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镜循环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55700发布日期:2018-11-24 11:4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鼻镜循环清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清洁领域。

背景技术

鼻镜是用于检查鼻腔的一种医疗器械,虽然有一次性鼻镜,但是由于一次性鼻镜价格较贵,增加了医院跟患者的负担,而一次性鼻镜大多由塑料制成,很多人过敏性鼻炎不适宜使用一次性鼻镜,因此,很多医院仍然以使用不锈钢、或者其他合金材料制成的鼻镜循环使用,鼻镜使用完毕以后,再由清洁人员进行清洗,以备下次使用。每次医生坐诊完以后,就会有大量的使用过的鼻镜需要清洁人员进行消毒杀菌清洁,费事费力,而且一旦坐诊使用鼻镜数量过大,会造成无鼻镜可使用的尴尬,耽误门诊工作。

由于鼻镜是无锁扣闭合器械,即鼻镜柄部无受力情况下鼻镜头部呈闭合状态,导致鼻镜头部粘附的大量鼻腔黏液和血液难以被洗净,使得鼻镜清洗效果较差。公告号为cn2039172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鼻镜清洗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垂直固设两根为一组的立柱,立柱之间设有清洗棒,清洗棒穿过底座的后端设有可带动清洗棒旋转的被动齿轮,被动齿轮上设有驱动被动齿轮旋转的齿条,齿条一端接设驱动机构。该装置是通过两根立柱使鼻镜头张开,并通过清洗棒转动来对鼻镜头进行清洗。

虽然该装置能使鼻镜头部张开以进行清洗,但鼻镜头部与立柱接触的部位仍然不能被清洗到,大大降低了鼻镜的清洗质量,清洗效果较差,容易导致病人产生交叉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镜循环清洗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鼻镜头部清洗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鼻镜循环清洗设备,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箱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有涡轮和第一圆盘,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二圆盘,所述涡轮位于进水口内,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设有限位杆;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用于撑开鼻镜头部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和限位杆共同对鼻镜进行固定;第二圆盘上固定有第一齿部,箱体内滑动连接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底部与箱体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移动柱包括移动齿部和第一楔形部,所述移动齿部与第一齿部啮合;箱体上固定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压板与第一导轨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第一压板包括第二楔形部和第一挤压部,所述第二楔形部与第一楔形部相配合,第一压板上固定有竖直布置的连板,所述连板固接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导轨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二压板包括第二齿部和第二挤压部,所述第二齿部与第一齿条之间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箱体上;所述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之间形成活动区,鼻镜柄部在转动过程中能够进入活动区内;第二压板底部设有用于使第三转轴产生自转的推动单元。

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在于:

将鼻镜放置在限位杆和第三转轴上,第三转轴穿过鼻镜头部并使鼻镜头部张开,限位杆穿过鼻镜柄部并与鼻镜柄部相抵,第三转轴和限位杆共同对鼻镜进行固定。清洗液从进水管和进水口进入箱体内时可带动涡轮、第一转轴、第一圆盘逆时针转动,第一圆盘通过限位杆带动第二圆盘、第二转轴以及第三转轴转动,使鼻镜柄部和鼻镜头部相继与清洗液接触,对鼻镜柄部和鼻镜头部进行清洗。

第一齿部随第二圆盘逆时针转动,当鼻镜柄部转动到箱体上部并进入活动区时,第一齿部与移动柱的移动齿部刚好啮合并推动移动柱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压板向左移动并对鼻镜柄部的一侧形成挤压,第一压板左移时还通过连板、第一齿条、齿轮和第二齿部的相互配合带动第二压板向右移动,对鼻镜柄部的另一侧形成挤压,鼻镜柄部被挤压会使鼻镜头部张开,鼻镜头部在张开过程中会逐渐将之前被第三转轴遮挡的部位暴露出来,使清洗液能够对鼻镜头部进行更全面的清洗。同时,鼻镜在旋转过程中,推动单元能够使第三转轴产生自转,将粘附在鼻镜头部内壁上较难清洗掉的污渍刮落下来。

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能够批量对鼻镜头部进行全面的清洗,增强了鼻镜头部的清洗效果,提高了鼻镜清洗的效率。

(2)本方案通过限位杆和第三转轴来对鼻镜进行夹持固定,防止鼻镜在清洗过程中因掉落下来而影响清洗效果,且第三转轴能够使鼻镜头部张开,使鼻镜头部能够得到更充分的清洗,增强了鼻镜头部的清洗效果;此外,限位杆和第三转轴一次可对多个鼻镜进行固定,可批量对鼻镜进行清洗,大大提高了鼻镜的清洗效率。

(3)本方案通过涡轮、第一转轴、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第二转轴、限位杆和第三转轴的相互配合,让鼻镜转动起来,使鼻镜柄部和鼻镜头部相继与清洗液接触,对鼻镜柄部和鼻镜头部进行全面的清洗;同时,鼻镜头部在进入清洗液和转出清洗液时,清洗液不断地从鼻镜头部与第三转轴之间的缝隙中流过,对鼻镜头部进行冲刷,从而将鼻镜头部的污渍冲刷下来,增强了鼻镜头部的清洗效果。

(4)本方案通过移动柱、第一压板、连板、第一齿条、齿轮和第二压板的联动,能够间歇性地对鼻镜柄部进行挤压,使鼻镜头部进一步张开,将之前被第三转轴遮挡的部位暴露出来,使清洗液能够对鼻镜头部进行更全面的清洗,同时,鼻镜头部在张开时会拍打清洗液,进一步增强了鼻镜头部的清洗效果。

(5)本方案中的移动柱、第一圆盘、第二圆盘、第一压板、第二压板通过移动带动清洗液产生振荡,延长了鼻镜与清洗液接触的时间,并增强了清洗液对鼻镜的冲刷强度,且振荡的清洗液对进一步张开的鼻镜头部不断进行冲刷,大大增强了鼻镜头部的清洗效果。

(6)本方案的推动单元可推动第三转轴产生自转,第三转轴在自转过程中可与鼻镜头部的表面产生滑动摩擦,从而将粘附在鼻镜头部内壁上较难清洗掉的污渍刮落下来,增强了鼻镜头部清洗的效果。

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推动单元包括设置在第二压板底部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竖直布置;第三转轴上固定有扇齿,所述扇齿与第二齿条啮合。通过第二齿条和扇齿的相互配合,让第三转轴随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转动过程中产生自转,将粘附在鼻镜头部内壁上较难清洗掉的污渍刮落下来,增强了鼻镜清洗的效果。

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所述第三转轴上周向设有海绵。海绵具有良好的缓冲性能,能够防止第三转轴在自转过程中对鼻镜头部造成磨损,且海绵具有一定的弹性,海绵在随第三转轴自转时能够与鼻镜头部更全面地摩擦,进一步增强鼻镜头部的清洗效果。

方案四: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限位杆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分隔鼻镜的分隔单元。分隔单元可使相邻的两个鼻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鼻镜因过度密集而影响清洗效果。

方案五:此为方案四的优选,所述分隔单元包括固定在限位杆上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两侧均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鼻镜相抵。通过支杆和第二弹簧,可使相邻的两个鼻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鼻镜因过度密集而影响清洗效果。

方案六: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上,所述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限位杆的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限位杆滑动连接在第一圆盘和第二圆盘上,人们在放置鼻镜时可先使鼻镜头部夹在第三转轴上,并使鼻镜柄部位于限位杆的正下方,所有鼻镜放置好后再将限位杆滑下并使限位杆与鼻镜柄部相抵,使限位杆和第三转轴共同对鼻镜进行固定,方便人们放置或取出鼻镜。

方案七:此为方案六的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开在第一圆盘上的第一卡槽和铰接在第一圆盘上的第一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的自由端卡接在第一卡槽中;所述第二限位单元包括开在第二圆盘上的第二卡槽和铰接在第二圆盘上的第二定位杆,所述第二定位杆的自由端卡接在第二卡槽中。通过第一卡槽和第一顶杆的相互配合,以及第二卡槽和第二定位杆的相互配合,可对限位杆进行限位,使限位杆能够对鼻镜柄部起到固定作用。

方案八: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箱体上设有第三导轨,所述移动柱滑动连接在第三导轨内。第三导轨能够对移动柱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使移动柱的移动更加稳定。

方案九:此为方案八的优选,所述移动柱侧部固定有用于扰流的振荡板。振荡板在随移动柱上下移动时可对清洗液进行扰流并带动清洗液泼向箱体顶部,延长了鼻镜与清洗液接触的时间,并增强了清洗液对鼻镜的冲刷强度,从而使鼻镜的清洗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鼻镜循环清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鼻镜循环清洗设备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进水口2、进水管3、涡轮4、第一转轴5、第二转轴6、第一圆盘7、第二圆盘8、限位杆9、第三转轴10、移动柱11、第一齿部12、第一楔形部13、第一压板14、第一挤压部15、第二楔形部16、第二压板17、第二挤压部18、第二齿部19、齿轮20、连板21、第一齿条22、第一导轨23、第二导轨24、第二齿条25、扇齿26、第一弹簧27、分隔单元28、活动区29、鼻镜柄部30、鼻镜头部31、第二定位杆32、第二卡槽33、移动齿部34。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鼻镜循环清洗设备,主要由箱体1、进水管3、第一圆盘7、第二圆盘8、限位杆9、第三转轴10、移动柱11、第一压板14、第二压板17、推动单元、分隔单元28构成。箱体1左侧设有进水口2,箱体1右侧开有出水口,进水口2与进水管3连通。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转动连接在箱体1内,第一转轴5上固定有涡轮4和第一圆盘7,第二转轴6上固定有第二圆盘8;涡轮4位于进水口2内,第一圆盘7和第二圆盘8均位于箱体1内,且第一圆盘7和第二圆盘8之间设有限位杆9,限位杆9滑动连接在第一圆盘7和第二圆盘8上,第一圆盘7和第二圆盘8上分别设有用于固定限位杆9的第一限位单元和第二限位单元,第一限位单元主要由开在第一圆盘7上的第一卡槽和铰接在第一圆盘7上的第一定位杆构成,第一定位杆的自由端卡接在第一卡槽中。第二限位单元主要由开在第二圆盘8上的第二卡槽33和铰接在第二圆盘8上的第二定位杆32构成,第二定位杆32的自由端卡接在第二卡槽33中。限位杆9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于分隔鼻镜的分隔单元28,分隔单元28主要由支杆和两根第二弹簧构成,支杆焊接在限位杆9底部,支杆的底端两侧均焊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鼻镜相抵。

第一圆盘7和第二圆盘8之间还转动连接有用于撑开鼻镜头部31的第三转轴10,第三转轴10的直径小于限位杆9的直径,第三转轴10和限位杆9共同对鼻镜进行固定。第二圆盘8上固定有第一齿部12,第一齿部12与限位杆9和第三转轴10之间形成的用于固定鼻镜的区域相错布置。箱体1内固定有第三导轨,移动柱11滑动连接在第三导轨中,移动柱11底部与箱体1底部之间固定有第一弹簧27,移动柱11侧部固定有用于扰流的振荡板。移动柱11包括移动齿部34和第一楔形部13,移动齿部34与第一齿部12啮合。箱体1上焊接有第一导轨23和第二导轨24,第一导轨23内滑动连接有第一压板14,第一压板14与第一导轨2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第一压板14包括第二楔形部16和第一挤压部15,第二楔形部16与第一楔形部13相配合;第一压板14上焊接有竖直布置的连板21,连板21焊接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齿条22。第二导轨24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压板17,第二压板17包括第二齿部19和第二挤压部18,第二齿部19与第一齿条22之间啮合有齿轮20,齿轮20转动连接在箱体1上;第一挤压部15和第二挤压部18之间形成活动区29,鼻镜柄部30在转动过程中能够进入活动区29内。

第二压板17底部设有用于使第三转轴10产生自转的推动单元,推动单元主要由第二齿条25和扇齿26构成,第二齿条25固定在第二压板17底部,第二齿条25竖直布置;扇齿26固定在第三转轴10上,扇齿26与第二齿条25啮合,且第三转轴10上周向设有海绵。

工作时,先使鼻镜头部31夹在第三转轴10上使鼻镜头部31张开,并使鼻镜柄部30位于限位杆9的正下方,所有鼻镜放置好后再将限位杆9滑下并使限位杆9与鼻镜柄部30相抵,再通过第一定位杆和第一卡槽的配合以及第二定位杆32和第二卡槽33的配合,使限位杆9和第三转轴10共同对鼻镜进行固定,方便人们放置或取出鼻镜。分隔单元28通过支杆和第二弹簧,可使相邻的两个鼻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鼻镜因过度密集而影响清洗效果。

打开进水管3,清洗液从进水管3、进水口2进入到箱体1内,清洗液在流动过程中会带动涡轮4逆时针转动,涡轮4通过第一转轴5带动第一圆盘7、限位杆9、第三转轴10逆时针转动,第一圆盘7与限位杆9一起带动第二圆盘8和第二转轴6转动,进而使得位于第三转轴10和限位杆9上的鼻镜随第一圆盘7、第二圆盘8的转动而转动,使鼻镜柄部30和鼻镜头部31相继与清洗液接触,对鼻镜柄部30和鼻镜头部31进行清洗。

第二圆盘8在转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一齿部12一起逆时针转动,当鼻镜柄部30转动到箱体1上部并进入活动区29时,第一齿部12与移动柱11的移动齿部34刚好啮合并推动移动柱11向上移动,移动柱11在上移时通过第一楔形部13和第二楔形部16的相互配合会推动第一压板14、连板21和第一齿条22向左移动,第一压板14的第一挤压部15与鼻镜柄部30的一侧相抵并对鼻镜柄部30产生挤压,而第一齿条22通过齿轮20和第二齿部19的相互配合带动第二压板17向右移动,使第二挤压部18与鼻镜柄部30的另一侧相抵并对鼻镜柄部30产生挤压,鼻镜柄部30被挤压会使鼻镜头部31张开,鼻镜头部31在张开过程中会逐渐将之前被第三转轴10遮挡的部位暴露出来,使清洗液能够对鼻镜头部31进行更全面的清洗;另外,鼻镜在张开过程中会拍打清洗液,进一步增强了鼻镜头部31的清洗效果。

第二压板17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齿条25一起右移,使得第二齿条25逐渐与转动中的扇齿26啮合,由于此时第二齿条25是固定不动的,所以扇齿26在与第二齿条25啮合后会被第二齿条25推动,从而使扇齿26带动第三转轴10产生自转,第三转轴10在自转过程中可通过海绵与鼻镜头部31的表面产生滑动摩擦,从而将粘附在鼻镜头部31内壁上较难清洗掉的污渍刮落下来,增强了鼻镜清洗的效果。

当第一齿部12与移动柱11的移动齿部34分离时,移动柱11在第一弹簧27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一压板14失去移动柱11的挤压后,在复位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右恢复到原位。第一压板14在右移过程中通过连板21、第一齿条22、齿轮20、第二齿部19的相互配合带动第二压板17和第二齿条25一起向左移动,从而使第一挤压部15和第二挤压部18均与鼻镜柄部30分离,此时鼻镜柄部30可随限位杆9和第三转轴10继续转动。第二齿条25向左移动会与扇齿26分离,使得扇齿26和第三转轴10随第一圆盘7转动而不再自转。

移动柱11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振荡板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箱体1内的清洗液产生振荡,延长了鼻镜与清洗液接触的时间,并增强了清洗液对鼻镜的冲刷强度,从而使鼻镜的清洗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