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座与护套的配合结构以及一种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8675发布日期:2019-11-15 23:4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座与护套的配合结构以及一种注射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座与护套的配合结构以及一种注射针。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注射针针座与护套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其中,在护套的内壁上构造凸出的挡台,在将针座与护套组装在一起时,该挡台与针座上的凹陷部过盈配合。

当从护套中拔出注射针时,注射针会碰到护套的内壁上的挡台,由此可能会使针尖碰伤而产生倒钩的毛刺,在将这样的注射针穿刺肌肉时会增加病人的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基础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座与护套的配合结构,在该配合结构中取消了现有技术中护套的内壁上的挡台,从而避免了在从护套中拔出针时使针碰到挡台上造成碰伤针尖的风险,从而在使用时可减轻病人的痛苦。

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针座与护套的配合结构实现,其中,所述针座包括基体,在所述基体上设有凸缘,在凸缘面对基体上端的一侧上,在靠近外周边处设有多个弹性卡爪,所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朝远离针座轴线的方向稍微倾斜,在所述护套的内壁中设有凹槽,其中,在将所述针座与所述护套组装在一起时,所述弹性卡爪能接合到对应的凹槽中以防止针座与护套之间轴向脱离。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针座上设置弹性卡爪并且在护套的内壁中设置凹槽,使得在将护套和针座组装好时,弹性卡爪可接合到对应的凹槽中。由此提供了很好的固定配合,即,使护套和针座沿轴向彼此固定以及沿周向彼此固定,使得在组装过程中不会由于组装机振动而使得针座和护套分离。同时也可防止由于在运输时的振动而导致针座和护套脱开。由于弹性卡爪的设置,使得在从针套中拔出针座时,弹性卡爪变形,从而轻松拔出针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弹性卡爪是两个径向对置的弹性卡爪。由此可使针座与护套之间的接合更加稳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护套的内壁中的凹槽的数量与所述弹性卡爪的数量相同,并且凹槽的周向宽度与弹性卡爪的周向宽度相匹配,优选间隙配合。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护套的内壁中的凹槽沿周向环绕地布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针座上,在所述凸缘的面对基体上端的一侧上布置有至少两条筋条。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两条筋条与所述弹性卡爪沿周向错开地布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护套的内壁中设有至少两条防滑条,所述至少两条防滑条分别沿纵向方向延伸且沿周向彼此间隔开,在相邻的防滑条之间形成凹部,在将所述针座与所述护套组装在一起时,所述至少两条筋条可分别容纳在所述凹部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条从护套敞开端开始沿着纵向方向朝护套封闭端延伸。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滑条从所述凹槽的远离护套敞开端的一侧开始沿着纵向方向朝护套封闭端延伸。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的外棱边经倒圆或倒棱。通过该倒圆或倒棱,在组装针座和护套时可使弹性卡爪更容易地进入凹槽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筋条的自由端的外棱边经倒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卡爪通过间隙配合接合在所述凹槽中。由此使得在高温或长期存放期间针座和护套的接合处不会发生变形。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卡爪由塑料制成。由此弹性卡爪可灵活变形,从而在分离针座和护套时,可在没有抖动的情况下拔出针座,保护针尖没有碰伤。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注射针,该注射针包括上面所述的针座与护套的配合结构。该注射针具有所述针座与护套的配合结构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注射针的针座;

图2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与注射针的针座配合的护套,在该护套中还示出了相应的针头;

图3示出了图1中的针座和图2中的护套组装后的视图;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座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在针座上插有针头;

图5示出了图4中的针座沿针头的轴向方向旋转90°之后的视图;

图6示出了图4中的针座的放大图,其中,在针座上没有针头;

图7示出了图6中的针座的纵向剖面图;

图8示出了图6中的针座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图6中的针座的立体图;

图10示出了与图4中的针座配合的护套;

图11a示出了图10中护套的一种变型方案;

图11b示出了图11a中的沿着剖切线c-c的横截面的放大图;

图12示出了图4中的针座和图10中的护套组装后的视图;

图13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座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14示出了与图13中的针座配合的护套;

图15示出了图13中的针座和图14中的护套组装后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申请的针座与护套的配合结构不限于所列举的注射器,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类似的医疗器械。以下详细描述中出现的方位术语,例如“前”、“后”、“左”、“右”、“上”、“下”等是相对于手持注射器时针尖向上、针筒向下所示方向而言的。

图1至图3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注射针针座以及与该注射针针座配合的护套。

从图1中可看出,针座1具有两个区段,即,针座上部区段11和针座下部区段12。针座下部区段12基本构造成空心圆柱形且在远离针座上部区段11的端部上具有凸缘。针座下部区段12用于与针筒(此处未示出)连接。针座上部区段11同样构造成圆柱形且具有比针座下部区段12更小的横截面。针座下部区段12与针座上部区段11例如可以是单件式结构,在此针座下部区段12在靠近针座上部区段11的端部逐渐变细地过渡到针座上部区段11中。针座上部区段11具有纵向的中央通孔以便固定地容纳针3。纵向的中央通孔具有纵轴线,该纵轴线也是针座1的纵轴线l1。

从图2中可看出,护套1为长形,护套的顶端为封闭的且其底端为开放的。从护套的顶端至底端基本呈锥形地逐渐增大。护套2的横截面基本为圆形且具有纵轴线l2。在将针插入护套中时,该纵轴线l2与针头的轴线同轴。护套沿纵轴线l2的方向分成两个区段,即,护套上部区段21和护套下部区段22。护套上部区段21用于在将固定有针的针座插入护套中时容纳针,且护套下部区段22用于与针座1接合,使得护套2可松开地保持在针座1上。

图3示出了护套2与针座1组装好的状态。为了实现护套2与针座1接合,在针座1的针座下部区段12至针座上部区段11的过渡部的高度上,在针座1的外周面上构造一圈凹陷部。而在护套2的护套下部区段22的靠近护套上部区段21处,在护套2的护套下部区段22的内周面上构造一圈突出部,使得在将针座插入护套中时,护套2的内周面上的突出部可接合到针座1上的凹陷部中,从而将护套固定在针座上。

由于在护套下部区段22的内周面上的突出部,在将注射针从护套中拔出时会造成注射针的针尖碰到该突出部,从而在针尖上产生倒钩的毛刺,由此造成针尖穿刺肌肉时增加疼痛感。

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座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5示出了图4中的针座围绕针座轴线转动90°之后的视图。在该实施例中,该针座构造成采血针针座4。在此,采血针针座4具有基体40,基体沿纵向具有中央通孔,针3可沿纵向穿过该通孔插入且固定在其中。在图4和图5中,针3已固定在针座的中央通孔中。

从图6、图7和图9中可看出,在该基体上构造有凸缘41,该凸缘与基体的上端间隔开地布置。在凸缘41的与基体上端背离的一侧上构造有螺纹接合部42,该螺纹接合部用于与持针器(未示出)连接。从图5中可看出,在凸缘41的面对基体上端的一侧上,在凸缘的靠近外周边处沿针座轴向构造有弹性卡爪43。弹性卡爪43的自由端朝径向外侧的方向稍微倾斜地延伸,这也可从图6、图7和图8中看出。

在此,弹性卡爪例如由塑料制成。优选地,弹性卡爪与基体构造成一体。

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有两个弹性卡爪。两个弹性卡爪43沿直径相对而置地布置在凸缘41上。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个。此外,沿周向方向与弹性卡爪43间隔开地,在凸缘41的面对基体上端的一侧上构造有筋条44,筋条沿针座轴线l1延伸且沿径向方向在径向内部与基体40固定连接。在此,筋条可以起到加强作用。从图4中可清楚地看出筋条44,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有四条筋条,四条筋条彼此以90°的角度错开地布置在凸缘41上侧面上。当然也可以设置两条或更多条筋条,优选地,筋条对称地设置并且与弹性卡爪沿周向错开地布置,优选地沿周向与弹性卡爪带有间隙地设置。优选地,筋条的纵向延伸大于弹性卡爪的纵向延伸。

图10示出了与图4中的采血针针座配合的采血针护套5。该采血针护套5同样构造成长形,且采血针护套的顶端为封闭的且其底端为开放的。从采血针护套的顶端至底端基本呈锥形地逐渐增大。采血针护套5的横截面基本为圆形且具有纵轴线l2。在采血针护套的靠近底端开口处,在采血针护套的内周面上构造有凹槽51,使得在将采血针护套与采血针针座安装在一起时采血针针座上的弹性卡爪可接合到凹槽中,使得采血针护套与采血针针座不可沿轴向相对彼此运动。由此通过采血针护套保护注射针。

优选地,在采血针护套的内周面上沿周向方向构造多个凹槽,只要在将采血针护套与采血针针座安装在一起时采血针针座上的弹性卡爪可接合到对应的凹槽中。优选地,凹槽的数量与弹性卡爪的数量相等,且凹槽的周向宽度与弹性卡爪的周向宽度相匹配,优选间隙配合。优选地,凹槽的数量大于弹性卡爪的数量。优选地,在采血针护套的内周面上环绕构造一圈凹槽。在此,通过在将护套和针座组装好时,使弹性卡爪接合到对应的凹槽中,由此提供了很好的固定配合,即,使护套和针座沿轴向彼此固定以及沿周向彼此固定,使得在组装过程中不会由于组装机振动而使得针座和护套分离。同时也可防止由于在运输时的振动而导致针座和护套脱开。

优选地,弹性卡爪通过间隙配合接合在凹槽中,使得整个针座与护套产品在高温或长期存放期间不会发生变形。

优选地,弹性卡爪的自由端的外棱边构造成倒棱或倒圆的,以便可在组装护套和针座时使弹性卡爪借助倒棱或倒圆向内变形,从而轻松卡入凹槽中。

此外,从图10中还可看出,在采血针护套9的内周面中构造有防滑条52,在相应两个相邻的防滑条之间沿周向方向形成凹部,防滑条从采血针护套的敞开端开始沿着采血针护套的纵轴线的方向朝采血针护套的封闭的顶端的方向延伸这样的距离,使得在采血针护套与采血针针座组装在一起时采血针针座上的筋条可接合在采血针护套9的防滑条52之间的凹部中。在采血针护套9上的防滑条52的数量可大于在采血针针座上的筋条的数量。所述凹部的周向宽度大于筋条的周向宽度,从而便于针座的插入。

图11a示出了图10中的护套的一种变型方案;图11b示出了图11a中的沿着剖切线c-c的横截面,从图11b中可看出防滑条52以及相邻防滑条之间的凹部。在图11a中示出的变型方案与图10的实施方案不同的是,防滑条不是从采血针护套的敞开端开始、而是从护套中用于弹性卡爪的凹槽的远离敞开端的一侧开始沿着采血针护套的纵轴线的方向朝采血针护套的封闭的顶端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针座上的筋条在其位于图6中的上部外棱边处也构造成经倒圆的,由此可在组装护套和针座时,使筋条轻松滑入防滑条之间的凹部中。

图12示出了图4中的针座和图10中的护套组装后的视图。在安装采血针时,首先组装护套与针座,然后握住护套,使得针座上的螺纹接合部与持针器连接。在此,通过在采血针护套5上的防滑条52与在采血针针座上的筋条的配合,使得在将螺纹接合部42旋入持针器中时,防止针座相对于护套转动,从而轻松安装持针器。

图13示例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针座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根据本发明的针座实施成安全针针座。安全针针座6具有基体60,在基体中央沿纵向设有贯穿孔,针3可沿纵向穿过该贯穿孔插入且固定在中。

在基体上同样构造有弹性卡爪63。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有两个弹性卡爪。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个弹性卡爪。两个弹性卡爪63沿直径相对而置地布置在基体上。弹性卡爪63的自由端朝径向外侧的方向稍微倾斜地延伸。

图14示出了与图13中的针座配合的安全针护套。在安全针护套的靠近底端开口处,在采血针护套的内周面上构造有凹槽71,使得在将安全针护套与安全针针座安装在一起时安全针针座上的弹性卡爪可接合到凹槽71中,使得安全针护套与安全针针座不可沿轴向相对彼此运动。由此通过安全针护套能够在安全针运输过程中和使用之前保护注射针。一旦安全针使用完,摇臂72可以罩住针,以避免误伤医护人员或其他人员。

图14中的安全针护套7的构造与图10中的采血针护套的构造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图14中的安全针护套的内壁上没有构造防滑条。由于在安全针针座上的侧部安装有摇臂72,摇臂与针座固定连接。因此,在将针座的与护套背离的一侧安装到注射器上时,可通过用手握住摇臂进行安装,因此,在此可省略护套中的防滑条。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安全针针座6的基体60上构造有凸缘,沿周向方向与弹性卡爪63间隔开地,在凸缘的面对基体上端的一侧上构造有筋条64,筋条沿针座轴线延伸。在此,筋条可以起到加强作用。在该实施例中构造有四条筋条,四条筋条彼此以90°的角度错开地布置在凸缘上侧面上。当然也可以设置两条或更多条筋条,优选地,筋条对称地设置并且与弹性卡爪沿周向错开地布置,优选地沿周向与弹性卡爪带有间隙地设置。

在护套中没有防滑条的情况下,筋条64可与护套内壁相互作用,例如通过传力连接相互作用,使得护套与针座不会沿周向彼此相对晃动或摆动。

但是,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在护套中设置防滑条。

图15示出了图13中的针座和图14中的护套组装后的视图。

以上参照附图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附图及其对应描述仅仅为了解释本发明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作出其他的变型、替换或改进。这些变型、替换或改进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