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立翻转康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35626发布日期:2018-09-14 22:09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理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直立翻转康复床。



背景技术:

电动直立床是帮助一些偏瘫,截瘫或者长期卧床有意识障碍或者昏迷,植物状态的患者进行训练的一个治疗方法。首先将患者用固定带固定在床面上,可绑在病人的胸部,髋部,膝部,然后用调节控制按钮,将患者由水平位调整到直立位,在升高床的角度,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矫正患者的体位性积水压,预防患者长期卧床的肺部泌尿系感染,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并发症,此外,患者通过直接床的站立,可以双下肢提高肌肉的张力,直立床上还可以配置相应的平板,让患者在平板上做一些简单的作业活动,和手指功能的效正,随着患者的直立能力的提高,可以慢慢把固定带取消,让患都膝盖腿部的控制训练。

传统的电动直立床只能实现单一的直立动作,而不能实现侧翻。而事实证明,对一些偏瘫,截瘫或者长期卧床有意识障碍或者昏迷,植物状态的患者,如果可以进行多体位辅助变换,更加有利于其恢复治疗和预防长期卧床并发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种体位翻转,有助于患者康复的直立翻转康复床。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具有驱动机构、底架和床架;所述床架上固定设有床面;同时还包括中间架;中间架的两端分别与床架的头部和尾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驱动床架直立的第一电动推杆,以及可驱动床架侧翻的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包括第一电机部和第一推杆部;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包括第二电机部和第二推杆部;中间架靠近床架的尾部的一端与底架转动连接;中间架靠近床架的头部的一端与第一推杆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部与底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部转动连接在中间架上,第二推杆部与床架转动连接。

上述底架上设有加强架;所述加强架包括承重梁和辅助梁;所述中间架靠近床架的尾部的一端与承重梁的上端转动连接,承重梁的下端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梁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承重梁和底架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梁的上端比承重梁的下端更靠近床架的尾部;所述辅助梁的上端比辅助梁的下端更靠近床架的尾部。作为优化,承重梁与底面的角度为70°~89°;优选85°。

上述床架的尾部固定设有脚踏平板。

床架的两侧均设有防护垫。

上述床架的两侧对称设有导杆,各导杆上均滑动设有调节架;所述防护垫包括护垫本体和连接杆;所述调节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和调节杆;所述第一套管滑动套设在导杆上;所述第二套管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管上且与第一套管垂直;所述调节杆滑动设置在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三套管固定设置在调节杆位于床面上方的一端;所述第三套管与导杆垂直;所述防护垫的连接杆滑动设置在对应侧的第三套管内。

上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和第三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一压紧片;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一套管螺纹配合,第一调节螺杆伸入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压紧片与第一调节螺杆伸入第一套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紧片在第一调节螺杆作用下作用于导杆;

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调节螺杆和第二压紧片;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与第二套管螺纹配合,第二调节螺杆伸入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二压紧片与第二调节螺杆伸入第二套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压紧片在第二调节螺杆作用下作用于调节杆;

所述第三压紧组件包括第三调节螺杆和第三压紧片;所述第三调节螺杆与第三套管螺纹配合,第三调节螺杆伸入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三压紧片与第三调节螺杆伸入第三套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压紧片在第三调节螺杆作用下作用于连接杆。

上述床面上设有用于固定躯干的固定绑带,以及用于固定腿部的左腿绑带和右腿绑带;床面的尾部中心设有通槽;左腿绑带的一端固定在床架上,另一端从通槽穿出并从左侧绕过床面后与床架的左侧连接;右腿绑带的一端固定在床架上,另一端从通槽穿出并从右侧绕过床面后与床架的右侧连接。

同时,还具有延伸支架和控制器;延伸支架的一端与底架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超出床面并与控制器固定连接。

上述底架上设有支撑脚和升降移动轮;升降移动轮处于上位时高于支撑脚,升降移动轮处于下位时低于支撑脚。

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发明不仅可以实现直立翻转,还能实现侧翻,从而增加了变换体位,更加有利于矫正患者的体位性积水压,预防患者长期卧床的肺部泌尿系感染,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并发症;

(2)本发明中加强架的设计,大大增强了底架的支撑结构,使得中间架体的在翻转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结构强度,大大保证了稳定性和安全性;

(3)本发明通过脚踏平板,能让患者进行站立,从而提高双下肢肌肉的张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脚踏平板让患者具有更大的站立空间,保证了训练效果和安全性;

(4)本发明通过防护垫可以在侧翻时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支撑,进一步保证侧翻时的安全性;

(5)本发明中防护垫同调节架可根据患者的体型实现高度和宽度的调节,有利于满足各种体型的患者使用;

(6)本发明利用通槽能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单独固定,其固定效果更好,安全性更佳;

(7)本发明通过延伸支架让控制器处于更加便于操作的位置,大大提高操作便利性;

(8)本发明通过升降移动轮的升降可以实现支撑架与底面的接触和脱离,并且还不影响整体的移动,大大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防护垫与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至图6,本发明具有驱动机构、底架1、床架2和中间架3;所述床架2上固定设有床面3;中间架4的两端分别与床架2的头部和尾部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可驱动床架2直立的第一电动推杆5,以及可驱动床架2侧翻的第二电动推杆6;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包括第一电机部和第一推杆部;所述第二电动推杆6包括第二电机部和第二推杆部;所述底架1上设有加强架11;所述加强架11包括承重梁111和辅助梁112;中间架4靠近床架2的尾部的一端与承重梁111的上端转动连接,承重梁111的下端与底架1固定连接;所述辅助梁11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承重梁111和底架1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梁111的上端比承重梁111的下端更靠近床架2的尾部;所述辅助梁112的上端比辅助梁112的下端更靠近床架2的尾部。所述承重梁111与底面的角度为85°。

中间架4靠近床架2的头部的一端与第一推杆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部与底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部转动连接在中间架4上,第二推杆部与床架2转动连接。

所述床架2的尾部固定设有脚踏平板21。

床架2的两侧均设有防护垫7。

所述床架2的两侧对称设有导杆22,各导杆22上均滑动设有调节架23;所述防护垫7包括护垫本体71和连接杆72;所述调节架23包括第一套管231、第二套管232、第三套管233和调节杆234;所述第一套管231滑动套设在导杆22上;所述第二套管232固定设置在第一套管231上且与第一套管231垂直;所述调节杆234滑动设置在第二套管232内;所述第三套管233固定设置在调节杆234位于床面3上方的一端;所述第三套管233与导杆22垂直;所述防护垫7的连接杆72滑动设置在对应侧的第三套管233内。

所述第一套管231、第二套管232和第三套管233上分别设有第一压紧组件、第二压紧组件和第三压紧组件;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一压紧片;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一套管231螺纹配合,第一调节螺杆伸入第一套管231内;所述第一压紧片与第一调节螺杆伸入第一套管23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压紧片在第一调节螺杆作用下作用于导杆22;

所述第二压紧组件包括第二调节螺杆和第二压紧片;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与第二套管232螺纹配合,第二调节螺杆伸入第二套管232内;所述第二压紧片与第二调节螺杆伸入第二套管23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压紧片在第二调节螺杆作用下作用于调节杆234;

所述第三压紧组件包括第三调节螺杆和第三压紧片;所述第三调节螺杆与第三套管233螺纹配合,第三调节螺杆伸入第三套管233内;所述第三压紧片与第三调节螺杆伸入第三套管23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压紧片在第三调节螺杆作用下作用于连接杆72。

所述床面3上设有用于固定躯干的固定绑带,以及用于固定腿部的左腿绑带和右腿绑带;床面3的尾部中心设有通槽31;左腿绑带的一端固定在床架2上,另一端从通槽31穿出并从左侧绕过床面3后与床架2的左侧连接;右腿绑带的一端固定在床架2上,另一端从通槽31穿出并从右侧绕过床面3后与床架2的右侧连接。

同时还具有延伸支架8和控制器9;延伸支架8的一端与底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向上延伸超出床面3并与控制器9固定连接。

所述底架1上设有支撑脚12和升降移动轮13;升降移动轮13处于上位时高于支撑脚12,升降移动轮13处于下位时低于支撑脚12。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