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柱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76887发布日期:2018-09-07 23:33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理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艾灸柱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理疗方法。艾灸通常的做法是先将艾灸柱点燃,然后手持点燃的艾灸柱对所需部位进行熏疗。

目前,艾灸柱的点燃方式通常是由操作者手持艾灸柱,然后将艾灸柱放于打火机或蜡烛等点火机构的上方进行点燃操作。此过程中,操作者需要长时间保持手持艾灸柱的动作,从而增加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另外,艾灸柱点火过程为逐根点燃,无疑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效率。虽然市面上也出现了少数用于点燃艾灸柱的装置,但是其无法实现对艾灸柱的点火位置的调节作用,导致艾灸柱的点火位置不够理想,进而影响了艾灸柱的理疗功效。

因此,亟待一种能够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且可实现对艾灸柱点火位置进行调节的艾灸柱点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并且可实现对艾灸柱点火位置进行调节的艾灸柱点火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艾灸柱点火装置,所述艾灸柱点火装置包括具有点火机构的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的悬臂和角度调节机构,以及设于所述悬臂上的高度调节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悬臂包括第一悬臂和设有所述固定机构的第二悬臂,所述第一悬臂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件及可活动地贯穿所述第一支撑件后抵持所述第一悬臂的第一抵持件,所述高度调节装置包括内部设有弹性件的第二支撑件以及可活动地贯穿所述第二支撑件后抵持所述弹性件的第二抵持件,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悬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悬臂部分可伸缩地收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内,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所述第一悬臂与所述第二悬臂。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呈弧形结构,所述弹性件包括挤压段以及分别设于所述挤压段两端的第一抵持段和第二抵持段,所述第二抵持件与所述挤压段相抵持,所述第一抵持段与所述第一悬臂相抵持,所述第二抵持段与所述第二悬臂相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内安装有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抵持段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的外部,所述第二抵持段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持段与所述第二抵持段上均设置有限位孔,所述第一抵持段及所述第二抵持段均通过所述限位孔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柱及所述第二定位柱的外部,所述限位孔为腰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持段与所述第一悬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持段与所述第二悬臂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件上设置有收容腔,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所述第二抵持件的一端穿过任意一个所述支撑板后与所述弹性件相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持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抵持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三个相互抱合的固定片,所述第二悬臂上设置有安装孔,三个所述固定片均匀分布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外周,三个所述固定片共同形成安装腔。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的中轴线与所述底座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50°-70°。

进一步地,所述点火机构包括支架、调节杆以及点火件,所述支架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调节杆沿所述支架的轴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点火件安装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点火件的中轴线与所述底座的中轴线重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艾灸柱点火装置,操作者可调节艾灸柱点火位置的角度和高度,更有利于发挥艾灸柱的理疗功效,同时,可同时对多跟艾灸柱进行点燃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操作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艾灸柱点火装置的机构示意图(省略高度调节机构及固定机构)

图2是图1所示艾灸柱点火装置中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艾灸柱点火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编号分别为:

艾灸柱1底座10通孔101

悬臂20第一悬臂201第二悬臂202

安装孔2021角度调节机构30第一支撑件301

第一抵持件302高度调节机构40第二支撑件401

弹性件402第二抵持件403收容腔4011

支撑板4012第一定位柱4013第二定位柱4014

挤压段4021第一抵持段4022第二抵持段4023

固定机构50固定片501安装腔502

点火机构60支架601调节杆602

点火件60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艾灸柱点火装置,用于点燃艾灸柱1。该艾灸柱点火装置包括底座10、多个悬臂20、角度调节机构30、高度调节机构40、固定机构50以及点火机构60,其中,悬臂20、角度调节机构30及点火机构60均连接在底座10上,高度调节机构40以及固定机构50均连接在悬臂20上。使用时,艾灸柱1安装在固定机构50上,通过角度调节机构30调节固定机构50的角度,通过高度调节机构40调节固定机构50的高度,调节至适当的点火位置时,通过点火机构60点燃艾灸柱1。

具体地,底座10大致呈圆形片状结构,底座10作为本发明的艾灸柱点火装置的支撑载体。底座10上设置有三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01,在保证底座10起到支撑作用的同时,减轻了其质量,实现了本发明的艾灸柱点火装置的轻量化。

本实施方式中,悬臂20具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底座10的边缘处。进一步地,悬臂20为一弹性件,当悬臂20受外力抵持时,悬臂20能够发生变形而弯曲,且当解除对悬臂20的抵持作用时,悬臂20能够复位。每一个悬臂20包括第一悬臂201和第二悬臂202,且第一悬臂201的一端与底座10的边缘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悬臂201与底座10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悬臂201与底座10还可分别单独加工后,再通过焊接、卡接等方式将二者连接,此处不做限制。

角度调节机构30的数量与悬臂20的数量相同,且一个角度调节机构30与一个悬臂20相对应。此处规定,由底座10的中心向底座10的边缘延伸的方向为由内向外,则,角度调节机构30设置在与之对应的悬臂20的外侧。

角度调节机构30包括第一支撑件301以及第一抵持件302,第一支撑件301的一端与底座10连接,且位于第一悬臂201的外侧,第一抵持件302可活动地安装在第一支撑件301上,第一抵持件302的一端贯穿第一支撑件301后与第一悬臂201相抵持。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件301上设置有螺纹孔(图未示出),第一抵持件302为螺栓,通过旋拧第一抵持件302,能够使得第一抵持件302逐渐靠近或远离第一悬臂201,进而使得悬臂201逐渐向内靠近或向外远离底座10的中轴线,从而改变悬臂20与底座10之间夹角的度数。另外,第一支撑件301上对应所述螺纹孔处固定连接有螺母(图未标出),第一抵持件302与螺母螺纹连接后穿过所述螺纹孔进而与第一悬臂201相抵持,通过增设所述螺母,增加了第一抵持件301与螺母的螺纹连接行程,避免了第一抵持件301与第一支撑件301二者之间发生打滑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中,悬臂20为不锈钢弹片。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悬臂20还可以是诸如铜制弹片等,此处不做限制。

高度调节机构40包括第二支撑件401、收容于第二支撑件401内的弹性件402以及可活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撑件401上的第二抵持件403。其中,第二支撑件401大致呈中空的箱体结构,第二支撑件401上设置有收容腔4011,弹性件402收容于收容腔4011内。第二支撑件40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支撑板4012,第二抵持件403可活动地安装在第二支撑件401上,且第二抵持件403的一端贯穿任意一个支撑板4012后与弹性件402相抵持。

第一悬臂201远离底座10的一端可伸缩地收容于收容腔4011内,第二悬臂202的一端可伸缩地收容于收容腔4011内。弹性件402大致呈弧形结构,弹性件402包括挤压段4021以及分别设于挤压段4021两端的第一抵持段4022和第二抵持段4023,其中,第二抵持件403与挤压段4021相抵持,第一抵持段4022与第一悬臂201相抵持,从而使得第一悬臂201被压紧在第一抵持段4022与支撑板4012之间,第二抵持段4023与第二悬臂202相抵持,从而使得第二悬臂202被压紧在第二抵持段4023与支撑板4012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板4012上设置有螺纹孔(图未标出),第二抵持件403为螺栓,通过旋拧第二抵持件403,可使得第二抵持件403逐渐挤压或松开弹性件402,从而使得弹性件402压紧或松开悬臂20。当弹性件402受到第二抵持件403的压紧力足够大时,此时,第一悬臂201的一端以及第二悬臂202的一端被压紧固定,从而无法通过拉伸或压缩第一悬臂201与第二悬臂202进而改变第一悬臂201与第二悬臂202之间的距离,只有当松开第二抵持件403时,方可实现。

另外,弹性件402的弹力作用能够对第二抵持件403起到预紧作用,可有效防止因第二抵持件403松动而发生弹性件402对悬臂20挤压力不足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02为青铜制成的弹片。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402还可以是诸如不锈钢弹片等具有弹性和刚性的元件,此处不作限制。

为了保证弹性件402在被第二抵持件403抵持过程中不发生偏移,安装有第二抵持件403的支撑板4012上安装有第一定位柱4013和第二定位柱4014,第一定位柱4013与第一抵持段4022相对应,且第一抵持段4022可滑动地套设在第一定位柱4013的外部,第二定位柱4014与第二抵持段4023相对应,且第二抵持段4023可滑动地套设在第二定位柱4014的外部,由此,通过设置的第一定位柱4013与第二定位柱4014对弹性件402起到了定位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抵持段4022与第二抵持段4023上均设置有限位孔(图未标出),第一抵持段4022及第二抵持段4023均通过所述限位孔分别套设在第一定位柱4013及第二定位柱4014的外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孔为腰形孔,该腰形孔能够提供弹性件402在发生变形时的活动空间,即,弹性件402沿弹性件402长度方向延伸或收缩时,弹性件402能够沿腰形孔滑动。

固定机构50的数量与悬臂20的数量相等,且一个固定机构50与一个悬臂20连接。第二悬臂202远离第一悬臂201的一端开设有安装孔2021,固定机构50包括三个相互抱合的固定片501,具体地,三个固定片501的一端均匀分布设置在安装孔2021的外周,三个固定片501的另一端相互靠拢,三个固定片501共同形成一用于安装艾灸柱1的安装腔502。另外,固定片501为不锈钢弹片等弹性元件,艾灸柱1通过安装孔2021安装在安装腔502内时,固定片501被艾灸柱1撑开从而对艾灸柱1起到挤压作用,起到了进一步地固定效果。

另外,安装腔502的中轴线与底座10的中轴线之间的夹角α为50°-70°。

点火机构60包括安装在底座10上的支架601、可滑动地设于支架601上的调节杆602以及安装在调节杆602上的点火件603,点火件63用作点燃艾灸柱1,点火件603的中轴线与底座10的中轴线重合。具体地,调节杆602套设在支架601的外部,且能够沿支架601的轴向向上或向下滑动,进而起到调节点火件603高度的作用,从而便于点燃艾灸柱1。调节杆602上安装有销钉(图未示出),所述销钉的一端穿过调节杆602后与支架601相抵持,从而起到固定调节杆602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艾灸柱点火装置,使用时,操作者通过旋拧第一抵持件302,从而调节第一悬臂201的角度,进而带动第二悬臂202活动以调节艾灸柱1的角度,通过旋拧第二抵持件403,从而调整第二悬臂202伸出或缩回的长度,进而调节艾灸柱1所处的高度,基于以上,操作者可实现艾灸柱1的点火位置的调节,从而使艾灸柱1起到最佳的理疗效果。另外,操作者可同时对三根艾灸柱1进行点火,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悬臂20还可以由两个、四个甚至更多个,悬臂20越多,同时点燃的艾灸柱1的数量就越多。

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艾灸柱点火装置,操作者可调节艾灸柱点火位置的角度和高度,更有利于发挥艾灸柱的理疗功效,同时,可同时对多根艾灸柱1进行点燃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操作方便,便于推广使用。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就在于,本实施方式中,省略了第一定位柱4013及第二定位柱4014,第一抵持段4022与第一悬臂201固定连接,第二抵持段4023与第二悬臂202固定连接。此时,当第二抵持件403压紧弹性件402时,第一抵持段4022压紧第一悬臂201,第二抵持段4023压紧第二悬臂202的同时,由于弹性件402的弧度变小,使得第二抵持段4023带动第二悬臂202向上伸出,从而提升了艾灸柱1的高度。对应的,当第二抵持件403逐渐减轻对弹性件402的压紧作用时,弹性件402复位,从而带动第二悬臂202向下缩回,从而降低了艾灸柱1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方式无需手动拉伸或压缩第二悬臂202,只需旋拧第二抵持件403即可实现对艾灸柱1高度的调节,操作更加便捷,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