹。

中药学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阳”、“中风”等证范畴,与肝、肾两脏有关,体质的阴阳偏盛或偏虚,气血功能失调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病机关键及由于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内伤虚损引起阴阳气血平衡失调所致,病变部分主要在肝肾,兼及心脾。

中医治疗强调辩证论治的原则,具有标本兼治,药物副作用低等明显的优势。现有的降血压中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但仍然存在起效慢且很难维持长时间的血压平衡、治疗周期长、且不能彻底治愈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高血压发病机理的认识及研究,通过大量的试验得到本发明的降血压膏药,该膏药原料配比科学合理,相互之间协同配合增强,本发明提供的膏药具有疗效显著、治愈时间短、患者依从性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血压的膏药,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降血压的膏药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血压的膏药,所述膏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酸枣根15-30份、夏枯草10-20份、葛根10-30份、决明子10-30份、银杏叶6-15份、夏天无5-15份、棕榈叶10-30份、淫羊藿10-25份、龙骨5-15份、缬草5-15份、山楂15-30份、牛膝5-20份、钩藤5-10份、菊花5-20份、磁石5-20份、夜交藤10-20份、青葙子5-15份。

进一步地,所述膏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酸枣根20-30份、夏枯草10-20份、葛根10-20份、决明子20-30份、银杏叶8-12份、夏天无10-15份、棕榈叶15-25份、淫羊藿20-25份、龙骨5-15份、缬草5-10份、山楂20-30份、牛膝12-18份、钩藤5-10份、菊花10-20份、磁石5-10份、夜交藤15-20份、青葙子10-15份。

进一步地,所述膏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

酸枣根25份、夏枯草20份、葛根20份、决明子25份、银杏叶10份、夏天无12份、棕榈叶20份、淫羊藿20份、龙骨10份、缬草8份、山楂25份、牛膝15份、钩藤10份、菊花15份、磁石10份、夜交藤15份、青葙子10份。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的降血压的膏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称取相应重量份数的原料,粉碎备用;

2)药料提取:取芝麻油置锅中,微热后投入备好的原料,加热至210-230℃,并不断搅拌,直至原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炸好后捞去药渣,即得药油;

3)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10-330℃,直至药油滴水成珠,炼油完成;

4)下丹成膏:将炼好的药油离火稍冷,待油温降至280-300℃时,将黄丹分批加入药油中,同时顺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至药油成粘稠、拉丝不断的膏体;

5)去火毒:将炼好的膏体,放入冷水中浸泡,每天换水1次,浸泡5-7天;

6)摊膏药:将已去火毒的膏体在40-60℃的温度下加热熔化,然后均匀涂在膏药布上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原料研磨成细粉,过200-300目筛。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芝麻油为1000-1200份。

进一步地,按重量份数计,黄丹为500-600份。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的膏药在制备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选用各味中药的功效如下:

酸枣根:味涩,性温。具有安神作用,兼有止痛、利尿功效。主治:失眠,神经衰弱。研究表明,酸枣根含有以下化学成分:羽扇豆醇,白桦酯酸,美洲茶酸,异美洲茶酸,豆甾醇,豆甾醇-3-o-葡萄糖苷,蛇婆子碱。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含三萜皂苷、芸香苷、金丝桃苷等苷类物质及熊果酸、咖啡酸、游离齐敦果酸等有机酸;花穗中含飞燕草素、矢车菊素的花色苷、d-樟脑、d-小茴香酮等,具有降压、抗炎及抗菌作用。

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具有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葛根总葛酮和葛根素能使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显著降低,血压下降。葛根素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微血管运动的振幅和提高局部微血流量;葛根总黄酮具有明显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改善脑微循环和外周循环。据报道,葛根素还能改善视网膜血管末稍单位的阻滞状态,从而提高视功能。

决明子: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畅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决明子含有蒽醌类、萘并-吡咯酮类、脂肪酸类、氨基酸和无机元素,具有降血脂、降血压等活性,尤其对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疗效较好。

银杏叶:味甘、苦、涩,性平。归心、肺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敛肺平喘,化浊降脂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银杏叶通过增加血管透性和弹性而降低血压,有较好的降压功效。

夏天无:味苦、微辛,性温。归肝经。现代研究表明,夏天无块茎含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空褐鳞碱、藤荷包牡丹定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降压镇痉,行气止痛,活血去瘀的功效。主治高血压,偏瘫,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后遗症。

棕榈叶:味苦、涩,性平。归脾、胃经。具有收敛止血,降血压的功效。

淫羊藿:含淫羊藿甙、挥发油、蜡醇、植物甾醇、鞣质、维生素e等成分。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淫羊藿可抑制阻断兔双侧颈总动脉引起的血压升高,说明淫羊藿苷通过对冠脉血管、股动脉血管及脑血管的扩张作用,而达到降压目的,另外,淫羊藿能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促进造血功能、免疫功能及骨代谢,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功效。

龙骨:性味甘、涩,平。入心、肝、肾、大肠经。功能主治镇静,敛汗涩精,生肌敛疮。用于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遗尿,崩漏,带下;外用治疮疡久溃不敛。

缬草:味辛;苦;性温。归心;肝经。具有安心神、祛风湿、行气血、止痛的功效。含有缬草碱、缬草宁碱、缬草生物碱a、缎草生物碱b、猕猴桃碱、缬草宁碱等生物碱。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缬草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癌、抑制肿瘤作用、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降血压的作用,此作用与其拟副交感样作用,阻断静动脉窦反射及中枢神经系统有关。

山楂: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有研究表明,山楂能防治心血管疾病,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山楂还能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等,起到强心和预防心绞痛的作用。此外,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和持久降压的作用。

牛膝:苦、酸,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用于腰膝酸痛,筋骨无力,经闭症瘕,肝阳眩晕。现代研究表明,牛膝中含有下列化学成分:三萜皂苷类、多种多糖类、蜕皮甾酮、牛膝甾酮、、红苋甾酮等。具有强心、降血压、降低血液粘度、抗炎和镇痛作用、抗衰老等作用。

钩藤:甘,凉。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中含有的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等生物碱均有降压作用。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研究表明含有含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密蒙花苷、樟脑、龙脑、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0-鼠李葡萄糖苷、石竹烯氧化物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菌、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提高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磁石:具有平肝潜阳,聪耳明目,镇惊安神,纳气平喘的功效。

夜交藤:味甘、微苦,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养心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肌肤麻木,风湿痹痛,风疮疥癣。

青葙子: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清肝,明目,退翳的功效。用于肝热目赤,眼生翳膜,视物昏花,肝火眩晕。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青葙子具有扩散瞳孔、降低眼压、降低血压、抑菌等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其发病机制当是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影响脉络的运行通畅,以至机体阴阳失调,经络、脏腑、气血功能紊乱。

本发明膏药的使用方法:将制好的膏药置于枕头内侧,药面朝上,患者平躺在枕头上,通过患者的后脑勺与药面接触,使药物透过后脑勺处的皮肤、毛孔及穴位进行吸收,直达病灶,内病外治,从而达到降压的目的。每天平躺时间为10-15小时,每三天更换膏药。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诸味中药辩证配伍,相辅相助,所制得的降血压膏药成分性温,可温可散,有散寒止痛、疏肝理气、燥湿解郁之效。因后脑勺血管丰富,血液循环良好,药物渗透性强,通过后脑勺的透皮吸收,能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且降压不反弹,治疗效果显著并有效减轻头痛、头晕、失眠、目眩等高血压引起的神经性反应。

2、本发明选用常见的中草药材为原料,成本较低,制备方法简便易操作,得到的膏药对治疗高血压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降血压的膏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酸枣根18克、夏枯草10克、葛根10克、决明子30克、银杏叶12克、夏天无10克、棕榈叶10克、淫羊藿25克、龙骨12克、缬草10克、山楂30克、牛膝5克、钩藤8克、菊花15克、磁石20克、夜交藤15克、青葙子5克。

本实施例的降血压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称取相应重量的原料,研磨成细粉,过200目筛备用;

2)药料提取:取1000克芝麻油置锅中,微热后投入备好的原料,加热至210℃,并不断搅拌,直至原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炸好后捞去药渣,即得药油;

3)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30℃,直至药油滴水成珠,炼油完成;

4)下丹成膏:将炼好的药油离火稍冷,待油温降至280℃时,将500克黄丹分批加入药油中,同时顺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至药油成粘稠、拉丝不断的膏体;

5)去火毒:将炼好的膏体,放入冷水中浸泡,每天换水1次,浸泡5天;

6)摊膏药:将已去火毒的膏体在55℃的温度下加热熔化,然后均匀涂在膏药布上即可。

实施例2

一种降血压的膏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酸枣根15克、夏枯草20克、葛根20克、决明子20克、银杏叶6克、夏天无5克、棕榈叶25克、淫羊藿20克、龙骨10克、缬草15克、山楂20克、牛膝12克、钩藤8克、菊花10克、磁石10克、夜交藤20克、青葙子12克。

本实施例的降血压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称取相应重量的原料,研磨成细粉,过250目筛备用;

2)药料提取:取1000克芝麻油置锅中,微热后投入备好的原料,加热至220℃,并不断搅拌,直至原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炸好后捞去药渣,即得药油;

3)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直至药油滴水成珠,炼油完成;

4)下丹成膏:将炼好的药油离火稍冷,待油温降至300℃时,将600克黄丹分批加入药油中,同时顺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至药油成粘稠、拉丝不断的膏体;

5)去火毒:将炼好的膏体,放入冷水中浸泡,每天换水1次,浸泡7天;

6)摊膏药:将已去火毒的膏体在40℃的温度下加热熔化,然后均匀涂在膏药布上即可。

实施例3

一种降血压的膏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酸枣根20克、夏枯草15克、葛根30克、决明子26克、银杏叶15克、夏天无12克、棕榈叶15克、淫羊藿10克、龙骨5克、缬草5克、山楂25克、牛膝20克、钩藤10克、菊花5克、磁石5克、夜交藤15克、青葙子15克。

本实施例的降血压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称取相应重量的原料,研磨成细粉,过250目筛备用;

2)药料提取:取1100克芝麻油置锅中,微热后投入备好的原料,加热至230℃,并不断搅拌,直至原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炸好后捞去药渣,即得药油;

3)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10℃,直至药油滴水成珠,炼油完成;

4)下丹成膏:将炼好的药油离火稍冷,待油温降至290℃时,将550克黄丹分批加入药油中,同时顺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至药油成粘稠、拉丝不断的膏体;

5)去火毒:将炼好的膏体,放入冷水中浸泡,每天换水1次,浸泡6天;

6)摊膏药:将已去火毒的膏体在60℃的温度下加热熔化,然后均匀涂在膏药布上即可。

实施例4

一种降血压的膏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酸枣根25克、夏枯草20克、葛根20克、决明子25克、银杏叶10克、夏天无12克、棕榈叶20克、淫羊藿20克、龙骨10克、缬草8克、山楂25克、牛膝15克、钩藤10克、菊花15克、磁石10克、夜交藤15克、青葙子10克。

本实施例的降血压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称取相应重量的原料,研磨成细粉,过200目筛备用;

2)药料提取:取1200克芝麻油置锅中,微热后投入备好的原料,加热至230℃,并不断搅拌,直至原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炸好后捞去药渣,即得药油;

3)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直至药油滴水成珠,炼油完成;

4)下丹成膏:将炼好的药油离火稍冷,待油温降至280℃时,将520克黄丹分批加入药油中,同时顺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至药油成粘稠、拉丝不断的膏体;

5)去火毒:将炼好的膏体,放入冷水中浸泡,每天换水1次,浸泡5天;

6)摊膏药:将已去火毒的膏体在60℃的温度下加热熔化,然后均匀涂在膏药布上即可。

实施例5

一种降血压的膏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组成:

酸枣根30克、夏枯草15克、葛根15克、决明子10克、银杏叶8克、夏天无15克、棕榈叶30克、淫羊藿15克、龙骨15克、缬草8克、山楂20克、牛膝18克、钩藤5克、菊花20克、磁石8克、夜交藤15克、青葙子10克。

本实施例的降血压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处理:称取相应重量的原料,研磨成细粉,过250目筛备用;

2)药料提取:取1000克芝麻油置锅中,微热后投入备好的原料,加热至230℃,并不断搅拌,直至原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炸好后捞去药渣,即得药油;

3)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10℃,直至药油滴水成珠,炼油完成;

4)下丹成膏:将炼好的药油离火稍冷,待油温降至300℃时,将580克黄丹分批加入药油中,同时顺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直至药油成粘稠、拉丝不断的膏体;

5)去火毒:将炼好的膏体,放入冷水中浸泡,每天换水1次,浸泡7天;

6)摊膏药:将已去火毒的膏体在45℃的温度下加热熔化,然后均匀涂在膏药布上即可。

试验例

为了说明本发明的膏药具有降血压的治疗效果,本发明进行了下列疗效试验。

1、患者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诊断及分级标准按照《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其中,i级高血压95例,ii级高血压120例,iii级高血压85例。260例患者表现出头晕,失眠,头痛,多梦,舌质红,苔黄,脉弦等临床症状。

采用随机、均衡、对照的原则,将30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1-5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进行治疗前后和组间疗效观察,疗程为2个月。

两组间可比性分析:两组病例从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

治疗1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最大68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36.7±8.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

治疗2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最大70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35.8±9.7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2年;

治疗3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最大70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37.2±7.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4年;

治疗4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最大69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6.1±8.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10年;

治疗5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最大68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8.2±7.0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2年;

对照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最大72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36.5±8.5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1年。

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后,舒张压下降大于1.33kpa,并降至正常或降低2.67kpa以上;

有效:经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33-2.53kpa,并至正常;

无效:经治疗后,降压小于1.33kpa,血压仍维持较高水平。

3、治疗方法

治疗组:治疗1-5组分别使用实施例1-5制得的膏药,使用方法:将膏药置于枕头内侧,药面朝上,患者平躺在枕头上,每天平躺时间为10-15小时,每三天更换膏药。

对照组:给予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规格为10mg,2次/d。

4、结果

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组1-5)及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见表1。

表1

表1结果显示:两组间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经过2个月的治疗,治疗组(组1-5)及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见表2。

表2

表1结果显示:两组间症状改善平均时间经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本发明的膏药的安全性评与毒副作用的评价:

本发明的膏药在临床研究观察观察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对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均无影响,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可以说明本膏药安全可靠。

典型案例

案例1:张某,男,52岁,高血压病史8年,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但血压控制情况不理想,自觉头痛、头昏眩目、耳鸣、困乏无力、腿脚伸曲不利,血压为180/120mmhg。半年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膏药,一个月后血压降为135/97mmhg,该患者相应的症状明显减轻,继续使用三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复查一切正常。

案例2:刘某,女,58岁,高血压病史15年,血压常在160/90mmhg以上,自觉头疼、头晕、头胀、心悸失眠、肢体麻木。使用本发明实施例4的膏药,一个月后该患者相应的症状大有好转,血压降至142/108mmhg,继续使用4个月,血压降至正常,复查一切正常。

案例3:王某,男,46岁,高血压病史4年,常年头晕头痛,肢麻,目涩,失眠,多汗,血压最高时为200/140mmhg。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膏药,一周后血压降至177/117mmhg,二周后血压降至148/106mmhg,头晕头痛肢麻等症状明显减轻,后继续服药三个月巩固疗效,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压恢复正常。

案例4:洪某,女,41岁,1年前发现有头晕头痛、头痛、头胀、头晕、失眠的现象,在医院检查,血压高达200/121mmhg。使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膏药,一个月后血压降至163/106mmhg,使用4个月后血压降至正常,各种症状完全消失。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